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导思式教学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ng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导思式教学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把地理教学过程分为“激情体验、引导自学、讨论归实、总结创新”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地理“双基”教学,并使教学成为开放的系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进而实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地理教学导思式教学法生活经验
  
  现行地理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为此,我们抓住课堂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探索“导思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思式教学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借鉴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按低、中、高三级能力层次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地理教学过程分为“激情体验、引导自学、讨论归实、总结创新”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其关键是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激发感情,重复体验阶段:首先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提出富有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和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感情,设置悬念,创设情境。还要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建构新知识之前,先重复自己的体验。
  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为例:在我准备上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一部分时,临到上课,觉得这样直接讲课太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上课的时候临时决定把课题的名称换了一下。到(2)班教室门口的时候,因为今天比较冷,所以他们的门关着,我进去就问:为什么关门?他们就讲因为冷,风大。我顺势说: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风。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一个字:风。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顺利进行下一阶段教学创设了前提条件。
  接下来是我惯用的伎俩:让学生讲讲自己对这个事物的体验。我问他们:对于风,你们有什么认识?
  学生开始兴奋,一个个地举手发言,第一个学生讲:风云争霸。其他学生大笑,估计是他看的电视连续剧《风云》太深刻了。我没有否定他,把第一个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还问学生:为什么风和云联系在一起?说明云的产生和运动和风关系很密切,我们在下节课学习天气的时候就要讲什么云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和风有什么关系。
  第二个学生讲“风水”。我刚开始听错了,在黑板上写了个“风嘴”,学生一看笑得前仰后合。我等他们静下来说:“别笑,真的有风嘴。你们听说过新疆有个阿拉山口吗?它就是著名的风口,你们说‘口’不就是‘嘴’吗?”然后说:“再说风水并不一定是迷信,其实它也包含着我们地理学上的山脉和河流的走向,人家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是和风水有关吗?”
  第三个学生讲“喝西北风”。同样是哄堂大笑。我也在黑板上写下来,同时问学生:“我们经常说某个人如果不学好的话,将来只能喝西北风了!为什么讲喝西北风,不喝其他的风,比如东南风?”引导学生联想今天的风是从西北吹来的,冷而干,所以“难喝”,不像东南风,温暖湿润,很爽。
  接下来还有很多学生讲述自己的体验,最后我总结: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三个问题:一是风是怎么形成的;二是风向问题;三是风力的大小问题。剩下的问题在今后我们将陆续介绍,如果有兴趣我们就可以利用周末一起探讨。
  引导自学阶段:教师要提出有独到见解的创设性和生成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锻炼思维。这样既不是放任,又不是包办。
  比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的时候,我先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是解决“2加1等于几的问题”。学生很新奇,我就把“2”是指“2个假设”: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是不运动的;再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地球是运动的。“1”是指“1个实际”:实际上地表既不均匀,地球还是运动的。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就在黑板上列了一个公式:“2 1=7 6 块 季”,让学生自学,解释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讨论归实阶段:通过教师创设的自学问题的思考—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达到第二次教学平衡。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提纲,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角度提出问题(包括学生在自学阶段提出的属于本阶段能力层次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共同讨论、剖析典型实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向高一层次努力。
  讨论过后,还要归结到生活的实际中去,地理知识要最终以生活实际来检验。
  总结创新阶段:学生在上述自学、讨论过程中获取知识是不断穿插进行的,思维比较散乱,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运用纲要图表(提纲挈领式、表格式、结构式等)进行总结串讲,着重讲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学生共同感到困难的问题,把知识概念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组织、加工、编码,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创新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地再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评价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应用地理知识和初步创造能力的过程。其程序是: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或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教师协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加工—教师引导学生论证假设、得出结论—达到教学平衡。还是“气压带和风带”,指导学生看世界地图,思考:有人把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你能说出为什么吗?这就包含着前面知识的创新。
  以上四个阶段教学一环扣一环,步步引导、层层而上形成统一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一整体必然产生整体机制,从而发挥其更大的功能。首先,激发感情,重复体验阶段唤醒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引导和自学阶段着重揭示了教材的组成,是学习的基础;讨论、归实阶段着重揭示了教材的内部联系,是教学的关键;总结创新是终身学习的阶梯。通过这四个阶段,完成了地理“双基”教学,学生建立了教材知识体系;其次,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创新阶段教学,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课外掌握的知识和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教学成为开放的系统,可以实现更完善的知识教学功能,形成具有多方联系的教学知识体系;最后,在上述两个知识系统形成过程中,或以两个知识系统为基础,实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通过“激情体验、引导自学、讨论归实、总结创新”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乐学会学;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相信学生的潜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这些后进生数量不多,影响却很大,如果教育不当,则不仅影响班风、校风建设,而且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进而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思品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的课程,不仅对整个班级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思品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发挥思品课在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特
摘要: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计算思维,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围绕学生这个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    1.程序设计类
摘要: 素质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劳动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开发潜能的国民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历史课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只有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工作,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历史教学的实处。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学习方法    当前我国教育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改革由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