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有机红色材料的薄膜电致发光

来源 :发光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种名为N,N-双-[4-[2-(4-二氰甲烯基-6-甲基)-4H-吡喃-2-基]乙烯基]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BDCM)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给电子基)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受电子基)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的ITO/CuPc/DPPP/BDCM/Mg:Ag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外加电压为19V时亮度达到582cd/m2.且此器件的发光颜色不随外加电流密度的改变而变化,表明此材料有很好的电子传输和红色发射性能.
其他文献
期刊
溶胶-凝胶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材料制备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薄膜、均匀超细粉末和陶瓷涂层的制备中.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乙醇共溶剂和盐酸催化剂条件
通过结合准相位匹配理论和空间分布自混频(或自倍频)激光模型提出了稀土掺杂光学超晶格材料自变频激光理论模型.该模型计入了弱聚焦的高斯光束空间分布,泵浦耦合以及非理想周
分子聚集体在非线性光学和集成光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一维染料分子J-聚集体有许多既不同于单个分子又不同于体材料的奇异性质,即超辐射和巨光学非线性.这种超
以氯化镁与8-羟基喹啉反应合成了8-羟基喹啉合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了其组成为Mg(C9H7NO)2@2H2O.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热稳定性高、升华性好
采用真空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结构为ITO/TPD/Gd(DBM)3bath/Mg:Ag的双层结构有机光伏器件,其中,TPD为受体,Gd(DBM)3bath为给体.在4mW/cm2的365nm波长紫外光从ITO玻璃方向垂直照射
用热蒸发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新合成的二氯取代的八羟基喹啉锌(ZnqCl2)薄膜,并制作成有机发光器件.紫外吸收谱分析表明,器件在225,290,350,392.5nm处有4个吸收峰.光致发光和电致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制备的BaFBr∶Eu2+粉末样品,未经X射线、真空紫外或紫外光辐照,用波长大于400nm的光激发样品,可观测到Eu2+的390nm发光.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SR)谱证实
由于纳米碳管的优异机械特性及其丰富多采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它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下受到科学家的青睐.纳米碳管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的科学前沿领域
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外延方法在(0001)面蓝宝石上生长了高质量、高阻的未掺杂(0001)面GaN薄膜.为精确测量GaN薄膜材料的声表面波特性,在GaN薄膜表面上沉积了金属叉指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