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只有在音乐教育中创造美的环境,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美、接受美,在美的环境下,不断“随风潜入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美能力,才能达到美育目的。
一、 规范音乐教材,挖掘音乐审美因素 转贴于教育大论文下载中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与编写具有欣赏价值,能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音乐教学审美化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找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 艺术 魅力。久而久之, 自然 就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 规范教师的审美修养,夯实审美施教基础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音乐学习的动力,而且还会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这是施教的基础。
(一)教学仪态
教学仪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显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作为一个“美的使者”,音乐教师应十分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除了注意整洁、大方外,还应尽可能讲究发式美一点、服饰的款式色彩新一点等,当然要恰到好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应端庄、稳重,表情姿态应亲切、自然、潇洒,手势应准确、自如,充分展现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
(二)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中课堂中适应教学需要而形成一种职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发音标准、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讲授性”的学科,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要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三)教学气质
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聪明才聪慧、自信、机敏、幽默、雅致、真挚等。一个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知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的美好感情,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体验,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
三、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点燃学生激情
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是音乐教学的必要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听觉环境与视觉环境上。音乐教室的布置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设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片、挂图有视觉欣赏意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新意的课堂结构;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音、画同步的电器教具,给人的听觉带来轻松的快感。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火,激起其音乐审美的渴望。
四、实施审美 教育 ,参与审美体验
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音乐 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如教师优美动情的范唱,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对音乐精品的反复聆听等,当学生对一首歌(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演唱、演奏、欣赏、表演、创作等教学活动。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构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曲式等其本要素进行研究。而这个过程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学生自觉的要求。
五、培养审美情趣,塑美的心灵
情趣,即兴趣和爱好,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就是喜爱什么样的音乐问题,教师怎样培养学生情趣,首先教师先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应首先被音乐所打动,然后才能选择更有效的方法去实施音乐教学。在欣赏《红星歌》这首歌时,笔者先简略地介绍了电影《闪闪红星》故事,然后用多媒体放电影《闪闪红星》部分镜头,并配《红星歌》,调动了学习的情趣。那雄壮有力的旋律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进入音乐的殿堂,美好的音乐、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真、善、美,使情感产生升华。
六、培养创美能力,达到育美目的
学生对音乐有了审美情趣,就更愿意去参与音乐的审美体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激情,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展开扩散思维,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造等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觉音乐,体会音乐及即兴创作音乐之中,并通过对听觉的训练,以演出、指挥、创作、欣赏等教学活动作为探索的手段,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着重培养创美能力。具体做法: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音乐创作练习的内容。如要求学生为教师指定的节奏,即兴加上音高唱出来,或为一串编号的音高即兴加上节奏唱出来;为指定的音任意编唱,还有旋律的节奏情绪以及音乐形象给乐曲定标题,以及为已有的乐曲选择音区、音色,设计伴奏的节拍、节奏,创设舞美动作等。学生则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提出方案,通过热烈的争论,感官的同步 发展 ,使曲调方案逐步优化成为简单完整的小曲。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创美教育。音乐教师能用审美的情趣来传播音乐知识,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性,这样,学生不仅在音乐中享受了美,而且也学会了创造美,从而达到美育目的。
一、 规范音乐教材,挖掘音乐审美因素 转贴于教育大论文下载中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与编写具有欣赏价值,能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音乐教学审美化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找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 艺术 魅力。久而久之, 自然 就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 规范教师的审美修养,夯实审美施教基础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音乐学习的动力,而且还会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这是施教的基础。
(一)教学仪态
教学仪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显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作为一个“美的使者”,音乐教师应十分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除了注意整洁、大方外,还应尽可能讲究发式美一点、服饰的款式色彩新一点等,当然要恰到好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应端庄、稳重,表情姿态应亲切、自然、潇洒,手势应准确、自如,充分展现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
(二)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中课堂中适应教学需要而形成一种职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发音标准、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讲授性”的学科,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要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三)教学气质
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聪明才聪慧、自信、机敏、幽默、雅致、真挚等。一个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知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的美好感情,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体验,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
三、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点燃学生激情
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是音乐教学的必要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听觉环境与视觉环境上。音乐教室的布置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设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片、挂图有视觉欣赏意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新意的课堂结构;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音、画同步的电器教具,给人的听觉带来轻松的快感。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火,激起其音乐审美的渴望。
四、实施审美 教育 ,参与审美体验
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音乐 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如教师优美动情的范唱,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对音乐精品的反复聆听等,当学生对一首歌(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演唱、演奏、欣赏、表演、创作等教学活动。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构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曲式等其本要素进行研究。而这个过程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学生自觉的要求。
五、培养审美情趣,塑美的心灵
情趣,即兴趣和爱好,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就是喜爱什么样的音乐问题,教师怎样培养学生情趣,首先教师先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应首先被音乐所打动,然后才能选择更有效的方法去实施音乐教学。在欣赏《红星歌》这首歌时,笔者先简略地介绍了电影《闪闪红星》故事,然后用多媒体放电影《闪闪红星》部分镜头,并配《红星歌》,调动了学习的情趣。那雄壮有力的旋律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进入音乐的殿堂,美好的音乐、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真、善、美,使情感产生升华。
六、培养创美能力,达到育美目的
学生对音乐有了审美情趣,就更愿意去参与音乐的审美体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激情,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展开扩散思维,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造等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觉音乐,体会音乐及即兴创作音乐之中,并通过对听觉的训练,以演出、指挥、创作、欣赏等教学活动作为探索的手段,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着重培养创美能力。具体做法: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音乐创作练习的内容。如要求学生为教师指定的节奏,即兴加上音高唱出来,或为一串编号的音高即兴加上节奏唱出来;为指定的音任意编唱,还有旋律的节奏情绪以及音乐形象给乐曲定标题,以及为已有的乐曲选择音区、音色,设计伴奏的节拍、节奏,创设舞美动作等。学生则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提出方案,通过热烈的争论,感官的同步 发展 ,使曲调方案逐步优化成为简单完整的小曲。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创美教育。音乐教师能用审美的情趣来传播音乐知识,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性,这样,学生不仅在音乐中享受了美,而且也学会了创造美,从而达到美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