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母亲的影响,我对节日总有一种敬畏之情,我把这种敬畏之情,都注入到吃的点点滴滴上。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我最忙碌的日子。一进腊月,我就开始做计划,实施计划的任务就都落实到我头上了。
20世纪70年代,是各种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拿着一大把票证开始奔波,随后就是使出浑身解数,煎炒烹炸,把那一大把票证都变换成美食。我做了羊肉大葱馅的精粉面饺子,还做红烧肉、珍珠丸子、腐乳肉、酱牛肉、米粉肉、糖醋排骨,又炸了排馇、麻花、红薯片、肉丸子、素丸子、绿豆面丸子。尽管每一份都是袖珍型号,但满屋子里氤氲,年的味道,足以使亲朋好友和邻居们羡慕不已。
大家给我的厨房命名为“年味作坊”。为了名副其实,我又把自己种的葵花籽,加各种佐料煮过,在暖气上烤干用来招待来拜年的人们。现在,人们对这种东西可能不屑一顾,可在当时可真是稀罕物。那时北京过年每人才半斤花生、二两葵花籽,还都是干炒的,更别说外地了。
20世纪80年代过年吃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我的年味作坊更忙碌了。除了每年传统的饭菜以外,我也与时俱进,注重小食品的制作。我做烤面饼、烤蛋糕、牛骨髓油炒面、奶茶。我的拿手好戏是包汤圆。我买来猪板油,撕去皮切成丁,和白糖桂花、碎熟花生米、黑芝麻、豆沙、果脯等混在一起,用手捏成团,然后用和好的汤圆粉包起来,吃起来味道很独特。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吃的东西似乎一下子从天而降,大有“溢”满全球的味道。我正考虑年味该如何再创新的时候,家人说,咱们条件改善了,吃的满大街都是,还费那劲干嘛。我想也是,尽管有些留恋,我还是关闭了我的“年味作坊”。除夕阖家团圆之时我们去吃了饺子宴,在觥筹交错之时,在饺子就酒越吃越有的祝福声中,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从初一吃到初五,我开始想念起家里的馒头小米稀饭来了,但我不好意思说,怕孩子们说我老土。还是老伴忍不住,坚持要回家吃家常菜,孩子们都说好。于是我们全家又打道回府,可惜找回了家的温馨,却少了些年味。
又一年春节来临了,孩子们又经不住旅行社的蛊惑,要全家去旅游,美其名曰让我过个潇洒轻松的春节。结果景点的绮丽风光都让位给了拥挤、嘈杂、服务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的种种不快。一个星期下来,一个个憔悴不堪,只有肚子气得鼓鼓的。回到家,一盆白菜粉丝汆丸子、半锅米饭下肚,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还是家里舒心,自家的饭菜香啊。
日子像流水,转眼又是一个春节,今年春节怎么过?大家都说咱家的“年味作坊”重开张吧,老妈仍是老板,我们都来当伙计。我又有了一股临危受命的劲头,铆足了劲想干出点名堂。我要让他们记住家的味道。
今年包饺子我用的是荠菜馅。荠莱是我春天采来,用开水烫过,放到冰箱里冻起来的。把荠菜水挤到面里,饺子皮就成了翠绿色的了,另一些皮里加些番茄酱,饺子皮就成了红色的了,这样煮出来的饺子红绿相间,不仅清香可口还赏心悦目。另外的红烧肉、木须肉、米粉柚皮扣肉、酱牛肉都是自己动手,连米粉都是自己炒,柚皮是从柚子上现剥下来的。除此之外,我在特色小吃上下了一番功夫。
我们家的人都爱吃北京的萨其玛,谁出差北京都要带上几斤回来。过年了,就算我这个“年味作坊”的新产品吧。我把从食品厂买来饴糖放在铁锅里熬化(火候要掌握好,火大了、小了都不行),放进事先炸好的短面条以及芝麻、碎花生仁、葡萄干、果脯、青红丝等,翻炒几下,放在抹了油的盘子内,趁热切开,凉了就可以大快朵颐了。这里的短面条里是放了鸡蛋的,所以吃起来酥酥脆脆的,味道绝对可以和北京稻香村的点心媲美。
我推出的第二个新产品是炒花生仁。把水烧开(喜欢吃五香味的可在水里放花椒八角之类,因我们喜欢吃原味的,故什么都不放),放入选好的花生仁,水再开起来时把花生仁捞出。在锅里放上盐,把略晾了一下的花生仁倒入锅内翻炒,花生仁噼叭作响时就把火调小一点,等锅里响声连成一片的时候,赶紧起锅。这样炒的花生仁酥脆香甜,比外面卖的要干净得多,吃着放心。
我的第三个产品是冰糖葫芦。把冰糖熬化,把事先准备好的栲栳村(山楂之乡)的大敞口(个大味好)山楂用竹签子串起来,依次粘下去。熬糖的火候特别重要,我至今不得要领,只有请老公出山。老公不慌不忙让糖咕嘟咕嘟冒着泡,他自己不时用筷子夹一夹,待夹住的糖水有了黏度,一拉似断非断的时候,才大声说小火,冰糖葫芦就可出锅了。
这些小食品家人吃一些,大部分送亲朋好友和来拜年的人,大家尝着美味可口的小吃,都高兴地说,你的年味作坊又开张了,我们又可以在你这里批发快乐了。
这话我爱听,我的年味作坊批发美食顺便也批发快乐。
20世纪70年代,是各种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拿着一大把票证开始奔波,随后就是使出浑身解数,煎炒烹炸,把那一大把票证都变换成美食。我做了羊肉大葱馅的精粉面饺子,还做红烧肉、珍珠丸子、腐乳肉、酱牛肉、米粉肉、糖醋排骨,又炸了排馇、麻花、红薯片、肉丸子、素丸子、绿豆面丸子。尽管每一份都是袖珍型号,但满屋子里氤氲,年的味道,足以使亲朋好友和邻居们羡慕不已。
大家给我的厨房命名为“年味作坊”。为了名副其实,我又把自己种的葵花籽,加各种佐料煮过,在暖气上烤干用来招待来拜年的人们。现在,人们对这种东西可能不屑一顾,可在当时可真是稀罕物。那时北京过年每人才半斤花生、二两葵花籽,还都是干炒的,更别说外地了。
20世纪80年代过年吃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我的年味作坊更忙碌了。除了每年传统的饭菜以外,我也与时俱进,注重小食品的制作。我做烤面饼、烤蛋糕、牛骨髓油炒面、奶茶。我的拿手好戏是包汤圆。我买来猪板油,撕去皮切成丁,和白糖桂花、碎熟花生米、黑芝麻、豆沙、果脯等混在一起,用手捏成团,然后用和好的汤圆粉包起来,吃起来味道很独特。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吃的东西似乎一下子从天而降,大有“溢”满全球的味道。我正考虑年味该如何再创新的时候,家人说,咱们条件改善了,吃的满大街都是,还费那劲干嘛。我想也是,尽管有些留恋,我还是关闭了我的“年味作坊”。除夕阖家团圆之时我们去吃了饺子宴,在觥筹交错之时,在饺子就酒越吃越有的祝福声中,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从初一吃到初五,我开始想念起家里的馒头小米稀饭来了,但我不好意思说,怕孩子们说我老土。还是老伴忍不住,坚持要回家吃家常菜,孩子们都说好。于是我们全家又打道回府,可惜找回了家的温馨,却少了些年味。
又一年春节来临了,孩子们又经不住旅行社的蛊惑,要全家去旅游,美其名曰让我过个潇洒轻松的春节。结果景点的绮丽风光都让位给了拥挤、嘈杂、服务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的种种不快。一个星期下来,一个个憔悴不堪,只有肚子气得鼓鼓的。回到家,一盆白菜粉丝汆丸子、半锅米饭下肚,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还是家里舒心,自家的饭菜香啊。
日子像流水,转眼又是一个春节,今年春节怎么过?大家都说咱家的“年味作坊”重开张吧,老妈仍是老板,我们都来当伙计。我又有了一股临危受命的劲头,铆足了劲想干出点名堂。我要让他们记住家的味道。
今年包饺子我用的是荠菜馅。荠莱是我春天采来,用开水烫过,放到冰箱里冻起来的。把荠菜水挤到面里,饺子皮就成了翠绿色的了,另一些皮里加些番茄酱,饺子皮就成了红色的了,这样煮出来的饺子红绿相间,不仅清香可口还赏心悦目。另外的红烧肉、木须肉、米粉柚皮扣肉、酱牛肉都是自己动手,连米粉都是自己炒,柚皮是从柚子上现剥下来的。除此之外,我在特色小吃上下了一番功夫。
我们家的人都爱吃北京的萨其玛,谁出差北京都要带上几斤回来。过年了,就算我这个“年味作坊”的新产品吧。我把从食品厂买来饴糖放在铁锅里熬化(火候要掌握好,火大了、小了都不行),放进事先炸好的短面条以及芝麻、碎花生仁、葡萄干、果脯、青红丝等,翻炒几下,放在抹了油的盘子内,趁热切开,凉了就可以大快朵颐了。这里的短面条里是放了鸡蛋的,所以吃起来酥酥脆脆的,味道绝对可以和北京稻香村的点心媲美。
我推出的第二个新产品是炒花生仁。把水烧开(喜欢吃五香味的可在水里放花椒八角之类,因我们喜欢吃原味的,故什么都不放),放入选好的花生仁,水再开起来时把花生仁捞出。在锅里放上盐,把略晾了一下的花生仁倒入锅内翻炒,花生仁噼叭作响时就把火调小一点,等锅里响声连成一片的时候,赶紧起锅。这样炒的花生仁酥脆香甜,比外面卖的要干净得多,吃着放心。
我的第三个产品是冰糖葫芦。把冰糖熬化,把事先准备好的栲栳村(山楂之乡)的大敞口(个大味好)山楂用竹签子串起来,依次粘下去。熬糖的火候特别重要,我至今不得要领,只有请老公出山。老公不慌不忙让糖咕嘟咕嘟冒着泡,他自己不时用筷子夹一夹,待夹住的糖水有了黏度,一拉似断非断的时候,才大声说小火,冰糖葫芦就可出锅了。
这些小食品家人吃一些,大部分送亲朋好友和来拜年的人,大家尝着美味可口的小吃,都高兴地说,你的年味作坊又开张了,我们又可以在你这里批发快乐了。
这话我爱听,我的年味作坊批发美食顺便也批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