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问题式教学”在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认可。而其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更是成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法宝。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设计合理、巧妙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好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如何设计出好的问题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广大教师应该思考的。
  一、问题设计的真实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真实性。真实性的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的一个过程。设计恰到好处的教学问题可以诱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很快进入思维状态中。教学问题是否具有啟发性并真正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教师要善于从各种教学资源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直观教具、文字图片、歌谣、故事、实验、多媒体等均是教师提炼问题的良好素材。
  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问题”需要,根据问题的层次,可以把问题分为激励性问题、提高性问题和再生性问题。激励性问题可以打开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的心灵之门,激励性问题主要是立足于教材或者需要简单加工的较浅的问题;提高性问题是主要针对层次中上的同学设置的需要对课本的重要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后才能获取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再生性问题往往是从课本衍生出来的问题,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知识和扎实的学习基础,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性
  开放性问题的一个特点是探究性。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索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的方法立刻给予回答。开放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自己去想、去查、去做。这就需要多提出一些充分开放的没有“天然正确”的答案的问题。它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能够揭示而不是掩盖学科的争论,疑难或前沿。它们的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提出新的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预期的答案。
  五、问题的可迁移性
  问题设计还应考虑问题的可迁移性。一个具有可迁移性的问题能够孕育其他重要问题。问题教学中一个问题的提出,不只局限于教材单一的知识面,应就有关知识的探讨旁征博引,能涉及日常生活、最新信息动态及其他学科领域知识。尤其要善于将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加以提炼,设计成有趣的具有可迁移性的问题,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启发他们的创新热情。甚至把他们引入其他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使探究学习延续下去。
  此外, 问题式教学要注意克服的几个问题:
  1、一问一答不是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离不开问题,但一问一答不等于启发引导。首先从问题质量角度看,高质量的问题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面低质量的问题则在浪费时间。如“这样做对不对?”“大家说是不是?”等等,如此的问题纯粹是一种语言浪费。高明的教师往往能在关键处巧妙设疑,廖廖数问,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
  2、问题不一定要都由教师提出
  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很有参与的热情。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是十分琐粹、凌乱的,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往往提不出来,但是如果施教者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巧妙引导和组织,学生还是愿意探究并提出很好的问题的。
  3、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教给学生
  问题教学不是教师的提问加上学生的回答,而是师生双方围绕问题的情境进行多元化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探索、学习、发现。它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达到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思维的目的。
  总之,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力求掌握课堂设问的技巧,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开端就像唱戏的开头锣鼓,未开场先叫座,这样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以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导入模式。  一、以“情”激“情”、 激情导入  情感具有
期刊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探究”理念,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训练,真正把学生的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生物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想借此一角,略谈个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探究性教学  日常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仅从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施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中可看出,语文学科是知识性和工具性统一体。我们语文教育要想达到这个终极目标,就是要我们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时时刻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具体的语文教育活动中,研究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通过以下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来实现:  一、语文
期刊
一位教育理论家这样描述:“在中国的教室中,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老师;而在精神上,教师始终占据至尊的位置,在学生的躯体里掩藏着的是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灵魂。”这段话可能比较刻薄。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表现恰恰是: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前辈们留下的“经典”;对学生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正规军的训练,把学生训练到没有进入数学考场就“胆战心惊”了,学生的能力体现在模仿和回忆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
期刊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能力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结合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
期刊
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两三个周期。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背后冷静思考,就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灌输新理念﹑运用新教法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期刊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一、以课标为依据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钻研教材整合有效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数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依赖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科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呢?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改中认真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现在,就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浅显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现在,许多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看重对幼儿进行智力、技能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幼儿兴趣没有更好的开发,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对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