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听上去,虚飘飘可有可无,干起来,沉甸甸重任在肩。在以素质教育为纲的教育体系中,更应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据此,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应当遵循“情、理、法”三字诀,如果对待学生“以情感动、以理说服、以法管理”,“入情、合理、依法”,就能够树立起班主任的德、信、威,引导教育学生自然会有社会栋梁的成效。再打个常用的比方,学生是花木,班主任是园丁,要想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情若水,理是肥,法如剪,运用得当是关键。当然,纸上谈兵容易,此事躬行艰难。我们且拨开云雾浅谈一番。
班主任也好,学生也罢,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是一种七情六欲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师生之间,情感的要素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情感的水乳交融是绝不能干涩的,如果交流通达,自然会水到渠成。换句话讲,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像春天般温暖、如慈母一般,细致入微地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思想学习情绪,尤其是相对来说粗枝大叶的男班头,情感应该细腻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当然,情感贵在真挚,交流并非刻意而为之,伪情是做戏,真心才自然,也就是爱心善意在日常小事里的传达与流露。一半句询问的话语,三两处解困的行为,往往最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柔软处,他就会不知不觉地把你当成了亲人、朋友,也就会以自己的最好表現来回报。尤其是对待一些困难生,要更多一些关注和鼓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关点”,给予充分的赞许,有意无意地安排他们干一些能发挥特长的事情,使他们体会到班头的信任和提携,这远比一味地压制、训教要好得多,一旦消除了“逆反心理”、“对立情绪”,困难生的转化就不再困难了。实际上,情感式的教育方式对困难生更为有效,处理得当了,与班主任的关系会更融洽、更深厚。当然,以情感化要建立在真诚、自然、细腻、适度的基础上,像涓涓细流般“清泉石上流”,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必须注意,情感交流并非溺爱、袒护,为了猎取学生对自己一时的感激涕零,就不是爱,而是害了。
“以理说服”学生也同等重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班主任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要教导学生懂得“认真求知,清白做人”的硬道理。一个班主任,如果让学生心不服或者口不服或者口服心不服,就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者。班主任是导师,“导”字一定要落到实处,摆事实,讲道理,教导学生明辨是非、认清黑白,才会防微杜渐、修正自己。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必须反复结合实际生活的范例来锤炼学生的“火眼金睛”。班主任更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多一些正面教育,倡导正能量,空口白牙假大空泛地宣讲大道理没人会信服,人云亦云指鹿为马更让人反感讨厌,要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并不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思考。中学生正处在思想认识多变的年龄段,对三观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需要班主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导航。一次主题鲜明的班会,一个发人深思的事例,一篇启迪人生的文章,一次寓教于乐的活动,一番对比鲜明的辩论,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一本触动灵魂的书籍,一次意趣盎然的参观,一次增进友谊的联欢,一回敞开心扉的交谈,几幅标语,几块板报,几次报告,等等,点点滴滴,正面反面,褒扬贬斥,爱憎分明,都能收到珍病去疾、净化心灵的效果。对待大是大非应该立场坚定,看待小事闲杂可以虚怀若谷,三思而后行,小处悟真知,引导学生渐渐明白“思欲圆而行宜方”的道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树立起来,班风自然就会正气,学生的三观也就步入正轨,言行自然沿着正确的路标行进,弯道、斜坡就会减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班主任还得是严父。“严是爱,松是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在情深、理明的同时“以法管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应该有法可依、据法奖惩、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视同仁,班法威严。大处着眼,明确各项守则、规范、要求、常规、办法、条例等,小处着手,制定出具体、合理、合法、可行的“班规”,交流、讨论、议定,据此严格执行,一旦出现不良风气,哪怕只是露了点苗头,也绝不能心慈手软,不袒护,不隐瞒,不怕班丑外扬,不推脱,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有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问题,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当然,一定要講究方式,不能简单粗暴,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要各打五十大板,明镜高悬,查清真相,问明缘由,酌情处理,做到稳、准、公、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杀威棒用好了,班风威武圣明。
总而言之,班主任把握好“情、理、法”的三字诀,举一反三,三而为一,灵活运用,教书育人。我们的良知时刻提醒着我们,任重道远!
据此,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应当遵循“情、理、法”三字诀,如果对待学生“以情感动、以理说服、以法管理”,“入情、合理、依法”,就能够树立起班主任的德、信、威,引导教育学生自然会有社会栋梁的成效。再打个常用的比方,学生是花木,班主任是园丁,要想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情若水,理是肥,法如剪,运用得当是关键。当然,纸上谈兵容易,此事躬行艰难。我们且拨开云雾浅谈一番。
班主任也好,学生也罢,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人是一种七情六欲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师生之间,情感的要素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情感的水乳交融是绝不能干涩的,如果交流通达,自然会水到渠成。换句话讲,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像春天般温暖、如慈母一般,细致入微地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思想学习情绪,尤其是相对来说粗枝大叶的男班头,情感应该细腻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当然,情感贵在真挚,交流并非刻意而为之,伪情是做戏,真心才自然,也就是爱心善意在日常小事里的传达与流露。一半句询问的话语,三两处解困的行为,往往最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柔软处,他就会不知不觉地把你当成了亲人、朋友,也就会以自己的最好表現来回报。尤其是对待一些困难生,要更多一些关注和鼓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关点”,给予充分的赞许,有意无意地安排他们干一些能发挥特长的事情,使他们体会到班头的信任和提携,这远比一味地压制、训教要好得多,一旦消除了“逆反心理”、“对立情绪”,困难生的转化就不再困难了。实际上,情感式的教育方式对困难生更为有效,处理得当了,与班主任的关系会更融洽、更深厚。当然,以情感化要建立在真诚、自然、细腻、适度的基础上,像涓涓细流般“清泉石上流”,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必须注意,情感交流并非溺爱、袒护,为了猎取学生对自己一时的感激涕零,就不是爱,而是害了。
“以理说服”学生也同等重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班主任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要教导学生懂得“认真求知,清白做人”的硬道理。一个班主任,如果让学生心不服或者口不服或者口服心不服,就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者。班主任是导师,“导”字一定要落到实处,摆事实,讲道理,教导学生明辨是非、认清黑白,才会防微杜渐、修正自己。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必须反复结合实际生活的范例来锤炼学生的“火眼金睛”。班主任更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多一些正面教育,倡导正能量,空口白牙假大空泛地宣讲大道理没人会信服,人云亦云指鹿为马更让人反感讨厌,要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并不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思考。中学生正处在思想认识多变的年龄段,对三观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需要班主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导航。一次主题鲜明的班会,一个发人深思的事例,一篇启迪人生的文章,一次寓教于乐的活动,一番对比鲜明的辩论,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一本触动灵魂的书籍,一次意趣盎然的参观,一次增进友谊的联欢,一回敞开心扉的交谈,几幅标语,几块板报,几次报告,等等,点点滴滴,正面反面,褒扬贬斥,爱憎分明,都能收到珍病去疾、净化心灵的效果。对待大是大非应该立场坚定,看待小事闲杂可以虚怀若谷,三思而后行,小处悟真知,引导学生渐渐明白“思欲圆而行宜方”的道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树立起来,班风自然就会正气,学生的三观也就步入正轨,言行自然沿着正确的路标行进,弯道、斜坡就会减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班主任还得是严父。“严是爱,松是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在情深、理明的同时“以法管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应该有法可依、据法奖惩、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视同仁,班法威严。大处着眼,明确各项守则、规范、要求、常规、办法、条例等,小处着手,制定出具体、合理、合法、可行的“班规”,交流、讨论、议定,据此严格执行,一旦出现不良风气,哪怕只是露了点苗头,也绝不能心慈手软,不袒护,不隐瞒,不怕班丑外扬,不推脱,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有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问题,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当然,一定要講究方式,不能简单粗暴,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要各打五十大板,明镜高悬,查清真相,问明缘由,酌情处理,做到稳、准、公、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杀威棒用好了,班风威武圣明。
总而言之,班主任把握好“情、理、法”的三字诀,举一反三,三而为一,灵活运用,教书育人。我们的良知时刻提醒着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