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阐述用史料搭建触摸历史“桥梁”的方法,并对用史料搭建触摸历史“桥梁”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为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史料教学 价值 策略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19-02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历史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要将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真实反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史料,将历史遗留下来的记录和痕迹,来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一、史料的价值分析
(一)以史料为引子,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多,史料浩如烟海,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来引用史料,就能为学生打造直观、形象的历史场景,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揭示历史真相的热情。用史料铺设的教学环境,能有助于学生感性地体验教材内容,缩短了学生和历史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让学生触摸到了历史的气息,更好地体会和全面认知历史真相。
(二)以史料为核心,体验论从史出的道理
历史学科要培养学生历史感,对原始史实资料的引用、分析,能让学生明白历史结论的得出过程。一个真实的论证和有着严密逻辑推理的过程,是以史料为依据的,而非主观臆断和外力强加的。利用史料教学,增加了阅读量和分析的时间,表面上提升了教学难度,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课时,但是因为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感,所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讲授比较深奥的古代制度时,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论从史出的道理。
(三)以史料为平台,提高阅读探究的能力
史料教学能使师生在有针对性地互动和思辨过程中,提高阅读水平,加强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必修1《两级世界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斯大林答记者问”“杜鲁门的国会演说图”及《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等材料。这些材料能将那段历史生动还原,让学生在对伟人的讲话的学习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使教材变活,使学生更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和品位历史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二、用史料搭建触摸历史“桥梁”的方法
历史无法自己重现,后人可以通过史料,将历史进行拼合与还原。教学中必须运用史料进行佐证,对教材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因此,教师必须灵活、科学运用史料教学方法,搭建触摸历史的“桥梁”。
(一)基于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史料
体现真实性原则。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尊重史实本身。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史料考证思维和水平,课堂选择的史料要做到有依据和有出处,主要依据正史,避免采用戏说史料或者未经证实的野史。正史也应用能互相参证并且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体现实效性原则。确保史料为历史教学目标服务,贴近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及接受能力,尽量做到难易得当、真实高效,不能为了追求新意或者有趣而大量堆砌史料。教师应该将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高考真题等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史料教学中,做到学以致用。
(二)激活思维,恰当地创设教学问题
史料教学是利用教学素材与载体,创设适合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史料的价值。在问题中实现教师布置史料的目的,同时检验学生对史料的研读与理解的程度。教师应该结合史料的类型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挖掘和拓展教材,利用高质量的史料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指点,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层层深入地探究与讨论,刺激学生主动认知,激发其思维活力,打造良好的学生气氛,培养学生历史的创新与自觉学习能力。
(三)以生定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史料教学也要遵循先进教学理念,采取新式教学方法,通过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提高其重构与分析历史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历史规律。
(四)内化学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史料是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史料创造适合的历史情境,创设互动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恰当的课堂气氛中触摸历史,增强对历史的真实体验,更好地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教师可以设置“美国对朝鲜和伊拉克战争”这样的史料情境,将学生小组分为中国、日本、俄国、法国,让他们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去思考与决策,体会历史和现实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感悟中深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教师可以将两次战争中四国领导人的谈话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两次战争进行评价,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史料研究方法。
(五)精心设计史料习题提高教学效果
史料训练题可以设计成选择、填空、问答、论述、解析、小论文等形式,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问题的方向和考察学生的程度,进行合理设置习题。
教会学生应试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史料,即,首先要进行泛读,将所有文字大概快速阅读;其次要确定中心意思和重点语句;然后要着重关注史料的出处和备注,明确历史背景和立场;最后要在将材料和教材知识点相结合处,抓住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准确掌握命题意图。在学生阅读和理解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解析出命题意图,找出命题的知识点和考察能力,给出精确答案,达到目标。答案应该规范,回答问题要具有指向性,要为学生提供解题和学习范例。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准确、有条理、全面、辩证、理性、合理地回答。
三、用史料搭建触摸历史“桥梁”的实践反思
(一)注意历史教学与史料教学不能等同 有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了突出史料教学的优势,引用了大量史料,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甄选,导致学生思路混乱,不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课堂重点。史料是为辅助教材知识而选择的,因此,必须围绕教材目标来选择,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有意注意,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注意利用反面史料教学的反证作用
史料是零碎的历史片段,学者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或者立场,可能对历史真相进行歪曲或者掩盖。例如日本右翼分子对二战侵略历史的言论就是错误的,是对历史真相的亵渎和歪曲。教师在《抗日战争》中,引用日本右翼分子言论时,必须先讲授客观事实和历史定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将真实残忍的日军屠杀、“731”生物细菌试验等图片配备在旁边,让学生对反动言论与史实和图片进行对比,形成心灵和精神的强大震撼,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避免直接引用右翼言论,让学生产生观点上的混乱。要清晰、鲜明地加深学生对历史真相的理解。
(三)注意史料引用多样性与科学性结合
史料的表现形式多样。为调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引用实物、图片、文字、视听资料等多种资源,采取多样化的史料教学方法。在综合发挥各种史料形式优点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史料的难度和数量进行科学设计,避免史料过多和过难,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适度选择史料,将多样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使史料与教材相得益彰,相互印证,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正确感知与触摸历史,搭建触摸历史的“桥梁”,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要加强对史料教学实效性的重视,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历史专业修养和教学经验,恰当地运用史料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将史料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将中学历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马秀梅.高中历史教课书中所呈现的公民教育内容[D].新疆师范大学,2014
[2]黄宁顺.史料教学中诱思探究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琼(1978.10—)女,中学一级历史教师,曾获得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历史教学基本功一等奖,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一等奖。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史料教学 价值 策略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19-02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历史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要将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真实反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史料,将历史遗留下来的记录和痕迹,来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一、史料的价值分析
(一)以史料为引子,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多,史料浩如烟海,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来引用史料,就能为学生打造直观、形象的历史场景,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揭示历史真相的热情。用史料铺设的教学环境,能有助于学生感性地体验教材内容,缩短了学生和历史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让学生触摸到了历史的气息,更好地体会和全面认知历史真相。
(二)以史料为核心,体验论从史出的道理
历史学科要培养学生历史感,对原始史实资料的引用、分析,能让学生明白历史结论的得出过程。一个真实的论证和有着严密逻辑推理的过程,是以史料为依据的,而非主观臆断和外力强加的。利用史料教学,增加了阅读量和分析的时间,表面上提升了教学难度,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课时,但是因为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感,所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讲授比较深奥的古代制度时,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论从史出的道理。
(三)以史料为平台,提高阅读探究的能力
史料教学能使师生在有针对性地互动和思辨过程中,提高阅读水平,加强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必修1《两级世界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斯大林答记者问”“杜鲁门的国会演说图”及《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等材料。这些材料能将那段历史生动还原,让学生在对伟人的讲话的学习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使教材变活,使学生更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和品位历史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二、用史料搭建触摸历史“桥梁”的方法
历史无法自己重现,后人可以通过史料,将历史进行拼合与还原。教学中必须运用史料进行佐证,对教材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因此,教师必须灵活、科学运用史料教学方法,搭建触摸历史的“桥梁”。
(一)基于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史料
体现真实性原则。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尊重史实本身。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史料考证思维和水平,课堂选择的史料要做到有依据和有出处,主要依据正史,避免采用戏说史料或者未经证实的野史。正史也应用能互相参证并且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体现实效性原则。确保史料为历史教学目标服务,贴近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及接受能力,尽量做到难易得当、真实高效,不能为了追求新意或者有趣而大量堆砌史料。教师应该将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高考真题等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史料教学中,做到学以致用。
(二)激活思维,恰当地创设教学问题
史料教学是利用教学素材与载体,创设适合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史料的价值。在问题中实现教师布置史料的目的,同时检验学生对史料的研读与理解的程度。教师应该结合史料的类型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挖掘和拓展教材,利用高质量的史料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指点,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层层深入地探究与讨论,刺激学生主动认知,激发其思维活力,打造良好的学生气氛,培养学生历史的创新与自觉学习能力。
(三)以生定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史料教学也要遵循先进教学理念,采取新式教学方法,通过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提高其重构与分析历史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历史规律。
(四)内化学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史料是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史料创造适合的历史情境,创设互动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恰当的课堂气氛中触摸历史,增强对历史的真实体验,更好地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教师可以设置“美国对朝鲜和伊拉克战争”这样的史料情境,将学生小组分为中国、日本、俄国、法国,让他们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去思考与决策,体会历史和现实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感悟中深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教师可以将两次战争中四国领导人的谈话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两次战争进行评价,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史料研究方法。
(五)精心设计史料习题提高教学效果
史料训练题可以设计成选择、填空、问答、论述、解析、小论文等形式,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问题的方向和考察学生的程度,进行合理设置习题。
教会学生应试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史料,即,首先要进行泛读,将所有文字大概快速阅读;其次要确定中心意思和重点语句;然后要着重关注史料的出处和备注,明确历史背景和立场;最后要在将材料和教材知识点相结合处,抓住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准确掌握命题意图。在学生阅读和理解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解析出命题意图,找出命题的知识点和考察能力,给出精确答案,达到目标。答案应该规范,回答问题要具有指向性,要为学生提供解题和学习范例。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准确、有条理、全面、辩证、理性、合理地回答。
三、用史料搭建触摸历史“桥梁”的实践反思
(一)注意历史教学与史料教学不能等同 有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了突出史料教学的优势,引用了大量史料,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甄选,导致学生思路混乱,不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课堂重点。史料是为辅助教材知识而选择的,因此,必须围绕教材目标来选择,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有意注意,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注意利用反面史料教学的反证作用
史料是零碎的历史片段,学者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或者立场,可能对历史真相进行歪曲或者掩盖。例如日本右翼分子对二战侵略历史的言论就是错误的,是对历史真相的亵渎和歪曲。教师在《抗日战争》中,引用日本右翼分子言论时,必须先讲授客观事实和历史定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将真实残忍的日军屠杀、“731”生物细菌试验等图片配备在旁边,让学生对反动言论与史实和图片进行对比,形成心灵和精神的强大震撼,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避免直接引用右翼言论,让学生产生观点上的混乱。要清晰、鲜明地加深学生对历史真相的理解。
(三)注意史料引用多样性与科学性结合
史料的表现形式多样。为调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引用实物、图片、文字、视听资料等多种资源,采取多样化的史料教学方法。在综合发挥各种史料形式优点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史料的难度和数量进行科学设计,避免史料过多和过难,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适度选择史料,将多样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使史料与教材相得益彰,相互印证,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正确感知与触摸历史,搭建触摸历史的“桥梁”,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要加强对史料教学实效性的重视,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历史专业修养和教学经验,恰当地运用史料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将史料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将中学历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马秀梅.高中历史教课书中所呈现的公民教育内容[D].新疆师范大学,2014
[2]黄宁顺.史料教学中诱思探究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琼(1978.10—)女,中学一级历史教师,曾获得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历史教学基本功一等奖,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一等奖。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