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已有数载,课改代表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具体来说,数学课改应做到以下多方面的调整与转换。
一、教师课堂角色的变化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我们课改实践的目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面渐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增强。想要上好数学课,教师必须站在學生的角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适当的生活情景,在实施中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提高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老师也应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之一。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把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作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完成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积极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投入到课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分享学生活动的体验与感受,教师要实现转化,超越提升自己。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创设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自觉不自觉地促成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这样的游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很多枯燥的知识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到,并且能够牢固掌握。
三、教学方向的变化
课改要求我们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新型数学教学体系。它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提倡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与同学间的合作、实践、创新的体验。在教学方式上,主张强调教师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并要求教师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去想,多个角度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重点做到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游戏中学,合作中学。让课堂在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进行。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同时试着用商量、鼓励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当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另外,现在的新教材已经一改以前的那种规规矩矩的例题、习题形式,而多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还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围绕学习目标,从实际操作出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比一比等方式,去亲自探索,领会知识,交流结果,提高其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教具的变化
数学教具最明显的变化体现为从实物到虚拟。从最初的实物教具发展到现在的电脑教具,是信息技术使课堂“活”了起来。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运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演示生动直观的动态图形效果,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利用几何画版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
五、评价方式的变化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是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旧有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它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的新变化,我们要重视课程改革,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教师课堂角色的变化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我们课改实践的目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面渐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增强。想要上好数学课,教师必须站在學生的角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适当的生活情景,在实施中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提高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老师也应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之一。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把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作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完成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积极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投入到课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分享学生活动的体验与感受,教师要实现转化,超越提升自己。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创设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自觉不自觉地促成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这样的游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很多枯燥的知识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到,并且能够牢固掌握。
三、教学方向的变化
课改要求我们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新型数学教学体系。它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提倡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与同学间的合作、实践、创新的体验。在教学方式上,主张强调教师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并要求教师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去想,多个角度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重点做到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游戏中学,合作中学。让课堂在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进行。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同时试着用商量、鼓励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当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另外,现在的新教材已经一改以前的那种规规矩矩的例题、习题形式,而多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还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围绕学习目标,从实际操作出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比一比等方式,去亲自探索,领会知识,交流结果,提高其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教具的变化
数学教具最明显的变化体现为从实物到虚拟。从最初的实物教具发展到现在的电脑教具,是信息技术使课堂“活”了起来。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运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演示生动直观的动态图形效果,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利用几何画版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
五、评价方式的变化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是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旧有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它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的新变化,我们要重视课程改革,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