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理念。通过对广东省部分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个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与总结,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体育课堂更好地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做出一些建设性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引言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培养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改进。〔1〕在广东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造成了体能的持续下降。出现这些问题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所存在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因此,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理论,旨在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棘手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在这一意义上,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诊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基础,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机制。
(2)通过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依据相应的指标,判断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种类型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反馈,对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1.2 研究意义
(1)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体育教学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问题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各种诊断方式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在评优课或研究课中,为评委提供评价或研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常态课教师备课或在常态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践依据;让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体育课堂才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课程论与教学论、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等
2.2 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结构访谈;对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
2.3 问卷调查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现状;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了解体育课堂效率、体育课堂互动、体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体育课堂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学校领导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的管理、监督,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态度
2.4 课堂观察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
2.5 个案法:针对某节课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条件下,广泛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解释、推理
2.6 数理统计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教育病理研究在日本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其中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新崛通主编了《教育的病理》。他认为教育病理是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病理,他将教育病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性病理,它们起因于教育,由教育的结果而产生,是结果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第二类是病理性教育,它们是与教育有关的病理,是产生病理的教育条件,是原因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升学竞争。〔2〕
中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也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国内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仅有的只是一些现象研究,比较泛泛,缺少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范运祥等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一文中把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归为四个方面:(1)发现课堂教学与不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促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养成与发展;(3)教会体育教师善于倾听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4)发掘和弘扬体育教师教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3〕
3.2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3.2.1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新课改全面实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内,过去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体质较差或者对某类体育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偏低。〔4〕教师把教学工作围绕“达标”来展开,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单一化,变得只注重运动技术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能力与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一些践行课改的学校课堂上,也有着类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花样百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却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只是积极地在参加体育活动,参与后的锻炼效果却收效甚微。体育课的目的本来就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参加什么项目,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5〕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承受运动负荷方面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运动负荷远远不够,体育教学效率太低。学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得不到锻炼,根本就不能体现体育技能的精粹,也就不可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3.2.2 教学方法僵化、缺乏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6〕在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传统的“四段教学模式”,即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总是以慢跑来开始,然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套老生常谈的徒手操,哪怕今天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但课堂准备却还是不变。这种老师独自教、学生机械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鲜明有特色的时代气息,往往使现在的新一代年轻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过分突出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偏重对技术的掌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一项轻松愉快、增强体质的活动,尤其对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学生,体育活动恰能迎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僵化的、缺乏互动的组织形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被动地从事毫无兴趣的活动。
3.2.3 体育课堂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工作管理中,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的课堂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解决。有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立管理体系,但其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些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具体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放羊式”的方式,在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监督方面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有些学生有失公允。有一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以“达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又缺乏激励性有失公允性。〔7〕这些评价标准对一些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中小学生很不全面,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意识的改变与革新。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遵照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放在学生体育课堂的首位,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体育教师要把以身体训练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上来,既要保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标准,又要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训练。其次,学校应构建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8〕。
4.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标准,并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通过克服各种设定的障碍来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运动动机,从而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体育的教学中理应把多媒体影像设备融合进新式教学中来,尤其是广播体操或者“太极拳”的形式,更能以直观的动化方式创新教学方法。〔9〕这样体育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教导,还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破解了语言与动作的瓶颈,尤其是分析强化教学效果时,更能以效率和质量取胜。
4.3 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遵循以目标来引领内容的思想,即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体育课堂竞技化的思想加以转变,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和加工,淡化其竞技性质,简化其比赛规则,从而降低学生对竞技技能的掌握难度。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将竞技项目与游戏相结合,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地区的环境差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根据身体健康的不同合理安排课程。如: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掌握疾病预防、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
结语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我们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体育课教学随意性太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太低、体育课学生怕脏怕累、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等,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没有终身锻炼意识,体能持续下降。我们在研究问题出现原因的同时,也要对产生的教学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伟?郾课堂诊断:走向校本的教育科研变革〔J〕?郾当代教育科学,2009,08:29-31.
〔2〕张德伟?郾日本教育病理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病理学〔J〕?郾外国教育研究,2009,12:33-39.
〔3〕霍军?郾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84-90.
〔4〕范运祥,夏漫辉,马卫平?郾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J〕?郾体育学刊,2013,03:69-74.
〔5〕耿培新?郾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郾课程·教材·教法,1998,06:17-22.
〔6〕胡余兆?郾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郾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135-137.
〔7〕张志伟,姚春清,宫宇宁?郾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郾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4:501-502.
〔8〕田菁,马冀飞.辩证地看待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78-87.
〔9〕李少娟.对课改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探讨〔J〕?郾搏击·体育论坛,2014(6):31-32.
〔10〕秦海权.论我国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6)81-82.
(责任编辑:李宏斌)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引言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培养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改进。〔1〕在广东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造成了体能的持续下降。出现这些问题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所存在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因此,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理论,旨在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棘手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在这一意义上,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诊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基础,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机制。
(2)通过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依据相应的指标,判断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种类型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反馈,对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1.2 研究意义
(1)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体育教学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问题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各种诊断方式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在评优课或研究课中,为评委提供评价或研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常态课教师备课或在常态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践依据;让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体育课堂才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课程论与教学论、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等
2.2 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结构访谈;对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
2.3 问卷调查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现状;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了解体育课堂效率、体育课堂互动、体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体育课堂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学校领导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的管理、监督,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态度
2.4 课堂观察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
2.5 个案法:针对某节课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条件下,广泛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解释、推理
2.6 数理统计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教育病理研究在日本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其中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新崛通主编了《教育的病理》。他认为教育病理是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病理,他将教育病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性病理,它们起因于教育,由教育的结果而产生,是结果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第二类是病理性教育,它们是与教育有关的病理,是产生病理的教育条件,是原因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升学竞争。〔2〕
中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也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国内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仅有的只是一些现象研究,比较泛泛,缺少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范运祥等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一文中把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归为四个方面:(1)发现课堂教学与不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促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养成与发展;(3)教会体育教师善于倾听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4)发掘和弘扬体育教师教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3〕
3.2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3.2.1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新课改全面实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内,过去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体质较差或者对某类体育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偏低。〔4〕教师把教学工作围绕“达标”来展开,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单一化,变得只注重运动技术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能力与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一些践行课改的学校课堂上,也有着类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花样百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却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只是积极地在参加体育活动,参与后的锻炼效果却收效甚微。体育课的目的本来就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参加什么项目,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5〕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承受运动负荷方面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运动负荷远远不够,体育教学效率太低。学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得不到锻炼,根本就不能体现体育技能的精粹,也就不可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3.2.2 教学方法僵化、缺乏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6〕在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传统的“四段教学模式”,即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总是以慢跑来开始,然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套老生常谈的徒手操,哪怕今天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但课堂准备却还是不变。这种老师独自教、学生机械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鲜明有特色的时代气息,往往使现在的新一代年轻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过分突出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偏重对技术的掌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一项轻松愉快、增强体质的活动,尤其对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学生,体育活动恰能迎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僵化的、缺乏互动的组织形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被动地从事毫无兴趣的活动。
3.2.3 体育课堂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工作管理中,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的课堂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解决。有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立管理体系,但其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些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具体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放羊式”的方式,在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监督方面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有些学生有失公允。有一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以“达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又缺乏激励性有失公允性。〔7〕这些评价标准对一些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中小学生很不全面,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意识的改变与革新。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遵照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放在学生体育课堂的首位,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体育教师要把以身体训练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上来,既要保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标准,又要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训练。其次,学校应构建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8〕。
4.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标准,并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通过克服各种设定的障碍来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运动动机,从而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体育的教学中理应把多媒体影像设备融合进新式教学中来,尤其是广播体操或者“太极拳”的形式,更能以直观的动化方式创新教学方法。〔9〕这样体育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教导,还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破解了语言与动作的瓶颈,尤其是分析强化教学效果时,更能以效率和质量取胜。
4.3 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遵循以目标来引领内容的思想,即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体育课堂竞技化的思想加以转变,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和加工,淡化其竞技性质,简化其比赛规则,从而降低学生对竞技技能的掌握难度。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将竞技项目与游戏相结合,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地区的环境差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根据身体健康的不同合理安排课程。如: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掌握疾病预防、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
结语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我们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体育课教学随意性太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太低、体育课学生怕脏怕累、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等,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没有终身锻炼意识,体能持续下降。我们在研究问题出现原因的同时,也要对产生的教学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伟?郾课堂诊断:走向校本的教育科研变革〔J〕?郾当代教育科学,2009,08:29-31.
〔2〕张德伟?郾日本教育病理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病理学〔J〕?郾外国教育研究,2009,12:33-39.
〔3〕霍军?郾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84-90.
〔4〕范运祥,夏漫辉,马卫平?郾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J〕?郾体育学刊,2013,03:69-74.
〔5〕耿培新?郾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郾课程·教材·教法,1998,06:17-22.
〔6〕胡余兆?郾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郾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135-137.
〔7〕张志伟,姚春清,宫宇宁?郾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郾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4:501-502.
〔8〕田菁,马冀飞.辩证地看待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78-87.
〔9〕李少娟.对课改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探讨〔J〕?郾搏击·体育论坛,2014(6):31-32.
〔10〕秦海权.论我国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6)81-82.
(责任编辑:李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