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变化和“低油价”时代的来临,降本增效成为目前老油田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竞争力的重点改革方向。本文从老油田企业油公司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油公司模式下安全管理的重点方向,提出按近期和远期分布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石油企业;油公司;安全管理;模式
一、背景意义
国内油田企业探索推行“油公司模式”的做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大港油田、大庆油田采油九厂为代表的东部老油田,围绕压扁管理层级,探索实施了基层业务单元结构调整;第二类,以中原普光气田、河南油田新庄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在新区探索试行了“管理层级扁平化、经营运行市场化”;第三类,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为代表的西部油田,整建制推行“油公司模式”。
无论上述何种模式,“降本增效、减员增效”已成为油公司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主导思想。而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是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主要管理方向分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随着油公司模式的运行,安全管理机构、人员也随之精简,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深度优化,确保在油公司运行安全工作力度不减,是现场安全生产平稳运行的基础。
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一)组织机构方面
按照油公司模式压扁管理层的总体架构部署思路,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安全管理、监督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应保持独立性,便于安全系统人员充分履行管理、监督各项职能;另一方面应实行监管分离的工作方式,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是管理制度、体系运行、培训教育等方面,监督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日常对生产现场的各类监督检查,及时排查现场隐患。如胜利油田在近年来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在各二级单位机关除设立QHSE管理部门外,另设QHSE监督站作为机关直属单位,以日常“四不两直”监督检查作为主要工作职能,排查现场生产施工存在的隐患问题,一方面督促整改落实,另一方面将相关问题反馈至各管理部门,便于管理部门调整完善管理措施。
(二)人员配置方面
为保障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责、权、利充分得到体现,除了机关安全部门各岗位按照单位实际情况配备外,还应在基层单位设置具有独立履行监管职责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应为“异体监督”模式,直接由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管辖,避免在生产繁忙时被抽调忙于生产,导致安全监管力量被削弱。
三、规章制度及责任制等顶层设计方面
(一)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建立的主导思想
1.“谁主管、谁负责”的全面落实。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理念的不断深入,“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已成为油田企业的管理共识。安全管理部门已应有以往的“纵向监管”转变为“立体监管”,除了对基层生产施工现场的监管,还应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强化对各业务主管部门“谁主管、谁负责”落实情况的监管,督促各业务主管部门全面落实职责。
2.承包商监管成为重点。油公司模式下,单位本着“减员增效”的经营理念,大量作业施工等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由以往的内部消化变为整体外包,承包商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变化,由以往的内部监管转变为对承包商的过程监督+节点考核,充分履行甲方监督职责,确保现场生产施工安全运行。
(二)规章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
1.严把源头风险防控。一是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各类工程建设、作业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安全措施落实的要求,设立各审查节点,确保风险源头防控到位。二是结合承包商成为生产施工现场主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承包商资质审核力度,从制度方面做好对各部门的要求,严格选用承包商队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细化职责划分。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规章制度、HSE责任制建立阶段应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业务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上“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3.严格考核指标。各类规章制度的建立应有明确的节点考核指标,各级、各部门应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规划日常管理工作的运行进度,特别是对于承包商队伍,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等承包商队伍及时落实处罚、清退,促进“承包商一体化管理”的落实。安全管理部门落实好综合监管、综合考核职能,严格考核兑现,督促安全管理职责全面落实到位。
四、相关管理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随着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石化企业已开始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幅度提升管理运行效率。胜利油田从2013年开始建立HSE重点风险监控系统,通过对生产现场工业用火、受限空间作业等重大风险施工作业环节的节点化、即时化监控,方便管理层随时掌握生产动态,明确监管重点,提升安全管理实效。
(二)强化技术研发力度
将工作思路由以往的监督检查–隐患整改–整改反馈转变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综合分析理清思路–隐患治理解决问题–技术研究限制再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入分析生产现场隐患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解决及防控问题再生的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监管技术层次。
关键词:石油企业;油公司;安全管理;模式
一、背景意义
国内油田企业探索推行“油公司模式”的做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大港油田、大庆油田采油九厂为代表的东部老油田,围绕压扁管理层级,探索实施了基层业务单元结构调整;第二类,以中原普光气田、河南油田新庄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在新区探索试行了“管理层级扁平化、经营运行市场化”;第三类,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为代表的西部油田,整建制推行“油公司模式”。
无论上述何种模式,“降本增效、减员增效”已成为油公司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主导思想。而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是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主要管理方向分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随着油公司模式的运行,安全管理机构、人员也随之精简,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深度优化,确保在油公司运行安全工作力度不减,是现场安全生产平稳运行的基础。
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一)组织机构方面
按照油公司模式压扁管理层的总体架构部署思路,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安全管理、监督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应保持独立性,便于安全系统人员充分履行管理、监督各项职能;另一方面应实行监管分离的工作方式,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是管理制度、体系运行、培训教育等方面,监督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日常对生产现场的各类监督检查,及时排查现场隐患。如胜利油田在近年来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在各二级单位机关除设立QHSE管理部门外,另设QHSE监督站作为机关直属单位,以日常“四不两直”监督检查作为主要工作职能,排查现场生产施工存在的隐患问题,一方面督促整改落实,另一方面将相关问题反馈至各管理部门,便于管理部门调整完善管理措施。
(二)人员配置方面
为保障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责、权、利充分得到体现,除了机关安全部门各岗位按照单位实际情况配备外,还应在基层单位设置具有独立履行监管职责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应为“异体监督”模式,直接由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管辖,避免在生产繁忙时被抽调忙于生产,导致安全监管力量被削弱。
三、规章制度及责任制等顶层设计方面
(一)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建立的主导思想
1.“谁主管、谁负责”的全面落实。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理念的不断深入,“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已成为油田企业的管理共识。安全管理部门已应有以往的“纵向监管”转变为“立体监管”,除了对基层生产施工现场的监管,还应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强化对各业务主管部门“谁主管、谁负责”落实情况的监管,督促各业务主管部门全面落实职责。
2.承包商监管成为重点。油公司模式下,单位本着“减员增效”的经营理念,大量作业施工等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由以往的内部消化变为整体外包,承包商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变化,由以往的内部监管转变为对承包商的过程监督+节点考核,充分履行甲方监督职责,确保现场生产施工安全运行。
(二)规章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
1.严把源头风险防控。一是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各类工程建设、作业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安全措施落实的要求,设立各审查节点,确保风险源头防控到位。二是结合承包商成为生产施工现场主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承包商资质审核力度,从制度方面做好对各部门的要求,严格选用承包商队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细化职责划分。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规章制度、HSE责任制建立阶段应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业务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上“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3.严格考核指标。各类规章制度的建立应有明确的节点考核指标,各级、各部门应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规划日常管理工作的运行进度,特别是对于承包商队伍,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等承包商队伍及时落实处罚、清退,促进“承包商一体化管理”的落实。安全管理部门落实好综合监管、综合考核职能,严格考核兑现,督促安全管理职责全面落实到位。
四、相关管理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随着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石化企业已开始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幅度提升管理运行效率。胜利油田从2013年开始建立HSE重点风险监控系统,通过对生产现场工业用火、受限空间作业等重大风险施工作业环节的节点化、即时化监控,方便管理层随时掌握生产动态,明确监管重点,提升安全管理实效。
(二)强化技术研发力度
将工作思路由以往的监督检查–隐患整改–整改反馈转变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综合分析理清思路–隐患治理解决问题–技术研究限制再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入分析生产现场隐患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解决及防控问题再生的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监管技术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