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安国市南王买中学 河北 安国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学科重回高考之列,目前是“3+综合”考试模式中“综合”科的一门,这无疑使高中地理教学极大地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且随着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新教材更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地理学科具有的鲜明特点必将为我国培养具有新世纪创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为例,谈谈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
  一、树立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是21世纪各行各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学校教育必须培养的一种观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地理教育的优势。地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环境的产物,是地球大家庭的产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动物、植物有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权利。如果人类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自然界的一切就会和人类和谐发展,自然资源也会按照人类的需求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如果人类对环境为所欲为,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当前人类面临着的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剖析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
  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 的深层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深化,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 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 正确的答案。
  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有其针对性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基础教育实行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新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96年,全国中小学校数已有73万所,在校学生人数达1.92亿人。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相当一些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着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对基础教育任务的理解出现偏差:第一,把基础教育只看作是对少数人升大学的选拔教育,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第二,把基础教育只看作是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追求分数的状况愈演愈烈,学生的体质下降;一些学生只有应试的能力,而缺乏求知、办事、与人合作的能力。如果我们培养的是这样的建设后备力量,将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即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基础教育必须改革。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或者说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然后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模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
  第一,素质教育要大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既包含德、智、体诸方面的统一和谐发展,也包含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第二,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的自我发展同社会发展的统一。
  第三,素质教育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弘扬人的主体意识和开拓精神,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具有全面自我发展的能力。
  基础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和教材来实施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为素质教育服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三、注重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多年来犯的一个通病是“大而空”。根据27、28届国际地理大会的一些资料分析,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学生在“地理调查、实践、操作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差距。这是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最薄弱环节,也是亟待加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突现出来。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计划对课程结构作了重大改革,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并纳入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组成,其中地理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研究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适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学时不流于形式,结合实际,紧扣“本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对“本地”自然、人文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又注重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71200)
其他文献
法有无阶级性是法学界一直以来都在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法的阶级性的有无问题,以及法的阶级性与继承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关系。
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民事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为回应实践需要,在无法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出的一种新型的监督方式.民事检察建议的运用,对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监督效率、构建和谐的法,检关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都属于继承制度中的特殊形态,本文主要研究转继承中的代位继承问题,从“转继承客体是遗产期待继承权而不是遗产所有权”以及“维护配偶利益”这两方面出发,得出
现代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重视,各国也逐渐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力度.但是,在环境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侵犯执法相对人权益的情况.根据'有权利必有救济'原则,
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是新兴事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己成为引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资本市场和被投资企业都有着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其不仅促进了资本
摘 要:近年来,电动车以其小巧、便捷、绿色环保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电动车的行驶安全法律法规去没有落到实施,导致近期的电动车安全事故频发。针对于高校校园内的电动车行驶现象做了调查分析,以及提出了相关调整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动车;安全;调查研究  现在的许多大学校园都是开放式的校园环境,学生宿舍距离教学楼、实验楼路程较远,步行时间较长,许多交通方式应运而生,除去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