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东青州西南山区四十里地方有一座黑山,山高四十丈,山的顶部有泉水飞流而下,泉水甘甜芳香,与其他泉水不同,传说有灵草生在上面,泉水从其中生发出来,所以清香气息香染黑山,从山的南面盘折而上大约五百步,又一个神秘的洞穴——红丝石洞,洞很狭窄,中间只能容一人俯身侧卧而进,就在这个洞穴里产一种琼脂玉花的石头,此石见水纹彩焕发,明艳绚丽,通体生津,用此石做成的红丝砚既不沁墨,又不滑墨、不拒墨,与墨相亲,发墨如油,凝墨似漆,发墨如油,润笔护毫。被誉为“砚中皇后”,属砚中极品,唐宋时期就被誉为名砚之首,价值不菲,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
关键词:红丝砚;艺术价值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赞美红丝砚诗词日“昔者柳公权,论砚推青州,青州红丝石,奇异盖其尤,云水行赤天,墨海翻洪流,临砚动豪兴,挥笔势难收,品评宜第一,吾服唐与欧。”(唐与欧分别指的是唐彦猷和欧阳修)宋代唐彦猷组织石匠在黑山开采红丝砚成为一段人间佳话:唐彦猷曾任青州知州,喜藏名砚,对红丝砚尤为喜爱。起初,因为山高洞险,没人愿意去开采红丝石,后来给予开采的工匠很高的工钱,鼓励他们进行开采,当时青州苏怀玉等石工前往黑山六七天,才得到四五寸大小的红丝石两块,红丝石外面有像皮肤一样的石皮,用粗石打磨后,纹理显露出来,油润曼妙,色泽鲜艳厚重,红黄相间,令人惊叹。自辛丑夏四月至癸卯春三月历经两年,唐彦猷派遣几十名石匠,到黑山此洞采集砚料,两年时间共采集可作砚台的红丝石料大小共五十余块。一日,洞门被洞中掉落的大型巨石遮掩住,工匠无法进入,于是停止了开采。唐彦猷请砚雕大师精心制作,将这五十多块砚石,因石设计,精工细作,雕刻成古朴儒雅各具特色的红丝砚,对这些红丝砚甚是喜欢,在唐询的《砚录》中亦有开采红丝石及制作砚台的详细记载,通过这些记载,足见开采之艰难、红丝砚之珍贵。清代盛百二在所著《淄砚录》中曾详述唐询开发红丝石之经过:唐彦猷在《砚录》中这样写道:“自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并如此评价红丝砚:“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以墨试之,其异于他石者有三:渍水有液出,手试如膏一也;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如漆二也;匣中如雨露三也。又云:“此石之至灵者,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于首云。”宋代进士王辟之,临淄人,他对红丝石也颇酷爱,在其所著的《渑水燕谈录》中,生动地记载了唐彦猷对红丝砚的感情,对青州红丝砚作了高度评价。文曰:“唐彦猷,不以世务为意。公退,长居一室,肃然终于然坐,惟吟诗、临书、烹茶、试墨,以此度日。嘉佑中守青社,得红丝石于黑山,琢以为砚。其理红黄相参,文如林木,或如月晕,或如山峰,或如云雾花卉,石自有膏润,浮泛墨色,秧之以匣,数日不干。”
红丝砚究竟如何地美轮美奂,而让唐彦猷能爱不释手,将端歙诸砚皆搁置起来而不复视矣呢?红丝砚究竟妙在何处,让唐彦猷能迷恋到如此地步?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们走进历史,走进书本,走进红丝砚存在的每个时代,每个角落,走进红丝砚生成和发展的土地,走进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走进有关红丝砚的一切存在……询问、思索、记录、探究、挖掘,今天让我们揭开红丝砚的神秘面纱,共同读阅它如何经过亿万年岁月的洗禮生成这玉骨锦丝;共同笑看它经过唐宋元明清的代代王朝的更替,宠辱不惊;共同领略它淡定从容地在岁月轮回中证明自己作为名砚之首的神奇;共同展望中华砚王辉煌璀璨的明天!
一、青州红丝石砚的地位及价值
(一)、青州红丝石砚在历史上的地位
玉锦为袍霞作衣,驾墨乘宣驭笔驰。
名家墨客皆称赞,古往今来位第一。(艾镌诗)
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喜用红丝砚,他在《论砚》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重端歙临洮”。宋太宗时,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礼部侍郎苏易简撰《文房四谱》,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宋欧阳修《砚谱》云:“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人杜绾在其赏石权威著作《云林石谱》中,也对红丝石作了精确的简述,写道:“青州县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萦绕石面,而稍软,扣之无声。琢为砚,先以水渍之乃可用,石之燥渴,颇发墨。”可见其对红丝砚石颇有研究。红丝砚不仅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崇爱,帝王贤相也颇钟情,以用红丝砚挥毫作书绘画为高雅之趣。宋代词人姚宽,在其著《西溪集》赞颂红丝砚畴,特注记“红丝砚,江南李氏尤重之。”江南李氏,何须大也?乃南唐后主李煜,史称李后主。此君善画工书,爱石珍翠,艺术才华非凡,他能宠爱红丝砚,视为砚中珍品,显见红丝砚风韵别具,傲立视林。宋代李石撰《续博物志》(卷第九)载:“砚谱载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第一。”苏轼在《东坡文集》、《东坡志林》中评说红丝砚曰:“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砚为甲”,并云“今见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不仅贤君文人喜爱红丝砚,连乾隆皇帝对红丝砚也爱之有加,在他御用书房备有形神俱佳的红丝砚,作书题诗,盛赞红丝砚功著文坛。他曾珍藏一方青州“旧坑红丝石”雕制的“鹦鹉砚”,其砚背篆刻手书题铭:“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此砚,现珍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中。乾隆宠臣纪晓岚,诗书画全才,人称其为风流才子。他酷爱青州红丝砚,当知道乾隆珍藏一方极品红丝砚,曾恳请一观,乾隆却舍不得示人。归舍后,他愤书道:荣逾青铁颂,品胜红丝腻。纪晓岚曾为红丝砚挥毫题诗三首,第三首高度赞誉红丝砚,诗云:“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由此足见,青州红丝砚是历来文人墨客的珍爱之物。启功题赞红丝砚:“唐人早重青州石,田海推迁世罕知。今日层台观鲁砚,百花丛里见红丝。”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为红丝砚题词:红丝春秋。著名画家刘国松为红丝砚题词:天下第一砚——青州红丝砚。历代名人贤士的评价都肯定了红丝石砚为众砚之首的地位。
(二)、青州红丝石砚的珍贵价值 万锦闲云游玉洲,千丝漠漠汇川流。
秋枫送目漫天际,赤壁飞霞即墨侯。(艾镌诗)
青州红丝石色如晚霞,丝如鸡血,坚而不脆,硬而不滑。用手一握,顿生温柔。轻轻一敲,清脆悦耳,作为观赏石就有巨大的收藏价值。雕凿为砚,更是妙不可言。红丝砚是文房瑰宝,其价值犹逾珠玉。那极品红丝砚到底价值几何?我们来推算一下历史上一方红丝砚的价值。唐朝徐州刺史李诞的三十一蹄足浮雕花卉纹红丝石圆盖砚,砚底阴刻有楷书铭文:“垂拱三年,此砚值钱三十万,李诞买”唐武则天垂拱三年,为公元687年。铭文中记载系用30万钱,即30万文买之。而唐贞观时期米价仅三四文,若以四文计算,则可买米75000斗;到开元时期米价为13文一斗,则可买23077斗。以一斗米约48斤计,按现在市场米价约一斤1.6元,多则可够360万斤米,价值576万元人民币;少则可购110.7万斤米,价值177.23万元人民币。李诞以三十万钱巨资买下,足以证明红丝石砚在唐代已价值昂贵。真正的精品青州红丝砚因其珍贵稀少和质润色美而价格不菲。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宋神宗为奖赏他,赐给他一方红丝砚,由此可见红丝砚在当时是极其贵重的礼品。孑L尚任作《桃花扇》写到杨文聪早扇面作画时,特别记明所用砚台是红丝砚。《海天楼艺话》载:“杭郡杨氏,以藏砚世其家,始自雪渔太史,迄今三世,岁多增益,拜苏先生(晋)尝蓄青州红丝砚二,号双红丝砚斋。”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方清代遗珍红丝砚,长16.3厘米、宽12.5厘米、厚2.6厘米。砚面红肌黄纹,三边刻有回纹,清代翰林施用冰以隶书刻有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全文,异常珍贵。综上所述,足见历史名砚青州红丝砚自唐现身中华砚林,以名冠群砚之首,砚品第一之体,历经数代,风雨兼程,伴帝王相、文人雅士,于几案生辉,为书画增彩,为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立下了不朽之功。古往今来,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法大家的高度评价与珍爱,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们都以青州红丝石砚为珍宝,并以能得到真正的青州红丝砚为幸。
二、红丝石的产地、地质形成、纹理、分布、与开采历史
(一)红丝石的产地
红丝本天成
黑山岁月万秋茫,化骨生肌日月苍。
静待飞毫将墨浸,追心妙笔舞飞扬。(艾镌诗)
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九,《山川志上》:“黑山,縣西北二十余里,他山石皆青,此山独黑如墨。有古洞,阔数丈,内出红丝石,可为砚”。青州市作为红丝砚的产地,是古九州之一,东夷文化的发祥地。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富弼、范仲淹、宗泽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青州市自然环境优越,西南部山峦起伏,集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和玄武岩地貌为一体,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奇石资源。在青州西南45华里有座黑山,黑山山腰间有一个洞穴,这就是历代青州红丝砚石的出产地,被称为“老坑”,历史上所记载的红丝砚大多为黑山“老坑”所产红丝石制成。在洞口石壁上凿有“黑山”、“红丝石洞”几字,现在尚依稀可辨,另有“唐中”二字残存,之后的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七年”、“大清乾隆”、“道光七年”、“同治三年”等凿字,则比较清晰,多是采石者所留记。洞口因石沙堵塞,高仅一尺余,可容一人爬行而入。洞内深宽一丈有余,但高仅三尺余,屈颈方可蹲坐,采石较为困难。据洞口石壁留记,历代前往采石的不断。后在黑山周围又陆续发现呈窝状分布的红丝石脉,与“老坑”为同一石脉。最近,在青州市西南山区发现新的矿脉,为红丝砚制作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原材料,红丝石砚文化有望得以传承和光大。
(二)红丝石的地质形成
红丝砚骨
沧桑化入骨筋中,天地精华浸子胸。
岁月无言融史迹,红丝怀里抱盈冲。(艾镌诗)
红丝石生成于约4.5-5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属浅海陆台潮坪相沉积岩,岩性为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红丝石呈微晶结构,夹层理构造。其形成原因是受沉积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发生频繁交替,然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而形成,属泥质灰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含量达94%-98%,另含少量铁、锰、云母、石英等矿物和泥质物,蕴藏与沉积碳酸盐岩系中,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俗称鸡窝状,单体规模不大,岩层上部为巨型石灰岩层所盖,开采难度非常大。硬度为3至3.5度之间,石质细腻、致密而坚实。从石质成分和硬度来看,确实是制砚的理想材料。
(三)红丝石的纹理
红丝史迹
沧海桑田唱不休,红肌玉骨锦丝流。
静观大道斑驳处,岁月无痕化万秋。(艾镌诗)
《青州府志》载:“外有石皮,磨去皮,见纹理,红黄相参,里黄者其丝红,里红者其丝黄。”大自然造化神奇,赋予了红丝石有变化多端的石品花纹:红地黄丝、黄地红丝、红地红丝、灰黄地淡红丝、紫红色地灰黄丝、红地无丝、刷丝、金钱纹、鱼子纹、树木纹、水滴纹、水波纹、金丝纹、银丝纹、墨丝纹、紫金纹、花卉纹、禽鱼纹、人物纹、动物纹、自然风景纹、彩霞纹、宽带纹、太阳纹、林木纹、瀑布纹、冰纹、凤眼、金星、墨点、墨雨、柿红、柿黄、翘色、猪肝红、鸡油黄等。设计制作者利用这些丰富的石品花纹,巧用天成,可以做出各具情态、意蕴盎然的作品。在这些石品花纹中有些黑山红丝石又一个很奇特的颜色就是在红丝石上有些地方墨色如漆,对于在这种带黑色的红丝石头,又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小龙女,聪明美丽、多才多艺。东海龙王欲将爱女嫁与南海龙王的太子,这门婚事在别人看来自然是门当户对。不料,小龙女却爱上了身份卑微,但高大英俊、勇敢潇洒的龙宫侍卫小黑龙。二人相盟“生生世世永不离,天上人间两不弃”。同沐朝阳,携手海滩。本来无比美好的爱情却被东海龙王发现,坚决反对,百般阻挠。无奈之下,小龙女与小黑龙决定携手私奔,在逃至青州城西时,被东海龙王请来的雷公追上,欲致两人于死地。小黑龙与小龙女紧紧相拥,苦苦哀求。正在此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飘然而至,向雷公说道“就让他们两个在此处化成一座山脉,相依相伴,永不分离吧”。从此,小黑龙化作了高高的黑山,昂首翘望,怒视着浩浩荡荡的东海。小黑龙怀中抱着的小龙女,化作了温润如玉、缤纷绚丽的红丝彩石。镶嵌缠绕在心爱人的腰间,就像一条美丽的丝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赤壁烟云月色笼。千丝万缕绕心中。凡尘多少断肠泪,化作无边望眼红。”(艾镌诗)现在青州黑山红丝石带有黑色纹理的石头,就是小龙女和小黑龙血脉相融的见证。以此鉴证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真心不变的永恒爱情。那块块美如霞贵如玉的红丝石原来是龙的化身,传说让它更加充满神奇的色彩,它是砚王也更符合情理,传说让红丝砚具有了龙者之势,王者之气,怪不得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画大家的高度评价与珍爱。 (四)红丝石的分布
从地域上看,青州红丝石在青州西部、西南部山区均有分布。红丝石在地下呈三种分布状态。一是夹层状矿体,即上面有较厚的土层及岩石覆盖,下有岩石(石灰岩)为依托,中间一层约10厘米左右厚的红丝石。这与历史记载黑山洞红丝石的分布一致。“……夹层状分布的红丝石,开采极为困难,必须将上面厚厚的覆盖层及岩石人工去掉,然后将红丝石取出,但不能用炸药炸,否则破坏红丝石。它的深度随山坡的陡峭程度而变化,山坡越陡,红丝石的覆盖层越厚,开采难度越大。往往挖一个坑,纵深采2--3米即无法再向前延伸。…二是不规则散装矿体,即红丝石或存于地下泥土中,或散落于地表,独立成块,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律,采石者根据经验挖坑取石。一坑内多则十几块,少则三五快,挖完即止。即使再有经验的采石者,也往往挖三五个坑而一无所获。三是厚矿层泥质灰岩,即有1米左右的较厚矿层。……其石色淡质粗、干燥吸水。……”可见得到一块好的红丝石砚原料是多麽不易。
(五)红丝石砚开采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红丝石状如鸡血,自西晋时,便开始挖掘,作为赏石和制作砚台的原料。红丝石砚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元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制砚呈疲软之势,可能与“红丝石至宋末已绝”、“洞门石摧”之说有关。故翰墨砚林之专著少见红丝砚,有关红丝石之记载,多用宋代有关资料。虽在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壁上留有“洪武二年”、“弘治十年”等采石年代之刻字,但无唐宋采石之盛况。至明代,翰墨砚林又处兴旺时期,制砚兴盛,但红丝砚传世精品依然凤毛麟角,记述红丝砚专著也少见之。据古籍记载,“元明两代,大约五百年内,歙砚石也没有开采,据此推测,元明两代不及唐宋制砚风盛,故难觅有关红丝砚之芳迹。红丝砚的漫长之旅,兴旺兼程,顽强发展,至清代重振雄风。伴随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崛起,文坛盛旺之风兴起,适于书法绘画之砚特受宠爱,采石制砚又处于兴旺时期,红丝砚倍受尊崇。因为青州红丝石的构造及地下的分布状态等特殊原因,使得红丝石开采难度大,红丝石抗震性能差,所以开采和制作都用手工。自西晋以来,历代都对红丝石进行过开采和加工,但受历史的局限、红丝石资源稀少以及开采难度较大等原因、红丝砚的加工一直未形成规模,渐渐淡出四大名砚的行列。民国时期,虽然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衰退时期。但由于日本商人和红丝砚爱好者红丝石的采购,使红丝石的开采和红丝砚的制作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此时期,在民间遗留下来的红丝石和红丝砚较多。解放以后,当代艺人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经过全面调查,又重新发掘和开采。自70年代至今,由于红丝石砚被越来越多爱好者所青睐,采掘红丝石,加工红丝砚者渐多,其雕刻工艺也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青州地区不断发现了优质红丝石的矿藏,中国制砚大师、中国美术工艺大师等许多中国资深的学者和研究者对青州红丝石砚进行研究、设计、制作,给予了红丝砚高度的评价,对其未来的发展十分关注,并且在对红丝石砚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制作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青州红丝石砚红丝石砚的生产加工和制作收藏有迎来新的高潮。
三、红丝砚的制作原则、过程
黑山红丝冠天下
玉锦黄袍霞帔披,黑山骨魄化红肌。
砚军千万君为首,运墨追心写赋词。(艾镌诗)
(一)红丝石砚制作的原则
赵朴初先生曾在赞美红丝砚的诗词写道:彩笔昔曾歌鲁砚,良材异彩多姿。眼明今更遇红丝。护毫欣玉润,发墨喜油滋。道是天成天避席,还推巧手精思,天人合应妙难知。刀裁云破处,神往月圆时。在此作品中,先生除了肯定红丝石本身具有的天成的发墨护毫等特点,还讲了要生成一块精品红丝砚还需要巧手精思,这指的是红丝砚制作方面要根据每块砚料的不同匠心独运地因材设计,因材施艺,精雕细刻天人合一,才能生成妙品红丝砚。以青州红丝石为原料,因材施艺进行审料创作制成砚台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利用红丝石的自然形状。自然形的红丝石具有独特天然之美,其表面高低起伏,侧面有的保留石皮,既原始沧桑又赋予人以无穷想象。对于这种红丝砚的雕刻就要巧妙运用它的自然造型,尽量少雕刻,达到天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2、利用红丝石的丰富颜色。青州红丝石以红地黄丝、黄地红丝为主,色彩黄红相间,娇美华丽。且色纹无层次,贯穿石材,由面及底,巧用其颜色特色而制作的红丝石砚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能更加突出红丝石的特点。
3、利用红丝石的纹理。其天然形成的纹理构成各种虚幻神妙、千姿百态的形状。红丝石的纹理是它的重要特点。在制作砚台的工艺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特点,使红丝石砚具有更强的观赏性。红丝石砚的制作要符合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总体感觉应“稳定、协调、匀称”。另外,青州黑山红丝石砚矿源稀缺,开采难度大,一般所制砚台形体不大;黑山红丝石质材极优,所以历代制作砚台充分考虑实用,红丝石砚工艺采用阴线刻、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手法,在创作上因材施艺,因石构图,但是尽量做到原始自然,使红丝砚作品达到浑然天成、古朴大气、返璞归真的美感效果。在红丝石砚制作上对适合做砚的红丝石料因材施艺,顺承红丝石天成形态,巧用天然花纹,随纹理造型,争取做到一砚一式、一品一款。逐步形成“巧用天工,因材施艺”砚品雕刻风格,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制砚路子,让青州红丝石砚真正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二)红丝石砚制作的工艺过程
把青州红丝石制成砚台需要进行一系列工艺。经过采石、维料、设计、起名、雕刻、磨光和配盒,制成以实用为主观赏性强的历史名砚。首先准备制砚的主要工具有:红丝石原料、锤头、凿子、铅笔、磨石、刻刀(粗细均有)、玉米骨头、豆秸、谷秸、丝绸、筷子、棉花等。然后制石者要懂得看石。最好的砚石部分留作墨堂,鉴赏石品花纹亦放在墨堂部分(石眼除外)。采石、开采砚石是制作砚的重要一环,经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因红丝砚大多不抗震,砚石开采至今仍以手工开采为主,不能以机械代替,因此采石工必须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按部就班,从接缝处下凿,尽量保全砚材的完整。开采出来的砚石并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砚材,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好等级,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者为乙级。将有瑕疵、裂痕、烂石、石皮等去掉,剩下“石肉”,就作为砚之材料(根据砚材形状,也有保留部分石皮者)。砚材做好后,首先要进行设计起名,设计要根据石的形状、石的纹理、石的颜色、石眼分布等,因石构图。起名较为慎重,一般就其所刻之式、所刻之物加上吉祥用语为名。设计起名后开始用笔将砚的图形勾好,然后进行雕刻。雕刻是制砚过程中极其巧妙精细和重要的工序。首先要选上等精质好刀料,再按大、中、小各个规格,打造刀具。工匠将石材用刀具和锤打造成砚的坯胎,进行雕刻。雕刻一般用刻刀进行阴线刻(就是在石材表面用刻刀下刻线条,以线条的粗细、弯曲的程度来体现红丝石砚的形体纹理)、浅浮雕(就是高出红丝石砚表面略有凸凹的体形,来表示砚台的形制)、高浮雕(就是比浅浮雕高出许多更为凸出的体形,来表示红丝石砚的形体或轮廓)、圆雕(就是三维空间的雕刻)、通雕(就是砚台表底及周边都有雕刻)等手法,现在又有透雕(从这一面穿透到另一面的雕刻),这些雕刻手法或单一或并用,完全因材施艺,使砚石的天然品质得以完美体现。然后用磨石加幼河沙粗磨,磨去凿口刀路,需平整的部位用大刻刀将其刮平,用滑石打磨。然后再用玉米骨摩擦至光滑。玉米剥去粒后的芯,当地人叫“棒槌骨头”。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青州制砚匠人发现它既具摩擦力,又较为柔软,不会在磨光过程中留下划痕,反而可以将磨石的细小痕迹消除殆尽。于是,红丝砚上面积较大部分就用玉米骨作为磨光材料,如墨堂部分。同时砚台的边边角角和细微之处,则采用豆秸与谷秸;因玉米骨的外径较大,其细微部位难以得心应手进行磨光处理,于是改用豆秸或谷秸做表面的线性摩擦。豆秸与谷秸特质与玉米骨相仿,均是既具摩擦力,又比红丝石石材硬度低,所以是最为理想的磨光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只可以将磨石等的细小痕迹清除,还不能使作品显现特有的光泽。最后再采用棉花和丝绸进行抛光,精心反复摩擦;其细小部分用筷子裹入丝绸或棉花,轻轻打磨,直至将红丝石砚的亮度与光感全部挖掘出来,使其细腻滑润、线条清晰,更加起伏分明、玲珑浮突。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需要高水平的创作设计和雕刻。而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较为高超,歷代工匠功底深厚,技巧熟练,通过其雕刻,不仅能充分展现红丝石砚的花纹特色,更能表现红丝石砚的艺术特色。 红丝砚雕刻完毕,必须配上名贵的木盒。一般用硬木制作,这样既避免与砚碰撞造成损伤,又不燥砚,还可以防尘、使墨汁不易蒸发。同时,砚盒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装饰品。砚盒的用料很讲究,名贵的甚至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石形状而定。总之,配好盒后的红丝砚更显古朴凝重。从采石、相石设计、构图起名、制作砚坯、雕刻到打磨,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制作,一方砚台至少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有些则需要上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时需要制砚艺人有深厚的美学和文化修养。
四、红丝石砚行业发展的前景預测
(一)红丝石砚行业投资前景良好
红丝石砚是中国红丝石文化的主体。随着不断的开采,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作为曾被誉为名砚之首的红丝砚,其收藏价值及商业价值也越来越高,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就现在情况和对未来的估计,红丝砚原料及成品仍有大幅升值的潜力。近几年来,随着红丝石砚文化宣传的不断加大,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红丝石砚珍贵的价值,开始收藏和经营红丝石和红丝砚,并且已形成一股热潮。一些懂行的收藏家来到青州,寻觅真正的青州红丝石砚,被历代名家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的青州红丝石砚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
(二)红丝石砚升值空间已经开始打开
业内收藏专家认为,红丝石砚属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优良的质地及与众不同的肌理产生独特的观赏效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增添其艺术价值的含量。现在在青州经营红丝砚的商家数量激增,呈“井喷”势头。据了解,在青州以外的其他红丝砚集散地,不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销售走势也一路飙升。据中国最大的北京古玩城文物市场预测:未来10年红丝砚价格将以每年30%-60%的速度递增。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二十年来,红丝砚市场出现了高速扩张的现象,市场销售总额呈几何倍数递增。优质原料及优质砚雕成品供不应求,可重复生产的红丝石商品每年供应量也在不断扩大,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建立规范和成熟的红丝石市场,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红丝石砚将共同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红丝石砚市场销售额年年翻番,销售额每年将达到亿元以上元,红丝砚作为一项新的投资项目,利润丰厚,前景广阔。
(三)红丝石砚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青州市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红丝砚之乡”称号。成立了青州市红丝石砚协会,汇聚了青州市红丝石砚开采、制作、雕刻、收藏的主要人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的制砚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们到青州进行文化交流和制砚指导,不定期地举办红丝石命名、加工、鉴赏、收藏等方面的培训班,组织红丝春秋品砚会,提高红丝石经营者和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和鉴赏力。力争培养出高水平的砚雕师和赏石设计师。协会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抓住有利时机,有组织有规模地组织成员参加全国的各种展会,参加各种研讨会,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等开展的艺术博览会、文房四宝博览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各大报刊杂志等创作发表了大量宣传红丝石、红丝砚的调查报告、文章、宣传海报、宣传主题语等。中央电视台省市级电视台、报刊等媒体都曾对“青州红丝石砚”的专题拍摄。进行播放,影响广泛。目前,青州从事红丝石砚收藏和经营的有几百户,红丝砚雕刻加工开发公司、研究所、红丝石工艺品厂等有数十家,结合市场需要推出富有特色的红丝石砚精品、礼品、收藏品。已形成了完善的红丝石产品开发、研究、设计、加工制作和销售体系。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红丝石砚大型集散地,形成市场与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发展成为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掘和保护红丝石砚文化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现已经是青州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千秋运笔写风流,黄锦飞霞即墨侯。自古砚丛君领首,今朝依旧占鳌头。”(艾镌诗)红丝砚作为天地造化的神奇之物,历经沉浮沧桑,静看冷暖春秋,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走到今天,也必将承载着今天灿烂的历史走向未来,在岁月的星空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关键词:红丝砚;艺术价值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赞美红丝砚诗词日“昔者柳公权,论砚推青州,青州红丝石,奇异盖其尤,云水行赤天,墨海翻洪流,临砚动豪兴,挥笔势难收,品评宜第一,吾服唐与欧。”(唐与欧分别指的是唐彦猷和欧阳修)宋代唐彦猷组织石匠在黑山开采红丝砚成为一段人间佳话:唐彦猷曾任青州知州,喜藏名砚,对红丝砚尤为喜爱。起初,因为山高洞险,没人愿意去开采红丝石,后来给予开采的工匠很高的工钱,鼓励他们进行开采,当时青州苏怀玉等石工前往黑山六七天,才得到四五寸大小的红丝石两块,红丝石外面有像皮肤一样的石皮,用粗石打磨后,纹理显露出来,油润曼妙,色泽鲜艳厚重,红黄相间,令人惊叹。自辛丑夏四月至癸卯春三月历经两年,唐彦猷派遣几十名石匠,到黑山此洞采集砚料,两年时间共采集可作砚台的红丝石料大小共五十余块。一日,洞门被洞中掉落的大型巨石遮掩住,工匠无法进入,于是停止了开采。唐彦猷请砚雕大师精心制作,将这五十多块砚石,因石设计,精工细作,雕刻成古朴儒雅各具特色的红丝砚,对这些红丝砚甚是喜欢,在唐询的《砚录》中亦有开采红丝石及制作砚台的详细记载,通过这些记载,足见开采之艰难、红丝砚之珍贵。清代盛百二在所著《淄砚录》中曾详述唐询开发红丝石之经过:唐彦猷在《砚录》中这样写道:“自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并如此评价红丝砚:“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以墨试之,其异于他石者有三:渍水有液出,手试如膏一也;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如漆二也;匣中如雨露三也。又云:“此石之至灵者,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于首云。”宋代进士王辟之,临淄人,他对红丝石也颇酷爱,在其所著的《渑水燕谈录》中,生动地记载了唐彦猷对红丝砚的感情,对青州红丝砚作了高度评价。文曰:“唐彦猷,不以世务为意。公退,长居一室,肃然终于然坐,惟吟诗、临书、烹茶、试墨,以此度日。嘉佑中守青社,得红丝石于黑山,琢以为砚。其理红黄相参,文如林木,或如月晕,或如山峰,或如云雾花卉,石自有膏润,浮泛墨色,秧之以匣,数日不干。”
红丝砚究竟如何地美轮美奂,而让唐彦猷能爱不释手,将端歙诸砚皆搁置起来而不复视矣呢?红丝砚究竟妙在何处,让唐彦猷能迷恋到如此地步?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们走进历史,走进书本,走进红丝砚存在的每个时代,每个角落,走进红丝砚生成和发展的土地,走进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走进有关红丝砚的一切存在……询问、思索、记录、探究、挖掘,今天让我们揭开红丝砚的神秘面纱,共同读阅它如何经过亿万年岁月的洗禮生成这玉骨锦丝;共同笑看它经过唐宋元明清的代代王朝的更替,宠辱不惊;共同领略它淡定从容地在岁月轮回中证明自己作为名砚之首的神奇;共同展望中华砚王辉煌璀璨的明天!
一、青州红丝石砚的地位及价值
(一)、青州红丝石砚在历史上的地位
玉锦为袍霞作衣,驾墨乘宣驭笔驰。
名家墨客皆称赞,古往今来位第一。(艾镌诗)
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喜用红丝砚,他在《论砚》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重端歙临洮”。宋太宗时,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礼部侍郎苏易简撰《文房四谱》,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宋欧阳修《砚谱》云:“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人杜绾在其赏石权威著作《云林石谱》中,也对红丝石作了精确的简述,写道:“青州县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萦绕石面,而稍软,扣之无声。琢为砚,先以水渍之乃可用,石之燥渴,颇发墨。”可见其对红丝砚石颇有研究。红丝砚不仅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崇爱,帝王贤相也颇钟情,以用红丝砚挥毫作书绘画为高雅之趣。宋代词人姚宽,在其著《西溪集》赞颂红丝砚畴,特注记“红丝砚,江南李氏尤重之。”江南李氏,何须大也?乃南唐后主李煜,史称李后主。此君善画工书,爱石珍翠,艺术才华非凡,他能宠爱红丝砚,视为砚中珍品,显见红丝砚风韵别具,傲立视林。宋代李石撰《续博物志》(卷第九)载:“砚谱载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第一。”苏轼在《东坡文集》、《东坡志林》中评说红丝砚曰:“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砚为甲”,并云“今见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不仅贤君文人喜爱红丝砚,连乾隆皇帝对红丝砚也爱之有加,在他御用书房备有形神俱佳的红丝砚,作书题诗,盛赞红丝砚功著文坛。他曾珍藏一方青州“旧坑红丝石”雕制的“鹦鹉砚”,其砚背篆刻手书题铭:“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此砚,现珍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中。乾隆宠臣纪晓岚,诗书画全才,人称其为风流才子。他酷爱青州红丝砚,当知道乾隆珍藏一方极品红丝砚,曾恳请一观,乾隆却舍不得示人。归舍后,他愤书道:荣逾青铁颂,品胜红丝腻。纪晓岚曾为红丝砚挥毫题诗三首,第三首高度赞誉红丝砚,诗云:“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由此足见,青州红丝砚是历来文人墨客的珍爱之物。启功题赞红丝砚:“唐人早重青州石,田海推迁世罕知。今日层台观鲁砚,百花丛里见红丝。”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为红丝砚题词:红丝春秋。著名画家刘国松为红丝砚题词:天下第一砚——青州红丝砚。历代名人贤士的评价都肯定了红丝石砚为众砚之首的地位。
(二)、青州红丝石砚的珍贵价值 万锦闲云游玉洲,千丝漠漠汇川流。
秋枫送目漫天际,赤壁飞霞即墨侯。(艾镌诗)
青州红丝石色如晚霞,丝如鸡血,坚而不脆,硬而不滑。用手一握,顿生温柔。轻轻一敲,清脆悦耳,作为观赏石就有巨大的收藏价值。雕凿为砚,更是妙不可言。红丝砚是文房瑰宝,其价值犹逾珠玉。那极品红丝砚到底价值几何?我们来推算一下历史上一方红丝砚的价值。唐朝徐州刺史李诞的三十一蹄足浮雕花卉纹红丝石圆盖砚,砚底阴刻有楷书铭文:“垂拱三年,此砚值钱三十万,李诞买”唐武则天垂拱三年,为公元687年。铭文中记载系用30万钱,即30万文买之。而唐贞观时期米价仅三四文,若以四文计算,则可买米75000斗;到开元时期米价为13文一斗,则可买23077斗。以一斗米约48斤计,按现在市场米价约一斤1.6元,多则可够360万斤米,价值576万元人民币;少则可购110.7万斤米,价值177.23万元人民币。李诞以三十万钱巨资买下,足以证明红丝石砚在唐代已价值昂贵。真正的精品青州红丝砚因其珍贵稀少和质润色美而价格不菲。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宋神宗为奖赏他,赐给他一方红丝砚,由此可见红丝砚在当时是极其贵重的礼品。孑L尚任作《桃花扇》写到杨文聪早扇面作画时,特别记明所用砚台是红丝砚。《海天楼艺话》载:“杭郡杨氏,以藏砚世其家,始自雪渔太史,迄今三世,岁多增益,拜苏先生(晋)尝蓄青州红丝砚二,号双红丝砚斋。”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方清代遗珍红丝砚,长16.3厘米、宽12.5厘米、厚2.6厘米。砚面红肌黄纹,三边刻有回纹,清代翰林施用冰以隶书刻有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全文,异常珍贵。综上所述,足见历史名砚青州红丝砚自唐现身中华砚林,以名冠群砚之首,砚品第一之体,历经数代,风雨兼程,伴帝王相、文人雅士,于几案生辉,为书画增彩,为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立下了不朽之功。古往今来,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法大家的高度评价与珍爱,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们都以青州红丝石砚为珍宝,并以能得到真正的青州红丝砚为幸。
二、红丝石的产地、地质形成、纹理、分布、与开采历史
(一)红丝石的产地
红丝本天成
黑山岁月万秋茫,化骨生肌日月苍。
静待飞毫将墨浸,追心妙笔舞飞扬。(艾镌诗)
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九,《山川志上》:“黑山,縣西北二十余里,他山石皆青,此山独黑如墨。有古洞,阔数丈,内出红丝石,可为砚”。青州市作为红丝砚的产地,是古九州之一,东夷文化的发祥地。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富弼、范仲淹、宗泽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青州市自然环境优越,西南部山峦起伏,集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和玄武岩地貌为一体,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奇石资源。在青州西南45华里有座黑山,黑山山腰间有一个洞穴,这就是历代青州红丝砚石的出产地,被称为“老坑”,历史上所记载的红丝砚大多为黑山“老坑”所产红丝石制成。在洞口石壁上凿有“黑山”、“红丝石洞”几字,现在尚依稀可辨,另有“唐中”二字残存,之后的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七年”、“大清乾隆”、“道光七年”、“同治三年”等凿字,则比较清晰,多是采石者所留记。洞口因石沙堵塞,高仅一尺余,可容一人爬行而入。洞内深宽一丈有余,但高仅三尺余,屈颈方可蹲坐,采石较为困难。据洞口石壁留记,历代前往采石的不断。后在黑山周围又陆续发现呈窝状分布的红丝石脉,与“老坑”为同一石脉。最近,在青州市西南山区发现新的矿脉,为红丝砚制作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原材料,红丝石砚文化有望得以传承和光大。
(二)红丝石的地质形成
红丝砚骨
沧桑化入骨筋中,天地精华浸子胸。
岁月无言融史迹,红丝怀里抱盈冲。(艾镌诗)
红丝石生成于约4.5-5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属浅海陆台潮坪相沉积岩,岩性为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红丝石呈微晶结构,夹层理构造。其形成原因是受沉积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发生频繁交替,然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而形成,属泥质灰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含量达94%-98%,另含少量铁、锰、云母、石英等矿物和泥质物,蕴藏与沉积碳酸盐岩系中,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俗称鸡窝状,单体规模不大,岩层上部为巨型石灰岩层所盖,开采难度非常大。硬度为3至3.5度之间,石质细腻、致密而坚实。从石质成分和硬度来看,确实是制砚的理想材料。
(三)红丝石的纹理
红丝史迹
沧海桑田唱不休,红肌玉骨锦丝流。
静观大道斑驳处,岁月无痕化万秋。(艾镌诗)
《青州府志》载:“外有石皮,磨去皮,见纹理,红黄相参,里黄者其丝红,里红者其丝黄。”大自然造化神奇,赋予了红丝石有变化多端的石品花纹:红地黄丝、黄地红丝、红地红丝、灰黄地淡红丝、紫红色地灰黄丝、红地无丝、刷丝、金钱纹、鱼子纹、树木纹、水滴纹、水波纹、金丝纹、银丝纹、墨丝纹、紫金纹、花卉纹、禽鱼纹、人物纹、动物纹、自然风景纹、彩霞纹、宽带纹、太阳纹、林木纹、瀑布纹、冰纹、凤眼、金星、墨点、墨雨、柿红、柿黄、翘色、猪肝红、鸡油黄等。设计制作者利用这些丰富的石品花纹,巧用天成,可以做出各具情态、意蕴盎然的作品。在这些石品花纹中有些黑山红丝石又一个很奇特的颜色就是在红丝石上有些地方墨色如漆,对于在这种带黑色的红丝石头,又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小龙女,聪明美丽、多才多艺。东海龙王欲将爱女嫁与南海龙王的太子,这门婚事在别人看来自然是门当户对。不料,小龙女却爱上了身份卑微,但高大英俊、勇敢潇洒的龙宫侍卫小黑龙。二人相盟“生生世世永不离,天上人间两不弃”。同沐朝阳,携手海滩。本来无比美好的爱情却被东海龙王发现,坚决反对,百般阻挠。无奈之下,小龙女与小黑龙决定携手私奔,在逃至青州城西时,被东海龙王请来的雷公追上,欲致两人于死地。小黑龙与小龙女紧紧相拥,苦苦哀求。正在此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飘然而至,向雷公说道“就让他们两个在此处化成一座山脉,相依相伴,永不分离吧”。从此,小黑龙化作了高高的黑山,昂首翘望,怒视着浩浩荡荡的东海。小黑龙怀中抱着的小龙女,化作了温润如玉、缤纷绚丽的红丝彩石。镶嵌缠绕在心爱人的腰间,就像一条美丽的丝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赤壁烟云月色笼。千丝万缕绕心中。凡尘多少断肠泪,化作无边望眼红。”(艾镌诗)现在青州黑山红丝石带有黑色纹理的石头,就是小龙女和小黑龙血脉相融的见证。以此鉴证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真心不变的永恒爱情。那块块美如霞贵如玉的红丝石原来是龙的化身,传说让它更加充满神奇的色彩,它是砚王也更符合情理,传说让红丝砚具有了龙者之势,王者之气,怪不得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画大家的高度评价与珍爱。 (四)红丝石的分布
从地域上看,青州红丝石在青州西部、西南部山区均有分布。红丝石在地下呈三种分布状态。一是夹层状矿体,即上面有较厚的土层及岩石覆盖,下有岩石(石灰岩)为依托,中间一层约10厘米左右厚的红丝石。这与历史记载黑山洞红丝石的分布一致。“……夹层状分布的红丝石,开采极为困难,必须将上面厚厚的覆盖层及岩石人工去掉,然后将红丝石取出,但不能用炸药炸,否则破坏红丝石。它的深度随山坡的陡峭程度而变化,山坡越陡,红丝石的覆盖层越厚,开采难度越大。往往挖一个坑,纵深采2--3米即无法再向前延伸。…二是不规则散装矿体,即红丝石或存于地下泥土中,或散落于地表,独立成块,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律,采石者根据经验挖坑取石。一坑内多则十几块,少则三五快,挖完即止。即使再有经验的采石者,也往往挖三五个坑而一无所获。三是厚矿层泥质灰岩,即有1米左右的较厚矿层。……其石色淡质粗、干燥吸水。……”可见得到一块好的红丝石砚原料是多麽不易。
(五)红丝石砚开采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红丝石状如鸡血,自西晋时,便开始挖掘,作为赏石和制作砚台的原料。红丝石砚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元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制砚呈疲软之势,可能与“红丝石至宋末已绝”、“洞门石摧”之说有关。故翰墨砚林之专著少见红丝砚,有关红丝石之记载,多用宋代有关资料。虽在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壁上留有“洪武二年”、“弘治十年”等采石年代之刻字,但无唐宋采石之盛况。至明代,翰墨砚林又处兴旺时期,制砚兴盛,但红丝砚传世精品依然凤毛麟角,记述红丝砚专著也少见之。据古籍记载,“元明两代,大约五百年内,歙砚石也没有开采,据此推测,元明两代不及唐宋制砚风盛,故难觅有关红丝砚之芳迹。红丝砚的漫长之旅,兴旺兼程,顽强发展,至清代重振雄风。伴随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崛起,文坛盛旺之风兴起,适于书法绘画之砚特受宠爱,采石制砚又处于兴旺时期,红丝砚倍受尊崇。因为青州红丝石的构造及地下的分布状态等特殊原因,使得红丝石开采难度大,红丝石抗震性能差,所以开采和制作都用手工。自西晋以来,历代都对红丝石进行过开采和加工,但受历史的局限、红丝石资源稀少以及开采难度较大等原因、红丝砚的加工一直未形成规模,渐渐淡出四大名砚的行列。民国时期,虽然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衰退时期。但由于日本商人和红丝砚爱好者红丝石的采购,使红丝石的开采和红丝砚的制作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此时期,在民间遗留下来的红丝石和红丝砚较多。解放以后,当代艺人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经过全面调查,又重新发掘和开采。自70年代至今,由于红丝石砚被越来越多爱好者所青睐,采掘红丝石,加工红丝砚者渐多,其雕刻工艺也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青州地区不断发现了优质红丝石的矿藏,中国制砚大师、中国美术工艺大师等许多中国资深的学者和研究者对青州红丝石砚进行研究、设计、制作,给予了红丝砚高度的评价,对其未来的发展十分关注,并且在对红丝石砚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制作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青州红丝石砚红丝石砚的生产加工和制作收藏有迎来新的高潮。
三、红丝砚的制作原则、过程
黑山红丝冠天下
玉锦黄袍霞帔披,黑山骨魄化红肌。
砚军千万君为首,运墨追心写赋词。(艾镌诗)
(一)红丝石砚制作的原则
赵朴初先生曾在赞美红丝砚的诗词写道:彩笔昔曾歌鲁砚,良材异彩多姿。眼明今更遇红丝。护毫欣玉润,发墨喜油滋。道是天成天避席,还推巧手精思,天人合应妙难知。刀裁云破处,神往月圆时。在此作品中,先生除了肯定红丝石本身具有的天成的发墨护毫等特点,还讲了要生成一块精品红丝砚还需要巧手精思,这指的是红丝砚制作方面要根据每块砚料的不同匠心独运地因材设计,因材施艺,精雕细刻天人合一,才能生成妙品红丝砚。以青州红丝石为原料,因材施艺进行审料创作制成砚台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利用红丝石的自然形状。自然形的红丝石具有独特天然之美,其表面高低起伏,侧面有的保留石皮,既原始沧桑又赋予人以无穷想象。对于这种红丝砚的雕刻就要巧妙运用它的自然造型,尽量少雕刻,达到天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2、利用红丝石的丰富颜色。青州红丝石以红地黄丝、黄地红丝为主,色彩黄红相间,娇美华丽。且色纹无层次,贯穿石材,由面及底,巧用其颜色特色而制作的红丝石砚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能更加突出红丝石的特点。
3、利用红丝石的纹理。其天然形成的纹理构成各种虚幻神妙、千姿百态的形状。红丝石的纹理是它的重要特点。在制作砚台的工艺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特点,使红丝石砚具有更强的观赏性。红丝石砚的制作要符合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总体感觉应“稳定、协调、匀称”。另外,青州黑山红丝石砚矿源稀缺,开采难度大,一般所制砚台形体不大;黑山红丝石质材极优,所以历代制作砚台充分考虑实用,红丝石砚工艺采用阴线刻、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手法,在创作上因材施艺,因石构图,但是尽量做到原始自然,使红丝砚作品达到浑然天成、古朴大气、返璞归真的美感效果。在红丝石砚制作上对适合做砚的红丝石料因材施艺,顺承红丝石天成形态,巧用天然花纹,随纹理造型,争取做到一砚一式、一品一款。逐步形成“巧用天工,因材施艺”砚品雕刻风格,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制砚路子,让青州红丝石砚真正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二)红丝石砚制作的工艺过程
把青州红丝石制成砚台需要进行一系列工艺。经过采石、维料、设计、起名、雕刻、磨光和配盒,制成以实用为主观赏性强的历史名砚。首先准备制砚的主要工具有:红丝石原料、锤头、凿子、铅笔、磨石、刻刀(粗细均有)、玉米骨头、豆秸、谷秸、丝绸、筷子、棉花等。然后制石者要懂得看石。最好的砚石部分留作墨堂,鉴赏石品花纹亦放在墨堂部分(石眼除外)。采石、开采砚石是制作砚的重要一环,经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因红丝砚大多不抗震,砚石开采至今仍以手工开采为主,不能以机械代替,因此采石工必须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按部就班,从接缝处下凿,尽量保全砚材的完整。开采出来的砚石并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砚材,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好等级,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者为乙级。将有瑕疵、裂痕、烂石、石皮等去掉,剩下“石肉”,就作为砚之材料(根据砚材形状,也有保留部分石皮者)。砚材做好后,首先要进行设计起名,设计要根据石的形状、石的纹理、石的颜色、石眼分布等,因石构图。起名较为慎重,一般就其所刻之式、所刻之物加上吉祥用语为名。设计起名后开始用笔将砚的图形勾好,然后进行雕刻。雕刻是制砚过程中极其巧妙精细和重要的工序。首先要选上等精质好刀料,再按大、中、小各个规格,打造刀具。工匠将石材用刀具和锤打造成砚的坯胎,进行雕刻。雕刻一般用刻刀进行阴线刻(就是在石材表面用刻刀下刻线条,以线条的粗细、弯曲的程度来体现红丝石砚的形体纹理)、浅浮雕(就是高出红丝石砚表面略有凸凹的体形,来表示砚台的形制)、高浮雕(就是比浅浮雕高出许多更为凸出的体形,来表示红丝石砚的形体或轮廓)、圆雕(就是三维空间的雕刻)、通雕(就是砚台表底及周边都有雕刻)等手法,现在又有透雕(从这一面穿透到另一面的雕刻),这些雕刻手法或单一或并用,完全因材施艺,使砚石的天然品质得以完美体现。然后用磨石加幼河沙粗磨,磨去凿口刀路,需平整的部位用大刻刀将其刮平,用滑石打磨。然后再用玉米骨摩擦至光滑。玉米剥去粒后的芯,当地人叫“棒槌骨头”。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青州制砚匠人发现它既具摩擦力,又较为柔软,不会在磨光过程中留下划痕,反而可以将磨石的细小痕迹消除殆尽。于是,红丝砚上面积较大部分就用玉米骨作为磨光材料,如墨堂部分。同时砚台的边边角角和细微之处,则采用豆秸与谷秸;因玉米骨的外径较大,其细微部位难以得心应手进行磨光处理,于是改用豆秸或谷秸做表面的线性摩擦。豆秸与谷秸特质与玉米骨相仿,均是既具摩擦力,又比红丝石石材硬度低,所以是最为理想的磨光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只可以将磨石等的细小痕迹清除,还不能使作品显现特有的光泽。最后再采用棉花和丝绸进行抛光,精心反复摩擦;其细小部分用筷子裹入丝绸或棉花,轻轻打磨,直至将红丝石砚的亮度与光感全部挖掘出来,使其细腻滑润、线条清晰,更加起伏分明、玲珑浮突。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需要高水平的创作设计和雕刻。而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较为高超,歷代工匠功底深厚,技巧熟练,通过其雕刻,不仅能充分展现红丝石砚的花纹特色,更能表现红丝石砚的艺术特色。 红丝砚雕刻完毕,必须配上名贵的木盒。一般用硬木制作,这样既避免与砚碰撞造成损伤,又不燥砚,还可以防尘、使墨汁不易蒸发。同时,砚盒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装饰品。砚盒的用料很讲究,名贵的甚至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石形状而定。总之,配好盒后的红丝砚更显古朴凝重。从采石、相石设计、构图起名、制作砚坯、雕刻到打磨,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制作,一方砚台至少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有些则需要上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时需要制砚艺人有深厚的美学和文化修养。
四、红丝石砚行业发展的前景預测
(一)红丝石砚行业投资前景良好
红丝石砚是中国红丝石文化的主体。随着不断的开采,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作为曾被誉为名砚之首的红丝砚,其收藏价值及商业价值也越来越高,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就现在情况和对未来的估计,红丝砚原料及成品仍有大幅升值的潜力。近几年来,随着红丝石砚文化宣传的不断加大,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红丝石砚珍贵的价值,开始收藏和经营红丝石和红丝砚,并且已形成一股热潮。一些懂行的收藏家来到青州,寻觅真正的青州红丝石砚,被历代名家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的青州红丝石砚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
(二)红丝石砚升值空间已经开始打开
业内收藏专家认为,红丝石砚属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优良的质地及与众不同的肌理产生独特的观赏效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增添其艺术价值的含量。现在在青州经营红丝砚的商家数量激增,呈“井喷”势头。据了解,在青州以外的其他红丝砚集散地,不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销售走势也一路飙升。据中国最大的北京古玩城文物市场预测:未来10年红丝砚价格将以每年30%-60%的速度递增。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二十年来,红丝砚市场出现了高速扩张的现象,市场销售总额呈几何倍数递增。优质原料及优质砚雕成品供不应求,可重复生产的红丝石商品每年供应量也在不断扩大,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建立规范和成熟的红丝石市场,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红丝石砚将共同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红丝石砚市场销售额年年翻番,销售额每年将达到亿元以上元,红丝砚作为一项新的投资项目,利润丰厚,前景广阔。
(三)红丝石砚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青州市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红丝砚之乡”称号。成立了青州市红丝石砚协会,汇聚了青州市红丝石砚开采、制作、雕刻、收藏的主要人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的制砚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们到青州进行文化交流和制砚指导,不定期地举办红丝石命名、加工、鉴赏、收藏等方面的培训班,组织红丝春秋品砚会,提高红丝石经营者和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和鉴赏力。力争培养出高水平的砚雕师和赏石设计师。协会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抓住有利时机,有组织有规模地组织成员参加全国的各种展会,参加各种研讨会,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等开展的艺术博览会、文房四宝博览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各大报刊杂志等创作发表了大量宣传红丝石、红丝砚的调查报告、文章、宣传海报、宣传主题语等。中央电视台省市级电视台、报刊等媒体都曾对“青州红丝石砚”的专题拍摄。进行播放,影响广泛。目前,青州从事红丝石砚收藏和经营的有几百户,红丝砚雕刻加工开发公司、研究所、红丝石工艺品厂等有数十家,结合市场需要推出富有特色的红丝石砚精品、礼品、收藏品。已形成了完善的红丝石产品开发、研究、设计、加工制作和销售体系。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红丝石砚大型集散地,形成市场与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发展成为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掘和保护红丝石砚文化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现已经是青州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千秋运笔写风流,黄锦飞霞即墨侯。自古砚丛君领首,今朝依旧占鳌头。”(艾镌诗)红丝砚作为天地造化的神奇之物,历经沉浮沧桑,静看冷暖春秋,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走到今天,也必将承载着今天灿烂的历史走向未来,在岁月的星空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