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的春夏秀场中,衣光鬓影中穿插的着泳装设计,不仅是在展现夏日新姿,更是女性着装的一种新态度的展示。从保守的长裙长袜到连体泳衣、再到比基尼,泳装的代代更迭记载了属于她们美丽而有力的身体与灵魂,记载了每一代女性对自我的认知与欣赏。其演变过程也蕴含了道德规则和性意识之间的冲突,堪称一部女性身体观念与社会意识的进化史。
泳装1920
一位金发碧眼的美人头插水晶花冠、身披希腊式白色绉纱斗篷于舞台中央徐徐升起,随后女伴们将她的斗篷与衣裙褪去,露出里面缀有亮片的银色连身短裙式泳装。随着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响起,她纵身跃入水池,开始了一场令人过目难忘的水上芭蕾表演。
这是影片《出水芙蓉》片尾的精彩定格,主演Esther Williams的精彩演绎与米高梅公司的豪奢布景共同铸就了这一银幕经典,当然,那件考究的泳装同样功不可没。在影片上映的1944年,这样能够刚好遮盖住臀部的吊带式连体泳装是在美国最为流行的款式。然而,女性泳装在面世之初,这样的设计甚至称得上离经叛道。从近代到当下,女性泳装设计的演变堪称一部关于女性身体观念与社会意识的进化史。
如同直到Yves Saint Laurent推出了吸烟装,女性穿着裤装才成为理所应当之事一样,女性着装的演变往往受到传统社会意识的严重阻碍,这在泳装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很长一段时间,泳衣历史所反映的几乎就是女装和晚礼服的历史,”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教授Deirdre Clemente专注于研究时装和服装。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而言,泳衣最重要的就是端庄。由于泳衣和马裤比普通服装更短,美国女性在公共海滩游泳时还得穿上长袜。这套装备通常由羊毛制成,并不怎么适合游泳。“它们穿上很不舒服,很重,也很不容易干。”
二十世纪初,泳装开始成为一种专用服装。那时的泳装雏形不过是连衣短裙,与日常生活裙装差别不大。事实上,当时大众在公共浴场戏水时,大多不预备专门泳装,游泳衣是富人的专属。专门泳装出现在1909前后,即连衣裤式泳装。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初,出现了连衣短裤泳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泳装。
谈到泳衣进化史,澳大利亚游泳选手Annette Kellerman的事迹绝对无法忽略。1907年,Kellerman因为在波士顿海滩身穿她那标志性的紧身连衣裙而被逮捕。当时的Kellerman认为不适合游泳的女性泳衣实在是太傻了。因此,她提倡更轻便更合适的泳衣,甚至亲自设计并示范。在此之后,功能性取代端庄性成为泳衣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女性开始穿更短的裙子和泳衣。据民间传说:迈阿密海滩第一个取消了不准露腿的规定。显然,迈阿密海滩开发商Carl Fisher的妻子Jane Fisher认为这是个吸引游客的好主意。
比基尼:流行文化的象征
20世纪的前三十年,内衣工业大大推动了泳装工业,使得泳装往紧身与时尚的方向发展。30年代,女式泳衣开始出现露背款,仅仅三四年,就改进成两件式:上面只是胸罩,下面为四角裤。现代泳衣的发展有了第一次真正的飞跃。
当美国人还在适应裸露上腹部的泳衣时,法国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于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三点式泳衣,并讨巧地以因原子弹爆炸而名声大震的比基尼岛而命名,也寓意着这款泳衣的面世就是“时尚界的原子弹爆炸”。
首张比基尼照片由脱衣舞女郎在一家游泳池拍摄,云集而来的记者们哗然。不足30英寸布料,由三小块布加四条带子,组成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比基尼的诞生被誉为泳装的根本变革。这套“服装”当时只在欧洲盛行,直至15年后才西传至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一代革命浪潮中成为时尚。
彼时,比基尼不断出现在银幕上,一些电影演员穿着比基尼的镜头纷纷被人们效仿。1962年,瑞士演员乌苏拉·安德丝在007系列电影《诺博士》中,身着自制白色比基尼从加勒比海湛蓝海水中出水芙蓉的场面,成了比基尼历史的经典画面。2001年,这件比基尼以6万英镑被拍卖。
此后,许多著名女影星开始身穿比基尼露面,比如玛丽莲·梦露等。比基尼的性感也吸引了电影和电视的制作,出现了以比基尼女郎为主角的冲浪电影。比基尼女郎也开始出现在美国情色杂志《花花公子》和《体育画报》的封面上,给予了比基尼更多的合法性,比基尼逐渐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象征。
在70年代涤纶氨纶这些弹性好又贴身的新材料出现前,设计师们花了大力气来改进和时尚化比基尼。女性开始更加自由地选择她们所愿所想的泳装,进而也催生了泳衣的各种形态:宽身束腰泳衣、复古泳衣、高腰比基尼、Burkinis、防紫外线泳衣、丁字裤。
经历了80年代的炫“腿”模式以及90年代的“谨慎”回归,1995年之后,随着高科技材料进入时装界,比基尼再次成为众多国际时装设计大师钟情的设计对象。越来越多顶级品牌加入这场热潮,品牌标志性元素的加入,让泳装瞬间奢华起来,并在时装舞台上愈加变得不可或缺。
人类文明的循环
其实早在公元前1400多年,姑娘专用、由上下两件内衣组成的“比基尼”就已经出现。在希腊墓穴或者当时的壁画中能发现证据。比基尼的轮回恰恰印证了人类文明社会的循环。
男女泳装在各自的发展中存在明显的鸿沟。女性曾在体育活动中受到非常多的制约和质疑,参加体育活动必须穿日常服装。服装要表现和展示的是性别特征,男性则随意自然得多,服装用以表现身份与地位。近代以来,比基尼自发明后就成为社会道德规则和性意识发生冲突的标靶,其性感的外形特征使得反对者强加于它除了泳衣之外的功能。人们将它视为抗议发声利器,也将它变为商业道具。
2012年2月5日,比利时一右翼政治家发起“女性反对伊斯兰化”运动,要求自己女儿同时穿着穆斯林罩袍与比基尼照相,并将照片印制成海報。制成的海报中,该女子胸前被印上“要自由还是要伊斯兰教”的字眼儿,大腿根部则用黑笔写着“你们来选择”。
2014年7月23日,芝加哥女权主义者萝宾·格拉芙和米歇尔·莱特尔将比基尼作为倡导性解放运动的工具,设计了一款裸色比基尼TaTa Top,配以乳头装饰,给人造成一种无上装的错觉。
当泳装开始褪去它固化保守的外衣后,它开始逐渐因与时装与名利场的紧密结合而变得耀眼夺目。无论是Elizabeth Taylor在《夏日惊魂》中的莱卡紧身白色连体泳装还是Marilyn Monroe身着红色水晶泳装在《愿嫁金龟婿》中的妩媚舞蹈,抑或是Carrie Fisher在《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中惊鸿一瞥的金色比基尼,都是她们留在银幕上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画面。
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民族,各种传统服饰五花八门。泳装成为了一个特例,它是国际式,具有很强的共性。作为一种服装,泳装变得越来越简单,而暴露的身体部位越来越多,泳装发展史中不断发生的道德规则和性意识之间的冲突和社会变化有关。可以说,比基尼并非一天炼成,而它的发展正是一种反映性观念和社会道德的标尺。
泳装1920
一位金发碧眼的美人头插水晶花冠、身披希腊式白色绉纱斗篷于舞台中央徐徐升起,随后女伴们将她的斗篷与衣裙褪去,露出里面缀有亮片的银色连身短裙式泳装。随着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响起,她纵身跃入水池,开始了一场令人过目难忘的水上芭蕾表演。
这是影片《出水芙蓉》片尾的精彩定格,主演Esther Williams的精彩演绎与米高梅公司的豪奢布景共同铸就了这一银幕经典,当然,那件考究的泳装同样功不可没。在影片上映的1944年,这样能够刚好遮盖住臀部的吊带式连体泳装是在美国最为流行的款式。然而,女性泳装在面世之初,这样的设计甚至称得上离经叛道。从近代到当下,女性泳装设计的演变堪称一部关于女性身体观念与社会意识的进化史。
如同直到Yves Saint Laurent推出了吸烟装,女性穿着裤装才成为理所应当之事一样,女性着装的演变往往受到传统社会意识的严重阻碍,这在泳装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很长一段时间,泳衣历史所反映的几乎就是女装和晚礼服的历史,”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教授Deirdre Clemente专注于研究时装和服装。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而言,泳衣最重要的就是端庄。由于泳衣和马裤比普通服装更短,美国女性在公共海滩游泳时还得穿上长袜。这套装备通常由羊毛制成,并不怎么适合游泳。“它们穿上很不舒服,很重,也很不容易干。”
二十世纪初,泳装开始成为一种专用服装。那时的泳装雏形不过是连衣短裙,与日常生活裙装差别不大。事实上,当时大众在公共浴场戏水时,大多不预备专门泳装,游泳衣是富人的专属。专门泳装出现在1909前后,即连衣裤式泳装。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初,出现了连衣短裤泳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泳装。
谈到泳衣进化史,澳大利亚游泳选手Annette Kellerman的事迹绝对无法忽略。1907年,Kellerman因为在波士顿海滩身穿她那标志性的紧身连衣裙而被逮捕。当时的Kellerman认为不适合游泳的女性泳衣实在是太傻了。因此,她提倡更轻便更合适的泳衣,甚至亲自设计并示范。在此之后,功能性取代端庄性成为泳衣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女性开始穿更短的裙子和泳衣。据民间传说:迈阿密海滩第一个取消了不准露腿的规定。显然,迈阿密海滩开发商Carl Fisher的妻子Jane Fisher认为这是个吸引游客的好主意。
比基尼:流行文化的象征
20世纪的前三十年,内衣工业大大推动了泳装工业,使得泳装往紧身与时尚的方向发展。30年代,女式泳衣开始出现露背款,仅仅三四年,就改进成两件式:上面只是胸罩,下面为四角裤。现代泳衣的发展有了第一次真正的飞跃。
当美国人还在适应裸露上腹部的泳衣时,法国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于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三点式泳衣,并讨巧地以因原子弹爆炸而名声大震的比基尼岛而命名,也寓意着这款泳衣的面世就是“时尚界的原子弹爆炸”。
首张比基尼照片由脱衣舞女郎在一家游泳池拍摄,云集而来的记者们哗然。不足30英寸布料,由三小块布加四条带子,组成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比基尼的诞生被誉为泳装的根本变革。这套“服装”当时只在欧洲盛行,直至15年后才西传至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一代革命浪潮中成为时尚。
彼时,比基尼不断出现在银幕上,一些电影演员穿着比基尼的镜头纷纷被人们效仿。1962年,瑞士演员乌苏拉·安德丝在007系列电影《诺博士》中,身着自制白色比基尼从加勒比海湛蓝海水中出水芙蓉的场面,成了比基尼历史的经典画面。2001年,这件比基尼以6万英镑被拍卖。
此后,许多著名女影星开始身穿比基尼露面,比如玛丽莲·梦露等。比基尼的性感也吸引了电影和电视的制作,出现了以比基尼女郎为主角的冲浪电影。比基尼女郎也开始出现在美国情色杂志《花花公子》和《体育画报》的封面上,给予了比基尼更多的合法性,比基尼逐渐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象征。
在70年代涤纶氨纶这些弹性好又贴身的新材料出现前,设计师们花了大力气来改进和时尚化比基尼。女性开始更加自由地选择她们所愿所想的泳装,进而也催生了泳衣的各种形态:宽身束腰泳衣、复古泳衣、高腰比基尼、Burkinis、防紫外线泳衣、丁字裤。
经历了80年代的炫“腿”模式以及90年代的“谨慎”回归,1995年之后,随着高科技材料进入时装界,比基尼再次成为众多国际时装设计大师钟情的设计对象。越来越多顶级品牌加入这场热潮,品牌标志性元素的加入,让泳装瞬间奢华起来,并在时装舞台上愈加变得不可或缺。
人类文明的循环
其实早在公元前1400多年,姑娘专用、由上下两件内衣组成的“比基尼”就已经出现。在希腊墓穴或者当时的壁画中能发现证据。比基尼的轮回恰恰印证了人类文明社会的循环。
男女泳装在各自的发展中存在明显的鸿沟。女性曾在体育活动中受到非常多的制约和质疑,参加体育活动必须穿日常服装。服装要表现和展示的是性别特征,男性则随意自然得多,服装用以表现身份与地位。近代以来,比基尼自发明后就成为社会道德规则和性意识发生冲突的标靶,其性感的外形特征使得反对者强加于它除了泳衣之外的功能。人们将它视为抗议发声利器,也将它变为商业道具。
2012年2月5日,比利时一右翼政治家发起“女性反对伊斯兰化”运动,要求自己女儿同时穿着穆斯林罩袍与比基尼照相,并将照片印制成海報。制成的海报中,该女子胸前被印上“要自由还是要伊斯兰教”的字眼儿,大腿根部则用黑笔写着“你们来选择”。
2014年7月23日,芝加哥女权主义者萝宾·格拉芙和米歇尔·莱特尔将比基尼作为倡导性解放运动的工具,设计了一款裸色比基尼TaTa Top,配以乳头装饰,给人造成一种无上装的错觉。
当泳装开始褪去它固化保守的外衣后,它开始逐渐因与时装与名利场的紧密结合而变得耀眼夺目。无论是Elizabeth Taylor在《夏日惊魂》中的莱卡紧身白色连体泳装还是Marilyn Monroe身着红色水晶泳装在《愿嫁金龟婿》中的妩媚舞蹈,抑或是Carrie Fisher在《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中惊鸿一瞥的金色比基尼,都是她们留在银幕上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画面。
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民族,各种传统服饰五花八门。泳装成为了一个特例,它是国际式,具有很强的共性。作为一种服装,泳装变得越来越简单,而暴露的身体部位越来越多,泳装发展史中不断发生的道德规则和性意识之间的冲突和社会变化有关。可以说,比基尼并非一天炼成,而它的发展正是一种反映性观念和社会道德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