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唐代卷草纹样形态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朝版图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朝代。作为唐朝最有代表性的植物纹样之一,卷草纹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体现植物纹样的演变过程,而且还代表了当时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审美风格。本文以唐代卷草纹样为研究对象,以史料记载和理论为支撑,采用图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整个唐代卷草纹样的发展脉络、造型结构、风格特点、文化内涵四大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卷草纹这一传统纹样的演变过程、形态结构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思考将卷草纹样应用到现代设计中的可能性。
  关键词:唐代;卷草纹;形态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唐代卷草纹样的形态演变
  卷草纹又被称为“蔓草纹”“穿枝纹”“缠枝纹”,在秦汉时期的《汉代·礼乐志》中对卷草纹有“蔓蔓日茂”的描述[1]。它是由传统的云藻纹演变而来,是以“S”形的波状曲线和其他图案进行组合而成的纹样,卷曲、缠绕为其基本特征。在唐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映射出当时雄浑大气的艺术审美观。唐朝存续近三百年间,人口增长,工商业发达,当时广州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扬州是国内贸易的中心,敦煌为中西交通的枢纽。这一时期植物纹样占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与当时佛教的盛行有关。随着佛教的兴起,有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寓意的卷草纹样开始大范围流行起来,并且直接影响到工匠的图形设计。富丽华美的卷草纹变化无穷、大气繁复、色彩浓艳,在器具、服饰、壁画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反映出唐朝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卷草纹由几何曲线骨骼和花草图案结合而成,两者是组成卷草纹样的核心,几何曲线正反相切,或者扭曲缠绕不断向四周任意延伸,与其他传统纹样相比更优雅欢快、圆润流畅,真实而又简练地展现了植物的形态变化,激发人的共鸣和联想。
  在各地区的纹饰中以敦煌石窟的卷草纹最为丰富,敦煌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节点,石窟中的图案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承继关系明确,发展脉络清晰,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卷草纹的发展演变史。唐朝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每个时期卷草纹样都有不同的特点。
  1.1 初唐的简洁纤秀
  初唐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卷草纹样,是葡萄石榴卷草纹、莲花卷草纹和百花卷草纹,三类各有特色又互相影响。葡萄石榴卷草纹,中心有一条明确的连续“S”形骨架,两侧展现出少量且稀疏的叶片,单元纹饰为葡萄串或石榴的切面,卷叶合包住露籽的石榴,吉祥纹样中的“榴开百子”就源于此处[2]。莲花卷草纹,细长的卷叶连接成波状骨架,卷叶逐渐增多,从两侧各分支开出大莲花,在骨架上还附着小莲花和小石榴。百花卷草纹是结合多种花型的一种纹饰,没有固定的花卉种类,花卉细长,取兰花、莲花等特点,骨架上布满细长的卷叶。形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单单伸出一朵花和主干相连,而是有了明确的分支,或者说分支开始延长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弧度。可以说初唐沿袭了隋朝的装饰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和变化,花型逐渐变大,卷叶叶端已经开始变得肥大多裂,同时在造型审美、绘制技法和色彩表现上都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但与盛唐相比,还没有形成完全标准的样式。
  1.2 盛唐的浑厚繁复
  盛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卷草纹样是当时种类最为丰富的纹饰图案,由初唐的石榴卷草、百花卷草演化而来。莫高窟的217窟单枝石榴卷草边纹饰,整体流线相比于初唐更加平滑,有流动性,卷叶稀疏但厚实,石榴形如凤梨,在周围衬托卷草叶纹,此为盛唐早期样式。石榴卷草纹的主体波形骨架从一条线变为两线并行,再到多条延伸,上下起伏且分布均衡,更加自由和流畅,侧旁伸展出许多小分支,分支上即石榴卷草形象。盛唐的石榴不仅仅是剖面形象,还有正面、背面形象,周围包裹着的卷叶也从一层添加为多层,叶型肥硕宽大,出现正侧面的翻转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拉开前后空间关系。到了极盛时期,例如大叶石榴卷草纹边饰甚至完全隐藏了枝蔓骨架,每一段的卷草中都伸出一片长叶,两组叶片首尾相接组成卷草,叶片宽大厚重,翻转自如。在许多出土文物中也能看到这类繁华富丽装饰纹样的运用,例如四川出土的唐卷草生肖纹金腰带、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鸳鸯卷草纹金碗、陕西咸阳出土的唐鸳鸯蔓草纹金壶等等。
  1.3 中晚唐的清淡雅致
  与盛唐相比,中晚唐时期的卷草纹样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应用中逐渐弃繁从简,雅致秀丽,但也少了几分生气。从关友惠的《敦煌装饰图案》中的石榴卷草纹可以看出,中心的波形骨架从清晰变得模糊,逐渐被卷叶遮挡,失去其严密的规律性,节奏动感不明显。两侧花朵石榴图案变得更大,挤压画面甚至超出了边框,数个小叶任意伸展,花枝比较自由。
  2 唐代卷草纹样的造型内容和组织形式
  卷草纹在图案题材上属于植物纹样,因此在构成特点上一般以植物的茎作为主要骨架,辅以花与卷曲的叶进行创作。一般以造型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分类。
  2.1 造型内容
  造型内容又分为抽象形卷草纹和具象形卷草纹,抽象卷草纹类似于涡旋纹,以中心骨骼为主,共分为5类。第一类为单组叶片波状骨式,是首尾相接的“S”形曲线不断连绵而成;第二类为双组叶片波状骨式,是在主茎上加入两组圆弧曲线;第三类为双波线交杵骨式,两个波状的主茎在不同侧面相互缠绕,强调缠绕与相交,相比于之前的骨式,交杵型卷草纹产生了前后空间关系,并且会把主要的形象放在中间;第四类为波状环形骨式,在主体波线的两边各有兩组相互对称的曲线,并且会封闭成环形;第五种为自由波状骨式,不局限于固定的传统波长的曲线,可以自由发挥,讲究节奏性和婉转自如的韵律。具象的卷草纹不仅仅是枝叶的变化,还会根据寓意加入其他造型主题,例如加入吉祥文字如“吉”“寿”“喜”等,形成一幅完整和谐的作品。如唐代大智禅师碑侧卷草纹,骨式圆润波动,饰有大量的卷叶纹样,每一组波线间配以化佛、狮子和鸟兽图案,气势华美,匀称和谐。卷草牡丹纹象征富贵;石榴卷草纹象征子孙兴旺;莲花卷草纹在佛教上象征轮回与永生;凤鸟卷草纹象征高贵秀丽等等,这些丰富多样的造型与卷草纹搭配相得益彰[3]。唐代的卷草纹饰通常与花卉结合,尤其是牡丹与莲花,这种富丽堂皇的花朵形象一般用于画面的主要位置或者中心,周围辅助以卷曲的枝叶,非常华美富丽。   由于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唐代成为当时亚洲经济交流的中心,因此中国的卷草图案也流传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并蓬勃发展,大量的卷草纹样传到日本和朝鲜后还被称为“唐草”。来中国学习的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穿梭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民间商人作了详细记载。《古代唐草模样集》由广田晓山在1886年编撰,记录了唐宋时期的唐草纹图案以及传入日本后演变而成的日本卷草纹样,而唐朝的卷草纹样也被外来文化影响,体现在石刻上的西番莲、狮子等元素上。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直接导致卷草纹样产生显著变化,对双方的纹样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 组织形式
  在组织形式上,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单独纹样不受空间的限制而独立存在,对于卷草纹来说可以任意进行拉长、扭曲与变形,更加重视画面的主次关系和虚实变化。适合纹样的卷草纹多用于家具、建筑和装饰画等有外框限制的范围,其中以敦煌石窟的藻井为例,受到空间的限制,一般在方形或圆形里面进行布置,条理规整,变化统一,动静结合,形成一种对称美和均衡美[4]。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唐朝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以植物为主,穿插动物和人物,形式多是横式和竖式,其中竖式常见于碑刻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大多表现在织物上,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后期狮舞胡人文锦,花枝四方穿插连续,生动优美,中间的舞狮极具气势。因其连贯性,可以不断复制延绵下去形成美麗图案。
  由于某些器具或者物体的限制,会有一定的框架限制卷草纹的流线,常见的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边条填充。在圆形的框架中,卷草纹一般以中心花卉为起点,绕一周进行缠绕交错,不会占据很大部分面积来保持画面的平衡。方形或三角形一般是以对角线进行对称排列,每个对称的部分又以“C”形交错成一个单元。至于边条填充就比较适合二方连续的纹样,它能根据装饰空间的大小拉长挤压变化,可大可小,广狭随意,具有强烈的动感和魅力。
  3 唐代卷草纹样中形态的虚实相生与婉转自如
  卷草纹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婉转优美的结构走势,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与其他装饰纹样产生联系,具有强烈的韵律美。这种植物纹样是因农业文明下人们对植物的崇拜而产生的,卷草纹更是其中的代表纹样之一,植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卷草纹或简洁流畅,或大气繁复,在不同的领域都能满足其审美需求。
  3.1 虚实相生
  卷草纹的虚与实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和花卉结合的卷草纹装饰纹样,主体是花且排在中间,或者几朵间隔排列,而枝叶围绕在旁边或者从花卉底下穿插而过,整体呈现花与叶的虚实对比。第二种是卷叶主题的卷草纹样,以枝叶为主体,讲究藤蔓之间的疏密变化,以叶子的大小、层叠的数量形成对比,展示出整体图案的韵律感。卷草纹之所以会成为唐朝应用最多的纹样,是因为它将各种时期的花卉形态展现在一个图案上,其中有含苞待放的花蕾也有盛开的花朵,与卷叶交错重叠,前后就有了一定的空间关系,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
  3.2 婉转自如
  以卷曲的枝叶为主体,卷草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圆润的整体曲线,它与云气纹有些相似,但是比云气纹多了些卷曲和缠绕。不管其中的枝叶形态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婉转的圆弧状,自然地流淌和缠绕在一起,不生硬也不突兀,整体轻松自如又婉转延绵,和水的形态相似,呈现出流动感。
  4 唐代卷草纹样中的文化内涵“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指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有生命力,这不仅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千百年来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唐代的文化提倡兼容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卷草纹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可以代表特定时代的民族风尚。无论是敦煌卷草纹样还是其他卷草纹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显示出了唐朝“气韵生动”的精神。卷草纹的节奏韵律生生不息,符合道教“有无相生,长短相形”的规律,又与佛教的流转自如,生死轮回有关。
  时代的风格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卷草纹的演变发展离不开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因素,反过来说,唐朝的卷草纹样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唐朝卷草纹在构成上有特定的主题,有着趋吉避凶的寓意,吉祥观念是中华民族装饰纹样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卷草纹的骨式基本是为了衬托环绕主体物而存在,最终也将成为主体花的附属品,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发挥到极致。在徽州古居民的屋脊上,两坡相交的地方也经常饰以卷草纹,以保佑建筑吉祥驱火,这不仅仅是建筑上的天际线收尾符号,还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
  5 结语
  卷草纹自由奔放,婉转流动,蕴含中国人的思想气韵和审美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直不断完善与发展,并且具有传承性和适应性。卷草纹的演变历史能够体现众多纹样的发展、衍变和结合特点,可以说它是纹样符号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构成形式上比较成熟,从而能被自由广泛地应用。卷草纹这种独特的纹样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推进,几乎可以应用在任何物品的装饰上。卷草纹适用性强,流畅度高,装饰性强,可以说是永不褪色的设计元素,其“S”形骨骼所带来的延展性,使它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空间,将古典的卷草纹进行解构与重组、简化与叠加,在色彩、构成、疏密上进行调整,保留传统寓意的同时脱离其固有的结构限制,重新开创出新的造型方法,弱化繁复的枝叶,强调舒卷曼妙的结构,意在把新型的卷草纹饰运用到更多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娟.卷草纹的艺术语言及其现代延展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12):289-291.
  [2] 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9-91.
  [3] 姚远.魅力无穷的卷草纹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06):147-149.
  [4] 李欢.卷草纹在初唐、盛唐、晚唐的对比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8.
  作者简介:刘怡婷(199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合格过硬的人才,需要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坚持破立并举,着力打造三全育人“桥头堡”、提高全员育人“热效应”、形成全过程育人“全链条”、扭住全方位育人“关节点”,形成学校思政工作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关键词:破立并举 新时代 三全育人  坚
摘要:面对当前红色旅游服务体验不够妥帖的情况,本文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以双钻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的调研方法,整理红色旅游的现状及意义。同时深入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绘制出用户画像,确定服务痛点。以调查结果为基础,从设计学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交互设计的改良方案,从而给予用户更好的红色旅游体验。  关键词:红色旅游;服务设计;双钻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琵琶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代表,“轮指”又是琵琶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经典动作,兼具音乐美感与视觉美感。本文对琵琶轮指演奏技法特征、种类、形式和造型基础艺术元素进行点、线、面对照研究,挖掘视听通感和艺术融合的途径,有助于将音乐艺术与平面、造型设计艺术结合,探究艺术美感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为音乐艺术和造型基础艺术的教学互通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琵琶轮指;造型基础;点线面;视听融通;艺术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应切实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堂实践过程,探究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品质、高道德水平的大学生。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目标  高校思政课主要是指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出发,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规律,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
摘要:故宫是我国古代封建集权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故宫IP有太多值得我们挖掘和创新的元素,在全球化趋势下,我们更应该让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并肩而行,创立民族品牌,更加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上新了·故宫》作为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受众,更是将“文创”与“故宫”相结合,设计出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带动故宫IP的经济价值的同时
摘要:文化是国家软实力。中日两国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为探究文化产业发展重要因素,本文以宫崎骏动漫为切入点,探讨日本文化产业强盛的原因,旨在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动漫;宮崎骏;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日本是世界第一动漫大国。在日本动漫行业中宫崎骏是关键人物,其作品以深刻的主题、美好的故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这一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爱国主义学习过程中。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必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爱国
摘要:为准确理解音乐的丰富内涵,并从中评估音乐形象,演奏中应注重表现力的展现,进而获得理想的高质量的演奏效果。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钢琴演奏作为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演奏技法,自进入学校教育以来一直是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持续改革,现代
习近平同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之问.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及其蕴含的科学的系统思维、深邃的战略眼
摘 要: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是社會关注的一个热点,关乎经济升级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就业方式不断转变。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自主创业,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体现,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创业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