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冷却技术分析研究过程中,首先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冷却技术重要性进行了解,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设计特征进行了解,对超超临界汽轮机冷却结构内关键技术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延长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应用时间。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冷却技术;可靠性设计;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M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45-01
前言:我国在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对能源体系进行完善,可以为人们提供完善的稳定的物质生活。对于发电站来说,能源生产效率需要不断提升,并且降低污染物排放数量,为人们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供电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实际要求。所以,想要保证变电站具有稳定经济效益,就需要具有稳定能源作为保证,并且能源价格十分低廉。煤炭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十分广泛,但是天然气储存数量却十分有限。
1、冷却技术重要性
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过程中,超超临界汽轮机已经成为汽轮机发展必然趋势,主蒸汽温度及再蒸汽温度都在不断提高。蒸汽温度在不断提升过程中,蒸汽设备材料力学性能也在逐渐降低,为了能够延长超超临界汽轮机应用时间,在应高温强度材料情况下,还需要应用冷却技术。蒸汽冷却在应用过程中,对于蒸汽温度相对较低,降低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运行温度,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可以稳定运行[1]。
超超临界汽轮机应用冷却技术,主要在三个部件上,分别为喷嘴室、转子、汽缸,冷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提升材料性能,充分发挥出材料所具有的机械性能,这三个部件应用寿命也能够得到延长。超超临界汽轮机在启动及停机等运行状态下,汽轮机部件都需要承受热应力,应力集中到部件上。冷却技术在超超临界汽轮机启动状态下应用,有效有效降低汽轮机在高温状态下所产生的热应力,冷却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与内部温度差可以有效缩短,降低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所承受的热应力,延长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应用时间。现阶段,冷却技术已经成为超超临界汽轮机生产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科学技术,对于冷却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有效降低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工作温度,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运行质量及效率[2]。
2、部件冷却结构特征
2.1 喷嘴室和高压转子
2.1.1 高压转子单流结构
高压转子单流结构在应用冷却方法内,常用冷却方法主要由三种:首先,根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将叶型结构转变为负反动,蒸汽温度在降低之后,从根部间隙转变到高压侧内。冷却蒸汽在流动之后,转子可以在轮缘位置冷却;其次,汽轮机在调节阀在引出适当蒸汽之后,会转变为凝结水,进而有效降低汽轮机运行温度,转变凝结水量,可以有效对蒸汽温度进行冷却控制;最后,高压第一级别温度在降低之后,蒸汽会进入到喷嘴室及内缸之间,汽轮机前轮面可以得到有效冷却。
2.1.2 喷嘴室双流压力级单流结构
在汽轮机第一级高压内,采取双流式结构,在第二级高压内,财务单流式结构。双流最为显著优势就是动叶片所需要承受的负荷有效降低,动叶片及喷嘴室所需要承受的应力也会适当降低,进而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可以稳定搞下运营。双流喷嘴室也存在一定缺陷,就是动叶片数量在增加过程中,经济成本显著提升,轴承所需要承受的跨度也显著提升。双流喷嘴室结构内,蒸汽可以从喷嘴根部适当流出,转子与喷嘴室之间流入一定数量蒸汽。转子在不断转动过程中,主流具有抽吸作用,蒸汽逐渐从腔室内流出,进而对汽轮机喷嘴室及转子进行冷却[3]。
2.2 蒸汽室和中压转子
2.2.1 外部来汽冷却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转子在运行过程中强度,就必须减低中压转子在高温状态下热应力数值,这就可以通过中压转子进行蒸汽冷却。在反动式汽轮机内,高压汽轮机蒸汽在350℃温度下,蒸汽引入到中压汽轮机内,通过导流环所具有的空间,对中压转子温度进行冷却。在这种冷却方式内,动叶片与静叶片之间蒸汽会转移到主流内,大部分蒸汽都可以进入到叶根底部。
2.2.2 中压第一级设计为负反动度
超超临界汽轮机双流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压缸所需要承受的温度数值相对较高,在中压转子内,第一级叶片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环境,转子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造成转子温度显著提升。中压转子采取双流式结构,叶型根部可以转变为负反动度。叶片根部为负反动度,叶片根部压力要远远超过汽侧压力,也就是转子在做出功率情况下,叶片温度也能够有效降低,蒸汽逐渐从叶片根部向静叶出口上进行转移。这种气流循环方式,可以保证轮子与轮缘表面温度可以有效降低,但是叶片根部采取负反动度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也就是叶片高度需要适当提升,叶根离心应力适当增加,影响了蒸汽冷却效果[4]。
3、冷却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3.1 冷却参数设计
首先,在对冷却蒸汽参数选择过程中,冷却进口温度要远远低于汽轮机部件实际工作温度,冷却出口内温度要高于冷却进口温度,进而保证冷却蒸汽可以在汽轮机部件内顺利流通。冷却蒸汽速度在设定上,参数不宜过大,并且流动热系数也需要科学合理,防止出现热应力问题;其次,冷却结构在进行设计中,叶片反动度及冷却通道等因素对冷却效果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在对冷却结构设计上,需要保证蒸汽流量科学合理;最后,通过蒸汽冷却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超超临界汽轮机所具有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适当减少冷却蒸汽数量,进而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部件进行降低处理[5]。
3.2 部件温度场及应力场有限元计算
在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及喷嘴室等部件位置上,需要构建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而對力边界条件及热边界条件进行设定,了解超超临界汽轮机瞬态温度场,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所能够承受的热应力场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对冷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保证冷却结构设计方法科学合理,进而对超超临界汽轮机冷却结构进行完善。
3.3 冷却效果测量及驗证
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表面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对温度测点科学合理设计,可以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在正式投入应用之后,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冷却效果进行验证。就以反动式汽轮机来说,静叶上面需要打孔处理,进而对温度测点进行设计,安装温度检测设备,对静叶部件表面运行温度进行检测。超超临界汽轮机在正式应用之后,可以对中压转子及高压转子冷却效果进行验证[6]。
结论
超超临界汽轮机作为蒸汽冷区技术研发设计内主要技术,借助蒸汽冷却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超超临界汽轮机材料强度及硬度,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在高温状态下,部件应用时间可以有效延长,充分发挥出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在工业建设内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军,霍文浩,陈尧兴,钟刚云,范小平,方宇,王建录.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冷却技术研究进展[J].热力透平,2016,03:175-183.
[2] 李岩,梁继洋.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叶片强度分析[J].科技风,2015,03:93.
[3] 田仲良,包汉生,何西扣,刘正东.700℃汽轮机转子用耐热合金的研究进展[J].钢铁,2015,02:54-60+69.
[4] 霍文浩,李军,钟刚云,范小平,方宇.冷却结构对中压透平级蒸汽冷却性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05:36-42.
[5] 周永东,袁永强.东方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冷却系统的设计[J].东方汽轮机,2010,02:11-16.
[6] 霍文浩,晏鑫,李军,丰镇平.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缸旁路冷却系统冷却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05:24-30.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冷却技术;可靠性设计;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M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45-01
前言:我国在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对能源体系进行完善,可以为人们提供完善的稳定的物质生活。对于发电站来说,能源生产效率需要不断提升,并且降低污染物排放数量,为人们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供电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实际要求。所以,想要保证变电站具有稳定经济效益,就需要具有稳定能源作为保证,并且能源价格十分低廉。煤炭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十分广泛,但是天然气储存数量却十分有限。
1、冷却技术重要性
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过程中,超超临界汽轮机已经成为汽轮机发展必然趋势,主蒸汽温度及再蒸汽温度都在不断提高。蒸汽温度在不断提升过程中,蒸汽设备材料力学性能也在逐渐降低,为了能够延长超超临界汽轮机应用时间,在应高温强度材料情况下,还需要应用冷却技术。蒸汽冷却在应用过程中,对于蒸汽温度相对较低,降低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运行温度,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可以稳定运行[1]。
超超临界汽轮机应用冷却技术,主要在三个部件上,分别为喷嘴室、转子、汽缸,冷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提升材料性能,充分发挥出材料所具有的机械性能,这三个部件应用寿命也能够得到延长。超超临界汽轮机在启动及停机等运行状态下,汽轮机部件都需要承受热应力,应力集中到部件上。冷却技术在超超临界汽轮机启动状态下应用,有效有效降低汽轮机在高温状态下所产生的热应力,冷却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与内部温度差可以有效缩短,降低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所承受的热应力,延长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应用时间。现阶段,冷却技术已经成为超超临界汽轮机生产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科学技术,对于冷却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有效降低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工作温度,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运行质量及效率[2]。
2、部件冷却结构特征
2.1 喷嘴室和高压转子
2.1.1 高压转子单流结构
高压转子单流结构在应用冷却方法内,常用冷却方法主要由三种:首先,根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将叶型结构转变为负反动,蒸汽温度在降低之后,从根部间隙转变到高压侧内。冷却蒸汽在流动之后,转子可以在轮缘位置冷却;其次,汽轮机在调节阀在引出适当蒸汽之后,会转变为凝结水,进而有效降低汽轮机运行温度,转变凝结水量,可以有效对蒸汽温度进行冷却控制;最后,高压第一级别温度在降低之后,蒸汽会进入到喷嘴室及内缸之间,汽轮机前轮面可以得到有效冷却。
2.1.2 喷嘴室双流压力级单流结构
在汽轮机第一级高压内,采取双流式结构,在第二级高压内,财务单流式结构。双流最为显著优势就是动叶片所需要承受的负荷有效降低,动叶片及喷嘴室所需要承受的应力也会适当降低,进而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可以稳定搞下运营。双流喷嘴室也存在一定缺陷,就是动叶片数量在增加过程中,经济成本显著提升,轴承所需要承受的跨度也显著提升。双流喷嘴室结构内,蒸汽可以从喷嘴根部适当流出,转子与喷嘴室之间流入一定数量蒸汽。转子在不断转动过程中,主流具有抽吸作用,蒸汽逐渐从腔室内流出,进而对汽轮机喷嘴室及转子进行冷却[3]。
2.2 蒸汽室和中压转子
2.2.1 外部来汽冷却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转子在运行过程中强度,就必须减低中压转子在高温状态下热应力数值,这就可以通过中压转子进行蒸汽冷却。在反动式汽轮机内,高压汽轮机蒸汽在350℃温度下,蒸汽引入到中压汽轮机内,通过导流环所具有的空间,对中压转子温度进行冷却。在这种冷却方式内,动叶片与静叶片之间蒸汽会转移到主流内,大部分蒸汽都可以进入到叶根底部。
2.2.2 中压第一级设计为负反动度
超超临界汽轮机双流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压缸所需要承受的温度数值相对较高,在中压转子内,第一级叶片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环境,转子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造成转子温度显著提升。中压转子采取双流式结构,叶型根部可以转变为负反动度。叶片根部为负反动度,叶片根部压力要远远超过汽侧压力,也就是转子在做出功率情况下,叶片温度也能够有效降低,蒸汽逐渐从叶片根部向静叶出口上进行转移。这种气流循环方式,可以保证轮子与轮缘表面温度可以有效降低,但是叶片根部采取负反动度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也就是叶片高度需要适当提升,叶根离心应力适当增加,影响了蒸汽冷却效果[4]。
3、冷却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3.1 冷却参数设计
首先,在对冷却蒸汽参数选择过程中,冷却进口温度要远远低于汽轮机部件实际工作温度,冷却出口内温度要高于冷却进口温度,进而保证冷却蒸汽可以在汽轮机部件内顺利流通。冷却蒸汽速度在设定上,参数不宜过大,并且流动热系数也需要科学合理,防止出现热应力问题;其次,冷却结构在进行设计中,叶片反动度及冷却通道等因素对冷却效果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在对冷却结构设计上,需要保证蒸汽流量科学合理;最后,通过蒸汽冷却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超超临界汽轮机所具有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适当减少冷却蒸汽数量,进而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部件进行降低处理[5]。
3.2 部件温度场及应力场有限元计算
在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及喷嘴室等部件位置上,需要构建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而對力边界条件及热边界条件进行设定,了解超超临界汽轮机瞬态温度场,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所能够承受的热应力场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对冷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保证冷却结构设计方法科学合理,进而对超超临界汽轮机冷却结构进行完善。
3.3 冷却效果测量及驗证
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表面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对温度测点科学合理设计,可以保证超超临界汽轮机在正式投入应用之后,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冷却效果进行验证。就以反动式汽轮机来说,静叶上面需要打孔处理,进而对温度测点进行设计,安装温度检测设备,对静叶部件表面运行温度进行检测。超超临界汽轮机在正式应用之后,可以对中压转子及高压转子冷却效果进行验证[6]。
结论
超超临界汽轮机作为蒸汽冷区技术研发设计内主要技术,借助蒸汽冷却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超超临界汽轮机材料强度及硬度,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在高温状态下,部件应用时间可以有效延长,充分发挥出超超临界汽轮机部件在工业建设内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军,霍文浩,陈尧兴,钟刚云,范小平,方宇,王建录.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冷却技术研究进展[J].热力透平,2016,03:175-183.
[2] 李岩,梁继洋.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叶片强度分析[J].科技风,2015,03:93.
[3] 田仲良,包汉生,何西扣,刘正东.700℃汽轮机转子用耐热合金的研究进展[J].钢铁,2015,02:54-60+69.
[4] 霍文浩,李军,钟刚云,范小平,方宇.冷却结构对中压透平级蒸汽冷却性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05:36-42.
[5] 周永东,袁永强.东方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冷却系统的设计[J].东方汽轮机,2010,02:11-16.
[6] 霍文浩,晏鑫,李军,丰镇平.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缸旁路冷却系统冷却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05: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