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与内容、建设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五个方面入手,合理构建了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76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应用性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活跃在食品生产、检测、管理及科研工作一线,因而对学生不仅应要求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求具有熟练的生产操作、分析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1.1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袁明确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福建是我国食品加工大省之一,食品加工业是厦门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2010年被厦门市教育局列为首批“厦门市重点建设专业”,同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专业”。因此,在根据地方区域产业结构的需要,深入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食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了解企业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各岗位应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明确为培养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较高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适应食品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从事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生产设备操作使用与维护、食品管理、产品营销等应用型高素质、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专业相关的一定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
1.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袁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为重点,理顺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之间既相对独立而又互相配合支撑的整体关系,合理构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体系。课程设置应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一方面加强“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传统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合理设计,开设有无机与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机械操作与维护,以及水产品、饮料、肉制品加工技术等多门理实一体课程,边学边做,边实践边巩固。对于有综合性实验要求的课程,在课程结束后对应设计有食品微生物综合实训、食品检验分析综合实训、食品加工技术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并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设计了营养师职业技能实训、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培训考证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各个阶段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分别于第二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安排有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践环节,边做边学,在做的过程中培养专业技能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训练,具备行业或企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要求,同时,邀请企业、研究所的专家参加专业教学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材料的审定、以及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1.3注重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袁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
在实践教学的进行中,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研究、讨论并制定出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课程标准、进程安排、人员安排、设备要求、实践指导书、以及考核形式等等,以便于组织和实施,同时,对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各环节考核的管理和规范,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质量。考核形式与内容可多样化,在食品微生物、仪器分析、食品检验综合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考核标准的设计以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等为主要参考,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一些与专业职业技能相关的环节,则采取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阶段开展的与食品加工技术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有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烘焙工等,都设计进入相对应的实践环节中,考核的形式与内容在考虑专业课程要求的同时,兼顾参考相应的职业标准要求,对学生今后从事专业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以适应食品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
1.4建立专兼结合尧结构合理尧素质优良尧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则采取“内外双攻”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成“1+1模式”,即组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组成教学联合体,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一方面,加大对校内教师的培养,安排多名专职教师、实验实训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实训室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选派教师参加国家食品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通过进修实训获得职业资格,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在教育厅的资助下安排一名教师到加拿大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从外部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引入社会力量发展高职教育。从食品研究所、检验检疫部门及食品加工企业中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可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目前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师资结构中,专任教师20名,实训室专职管理人员4名,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专兼比例达到1∶1,已建设成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1.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的实训基地,校外建成教学、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形成校内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通过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在已完成的食品加工模拟车间、食品加工一体化实训室、微生物检测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食品检测分析实训室等的基础上,建设“食品加工实训培训中心”、“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并与相关企业、研究所合作建设研究基地、中试车间,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校非常重视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东和生物公司合作建设校内厂,与国家海洋三所协作建设中试平台,与向阳坊集团共同建设烘焙实验室,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强企业与社会的沟通,根据食品企业的关键生产期,机动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班,签定双方合作协议书,然后通过企业派人到校开课,介绍企业文化课程和公司情况,在校内合作的实训室和企业的技术中心开展技能技术培训,从中挑选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并优先考虑作为储备干部人选,近年来的运行都获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校企共建、上级财政支持、企业直接投入等形式,建立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省内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同时为周边院校、食品相关企业提供服务,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2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品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相适应[3]。合理构建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兴辉.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2]张海涛,刘红娜.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创新教育,2014,(12).
[3]杜连起,高海生.试论食品加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措施[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12).
作者简介:余蕾,硕士,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食品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食品科学的教学与科研。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76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应用性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活跃在食品生产、检测、管理及科研工作一线,因而对学生不仅应要求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求具有熟练的生产操作、分析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1.1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袁明确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福建是我国食品加工大省之一,食品加工业是厦门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2010年被厦门市教育局列为首批“厦门市重点建设专业”,同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专业”。因此,在根据地方区域产业结构的需要,深入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食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了解企业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各岗位应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明确为培养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较高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适应食品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从事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生产设备操作使用与维护、食品管理、产品营销等应用型高素质、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专业相关的一定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
1.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袁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为重点,理顺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之间既相对独立而又互相配合支撑的整体关系,合理构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体系。课程设置应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一方面加强“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传统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合理设计,开设有无机与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机械操作与维护,以及水产品、饮料、肉制品加工技术等多门理实一体课程,边学边做,边实践边巩固。对于有综合性实验要求的课程,在课程结束后对应设计有食品微生物综合实训、食品检验分析综合实训、食品加工技术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并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设计了营养师职业技能实训、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培训考证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各个阶段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分别于第二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安排有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践环节,边做边学,在做的过程中培养专业技能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训练,具备行业或企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要求,同时,邀请企业、研究所的专家参加专业教学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材料的审定、以及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1.3注重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袁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
在实践教学的进行中,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研究、讨论并制定出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课程标准、进程安排、人员安排、设备要求、实践指导书、以及考核形式等等,以便于组织和实施,同时,对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各环节考核的管理和规范,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质量。考核形式与内容可多样化,在食品微生物、仪器分析、食品检验综合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考核标准的设计以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等为主要参考,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一些与专业职业技能相关的环节,则采取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阶段开展的与食品加工技术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有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烘焙工等,都设计进入相对应的实践环节中,考核的形式与内容在考虑专业课程要求的同时,兼顾参考相应的职业标准要求,对学生今后从事专业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以适应食品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
1.4建立专兼结合尧结构合理尧素质优良尧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则采取“内外双攻”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成“1+1模式”,即组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组成教学联合体,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一方面,加大对校内教师的培养,安排多名专职教师、实验实训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实训室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选派教师参加国家食品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通过进修实训获得职业资格,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在教育厅的资助下安排一名教师到加拿大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从外部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引入社会力量发展高职教育。从食品研究所、检验检疫部门及食品加工企业中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可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目前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师资结构中,专任教师20名,实训室专职管理人员4名,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专兼比例达到1∶1,已建设成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1.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的实训基地,校外建成教学、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形成校内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通过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在已完成的食品加工模拟车间、食品加工一体化实训室、微生物检测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食品检测分析实训室等的基础上,建设“食品加工实训培训中心”、“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并与相关企业、研究所合作建设研究基地、中试车间,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校非常重视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东和生物公司合作建设校内厂,与国家海洋三所协作建设中试平台,与向阳坊集团共同建设烘焙实验室,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强企业与社会的沟通,根据食品企业的关键生产期,机动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班,签定双方合作协议书,然后通过企业派人到校开课,介绍企业文化课程和公司情况,在校内合作的实训室和企业的技术中心开展技能技术培训,从中挑选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并优先考虑作为储备干部人选,近年来的运行都获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校企共建、上级财政支持、企业直接投入等形式,建立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省内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同时为周边院校、食品相关企业提供服务,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2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品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相适应[3]。合理构建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兴辉.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2]张海涛,刘红娜.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创新教育,2014,(12).
[3]杜连起,高海生.试论食品加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措施[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12).
作者简介:余蕾,硕士,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食品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食品科学的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