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基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适合小学生身心认知特点的诗歌教学,有助于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孩子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古诗教学进行了策略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策略性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灵魂。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国人民,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重视文化的自信和复兴。
一、借助网络平台,加深学习体验
在设计古诗词学习活动时,教师有多种选项,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诵读、背诵、演绎、改写、辩论等,都可以成为古诗词学习活动的形式,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活动进行信息化处理,势必能够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一些刺激。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电子化作业,或者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学习古诗,使学生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与古诗词学习活动形成对接和融合,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对学习活动有不同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个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完《山居秋暝》这首诗后,为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比较独特的课下作业:深入研究这首诗的情感,抓住诵读要领,利用手机录制自己的古诗诵读视频,上传到网络交互平台,全班学生对上传的诵读视频进行评选,选出自己认为诵读得最优秀的学生。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这项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评选出一些精彩的视频在课堂集体展示。学生对制作诵读视频很感兴趣,说明这一学习活动是合理的,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此外,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学习活动的束缚,虽然学生在录制诵读视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挑战,因为学生通过解决相关的问题,能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这些认知已经超越了古诗词学习的范畴。
二、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古诗词教学的魅力主要在于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及内涵,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生活视野有限、社会阅历不足,很难对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象和韵味有真切的体验,即使如骆宾王的《咏鹅》中所描绘的较为简单的生活场景,对于教师所处的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也从未曾见过,又如何能想象和体会“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境之美呢?但这并不是说教师面对此类描绘学生所不熟悉的古诗词时就置之不理,相反,更建议寻找挖掘生活中相似的场景。如教师在讲述诗人贺知章的诗篇《咏柳》时,虽然教师所在区域垂柳很少,但普通的柳树却比较常见,恰好讲述本课时又是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于是教师便带着孩子们去观察附近柳树摇曳的状态,让孩子们在观察、触摸中真切地感受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之美,也升华了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和热爱之情,之后又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了看到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快乐,教师也感到深深的幸福和喜悦。
然后是尝试角色扮演,以主人公的视角感受诗词意境和情感。如在讲述李白《赠汪伦》时,就让学生根据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孩子们不仅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诗词所描绘的友人分别时难舍难离情景,而且还运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了相应的道具进行场景的渲染。由此既真切地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其原因就在于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参与者,而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是由此,孩子们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诗人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在教师看来,这也正是优秀的古诗词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的长河延续至今的魅力所在。
三、豐富教学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积极利用农村小学的天然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在田园之中感受古诗词意境。较之于城市小学而言,虽然农村小学在经济条件等方面较弱,但却拥有天然生态的自然环境气息,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很多古诗词都与此有关,语文教师可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诗词描述的美好意境,既真实地理解古诗词,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如结合笔者所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在讲述北朝民歌《敕勒歌》,唐代王维的《画》、孟浩然的《春晓》、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草》,北宋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南宋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清代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等古诗词时都可以尝试此种方式。举办各种古诗词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激发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知识竞答、古诗词书法比赛等。
四、重视诵读,提高学生审美
一是重视古诗词教学的人文性。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沿用如下的程序式授课,即认知陌生字词,介绍诗题、作者及其生活背景,分析字词句,了解诗词大意,概括或总结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或主题思想等。此种肢解式的古诗词教学虽然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其中知识性内容的认知,但却使古诗词本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几近丧失,换言之,丧失了美感的古诗词教学是残缺的。为此,教师建议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偏重其工具性,还应重视古诗词的人文性。
二是重视诵读。结合小学生较为轻松的学习节奏,大量的诵读是教师比较推荐的一种方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有助于孩子们在诗词及韵律的熏陶中更真切地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在一定程度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播放与诗词意境相关的音乐,让学生的诵读更具有感染性,教师在学生诵读时一般选用一些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
结束语:
诗歌教学需要,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诗歌素养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积极创设各种课堂教学情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开展古诗第二课堂教学,同时,积极努力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学习古诗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熊巧兰.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
化州市笪桥镇横岭小学 525132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策略性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灵魂。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国人民,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重视文化的自信和复兴。
一、借助网络平台,加深学习体验
在设计古诗词学习活动时,教师有多种选项,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诵读、背诵、演绎、改写、辩论等,都可以成为古诗词学习活动的形式,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活动进行信息化处理,势必能够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一些刺激。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电子化作业,或者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学习古诗,使学生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与古诗词学习活动形成对接和融合,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对学习活动有不同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个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完《山居秋暝》这首诗后,为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比较独特的课下作业:深入研究这首诗的情感,抓住诵读要领,利用手机录制自己的古诗诵读视频,上传到网络交互平台,全班学生对上传的诵读视频进行评选,选出自己认为诵读得最优秀的学生。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这项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评选出一些精彩的视频在课堂集体展示。学生对制作诵读视频很感兴趣,说明这一学习活动是合理的,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此外,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学习活动的束缚,虽然学生在录制诵读视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挑战,因为学生通过解决相关的问题,能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这些认知已经超越了古诗词学习的范畴。
二、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古诗词教学的魅力主要在于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及内涵,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生活视野有限、社会阅历不足,很难对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象和韵味有真切的体验,即使如骆宾王的《咏鹅》中所描绘的较为简单的生活场景,对于教师所处的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也从未曾见过,又如何能想象和体会“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境之美呢?但这并不是说教师面对此类描绘学生所不熟悉的古诗词时就置之不理,相反,更建议寻找挖掘生活中相似的场景。如教师在讲述诗人贺知章的诗篇《咏柳》时,虽然教师所在区域垂柳很少,但普通的柳树却比较常见,恰好讲述本课时又是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于是教师便带着孩子们去观察附近柳树摇曳的状态,让孩子们在观察、触摸中真切地感受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之美,也升华了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和热爱之情,之后又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了看到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快乐,教师也感到深深的幸福和喜悦。
然后是尝试角色扮演,以主人公的视角感受诗词意境和情感。如在讲述李白《赠汪伦》时,就让学生根据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孩子们不仅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诗词所描绘的友人分别时难舍难离情景,而且还运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了相应的道具进行场景的渲染。由此既真切地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其原因就在于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参与者,而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是由此,孩子们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诗人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在教师看来,这也正是优秀的古诗词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的长河延续至今的魅力所在。
三、豐富教学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积极利用农村小学的天然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在田园之中感受古诗词意境。较之于城市小学而言,虽然农村小学在经济条件等方面较弱,但却拥有天然生态的自然环境气息,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很多古诗词都与此有关,语文教师可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诗词描述的美好意境,既真实地理解古诗词,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如结合笔者所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在讲述北朝民歌《敕勒歌》,唐代王维的《画》、孟浩然的《春晓》、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草》,北宋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南宋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清代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等古诗词时都可以尝试此种方式。举办各种古诗词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激发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知识竞答、古诗词书法比赛等。
四、重视诵读,提高学生审美
一是重视古诗词教学的人文性。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沿用如下的程序式授课,即认知陌生字词,介绍诗题、作者及其生活背景,分析字词句,了解诗词大意,概括或总结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或主题思想等。此种肢解式的古诗词教学虽然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其中知识性内容的认知,但却使古诗词本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几近丧失,换言之,丧失了美感的古诗词教学是残缺的。为此,教师建议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偏重其工具性,还应重视古诗词的人文性。
二是重视诵读。结合小学生较为轻松的学习节奏,大量的诵读是教师比较推荐的一种方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有助于孩子们在诗词及韵律的熏陶中更真切地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在一定程度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播放与诗词意境相关的音乐,让学生的诵读更具有感染性,教师在学生诵读时一般选用一些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
结束语:
诗歌教学需要,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诗歌素养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积极创设各种课堂教学情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开展古诗第二课堂教学,同时,积极努力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学习古诗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熊巧兰.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
化州市笪桥镇横岭小学 52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