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7.4!”
办公室突然传出一声惊呼,细问之下,才知原来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居然飙升到了7.4。那一刻,我的内心告诉我这不可能,昨日还在6.88徘徊的汇率怎么会一下子到了7.4?拿出手机,翻看朋友圈,发现几位朋友的谷歌截图凿凿地印证这个不可思议的汇率值,有人配以惊讶的表情包,写着:“是我眼花了吗?”
我的脑海里迅速浮现出由此引发的连锁后果:海淘成本嗖地上升不说,不少进口商品也会随之调整价格,更惨的是,原打算2016年启程的美国游因为各种原因还没去,如果再去,荷包无端端地就瘪了不少……想到这,我突然有种“财富缩水”的凛冽。
对那些马上要交下一学期学费的留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学费分分钟涨个大几万人民币;还有那些刚替顾客下单还没收到货款的代购,估计正在抓耳挠腮地想着怎么和客人们解释这一夜之间飞涨的代购价;涉及海外市场或需要进口零件的创业团队显然无法淡定,想着如何寻找替代的解决方案。
再翻翻朋友圈,里面还有分析派对此展开分析,说这是贸易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人针对中国的一记重拳……一夜之间8.8%的汇率变化确实惊人,要知道,上次发生“英国脱欧” 这么大的事,英镑汇率也才下降6%,也难怪这些分析派们开始各种联想与阴谋论。甚至还有人惊叹还未正式上台的准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超的操控能力,意指这次汇率暴跌就是特朗普一手促成的。
仔細想想,似乎还有些道理。特朗普对中国大放厥词已不是一次两次,早就对中国长期以来的货币贬值很有意见了。此次汇率风波的前两天,他还在推特上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中国有没有问问我们他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把汇率降低(让我们的公司难以和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以及对我们出口的产品征收如此高的重税?”
看完这些,我还是默默地点开百度,搜索出来的汇率很平稳地定格在6.88。再搜索银行的外汇牌价,无一例外都稳定地处在6.88。已经不用再次求证,谷歌确实乌龙了一回,耍了全世界的人民,更让那些对中美汇率极度敏感的人群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辟谣的声音接踵而至,说谷歌的这次乌龙主要是因为引用的数据出错,错误的源头在XE网站。真相大白,此前的惊吓变为缓和而至的自嘲。互联网时代,谷歌上的一个数值错误竟然会引发如此广泛的恐慌,不禁回头想想,如今的我们真的太依赖于类似于谷歌、百度之类的互联网工具,有时甚至不加求证,盲目地相信,根本就忽略了谷歌汇率页面上那个“汇率仅供参考”的免责声明。
之前一直觉得魏则西盲目相信百度有他的不聪明,但那是以一个冷眼旁观者的心态跳出来看待整个事件。如果事关自身,或许我们也会不自觉地相信与接收。在这么多年的互联网浸淫下,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渐渐丧失自以为还存在的辨别能力。不论是对谷歌,还是百度,我们会习惯性地将其定义为“权威”,不辩证、不推敲。
互联网时代,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知识丰富,但却不具备与知识增长相匹配的理解力,不懂得如何独立提问、价值判断、批判思考。对来自互联网的信息,我们会直接当作知识或是可以信任的信息来运用,因此搁置或放弃了对信息和信息源应有的信任检测。
我们在互联网的进化中变得越来越容易接受,而不会思考。我们既不会深究网络信息是否全面,也不会追问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
知识增长,理解力倒退。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正一步一步地丧失自己的智慧。
办公室突然传出一声惊呼,细问之下,才知原来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居然飙升到了7.4。那一刻,我的内心告诉我这不可能,昨日还在6.88徘徊的汇率怎么会一下子到了7.4?拿出手机,翻看朋友圈,发现几位朋友的谷歌截图凿凿地印证这个不可思议的汇率值,有人配以惊讶的表情包,写着:“是我眼花了吗?”
我的脑海里迅速浮现出由此引发的连锁后果:海淘成本嗖地上升不说,不少进口商品也会随之调整价格,更惨的是,原打算2016年启程的美国游因为各种原因还没去,如果再去,荷包无端端地就瘪了不少……想到这,我突然有种“财富缩水”的凛冽。
对那些马上要交下一学期学费的留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学费分分钟涨个大几万人民币;还有那些刚替顾客下单还没收到货款的代购,估计正在抓耳挠腮地想着怎么和客人们解释这一夜之间飞涨的代购价;涉及海外市场或需要进口零件的创业团队显然无法淡定,想着如何寻找替代的解决方案。
再翻翻朋友圈,里面还有分析派对此展开分析,说这是贸易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人针对中国的一记重拳……一夜之间8.8%的汇率变化确实惊人,要知道,上次发生“英国脱欧” 这么大的事,英镑汇率也才下降6%,也难怪这些分析派们开始各种联想与阴谋论。甚至还有人惊叹还未正式上台的准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超的操控能力,意指这次汇率暴跌就是特朗普一手促成的。
仔細想想,似乎还有些道理。特朗普对中国大放厥词已不是一次两次,早就对中国长期以来的货币贬值很有意见了。此次汇率风波的前两天,他还在推特上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中国有没有问问我们他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把汇率降低(让我们的公司难以和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以及对我们出口的产品征收如此高的重税?”
看完这些,我还是默默地点开百度,搜索出来的汇率很平稳地定格在6.88。再搜索银行的外汇牌价,无一例外都稳定地处在6.88。已经不用再次求证,谷歌确实乌龙了一回,耍了全世界的人民,更让那些对中美汇率极度敏感的人群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辟谣的声音接踵而至,说谷歌的这次乌龙主要是因为引用的数据出错,错误的源头在XE网站。真相大白,此前的惊吓变为缓和而至的自嘲。互联网时代,谷歌上的一个数值错误竟然会引发如此广泛的恐慌,不禁回头想想,如今的我们真的太依赖于类似于谷歌、百度之类的互联网工具,有时甚至不加求证,盲目地相信,根本就忽略了谷歌汇率页面上那个“汇率仅供参考”的免责声明。
之前一直觉得魏则西盲目相信百度有他的不聪明,但那是以一个冷眼旁观者的心态跳出来看待整个事件。如果事关自身,或许我们也会不自觉地相信与接收。在这么多年的互联网浸淫下,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渐渐丧失自以为还存在的辨别能力。不论是对谷歌,还是百度,我们会习惯性地将其定义为“权威”,不辩证、不推敲。
互联网时代,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知识丰富,但却不具备与知识增长相匹配的理解力,不懂得如何独立提问、价值判断、批判思考。对来自互联网的信息,我们会直接当作知识或是可以信任的信息来运用,因此搁置或放弃了对信息和信息源应有的信任检测。
我们在互联网的进化中变得越来越容易接受,而不会思考。我们既不会深究网络信息是否全面,也不会追问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
知识增长,理解力倒退。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正一步一步地丧失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