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到南湖的时候是清晨,湖泊刚刚醒来。一切都是清新的样子。
南湖位于千年古刹南山寺前,走进南山禅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南湖了。高大的棕榈树和洁净的石栏杆一路平行,笔直地延伸向前。南山水岸近在咫尺,各色美人蕉袅袅婷婷,娇艳迷人,叶片青翠欲滴,绿意迎人。湖面平静,湖水温婉。有白鹭悠然飞过,天很蓝,有微微的云。远处的小白桥依稀可见。对岸,花木葱茏,树影婆娑。鸳鸯停歇在石阶上整理羽毛。有木椅在阳光下静静发呆。湖光秀色,美景悠然。
轻缓的音乐声中,我漫步向前,临近南山寺院时,我看到一块石碑,一面写着“放生池”三个大字,另一面写着“王邦纉书”,“万历庚申二月立”。此碑所立之地为南山寺放生池原址。
千年古刹南山寺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寺院位于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称南山寺。自古以来,南山和丹霞山是漳州历史上的南大门,与漳州古城一脉相承,是历史轴线、地理轴线、视觉通廊上的重要节点,古有“朝丹暮霞”“南山秋色”二景。据悉,南山生态文化园在规划设计上,将原有南山湖面扩宽延伸,与蜈蚣湖联通起来,整合南山寺周边环境,打造“碧水环青山、花海拥古刹、登高望古城,乐活享南山”的绝美意境。
在南山寺门前,我做了长时间的停留,为一种从未见过的莲。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叶子,我发现那很像莲叶的叶子像盘子一样,边缘都卷起来了,是名符其实的“莲盘”。 有小鸟在莲盘上,悠哉游哉,十分有趣。我想,寺庙真是圣地,连莲叶都长得不一样。又想,是有人特意把它卷起来吗?再仔细观察,未展开的小莲叶翻卷得更紧,简直是未打开的圆形的画,于是认定是非同一般的品种。再看看莲花,盛开的花儿是白色的,中心部分有点粉红,婉转地靠在水面,很娇柔的样子。有花骨朵儿探出水面,露出些微的白色。经多方探寻,当地有人告诉我,此种莲叶浮力很大,半大的小孩坐到叶子上是不会下沉的。我查找资料,此种莲名为“王莲”,其主要特征为叶脉与一般植物的叶脉结构不同,成肋条状,似伞架,所以具有很大的浮力,最多可承受六七十公斤重的物体而不下沉。
我想起1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我们全家人到南山寺游玩.就在这个地方,有舟停泊,那晚天气不错,忘了是谁提议泛舟,大家欣然应允。湖中安静,灯光也昏暗,现在只记得船边水波荡漾的样子,还有我们欢欣雀跃的心情。当时只道是寻常啊。
进了南山文化生态园,只见一棵棵三角梅错落有致,花儿朵儿争奇斗艳。往前走一小段路,就来到拱桥前,桥头立一块石头,写着“南星桥”。南星桥是一座石拱桥,有大大小小七个桥洞,横跨在南山湖上,颇为壮观。从桥洞里穿过的湖水延伸向前,形成一个小湖,湖边,有一棵榕树,枝干盘曲,它极力探身向前,伸向水中,是不是想在波平如镜的湖中瞧瞧自己的模样?
南星桥上,我看到四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每人推着一辆自行车,他们从桥上望向远方,谈论着,他们是相约来看湖的,也是相约来找寻回忆的。这里,肯定有他们曾经居住过或工作过的地方,有他们共同的往昔。
另一路湖水从小白桥下穿过,一路延伸向前,这其中形成了很多个景点,“岸柳阶花”即在此中。岸边有大颗大颗的鹅卵石,水清草绿。石阶拾级而上,石条的缝隙间绿草茵茵。
走著走着,水岸忽然变得更加丰美起来,原来是来到了一个小湖湾。设计者匠心独运,几丛水草绿意可人,几块石头相映成趣,拙朴自然,如同一幅山水画。从木栈桥走进去,是令人留连忘返的四个小湖。这就是刚才来路上一个小男孩急切要看的“小桥流水”吧?我长时间地徜徉其中,欣喜而感动。(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里是连接南山湖和蜈蚣湖的湿地)。
爱极了这四个小湖泊,它们仿佛是我童年的池塘重现。两湖之间有木栈桥相连,湖水从桥下流过,实际是隔而未隔的。水边的泥土里还留着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想起“拾得柔条弄浅波,清风吹断采莲歌。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宋]徐玑)。对小孩子来说,拍拍水,踩踩水,看看“鱼戏莲叶间”,是无可替代的乐趣。而对大人来说,则可以引起对池塘边童年的回忆。
湖岸婉约,步道蜿蜒,漫步其中,看到远远的地方,人如在画中行走,与风景融成一片。据说,水雾起的时候,一片朦胧,人仿佛置身仙境,可惜我没有遇上。
南江滨路正在修建当中。走到最靠近南江滨路的那个小湖时,我忽然看到湖中银光闪闪,如繁星闪烁,微波粼粼之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亮光,轻风吹拂,把这些闪烁着的波纹不断地往前推送。闪烁着闪烁着,就消失了。不一会儿,又闪烁着,涌动着向前。
已是午后,我来到湖心岛,就是小湖湾向湖中延伸的那块绿地上。湖心岛上草木扶疏,树影斑驳。白鹭时而站立湖岸边啄食,时而飞上枝头,怡然自得。浅水的地方,有鱼快速游过,漾开的两条涟渏呈三角形,鱼迅速消失不见,泛起的涟漪也渐渐散去。还有鱼跃出水面,“哗啦”一声,也没了踪影。我靠着树旁的一块石头坐下来。柔风轻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草香。机器的轰鸣声,铁锹的翻动声,浇花草的水声,还有人们的欢声笑语,渐渐模糊一片,我竟迷迷糊糊睡着了。
小憩片刻后,我沿着木栈道走,天空中有太阳,月亮也出来了。不远处丹霞山麓迤逦起伏,挺拔俊朗,山上绿树茂密。湖光山色,分外美丽。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丹霞山上有防空洞。如今,这里将建设“层林绿染”和“旷达游目”两个景点,重现“朝丹暮霞”美景。人们按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建设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湖边堤岸处有一个闸门,连接南山湖和蜈蚣湖,南山生态文化园是结合滞洪区规划建设的。堤岸的土坡上种满了草,很绿很美。拾级而上,翻过蜈蚣山岭,就是蜈蚣湖了。
两座造型不同的红色的桥,一前一后横跨在蜈蚣湖上,犹如天上的彩虹。蜈蚣湖湖面平静如镜,映着绿色的蜈蚣山岭,红色的三馆二桥。远处的圆山清晰可见,天空蔚蓝,水碧山青。这时,一群身穿旗袍,打着油纸伞的女子袅袅娜娜地从蜈蚣山岭的石阶上走下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虹桥上留下了她们的倩影。夕阳下山,红霞满天,一直延伸到湖中,水天一色,美丽极了。
夜幕降临了,湖边的灯渐次亮了起来,柳条在晚风中摇曳,灯光花色,迷迷蒙蒙。游人渐渐散去,笑语声渐稀。南湖一片静谧,进入了温柔的梦乡……
南湖还在建设中,南湖的美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如果你想领略南湖的美,还是找个时间去看看吧,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
南湖位于千年古刹南山寺前,走进南山禅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南湖了。高大的棕榈树和洁净的石栏杆一路平行,笔直地延伸向前。南山水岸近在咫尺,各色美人蕉袅袅婷婷,娇艳迷人,叶片青翠欲滴,绿意迎人。湖面平静,湖水温婉。有白鹭悠然飞过,天很蓝,有微微的云。远处的小白桥依稀可见。对岸,花木葱茏,树影婆娑。鸳鸯停歇在石阶上整理羽毛。有木椅在阳光下静静发呆。湖光秀色,美景悠然。
轻缓的音乐声中,我漫步向前,临近南山寺院时,我看到一块石碑,一面写着“放生池”三个大字,另一面写着“王邦纉书”,“万历庚申二月立”。此碑所立之地为南山寺放生池原址。
千年古刹南山寺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寺院位于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称南山寺。自古以来,南山和丹霞山是漳州历史上的南大门,与漳州古城一脉相承,是历史轴线、地理轴线、视觉通廊上的重要节点,古有“朝丹暮霞”“南山秋色”二景。据悉,南山生态文化园在规划设计上,将原有南山湖面扩宽延伸,与蜈蚣湖联通起来,整合南山寺周边环境,打造“碧水环青山、花海拥古刹、登高望古城,乐活享南山”的绝美意境。
在南山寺门前,我做了长时间的停留,为一种从未见过的莲。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叶子,我发现那很像莲叶的叶子像盘子一样,边缘都卷起来了,是名符其实的“莲盘”。 有小鸟在莲盘上,悠哉游哉,十分有趣。我想,寺庙真是圣地,连莲叶都长得不一样。又想,是有人特意把它卷起来吗?再仔细观察,未展开的小莲叶翻卷得更紧,简直是未打开的圆形的画,于是认定是非同一般的品种。再看看莲花,盛开的花儿是白色的,中心部分有点粉红,婉转地靠在水面,很娇柔的样子。有花骨朵儿探出水面,露出些微的白色。经多方探寻,当地有人告诉我,此种莲叶浮力很大,半大的小孩坐到叶子上是不会下沉的。我查找资料,此种莲名为“王莲”,其主要特征为叶脉与一般植物的叶脉结构不同,成肋条状,似伞架,所以具有很大的浮力,最多可承受六七十公斤重的物体而不下沉。
我想起1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我们全家人到南山寺游玩.就在这个地方,有舟停泊,那晚天气不错,忘了是谁提议泛舟,大家欣然应允。湖中安静,灯光也昏暗,现在只记得船边水波荡漾的样子,还有我们欢欣雀跃的心情。当时只道是寻常啊。
进了南山文化生态园,只见一棵棵三角梅错落有致,花儿朵儿争奇斗艳。往前走一小段路,就来到拱桥前,桥头立一块石头,写着“南星桥”。南星桥是一座石拱桥,有大大小小七个桥洞,横跨在南山湖上,颇为壮观。从桥洞里穿过的湖水延伸向前,形成一个小湖,湖边,有一棵榕树,枝干盘曲,它极力探身向前,伸向水中,是不是想在波平如镜的湖中瞧瞧自己的模样?
南星桥上,我看到四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每人推着一辆自行车,他们从桥上望向远方,谈论着,他们是相约来看湖的,也是相约来找寻回忆的。这里,肯定有他们曾经居住过或工作过的地方,有他们共同的往昔。
另一路湖水从小白桥下穿过,一路延伸向前,这其中形成了很多个景点,“岸柳阶花”即在此中。岸边有大颗大颗的鹅卵石,水清草绿。石阶拾级而上,石条的缝隙间绿草茵茵。
走著走着,水岸忽然变得更加丰美起来,原来是来到了一个小湖湾。设计者匠心独运,几丛水草绿意可人,几块石头相映成趣,拙朴自然,如同一幅山水画。从木栈桥走进去,是令人留连忘返的四个小湖。这就是刚才来路上一个小男孩急切要看的“小桥流水”吧?我长时间地徜徉其中,欣喜而感动。(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里是连接南山湖和蜈蚣湖的湿地)。
爱极了这四个小湖泊,它们仿佛是我童年的池塘重现。两湖之间有木栈桥相连,湖水从桥下流过,实际是隔而未隔的。水边的泥土里还留着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想起“拾得柔条弄浅波,清风吹断采莲歌。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宋]徐玑)。对小孩子来说,拍拍水,踩踩水,看看“鱼戏莲叶间”,是无可替代的乐趣。而对大人来说,则可以引起对池塘边童年的回忆。
湖岸婉约,步道蜿蜒,漫步其中,看到远远的地方,人如在画中行走,与风景融成一片。据说,水雾起的时候,一片朦胧,人仿佛置身仙境,可惜我没有遇上。
南江滨路正在修建当中。走到最靠近南江滨路的那个小湖时,我忽然看到湖中银光闪闪,如繁星闪烁,微波粼粼之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亮光,轻风吹拂,把这些闪烁着的波纹不断地往前推送。闪烁着闪烁着,就消失了。不一会儿,又闪烁着,涌动着向前。
已是午后,我来到湖心岛,就是小湖湾向湖中延伸的那块绿地上。湖心岛上草木扶疏,树影斑驳。白鹭时而站立湖岸边啄食,时而飞上枝头,怡然自得。浅水的地方,有鱼快速游过,漾开的两条涟渏呈三角形,鱼迅速消失不见,泛起的涟漪也渐渐散去。还有鱼跃出水面,“哗啦”一声,也没了踪影。我靠着树旁的一块石头坐下来。柔风轻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草香。机器的轰鸣声,铁锹的翻动声,浇花草的水声,还有人们的欢声笑语,渐渐模糊一片,我竟迷迷糊糊睡着了。
小憩片刻后,我沿着木栈道走,天空中有太阳,月亮也出来了。不远处丹霞山麓迤逦起伏,挺拔俊朗,山上绿树茂密。湖光山色,分外美丽。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丹霞山上有防空洞。如今,这里将建设“层林绿染”和“旷达游目”两个景点,重现“朝丹暮霞”美景。人们按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建设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湖边堤岸处有一个闸门,连接南山湖和蜈蚣湖,南山生态文化园是结合滞洪区规划建设的。堤岸的土坡上种满了草,很绿很美。拾级而上,翻过蜈蚣山岭,就是蜈蚣湖了。
两座造型不同的红色的桥,一前一后横跨在蜈蚣湖上,犹如天上的彩虹。蜈蚣湖湖面平静如镜,映着绿色的蜈蚣山岭,红色的三馆二桥。远处的圆山清晰可见,天空蔚蓝,水碧山青。这时,一群身穿旗袍,打着油纸伞的女子袅袅娜娜地从蜈蚣山岭的石阶上走下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虹桥上留下了她们的倩影。夕阳下山,红霞满天,一直延伸到湖中,水天一色,美丽极了。
夜幕降临了,湖边的灯渐次亮了起来,柳条在晚风中摇曳,灯光花色,迷迷蒙蒙。游人渐渐散去,笑语声渐稀。南湖一片静谧,进入了温柔的梦乡……
南湖还在建设中,南湖的美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如果你想领略南湖的美,还是找个时间去看看吧,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