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初中生升入高中之后,难以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倦的心态。笔者结合自身学校校本课程的编纂心得和教学体会,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比“校本课程”与“初高中衔接教材”的差异,得出“合理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校本课程;初高中衔接;自主学习
课程根据定制的主题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主要以学校为基地,由校长主导,教师参与,并在专家指导下开发的课程。[1]
初高中衔接问题,历来都是中学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自主学习能力,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就是学生最基础、最有生长性的关键素质。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内驱力,使学生产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要求,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具的热情和意识。客观地讲,造成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脱节,形成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对高中物理教材、教法的适应较慢”等情况,都是造成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2]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实现精准教学
从教育发展的层面看,开发物理校本课程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的理念。国家(或省)级物理教材的课程体系是为较大范围学生定制的学习内容,要考虑较广大范围学生的差异性,教材变更的周期也比较长。而物理校本教材的開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能充分发挥本校物理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教育制度内权力与外资源的重新配置,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学校物理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拥有课程开发的自主权,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评估和修订,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细节,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理想课程”与“现实学情”存在差异的困扰,积极有效地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合理衔接。[3]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有别于衔接教材
从教材的内容设置对比分析,物理校本课程与常规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常规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基本思路是:物理教材、教法分析,学习方法指导,初高中相关知识点汇总、对比,并配以适当的练习题和检测卷。这类初高中衔接教材可以让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做好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准备,有效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但是这类衔接教材与国家课程面临类似的问题,就是“对特定学生个体的针对性较差”。物理校本课程是本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更强,方法更多样,形式更灵活。而且,校本课程的教学是并行于常规物理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成为高中物理常规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高中课程内容的接受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时长,从而形成更大的教育教学合力,有效缩短学生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过渡期。
比如,我校高中物理同步校本教材对“牛顿运动定律”知识体系是这样设置的:1、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比较熟悉的、掌握较好的“牛顿第一定律”点到即止,因为学生在正常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牛顿第二定律”这一知识点,校本教材“强化实验探究”,不进行大量的“牛顿第二定律的习题”训练,因为习题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校本教材的教学则充分利用校本教学时间,把教材中“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仔细分析,详细对比研究各种实验方案的利弊;再借助传感器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体会现代科技手段对实验精确性的提高与设计思路的转变。最后再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解读实验、交流心得,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验探究的素养,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同时也对高中物理课堂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3、对某些学生容易出现表述混乱的“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校本教材中会适当的增加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校本教材可以设定在拔河比赛的现场,对比不同的“鞋子”、“滑板”等生活物品,对拔河比赛的巨大影响,让学生在没有课堂教学压力的环境下,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同时增加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4]充分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创作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这一理念。
三、校本课程的灵活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设置课程内容、灵活分配教学时间、合理设计课程难度之后,进而建立的课程体系,是为本校学生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对学生的代入感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理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在编纂过程中会尽量关注本校学生的特殊需求,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借助信息平台的大数据,我们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在各个时间段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再针对学生接受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是理解方面的问题,就针对学困点进行强化教学;是需要练习辅助的知识,就增加典型的例题分析;遇到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的实验项目或实例分析……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学生设置的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把时间和主导性还给学生,让校本课程最大程度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优越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综上可见,物理校本课程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既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可以有效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缩短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期。在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同时,也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向更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时代感和高效性。即“合理有效地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辅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缩短学生初高中过渡期的时长,不失为“解决物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挺,姚康等.中学学科核心素养通典[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8.
[2] 林成国,王兆成.初高中衔接教材[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3] 窦红霞,陶环宇.学科课程研学的校本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4上旬刊).
[4] 沈宁华.趣味物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注: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6122302)阶段成果之一。
关键词:校本课程;初高中衔接;自主学习
课程根据定制的主题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主要以学校为基地,由校长主导,教师参与,并在专家指导下开发的课程。[1]
初高中衔接问题,历来都是中学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自主学习能力,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就是学生最基础、最有生长性的关键素质。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内驱力,使学生产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要求,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具的热情和意识。客观地讲,造成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脱节,形成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对高中物理教材、教法的适应较慢”等情况,都是造成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2]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实现精准教学
从教育发展的层面看,开发物理校本课程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的理念。国家(或省)级物理教材的课程体系是为较大范围学生定制的学习内容,要考虑较广大范围学生的差异性,教材变更的周期也比较长。而物理校本教材的開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能充分发挥本校物理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教育制度内权力与外资源的重新配置,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学校物理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拥有课程开发的自主权,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评估和修订,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细节,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理想课程”与“现实学情”存在差异的困扰,积极有效地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合理衔接。[3]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有别于衔接教材
从教材的内容设置对比分析,物理校本课程与常规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常规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基本思路是:物理教材、教法分析,学习方法指导,初高中相关知识点汇总、对比,并配以适当的练习题和检测卷。这类初高中衔接教材可以让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做好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准备,有效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但是这类衔接教材与国家课程面临类似的问题,就是“对特定学生个体的针对性较差”。物理校本课程是本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更强,方法更多样,形式更灵活。而且,校本课程的教学是并行于常规物理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成为高中物理常规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高中课程内容的接受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时长,从而形成更大的教育教学合力,有效缩短学生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过渡期。
比如,我校高中物理同步校本教材对“牛顿运动定律”知识体系是这样设置的:1、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比较熟悉的、掌握较好的“牛顿第一定律”点到即止,因为学生在正常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牛顿第二定律”这一知识点,校本教材“强化实验探究”,不进行大量的“牛顿第二定律的习题”训练,因为习题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校本教材的教学则充分利用校本教学时间,把教材中“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仔细分析,详细对比研究各种实验方案的利弊;再借助传感器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体会现代科技手段对实验精确性的提高与设计思路的转变。最后再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解读实验、交流心得,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验探究的素养,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同时也对高中物理课堂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3、对某些学生容易出现表述混乱的“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校本教材中会适当的增加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校本教材可以设定在拔河比赛的现场,对比不同的“鞋子”、“滑板”等生活物品,对拔河比赛的巨大影响,让学生在没有课堂教学压力的环境下,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同时增加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4]充分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创作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这一理念。
三、校本课程的灵活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设置课程内容、灵活分配教学时间、合理设计课程难度之后,进而建立的课程体系,是为本校学生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对学生的代入感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理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在编纂过程中会尽量关注本校学生的特殊需求,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借助信息平台的大数据,我们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在各个时间段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再针对学生接受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是理解方面的问题,就针对学困点进行强化教学;是需要练习辅助的知识,就增加典型的例题分析;遇到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的实验项目或实例分析……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学生设置的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把时间和主导性还给学生,让校本课程最大程度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优越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综上可见,物理校本课程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既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可以有效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缩短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期。在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同时,也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向更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时代感和高效性。即“合理有效地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辅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缩短学生初高中过渡期的时长,不失为“解决物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挺,姚康等.中学学科核心素养通典[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8.
[2] 林成国,王兆成.初高中衔接教材[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3] 窦红霞,陶环宇.学科课程研学的校本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4上旬刊).
[4] 沈宁华.趣味物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注: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6122302)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