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启示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许多优秀的精神实质,在高校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过程中,要汲取其优秀的思想内容和行之有效的道德培养方法及途径,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家训 品德建设 启示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把“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相提并论,将其纳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肩负着祖国前途和未来重任的青年学生的个人品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目前,在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个人品德建设的规律性、传统性、思想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品德”建设中的作用。由长期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突出民族性特点的中国传统家训就是 值得关注、研究和借鉴的一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家教的精神实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仅赋予了个体的自然生命,同时也在自然生命诞生之时开始对其进行精神生命即第二天性的培育,家训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员需要遵守的生活准则。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家训”成为中国古代道德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家训,主要是指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但也有一些是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劝谕、诫勉。传统家训的教化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究其根本,却始终是围绕齐家治家、教诫子弟、处世指导三个方面展开的。
  第一,齐家治家。与儒家倡导的“齐家”思想相适应,传统家训都把家庭和睦作为“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齐家”、“兴家”的极端重要性。在父子关系上,强调父慈子孝,孝顺父辈是最根本的家庭道德规范。同时强调“上慈而不懈,则下顺益亲”,否则“父不慈则子不孝”,既是家长在不失权威的条件下,对子女家人宽以待之;许多家训还对家长提出了正身率下、爱子贵均的要求,认为假如家长持心不公,家庭必然不和;把“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勤俭持家警言。
  第二,教诫子弟。由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修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受其影响,作为家庭教育教科书的家训也都把教育子弟立身修德摆在突出的位置而反复强调:“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事”,反对溺爱、宠爱孩子,将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人无志,非人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于勉励子弟立大志、成大器,做一个有作为的人;陆游的“时时语儿子,未用厌耕锄”,教育子弟参加农耕实践的重要性;赵鼎的《家训笔录》“凡在士宦,以廉勤为本”,包拯以“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奉公清廉,诏示后代。在强调进德修身的时候,传统家训无不将戒除恶习放在首位,谆谆告诫子孙“有过不能改,知贤不能亲,虽生人世上,难为人上人”。
  第三,处世指导。一个家庭要自立于社会并获得发展,不仅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与外人的关系,因而传统家训在教诫家人子弟时,大都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处理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经验,传授处世哲学、处世之道。“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要求谦恭谨慎,宽厚待人;交“敦厚忠信,能攻我过”的“益友”,不交“谄谀轻薄,傲亵狎,导人为恶”的“损友”;“救难怜贫,讲究人道”,体现了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二、中国传统家训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启示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教育中,要把道德教育提高到理性认同的高度,力求在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方面下功夫,使道德教育同大学生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在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过程中,积极吸取中华民族优良的教育传统,切实关心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诱导、启迪、教育和培养,把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形成真挚的道德感情,并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去行动。
  首先,确立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扬弃家教立范与修齐治平相统一的家训宗旨,通过强化家庭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封建社会,家训被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尽管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但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仍然要以家庭教化为基石。青少年时期,从思想道德层面来看,犹如“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而且,一旦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感情,就能够在思想上产生一道比较坚固的道德堤防,对于一切不道德的思想、观念和一切假、丑、恶的腐朽思想,就能自觉地加以抵制,并在这种斗争中锻炼自己识别善恶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家庭教育搞好了,才能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道德素质养成的内容上,弘扬传统家训的积极因素,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服务。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传统家训文化是父祖对家人、子弟的训诫告勉,无论是治家齐家的经验传授、对子弟修身做人的训诫,还是对家人处世哲学的指导,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可以扬弃和借鉴,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服务。
  第三,在大学生个人品德养成的途径上,汲取传统家训注重家风熏陶、养正于蒙、亲情感化等做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许多家训都要求子弟继承本家族的清白家风,认为“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事”, 父祖在对子孙的教诲中多是关怀慈爱,循循善诱,将亲情的感化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以求“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格不至于伤恩”,使得受教化者爱其亲、信其道。这些教育思路,符合教育规律和道德品质养成规律,有利于大学生优良品德基础的形成。
  第四,在方式方法上,借鉴传统家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过程中,以上提到的传统家训教化的许多方式方法,都可以借鉴。比如古代家训非常注重家长、族长、宗正的道德修养,要求家长正身率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得偏私。家长能够以身立范,子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个人品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家长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首先要家长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再如家训教化的制度化。个人品德建设,既需要家庭的教化基础,更需要教化的制度保证。传统家训的发展史也证明,凡是德风淳厚的家庭、家族,无不是管理、教化制度完善、措施得力的家庭、家族。这对于大学生个人品德培养的制度化建设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杨波.中国人的人格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
  [5]孟万金.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J].江苏高教,2003(1)
  [6]李富强.文化与人格研究历程[J].广西民族研究,1996.
  [7]程世波.中国传统文化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2)
  [8]俞润生.关于孝文化的若干思考[J].盐城师专学报,1997(3)
其他文献
[摘要]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定律的内容,解析其公式的表达形式,掌握定律的特点,了解该定律在力学中的功效,熟悉它的运用,而且要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所反映的物理实质及自然界机械运动的规律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运用解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准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在教学中都是不无裨益的。  [关键字]牛顿第二定律 理解 运用    解牛顿第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更能凸显“语文味”,真正回归本真课堂,需要教师对文本语言有敏锐的感觉,要能于看似“散淡”的语言字里行间捕捉深层的意蕴,巧引点拨,将学习者导入文章的内里而非肤浅的层面,以感知作家作品的深度情思;要关注教学过程,构建一些孩子们乐此不疲的认知与思维的环节;还要教师做个思考者创造者,激活文本资源,使课堂活力而灵动。  [关键词]语文味 感觉 教学过程 文本资源    教学的过程中时
期刊
[摘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如何创设良好的外语教育环境,这成为教育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作者通过比较和观察中俄两国幼儿园外语教育环境,寻找国外幼儿外语教学中的优势所在,这对于我国幼儿园外语教学工作的优化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 教育环境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幼儿外语教学也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局面,有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我们在对我
期刊
[摘 要]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实验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有教学设施和设备方面的,也有对实验重视程度和实验师资方面的,还有考评与激励机制方面的,本文拟就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些思考,以谋求改进实验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 现状 思考    实验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作用相当重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一些学校并不重视实验教学。本文就目前据我所调查了解的学校的实验教学现状及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叙述出
期刊
一、 依“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
期刊
一、 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如作文课,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都是唉声叹气,满脸的烦躁和无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必须清醒地认
期刊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今社会已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社会时刻都在呼唤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在大学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性和局限性,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应仅局限于“知识教育”,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就此内容,谈一些体会:    一、 教师首先应转变认识,更新观念(这是个前提)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科书要越来越多地实现从“教本”向更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的转变,在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应从教科书理念、内容选择、文字表达、编排结构等方面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教本 学本 中学历史教科书 发展趋向    教科书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在教育领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教科书的设计和编撰是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根本性问题
期刊
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甚至不再进行“训练”,认为它是“工具性”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正因为如此,课程实验中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重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变以往的重“训练”弃“感悟”为如今的重“感悟”而忘“训练”,造成语言文字本
期刊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倡导创新教育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新”的时尚,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 创新    一、以发展为主导,促进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以培养人、关心人、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精神激励,又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要把精神鼓励与物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