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在学校管理里中所应用的一个具体的分支。它不仅仅是与大众心里的心理学和管理学不同,也不是管理心理学简单的在学校管理上的直接搬弄。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内的学者将关于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调研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领域范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即使现在关于学校管理学的论文已经出现了较多的数量,但从本质上来讲学科领域还是处于研发阶段。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管理
1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1 萌芽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科学逐渐成为了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心理依据和原则,管理心理学则是成为了学校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对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对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践环境,这一切的一切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
1.2 发展
关于闵斯特伯格是促进学校管理心理学萌芽的主要人物,他在研究工业心理学的时候一直也很是关心关于学校管理的相关问题,他认为,心理学技术不能简单的只是应用于小部分领域,因此他提议学校的教育管理应该与心理技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使得教师有较大的效率的影响儿童,也可以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地自己反省自己,从而采取有利于学生快速发展的教育方式。
2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2.1 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管理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是在学校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的边界上,从中汲取大量的有用信息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学科。学校管理心理学与学校管理学的最大差别是它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而不是简单的研究学校管理。即使二者的联系十分之大,但仍就不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等同化以及层级化。
2.2 知觉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是和知觉具有一定的关联的,例如看到各类的颜色,听到各种的声音,在头脑中产生某个人的形象等。人们在对这个世界进行知觉时,一直自主的选择将少数事物当作知觉对象,而将多数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事物和对象进行清晰的感觉。例如,在上课时,教师的声音和周围环境的声音同为刺激物,学生往往将教师的声音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周围环境的其他声音作为知觉的背景。由此可以看出,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二者可以进行转化。如上述例子,对于一个对该课堂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则是知觉对象,环境声音则是知觉环境;但对于一个开小差的学生来讲,周围环境则是他的知觉对象,而教师则是他的知觉环境。
2.3 能力发展趋势
能力的发展的趋势:在童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如1970年的时候贝利依据纵向研究法发现3-13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主要的时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速度逐渐的减慢。人们在18-25岁达到智力发展的顶峰,成年时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在中老年后液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依然是稳步上升的。
2.4 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每个人不同从而导致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以及每个人的差异。1、个体能力与工作要求相匹配:不同的工作对于一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作为一名管理者,要熟悉每一项工作对应的工作能力要求,也要清楚自己的下属所具备的能力,从而找到能力与工作之间最好的搭配方法;2、招聘录用人员时应考虑潜在的能力的水平:我们可以通过面试从而得到面试者的现有知识、技能以及潜在的能力。能力测试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在特定的工作领域中潜在的能力;3、注意能力互补增值与协调优化策略:这个原理是指通过一定的协调从而充分的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特长,扬长避短,聚集团体优势。从这里便可以感觉到团体的重要性,因为毕竟人无完人,但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他的长处以及短处,可以通过团体之间的合作,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挥出来,取长补短,形成最佳的组合从而实现个体所不能实现的目标。
2.5 激励措施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如何以一种很好的方式去激励人是最为艰难的事情,这也是一些理论家和企业家所聚焦的地方。一个组织的生命是人才的聚集,相反若是没有一定的人才,那么这个组织便是没有发展空间,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个领域中去。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吸引一定的人才的前往,更重要的一定是可以较大的把握使人才留下来。良好的发展空间、丰厚的福利待遇、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激励措施都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
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需要五项不同的修炼,其中改善心智模式则是最为艰难的过程。总所周知,心智则是一个人的思维的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经历漫长时间过程,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所坚信的内容。1、营造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同时要积极的吸收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没有的新知识、新信息,然后用这些新的东西去不变的改变自己原本的心智模式的内容和结构;2、成员互相交流与讨论:讨论一直是不同的人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说出来相互碰撞下并逐渐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窦可以为自己的想法所辩论,从而不断丰富每个人的思想,从而促进每个人的成长。3、不断的反思总结:虽然合作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但是那毕竟是外在的改变因素,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的内在因素。通过不断的反思,才可以不断的总结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07).
[2] [美]吉尔福特JP著,唐小杰等译.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0(04).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6.
[4]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01).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管理
1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1 萌芽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科学逐渐成为了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心理依据和原则,管理心理学则是成为了学校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对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对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践环境,这一切的一切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
1.2 发展
关于闵斯特伯格是促进学校管理心理学萌芽的主要人物,他在研究工业心理学的时候一直也很是关心关于学校管理的相关问题,他认为,心理学技术不能简单的只是应用于小部分领域,因此他提议学校的教育管理应该与心理技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使得教师有较大的效率的影响儿童,也可以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地自己反省自己,从而采取有利于学生快速发展的教育方式。
2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2.1 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管理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是在学校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的边界上,从中汲取大量的有用信息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学科。学校管理心理学与学校管理学的最大差别是它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而不是简单的研究学校管理。即使二者的联系十分之大,但仍就不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等同化以及层级化。
2.2 知觉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是和知觉具有一定的关联的,例如看到各类的颜色,听到各种的声音,在头脑中产生某个人的形象等。人们在对这个世界进行知觉时,一直自主的选择将少数事物当作知觉对象,而将多数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事物和对象进行清晰的感觉。例如,在上课时,教师的声音和周围环境的声音同为刺激物,学生往往将教师的声音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周围环境的其他声音作为知觉的背景。由此可以看出,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二者可以进行转化。如上述例子,对于一个对该课堂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则是知觉对象,环境声音则是知觉环境;但对于一个开小差的学生来讲,周围环境则是他的知觉对象,而教师则是他的知觉环境。
2.3 能力发展趋势
能力的发展的趋势:在童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如1970年的时候贝利依据纵向研究法发现3-13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主要的时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速度逐渐的减慢。人们在18-25岁达到智力发展的顶峰,成年时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在中老年后液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依然是稳步上升的。
2.4 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每个人不同从而导致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以及每个人的差异。1、个体能力与工作要求相匹配:不同的工作对于一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作为一名管理者,要熟悉每一项工作对应的工作能力要求,也要清楚自己的下属所具备的能力,从而找到能力与工作之间最好的搭配方法;2、招聘录用人员时应考虑潜在的能力的水平:我们可以通过面试从而得到面试者的现有知识、技能以及潜在的能力。能力测试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在特定的工作领域中潜在的能力;3、注意能力互补增值与协调优化策略:这个原理是指通过一定的协调从而充分的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特长,扬长避短,聚集团体优势。从这里便可以感觉到团体的重要性,因为毕竟人无完人,但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他的长处以及短处,可以通过团体之间的合作,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挥出来,取长补短,形成最佳的组合从而实现个体所不能实现的目标。
2.5 激励措施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如何以一种很好的方式去激励人是最为艰难的事情,这也是一些理论家和企业家所聚焦的地方。一个组织的生命是人才的聚集,相反若是没有一定的人才,那么这个组织便是没有发展空间,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个领域中去。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吸引一定的人才的前往,更重要的一定是可以较大的把握使人才留下来。良好的发展空间、丰厚的福利待遇、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激励措施都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
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需要五项不同的修炼,其中改善心智模式则是最为艰难的过程。总所周知,心智则是一个人的思维的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经历漫长时间过程,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所坚信的内容。1、营造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同时要积极的吸收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没有的新知识、新信息,然后用这些新的东西去不变的改变自己原本的心智模式的内容和结构;2、成员互相交流与讨论:讨论一直是不同的人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说出来相互碰撞下并逐渐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窦可以为自己的想法所辩论,从而不断丰富每个人的思想,从而促进每个人的成长。3、不断的反思总结:虽然合作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但是那毕竟是外在的改变因素,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的内在因素。通过不断的反思,才可以不断的总结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07).
[2] [美]吉尔福特JP著,唐小杰等译.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0(04).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6.
[4]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01).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