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旨在增强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试从课改的基本理念出发,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谈谈个人认识。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第一,组员搭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里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切磋、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作小组之间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开展公平竞争。第二,组内分工,通常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小组长、记录人、首席汇报人、第二汇报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第三,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合作的一个必备条件。通常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采取小组长轮换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重视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做人。
第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避免学生合作意识的淡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比如可以经常评比“最佳小组”、“成功小组”、“进步小组”或者每节课各组选出“最棒发言人”等。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对小组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各个参与合作,人人团结协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二,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敢说、想说、善说,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习伙伴,双方才能互相了解合作。第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怎样尊重别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的良好习惯。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倾听能使我们融类旁通,萌发灵感。第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对于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掌握学习规律,以及我们自我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老师、同学们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来,并与老师同学争辩,如果有疑问,要主动质疑,如果听不懂,要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通过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可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操作实践题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图形的折叠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第二,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答策略不唯一,答案多样化,很少学生能以一个人的思维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群策群力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才能把各种解题策略和讨论结果展示出来。第三,挖掘新知时,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四、正确扮演教师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了“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把实践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及时介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出现冷场,教师要协助小组长组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点拨;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时要及时调控;对个别小组能顺利完成合作任务,教师能当场给以表扬。
五、有效采取评价方式
第一,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互评中要结合自评,先客观了解自我,找出自身的优、缺点,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伴,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能做到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质。
第二,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与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
第三,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只要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设计好合作交流的内容,采用好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的协调点拨的作用,就一定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能力都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辽宁省开原市民主小学)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第一,组员搭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里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切磋、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作小组之间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开展公平竞争。第二,组内分工,通常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小组长、记录人、首席汇报人、第二汇报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第三,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合作的一个必备条件。通常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采取小组长轮换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重视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做人。
第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避免学生合作意识的淡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比如可以经常评比“最佳小组”、“成功小组”、“进步小组”或者每节课各组选出“最棒发言人”等。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对小组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各个参与合作,人人团结协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二,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敢说、想说、善说,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习伙伴,双方才能互相了解合作。第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怎样尊重别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的良好习惯。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倾听能使我们融类旁通,萌发灵感。第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对于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掌握学习规律,以及我们自我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老师、同学们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来,并与老师同学争辩,如果有疑问,要主动质疑,如果听不懂,要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通过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可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操作实践题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图形的折叠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第二,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答策略不唯一,答案多样化,很少学生能以一个人的思维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群策群力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才能把各种解题策略和讨论结果展示出来。第三,挖掘新知时,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四、正确扮演教师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了“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把实践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及时介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出现冷场,教师要协助小组长组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点拨;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时要及时调控;对个别小组能顺利完成合作任务,教师能当场给以表扬。
五、有效采取评价方式
第一,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互评中要结合自评,先客观了解自我,找出自身的优、缺点,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伴,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能做到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质。
第二,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与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
第三,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只要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设计好合作交流的内容,采用好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的协调点拨的作用,就一定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能力都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辽宁省开原市民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