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在六年级的“口语交际”中编排了演讲、即兴发言和辩论等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但演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关注词句语言特色,学会模仿演说;体会段落表达技巧,学会倾情演说;掌握篇章布局特点,学会拓展演说入手,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培养演说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演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23-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演说能力的教学要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如何使学生演说的效果更为理想呢?下面,笔者将结合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谈谈培养学生演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词句语言特色,学会模仿演说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些富有语言特色的词句,让学生比较推敲,积累语言,直至模仿练习说一句完整、生动的句子,以此提升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1]。
(一)在理解词义中演说词语
语言是有温度的,一个有特点的词语是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生动演说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演说。如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学生对“金黄”这个形容颜色的词语感到很新鲜。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金黄”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太阳是“金黄”的,还有什么东西是“金黄”的。在交流中,学生说出了“田野是金黄的”“银杏叶是金黄的”“稻谷是金黄的”等内容。接着,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我画了金黄的_____,送给秋天”进行演说,看谁的演说能让人有更强烈的代入感。学生结合交流的内容加上语气、表情等进行演说,让人感受到颜色词在口头表达中特有的效果。
(二)在揣摩句式中演说句子
教材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句式能帮助学生进行趣味演说。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特殊句式,引导学生揣摩品味,从而让演说效果更好[2]。例如,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在教学时,笔者关注到文中的特殊句式“____有____,像____似的,____着”,让学生先读读句子,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交流中,学生发现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耳朵写活了。于是,笔者让学生说说哪种动物的哪个身体部位与什么相似,如“大鸟的翅膀像机翼”“小兔子的尾巴像小绒球”“长颈鹿的脖子像吊车的长臂”等。接着,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演说,有的学生说:“长颈鹿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像吊车的长臂似的,悬挂着。”有的学生说:“大鸟有一双宽宽的翅膀,像机翼似的,平放着。”还有的学生说:“小兔子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像小绒球似的,低垂着。”……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特殊句式,从一个词或一个句式开始模仿演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体会段落表达技巧,学会倾情演说
小学中年级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精彩段落,用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并模仿文本的表达形式进行倾情演说,力求说一段具体、生动的话。
(一)在品读人物中仿说细节
教材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细节的精彩片段,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章中的人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领悟、模仿,让演说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笔者指导学生品读宋庆龄拒绝和父母外出做客这部分内容,使其从中感受到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细腻之处。接着,笔者让学生观察或回忆身边有特点的同学的一个细节,然后模仿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自主演说、小组交流。在汇报交流时,有的学生通过爱读书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小书虫”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通过爱养各种各样昆虫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昆虫迷”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通过总喜欢问“为什么?”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小问号”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物细节描写,让学生模仿演说,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的演说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领悟意蕴中,仿说画面
教师要善于寻找那些有画面感的语言,让学生进行演说练习,不断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鸡的语句,与平常的写法不同。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段话,并试着发现这段话与平时表述的差异。在交流中,学生发现这段话的重点词“鸡”前置了,而且对鸡活动的场面描写非常细腻,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我”目睹了母鸡在房前屋后觅食、雄鸡在场地上散步的画面,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于是,笔者让学生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慈爱的母鸡和高傲的雄鸡。在学生深刻领悟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表达方法仿说乡下其他小动物活动时的场面。这样,学生在演说中讲述了一幕幕鲜活可爱的动物活动的画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掌握篇章布局特点,学会拓展演说
(一)在课后习题中积累内化
教材中有关复述的课后习题,是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教材内容设计的,符合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要联系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特点,并进行复述或转述,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并试着以不同的身份讲述故事呢?在教学时,笔者关注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这是在二年级借助图片讲故事、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发现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布局规律。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接着,让学生思考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这部分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创造性复述;最后,再让学生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述劝说搬家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教师抓住课后习题对文章情节进行梳理,在引导学生掌握布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能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二)在口语交际中拓展运用
教材中有关演说的“口语交际”,不仅要求学生演说时要有鲜明的观点,还要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选择一個话题撰写演讲稿,然后进行演说,以增强演说的现场感。如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要求学生根据演讲的内容先写好演讲稿再进行演说。教学时,笔者先出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学会合作》,让学生自由阅读并发现这篇演讲稿的表达特点。在交流中,学生指出这篇演讲稿先是开门见山地点出演讲的话题“合作”,然后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并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讲述怎样进行合作,结尾采用总结的方法再次点明合作的重要性,让听众在倾听过程中能清晰领会演讲的内容。于是,笔者让学生选择一个话题,如“家乡新貌”“关注健康”“读书的快乐”等,撰写演讲稿并进行现场演说,增强现场感染力。因此,有针对性的演讲稿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应变、表达能力。
结 语
总之,学生演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进行模仿演说,使其能围绕适当的话题做即席讲话,或者有准备的主题演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小学语文,2019(Z1):4-11.
作者简介:黄湘娟(1977.9-),女,福建德化人,本科学历。
关键词:统编教材;演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23-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演说能力的教学要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如何使学生演说的效果更为理想呢?下面,笔者将结合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谈谈培养学生演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词句语言特色,学会模仿演说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些富有语言特色的词句,让学生比较推敲,积累语言,直至模仿练习说一句完整、生动的句子,以此提升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1]。
(一)在理解词义中演说词语
语言是有温度的,一个有特点的词语是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生动演说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演说。如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学生对“金黄”这个形容颜色的词语感到很新鲜。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金黄”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太阳是“金黄”的,还有什么东西是“金黄”的。在交流中,学生说出了“田野是金黄的”“银杏叶是金黄的”“稻谷是金黄的”等内容。接着,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我画了金黄的_____,送给秋天”进行演说,看谁的演说能让人有更强烈的代入感。学生结合交流的内容加上语气、表情等进行演说,让人感受到颜色词在口头表达中特有的效果。
(二)在揣摩句式中演说句子
教材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句式能帮助学生进行趣味演说。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特殊句式,引导学生揣摩品味,从而让演说效果更好[2]。例如,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在教学时,笔者关注到文中的特殊句式“____有____,像____似的,____着”,让学生先读读句子,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交流中,学生发现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耳朵写活了。于是,笔者让学生说说哪种动物的哪个身体部位与什么相似,如“大鸟的翅膀像机翼”“小兔子的尾巴像小绒球”“长颈鹿的脖子像吊车的长臂”等。接着,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演说,有的学生说:“长颈鹿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像吊车的长臂似的,悬挂着。”有的学生说:“大鸟有一双宽宽的翅膀,像机翼似的,平放着。”还有的学生说:“小兔子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像小绒球似的,低垂着。”……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特殊句式,从一个词或一个句式开始模仿演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体会段落表达技巧,学会倾情演说
小学中年级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精彩段落,用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并模仿文本的表达形式进行倾情演说,力求说一段具体、生动的话。
(一)在品读人物中仿说细节
教材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细节的精彩片段,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章中的人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领悟、模仿,让演说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笔者指导学生品读宋庆龄拒绝和父母外出做客这部分内容,使其从中感受到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细腻之处。接着,笔者让学生观察或回忆身边有特点的同学的一个细节,然后模仿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自主演说、小组交流。在汇报交流时,有的学生通过爱读书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小书虫”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通过爱养各种各样昆虫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昆虫迷”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通过总喜欢问“为什么?”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小问号”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物细节描写,让学生模仿演说,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的演说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领悟意蕴中,仿说画面
教师要善于寻找那些有画面感的语言,让学生进行演说练习,不断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鸡的语句,与平常的写法不同。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段话,并试着发现这段话与平时表述的差异。在交流中,学生发现这段话的重点词“鸡”前置了,而且对鸡活动的场面描写非常细腻,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我”目睹了母鸡在房前屋后觅食、雄鸡在场地上散步的画面,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于是,笔者让学生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慈爱的母鸡和高傲的雄鸡。在学生深刻领悟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表达方法仿说乡下其他小动物活动时的场面。这样,学生在演说中讲述了一幕幕鲜活可爱的动物活动的画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掌握篇章布局特点,学会拓展演说
(一)在课后习题中积累内化
教材中有关复述的课后习题,是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教材内容设计的,符合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要联系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特点,并进行复述或转述,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并试着以不同的身份讲述故事呢?在教学时,笔者关注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这是在二年级借助图片讲故事、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发现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布局规律。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接着,让学生思考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这部分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创造性复述;最后,再让学生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述劝说搬家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教师抓住课后习题对文章情节进行梳理,在引导学生掌握布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能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二)在口语交际中拓展运用
教材中有关演说的“口语交际”,不仅要求学生演说时要有鲜明的观点,还要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选择一個话题撰写演讲稿,然后进行演说,以增强演说的现场感。如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要求学生根据演讲的内容先写好演讲稿再进行演说。教学时,笔者先出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学会合作》,让学生自由阅读并发现这篇演讲稿的表达特点。在交流中,学生指出这篇演讲稿先是开门见山地点出演讲的话题“合作”,然后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并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讲述怎样进行合作,结尾采用总结的方法再次点明合作的重要性,让听众在倾听过程中能清晰领会演讲的内容。于是,笔者让学生选择一个话题,如“家乡新貌”“关注健康”“读书的快乐”等,撰写演讲稿并进行现场演说,增强现场感染力。因此,有针对性的演讲稿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应变、表达能力。
结 语
总之,学生演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进行模仿演说,使其能围绕适当的话题做即席讲话,或者有准备的主题演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小学语文,2019(Z1):4-11.
作者简介:黄湘娟(1977.9-),女,福建德化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