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可以使人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学习时精力就会非常集中,并且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也体现了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原则。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素养 培养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素养。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
1.学习素养的内涵
学习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在学习方面应具备的稳固学习意识、良好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灵活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较好的学习效率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从学前教育开始,起主导作用的是家长和教师,起主观作用的是学生。
“素养决定命运”。素养、性格和命运形成一个链条。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一些人或出类拔萃,卓越超群;或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一个有良好学习素养的学生,如果中学优秀,进入大学或走入社会也会在各方面做得很好,依然是个佼佼者。假若即使目前不优秀,一旦有良好的平台,他就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文环境,使自己脱颖而出。否则,一个没有良好学习素养的学生,即使小学、初中都很优秀,当他进入大学或走入社会,脱离父母或老师的帮助,就会黯然失色。学生在进入中学阶段后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以前比较优秀的学生,有些会逐渐退步,而有些后进生却会有较大的进步。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和学习任务的增加,有些学生显得力不从心,作为家长﹑教师应积极引导。所以当今的教育要“以人为本”,首先要引导青少年如何做人,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2.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的意义
不良的学习素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素养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素养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素养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学习素养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素养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素养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的基础。
3.学习素养与行为素养
素养一般可分为如下两类:一类是行为素养,一类是学习素养。怎样开展学生的良好学习素养养成教育呢?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素养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素养。”的确,行为素养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应该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的人,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突出的成绩,那么他会经常迟到吗?在值日时他会把教室打扫干净吗?与同学相处会和睦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迟到、教室会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与同学相处的会非常好。这是因为他不光有有良好的学习素养,还有良好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孩子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会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接触最为密切,在孩子良好行为素养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素养的形成。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孩子培养成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热心助人、善待弱者等良好素养的中学生。另外,教师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的一言一行,对人待物的态度,专心从教、诚实守信等方面,更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特别用功,就连下课十分钟也不放过,遗憾的是就不见成绩提高,而有的学生善于休息,勤于思考也会有优秀的成绩,究其原因,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效率。作为学生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呢?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4.1 学生要从内心尊重与欣赏老师。古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能懂得尊重和欣赏自己的老师,就会对老师特别的信任和依恋,从而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要求或者批评总是对的,是为他的前途着想,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和学习。因而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学习过程的愉快,就会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当然作为教师只有对学生真诚、无私以及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丰富的学识、加之高超的育人艺术,才能赢得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尊敬和欣赏。
4.2 学生在学习上必须专心致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必须排除外界干扰,静下心来。一个学生的成功,智商仅是一个方面,主要应靠顽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古人云“教之道,贵以专”就是这个道理。
4.3 学生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会使学习事半功倍。课前预习很重要,既可以增强自学能力,还能有助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要结合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并且要眼到,耳道,心到,手到,积极思索。并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效率。课下的温习与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学生只限于课堂听懂,就误认为自己掌握了,可实际自己一做就会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真正领悟。所以,我们要在课堂听懂的基础上,温习总结,不能光埋头做题,还要抬头看路——善于总结解题思路,并将题目类型进行归类,达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把易考易错题整理出来,形成笔记和错题本。这样才能将知识引申、拓展,最终使我们的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的取得应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素养开始,这是帮助他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良好学习素养的养成我们不能等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有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素养 培养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素养。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
1.学习素养的内涵
学习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在学习方面应具备的稳固学习意识、良好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灵活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较好的学习效率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从学前教育开始,起主导作用的是家长和教师,起主观作用的是学生。
“素养决定命运”。素养、性格和命运形成一个链条。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一些人或出类拔萃,卓越超群;或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一个有良好学习素养的学生,如果中学优秀,进入大学或走入社会也会在各方面做得很好,依然是个佼佼者。假若即使目前不优秀,一旦有良好的平台,他就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文环境,使自己脱颖而出。否则,一个没有良好学习素养的学生,即使小学、初中都很优秀,当他进入大学或走入社会,脱离父母或老师的帮助,就会黯然失色。学生在进入中学阶段后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以前比较优秀的学生,有些会逐渐退步,而有些后进生却会有较大的进步。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和学习任务的增加,有些学生显得力不从心,作为家长﹑教师应积极引导。所以当今的教育要“以人为本”,首先要引导青少年如何做人,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2.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的意义
不良的学习素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素养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素养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素养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学习素养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素养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素养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的基础。
3.学习素养与行为素养
素养一般可分为如下两类:一类是行为素养,一类是学习素养。怎样开展学生的良好学习素养养成教育呢?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素养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素养。”的确,行为素养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应该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的人,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突出的成绩,那么他会经常迟到吗?在值日时他会把教室打扫干净吗?与同学相处会和睦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迟到、教室会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与同学相处的会非常好。这是因为他不光有有良好的学习素养,还有良好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孩子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会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接触最为密切,在孩子良好行为素养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素养的形成。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孩子培养成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热心助人、善待弱者等良好素养的中学生。另外,教师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的一言一行,对人待物的态度,专心从教、诚实守信等方面,更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特别用功,就连下课十分钟也不放过,遗憾的是就不见成绩提高,而有的学生善于休息,勤于思考也会有优秀的成绩,究其原因,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效率。作为学生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呢?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4.1 学生要从内心尊重与欣赏老师。古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能懂得尊重和欣赏自己的老师,就会对老师特别的信任和依恋,从而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要求或者批评总是对的,是为他的前途着想,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和学习。因而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学习过程的愉快,就会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当然作为教师只有对学生真诚、无私以及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丰富的学识、加之高超的育人艺术,才能赢得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尊敬和欣赏。
4.2 学生在学习上必须专心致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必须排除外界干扰,静下心来。一个学生的成功,智商仅是一个方面,主要应靠顽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古人云“教之道,贵以专”就是这个道理。
4.3 学生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会使学习事半功倍。课前预习很重要,既可以增强自学能力,还能有助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要结合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并且要眼到,耳道,心到,手到,积极思索。并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效率。课下的温习与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学生只限于课堂听懂,就误认为自己掌握了,可实际自己一做就会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真正领悟。所以,我们要在课堂听懂的基础上,温习总结,不能光埋头做题,还要抬头看路——善于总结解题思路,并将题目类型进行归类,达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把易考易错题整理出来,形成笔记和错题本。这样才能将知识引申、拓展,最终使我们的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的取得应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素养开始,这是帮助他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良好学习素养的养成我们不能等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有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