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近几天,丈夫口齿不清,呼吸困难,病情急剧恶化,杨明社心忧如焚,一种不祥的预感时时袭来:女儿高考在即,丈夫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
一路走着,一路胡思乱想,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厂职工医院。推开病房的门,杨明社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丈夫的面部已经扭曲变形,嘴歪到一边,正艰难地发出“啊、啊”的呻吟声!而在半个小时以前,他还喝了半碗稀粥啊!
医护人员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上午9时许,被白血病折磨了两年多的宫建设不治身亡。
杨明社扑到丈夫的尸体上,失声痛哭。
但她很快止住了哭声:女儿下午就要去县城,后天就要参加高考,要是知道爸爸去世了,哪还有心情考试?怎么办?
这一天,是1999年7月5日。
杨明社是河南江河机械厂(厂址在平顶山市鲁山县)的一名女工。1979年3月,她与本厂职工宫建设喜结良缘,翌年喜得千金。夫妻俩恩恩爱爱,呵护着聪明可爱的独生女儿,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
1997年5月,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宫建设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除了进行骨髓移植,这种病是没有救的,但骨髓移植手术需要近2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工人家庭来说,这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
杨明社没有把诊断结果告诉丈夫和女儿,只说是严重贫血。她一边给丈夫治病,一边悄悄筹款。所有能借钱的地方都跑遍了,总共才凑了3万块钱。
骨髓移植手术暂时无法进行,丈夫的病只好一天天拖下来。到了1999年3月,病情明显恶化,化疗已不见什么效果。医生说,患者的血象已经发生慢粒急变,白血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患者的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
杨明社依然瞒着丈夫和女儿,脸上依然挂着平静而从容的微笑,尽管夜阑人静时分,她常常哭湿了枕头。
但丈夫还是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性。他多次跟她说,不要再为他的病浪费钱了,要多照顾女儿,一定要供女儿上大学!
女儿宫春晓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在1998年的第一次高考中,春晓以数分之差落榜。复读后她成绩飞升,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今年高考大有希望。
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宫建设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到了6月下旬,已经很少进食了。孝顺的春晓每天都到病房里看望爸爸,爸爸的身体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她不止一次地哭着对妈妈说:“爸爸的病能治好吗?这些天,我一直做噩梦,梦见爸爸……”
杨明社总是安慰女儿:“贫血不是什么大病,你爸很快就会好的!你爸说他等着看你的录取通知书呢……”
7月3日晚上,春晓专门买了一个雪糕来到病房,一直看着爸爸吃下去:“爸,等考完试,我天天陪着您!”
(二)
偏偏在女儿要出发的时候,丈夫撒手而去了!“不能让春晓知道,女儿后天就要考试了啊!”一个强烈的念头瞬间占据了杨明社的脑海。
她擦了擦泪水,转身离开了病房。
“妈!”女儿春晓迎面走来。此时杨明社还未走出病房大楼,距离丈夫所在的病房仅有10米之遥!
“春晓,咱回家吧。”她赶忙拉住女儿的手。
“下午就要出发了,我去看看爸爸!”
“爸爸刚刚睡着。走,回家吧!妈想好了,你晕车,咱上午就走!”
“学校还要开会呢!老师说下午集体坐车去!”春晓说道。
“高考是一辈子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听妈的话,你先回家收拾东西,我到学校去给你请假。啊?”杨明社轻言细语地说。
春晓是个听话的孩子,她转身向家走去。杨明社一口气跑到厂子弟中学,找到副校长王松晨简要说明了情况,并请王校长一定向春晓封锁消息。接着,她慌慌张张找到几位同事,请他们帮助料理丈夫的后事。
等她回到家时,春晓已经收拾好行装。惟恐丈夫去世的消息传开,杨明社不敢有片刻停留,立即拉着女儿坐上了开往县城的班车。
半小时后到达县城的三妹家里。她把三妹拉到里屋,告诉了三妹实情,三妹刚想哭,她忙捂住妹妹的嘴:“别哭!别让春晓听见了!”
安顿好女儿后,她马上坐车返回家中。
黑纱。白花。守在丈夫的灵柩前,一身白衣的杨明社泪水狂泻。20年的恩恩爱爱啊,心爱的人就这么走了!
“不能哭!不能哭啊!眼睛哭肿了,春晓就会发现的……”想到这里,她紧紧地咬住嘴唇。
嘴唇,被咬出了鲜血!眼泪,被强逼了回去!
晚上8时许,她坐到电话机旁。春晓一直担心爸爸的身体,总是做噩梦,一定要给女儿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她用力呼吸了数次,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才拨通电话:“春晓,电视上正在演《还珠格格》,妈正在看哩!你看没看啊?”
“我也在看。爸爸好吗?”
“你爸爸比前两天好多了,我刚从医院回来。”她脸上的笑容舒展开了,“是你爸让我给你打的电话。”
电话那头,女儿轻轻舒了口气:“问爸爸好!”
守灵。杨明社一夜未眠。
7月6日上午,遗体告别仪式。下午,丈夫的尸体被送往县火葬场火化。
晚上8时许,她又拿起了电话。电话那端,始终没有人接。
怎么回事?会不会是春晓她三姨嫌不吉利,把春晓送到了其他地方?送到哪儿了?春晓能吃好、睡好吗?第二天就要考试了……一连串的问题,急得她一身虚汗。
按照当地习俗,料理完丧事,已是深夜时分。双手捧着丈夫的遗像,杨明社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依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丈夫才46岁啊,正当盛年,病魔却偏偏夺走了他的生命!
屋里乱糟糟的,到处遗留着与丧事有关的物品。“要把这些东西收拾起来,不然春晓回来看见,就什么都知道了!”她心里一惊。
拖着疲惫的身躯,她把丈夫的遗像用白布包好,放到柜子的顶层。她一遍又一遍地清理房间,直到确信家里的摆设已经恢复了原样,没有留下任何异常的痕迹。
时针指向凌晨3时,已经近两天没吃没睡的她依然毫无睡意。昨天晚上电话没通,三妹把春晓送到哪儿去了?春晓,你在哪里呀?
她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到女儿身边,但厂里发往县城的第一班车是凌晨5点半,还要等两个多小时。
她在屋里焦躁不安地转来转去,急得满身大汗。凌晨4时,她早早来到公路边等车。
漆黑的夜里,她一个人坐在路边,心里默默为女儿祈祷。
(三)
终于等来了第一班汽车。6时10分,她来到三妹家门口。
她伸手准备敲门,但又缩了回来。9点钟才考试,假如春晓还住在这里,肯定还没有起床,这时候敲门会影响女儿休息。
于是她就坐在门口,直到7点钟,她听到屋里传出一些响声,才敲门进屋。
女儿正在洗漱。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憔悴的脸上立刻有了微笑:“春晓,昨晚睡得好吗?”
原来,女儿一直住在这里。三妹家的电话,恰恰在昨天晚上出了毛病。
吃完早饭,她让三妹送春晓去考场。
她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骑着自行车,她匆匆赶到县城的一家宾馆,王校长和学校考生都住在这里。她再次请王校长保密。
春晓每次考试回来,迎接她的都是妈妈的笑脸和可口的饭菜。
7月9日上午考完最后一门,春晓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妈妈,我觉得自己发挥得特好,肯定能拿高分!快点回家给爸爸报喜!”
百感交集,杨明社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妈妈,你哭什么?”女儿忙问。
“孩子,你考得好,妈妈高兴啊!”她笑着擦了擦眼泪,“上午我给你爸买了个烟灰缸,好看吗?”
这是一只茶色的烟灰缸,也是一个精心制作的假象。
“要是蓝色的就更好了!爸爸最喜欢蓝色!”春晓说。
高考一结束,春晓就要到医院去看望爸爸。她拦住女儿:“你爸昨天就到平顶山市检查身体去了,要过好几天才能回来!”
“爸爸的病是不是加重了?我要到平顶山去!现在就去!”春晓有点迫不及待。
“你也知道,你爸每隔两三个月都到平顶山去做一次检查。跟你说了,你爸身体好多了。要是你爸病重了,妈能安心呆在家里吗?”杨明社不歇气地说,“春晓,这些天你还要估分、填报志愿,事情多着呢!等你忙完了,再去看爸爸,你爸会更高兴的!”
春晓点了点头:“那我填好志愿就去平顶山!”
(四)
回到家里,春晓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第二天到学校估分。她说她考得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向她表示祝贺,她甜甜地笑着。
老师和同学们不忍看她的笑脸,一些心软的女生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赶忙背过脸去。所有的人都已知道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只有她一人不知道。副校长已经反复叮嘱过,谁也不能走露风声。
春晓发现,妈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兴,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不管见到谁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自己考得好,妈妈高兴哩!春晓这样想着,心情特别轻松愉快。
7月16日下午,春晓填完了志愿。晚上,她对妈妈说:“妈,今年我肯定能考上,明天到平顶山向爸爸报喜!我已经十几天没有见到爸爸了!”
杨明社“嗯嗯”地点了点头。春晓纳闷了:妈妈下午还有说有笑,怎么突然变得魂不守舍了?
“妈妈,你不舒服吗?”春晓看见妈妈的脸色蜡黄蜡黄的。
女儿考完了,估过分了,志愿也填了,杨明社感到自己一直紧绷着的那根神经完全松弛了下来,一种要痛哭一场的冲动不可遏制。
“春晓,你知道爸爸得的是啥病吗?”该告诉女儿真相了。但她不敢一下子就说出来,害怕女儿承受不了过于突然的打击。
“不知道。爸得的是什么病啊?”春晓着急地问。
“白血病。你爸的病,恐怕治不好了!”
“妈……”春晓立即哭了起来,“妈,咱送爸爸到北京的大医院去治!”
她没有劝女儿,任由女儿哭泣。过了很长很长时间,她才轻声说道:“春晓,妈一直没有跟你说啊!你爸已经、已经去世了!”
春晓扑到妈妈怀里,疯了一般地放声痛哭。
杨明社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娘俩抱着哭成一团。
“妈,你骗我!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为什么不早点说啊!”春晓的嗓子哭哑了,“我要爸爸!爸爸,女儿再也见不到你了……”
“孩子,妈要是告诉你,你这个样子,能参加考试吗?能考好吗?”杨明社一遍遍替女儿擦拭着泪水。
(五)
8月17日,总成绩663分的宫春晓接到深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二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县殡仪馆。
“爸爸,女儿来看你了 ……”春晓给爸爸烧了纸钱。纸灰飘飞,落在爸爸的骨灰盒上,她早已泣不成声。
“春晓考上大学了!深圳大学!建设,你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杨明社同样泪如泉涌。
丈夫英年早逝,她悲痛不已;女儿金榜题名,她喜上心头。杨明社真正品尝到了悲喜交加的滋味。
女儿要到深圳读书,开学的日子一天天迫近,但学费一点还没有着落。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已经欠下3万多元的债务,如今已经告借无门了。杨明社整日愁眉紧锁,寝食不安。
这时候,当地媒体报道了她的故事。文章虽然短小,但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人们被博大无边的母爱深深感动了——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9月3日,宫春晓启程赴深圳大学。M (责编 周华)
近几天,丈夫口齿不清,呼吸困难,病情急剧恶化,杨明社心忧如焚,一种不祥的预感时时袭来:女儿高考在即,丈夫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
一路走着,一路胡思乱想,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厂职工医院。推开病房的门,杨明社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丈夫的面部已经扭曲变形,嘴歪到一边,正艰难地发出“啊、啊”的呻吟声!而在半个小时以前,他还喝了半碗稀粥啊!
医护人员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上午9时许,被白血病折磨了两年多的宫建设不治身亡。
杨明社扑到丈夫的尸体上,失声痛哭。
但她很快止住了哭声:女儿下午就要去县城,后天就要参加高考,要是知道爸爸去世了,哪还有心情考试?怎么办?
这一天,是1999年7月5日。
杨明社是河南江河机械厂(厂址在平顶山市鲁山县)的一名女工。1979年3月,她与本厂职工宫建设喜结良缘,翌年喜得千金。夫妻俩恩恩爱爱,呵护着聪明可爱的独生女儿,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
1997年5月,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宫建设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除了进行骨髓移植,这种病是没有救的,但骨髓移植手术需要近2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工人家庭来说,这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
杨明社没有把诊断结果告诉丈夫和女儿,只说是严重贫血。她一边给丈夫治病,一边悄悄筹款。所有能借钱的地方都跑遍了,总共才凑了3万块钱。
骨髓移植手术暂时无法进行,丈夫的病只好一天天拖下来。到了1999年3月,病情明显恶化,化疗已不见什么效果。医生说,患者的血象已经发生慢粒急变,白血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患者的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
杨明社依然瞒着丈夫和女儿,脸上依然挂着平静而从容的微笑,尽管夜阑人静时分,她常常哭湿了枕头。
但丈夫还是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性。他多次跟她说,不要再为他的病浪费钱了,要多照顾女儿,一定要供女儿上大学!
女儿宫春晓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在1998年的第一次高考中,春晓以数分之差落榜。复读后她成绩飞升,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今年高考大有希望。
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宫建设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到了6月下旬,已经很少进食了。孝顺的春晓每天都到病房里看望爸爸,爸爸的身体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她不止一次地哭着对妈妈说:“爸爸的病能治好吗?这些天,我一直做噩梦,梦见爸爸……”
杨明社总是安慰女儿:“贫血不是什么大病,你爸很快就会好的!你爸说他等着看你的录取通知书呢……”
7月3日晚上,春晓专门买了一个雪糕来到病房,一直看着爸爸吃下去:“爸,等考完试,我天天陪着您!”
(二)
偏偏在女儿要出发的时候,丈夫撒手而去了!“不能让春晓知道,女儿后天就要考试了啊!”一个强烈的念头瞬间占据了杨明社的脑海。
她擦了擦泪水,转身离开了病房。
“妈!”女儿春晓迎面走来。此时杨明社还未走出病房大楼,距离丈夫所在的病房仅有10米之遥!
“春晓,咱回家吧。”她赶忙拉住女儿的手。
“下午就要出发了,我去看看爸爸!”
“爸爸刚刚睡着。走,回家吧!妈想好了,你晕车,咱上午就走!”
“学校还要开会呢!老师说下午集体坐车去!”春晓说道。
“高考是一辈子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听妈的话,你先回家收拾东西,我到学校去给你请假。啊?”杨明社轻言细语地说。
春晓是个听话的孩子,她转身向家走去。杨明社一口气跑到厂子弟中学,找到副校长王松晨简要说明了情况,并请王校长一定向春晓封锁消息。接着,她慌慌张张找到几位同事,请他们帮助料理丈夫的后事。
等她回到家时,春晓已经收拾好行装。惟恐丈夫去世的消息传开,杨明社不敢有片刻停留,立即拉着女儿坐上了开往县城的班车。
半小时后到达县城的三妹家里。她把三妹拉到里屋,告诉了三妹实情,三妹刚想哭,她忙捂住妹妹的嘴:“别哭!别让春晓听见了!”
安顿好女儿后,她马上坐车返回家中。
黑纱。白花。守在丈夫的灵柩前,一身白衣的杨明社泪水狂泻。20年的恩恩爱爱啊,心爱的人就这么走了!
“不能哭!不能哭啊!眼睛哭肿了,春晓就会发现的……”想到这里,她紧紧地咬住嘴唇。
嘴唇,被咬出了鲜血!眼泪,被强逼了回去!
晚上8时许,她坐到电话机旁。春晓一直担心爸爸的身体,总是做噩梦,一定要给女儿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她用力呼吸了数次,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才拨通电话:“春晓,电视上正在演《还珠格格》,妈正在看哩!你看没看啊?”
“我也在看。爸爸好吗?”
“你爸爸比前两天好多了,我刚从医院回来。”她脸上的笑容舒展开了,“是你爸让我给你打的电话。”
电话那头,女儿轻轻舒了口气:“问爸爸好!”
守灵。杨明社一夜未眠。
7月6日上午,遗体告别仪式。下午,丈夫的尸体被送往县火葬场火化。
晚上8时许,她又拿起了电话。电话那端,始终没有人接。
怎么回事?会不会是春晓她三姨嫌不吉利,把春晓送到了其他地方?送到哪儿了?春晓能吃好、睡好吗?第二天就要考试了……一连串的问题,急得她一身虚汗。
按照当地习俗,料理完丧事,已是深夜时分。双手捧着丈夫的遗像,杨明社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依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丈夫才46岁啊,正当盛年,病魔却偏偏夺走了他的生命!
屋里乱糟糟的,到处遗留着与丧事有关的物品。“要把这些东西收拾起来,不然春晓回来看见,就什么都知道了!”她心里一惊。
拖着疲惫的身躯,她把丈夫的遗像用白布包好,放到柜子的顶层。她一遍又一遍地清理房间,直到确信家里的摆设已经恢复了原样,没有留下任何异常的痕迹。
时针指向凌晨3时,已经近两天没吃没睡的她依然毫无睡意。昨天晚上电话没通,三妹把春晓送到哪儿去了?春晓,你在哪里呀?
她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到女儿身边,但厂里发往县城的第一班车是凌晨5点半,还要等两个多小时。
她在屋里焦躁不安地转来转去,急得满身大汗。凌晨4时,她早早来到公路边等车。
漆黑的夜里,她一个人坐在路边,心里默默为女儿祈祷。
(三)
终于等来了第一班汽车。6时10分,她来到三妹家门口。
她伸手准备敲门,但又缩了回来。9点钟才考试,假如春晓还住在这里,肯定还没有起床,这时候敲门会影响女儿休息。
于是她就坐在门口,直到7点钟,她听到屋里传出一些响声,才敲门进屋。
女儿正在洗漱。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憔悴的脸上立刻有了微笑:“春晓,昨晚睡得好吗?”
原来,女儿一直住在这里。三妹家的电话,恰恰在昨天晚上出了毛病。
吃完早饭,她让三妹送春晓去考场。
她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骑着自行车,她匆匆赶到县城的一家宾馆,王校长和学校考生都住在这里。她再次请王校长保密。
春晓每次考试回来,迎接她的都是妈妈的笑脸和可口的饭菜。
7月9日上午考完最后一门,春晓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妈妈,我觉得自己发挥得特好,肯定能拿高分!快点回家给爸爸报喜!”
百感交集,杨明社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妈妈,你哭什么?”女儿忙问。
“孩子,你考得好,妈妈高兴啊!”她笑着擦了擦眼泪,“上午我给你爸买了个烟灰缸,好看吗?”
这是一只茶色的烟灰缸,也是一个精心制作的假象。
“要是蓝色的就更好了!爸爸最喜欢蓝色!”春晓说。
高考一结束,春晓就要到医院去看望爸爸。她拦住女儿:“你爸昨天就到平顶山市检查身体去了,要过好几天才能回来!”
“爸爸的病是不是加重了?我要到平顶山去!现在就去!”春晓有点迫不及待。
“你也知道,你爸每隔两三个月都到平顶山去做一次检查。跟你说了,你爸身体好多了。要是你爸病重了,妈能安心呆在家里吗?”杨明社不歇气地说,“春晓,这些天你还要估分、填报志愿,事情多着呢!等你忙完了,再去看爸爸,你爸会更高兴的!”
春晓点了点头:“那我填好志愿就去平顶山!”
(四)
回到家里,春晓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第二天到学校估分。她说她考得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向她表示祝贺,她甜甜地笑着。
老师和同学们不忍看她的笑脸,一些心软的女生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赶忙背过脸去。所有的人都已知道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只有她一人不知道。副校长已经反复叮嘱过,谁也不能走露风声。
春晓发现,妈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兴,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不管见到谁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自己考得好,妈妈高兴哩!春晓这样想着,心情特别轻松愉快。
7月16日下午,春晓填完了志愿。晚上,她对妈妈说:“妈,今年我肯定能考上,明天到平顶山向爸爸报喜!我已经十几天没有见到爸爸了!”
杨明社“嗯嗯”地点了点头。春晓纳闷了:妈妈下午还有说有笑,怎么突然变得魂不守舍了?
“妈妈,你不舒服吗?”春晓看见妈妈的脸色蜡黄蜡黄的。
女儿考完了,估过分了,志愿也填了,杨明社感到自己一直紧绷着的那根神经完全松弛了下来,一种要痛哭一场的冲动不可遏制。
“春晓,你知道爸爸得的是啥病吗?”该告诉女儿真相了。但她不敢一下子就说出来,害怕女儿承受不了过于突然的打击。
“不知道。爸得的是什么病啊?”春晓着急地问。
“白血病。你爸的病,恐怕治不好了!”
“妈……”春晓立即哭了起来,“妈,咱送爸爸到北京的大医院去治!”
她没有劝女儿,任由女儿哭泣。过了很长很长时间,她才轻声说道:“春晓,妈一直没有跟你说啊!你爸已经、已经去世了!”
春晓扑到妈妈怀里,疯了一般地放声痛哭。
杨明社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娘俩抱着哭成一团。
“妈,你骗我!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为什么不早点说啊!”春晓的嗓子哭哑了,“我要爸爸!爸爸,女儿再也见不到你了……”
“孩子,妈要是告诉你,你这个样子,能参加考试吗?能考好吗?”杨明社一遍遍替女儿擦拭着泪水。
(五)
8月17日,总成绩663分的宫春晓接到深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二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县殡仪馆。
“爸爸,女儿来看你了 ……”春晓给爸爸烧了纸钱。纸灰飘飞,落在爸爸的骨灰盒上,她早已泣不成声。
“春晓考上大学了!深圳大学!建设,你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杨明社同样泪如泉涌。
丈夫英年早逝,她悲痛不已;女儿金榜题名,她喜上心头。杨明社真正品尝到了悲喜交加的滋味。
女儿要到深圳读书,开学的日子一天天迫近,但学费一点还没有着落。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已经欠下3万多元的债务,如今已经告借无门了。杨明社整日愁眉紧锁,寝食不安。
这时候,当地媒体报道了她的故事。文章虽然短小,但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人们被博大无边的母爱深深感动了——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9月3日,宫春晓启程赴深圳大学。M (责编 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