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签订合同的法律属性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劳动法视野下重新审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以期能对现实中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合同;劳务合同
  一、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和法定年龄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没有明确劳动者的定义和范围,当前关于劳动者的概念散见于学者著作中。通说认为,成为劳动者须满足四个条件: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主体是公民。此乃从狭义劳动者定义中推导出来,足以看出劳动者是由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才具备资格能力。
  劳动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所谓用工之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日。即劳动关系的建立不是依据书面劳动合同,而是依据“用工”事实。劳动法第十六条又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此,法律巧妙地回避了劳动者和劳动关系孰先孰后的问题。
  一般认为劳动者的法定就业年龄是十六周岁,可在劳动法甚至是劳动合同法中却找不到此类内容,所见的仅为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从劳动合同法中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字眼,但直接的规定还是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签订的合同属性
  本文立足于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并以此探讨其作为求职者签订用工合同的性质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所建立的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风险责任不同,劳动报酬的性质和给付方式不同以及合同目的、法律适用、争议处理程序、国家干预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1]
  劳动者由于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和其之前的身份不相符,即此时不能将其认定为劳动者,而如果其不是劳动者,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建立了事实用工关系,便认定为劳务关系。这是首先否定了求职者的劳动者资格,继而将其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签订的合同认定为劳务合同,而相应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也就建立了劳务关系。类似的表述为“退休人员接受单位聘用,属于普通民事劳务关系,他们与单位之间可以签订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2]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其中之一便是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而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以劳动者退休为前提的。“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年龄不得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用人单位应当明确提出终止劳动关系,并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否则视为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关系处理。”[3]
  三、劳动法视野下的审视
  上述围绕着劳动者的劳动年龄是年满十六周岁以上(没有上限)还是仅存在于十六周岁和法定退休年龄之间,其实质在于劳动者的认定。
  1.劳动者是相对用人单位而存在的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一组对应概念,当我们对劳动者进行研究时就必须以用人单位为相对应概念进行讨论,即劳动者正是因为与用人单位的这种相依相存关系而存在,没有了用人单位也就不能称之为劳动者。也就是说由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才使求职者有了劳动者资格,否则便不是劳动者或者说至少在劳动法视野下不能称之为劳动者。
  2.劳动者资格并不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而自行终止
  劳动者是对应于用人单位而存在的,即只要两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求职者就是劳动者,而法定退休年龄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必须退休,只是退休后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即立法者制定法律时的真实初衷——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多了一项选择权——即可以继续工作也可以申请退休,而一旦申请退休,用人单位就必须批准。
  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签订的合同是劳动合同
  劳动者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其作为求职者已经退休或留原单位继续工作,那么其重新签订的合同的法律属性也就相对容易界定了。可以理解为:如果劳动者离职了,其作为新的求职者与另一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此时又重新获取劳动者资格,这一资格并不是原资格的恢复,而是基于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重新形成劳动者身份;而如果劳动者一直在原单位留任,此时其劳动者资格并没有因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终止,只不过是对原来劳动合同的续签,即延长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如此,无论其是否离开原单位,只要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就属于劳动法中的劳动者,签订的合同也就应认定为劳动合同。
  四、结语
  下岗就业的退休人员是否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一直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该解释是以享受养老保险或领取退休金为标准来界定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的。换言之,如果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或是领取了退休金,此时再参加工作,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认定为劳务关系;而如果劳动者没有享受养老保险或者是未领取退休金,司法解释却未能明确指出是否为劳动关系。
  本文首先以劳动者和劳动关系的先后顺序(孰先孰后)为线索,进而对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签订合同的属性进行质疑(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并以劳动法为视野进行重新审视,最终推导得出: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签订的合同是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不因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而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王允武,罗澍,廖娟等著.劳动与社会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6.158
  [2]钟少梅.离退休人员返聘的法律保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5
  [3]黄健,王戬.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 劳动关系不必然解除[N].人民法院报,2014.9
  作者简介:
  仵浙江,西南民族大学2014级法律(法学)硕士研究生;石永康,国川律师事务所律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违纪学生的访谈研究,得出大学生违纪行为的成因,决定违纪大学生受处分影响程度的因素,违纪大学生心理变化历程,男女大学生在面对处分后的不同反应等结论,并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违纪;大学生;认知方式;行为  违纪事件特别是受到处分是很大的负性事件。负性事件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道路,不可否认有些处分会对大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但处分更多的会给大学生带来不良的认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希望借助于淫秽的画面、语言等来博得眼球,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国家在对这类作品进行规制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确实需要借助一些性爱描写来表现其艺术价值的影视作品被认定为淫秽作品。对于淫秽表达的认定是解决此类案件的关键,本文将以电影《苹果》为例,对淫秽表达的认定加以分析。  关键词:淫秽表达;言论
期刊
摘 要:刑事诉讼法第271条至273条确立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标志着在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践中长期探索试行的该项制度正式获得刑事基本法的确认,成为未成年人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该制度存在案件适用范围较窄、附加条件不明确等。在基层检察实践的基础上,对试行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情况、效果、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提出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少年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对策建议  一
期刊
摘 要:“有损害必有救济”,公共设施致损也不例外。目前对公共设施致损的赔偿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对此类案件通常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规定,将本应由国家的赔偿责任“遁入私法”。随着国家公共服务职能日益扩展,共有公共设施致害案件增多,单纯适用私法来解决公共设施致损的弊端日益明显。本文将从我国现有立法缺陷出发,分析公共设施致损纳入国家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视我国在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责任方面存在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地深入经济交往、金融和办公自动化中,各种犯罪也向科学化、智能化发展。文件检验工作的新问题、新要求不断出现,需进行笔迹鉴定的案件越来越多。就目前笔迹鉴定的案源来看,绝大多数笔迹物证是由办案部门送检的。我们知道,评判物证是否同一,首先取决于鉴定主体对笔迹特征这一客体属性的认识和对笔迹特征的稳定规律、发展规律、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其次取决于主体的观察综合能力,即检验
期刊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制度因其固有缺陷,导致行政诉讼陷入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瓶颈,更被诟病为“民告官为什么这么难”。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加强对行政诉讼的监督。这次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即落实了这一总体要求。新法对于检察机关监督行政诉讼被告的内容没有明显增加,而是进一步突出了检察权监督审判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等环节上,并以抗诉、
期刊
摘 要:标签理论作为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犯罪学研究领域的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和学科解释和研究犯罪现象的一种犯罪解释学的学说,它以其“叛经离道”的研究思路和视野曾在犯罪学主流理论经历了一百余年的时兴时衰的命运。然而,标签理论究竟如何了?这仍需对标签理论的概念、持论者及其精辟论断、一般性理论等略作梳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检视与评析,才能达到全方位认识之目的,析出问题所在。犯罪标签理论应
期刊
摘 要:律师的职责是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在国际私法领域的涉外合同仲裁条款的设立和应对中,律师作为受托人,所要维护的委托人的利益,就包括委托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但又不仅限于此,还应当包括委托人可能面对的风险。因此律师帮助委托人规避风险的作用就显得尤为明显。简单来说,可以把律师的职责归结为要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而不应当简单考虑成为委托人“省钱”。  关键词:职责;风险;规避  《律师法》中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体现了执政党对刑事诉讼活动内在规律的科学把握,进一步理清了侦查、公诉和审判机关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定位,试图构建一个以审判为中心的科学、合理的诉讼结构。此种诉讼模式对传统的检察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积极应对此类诉讼模式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检察机关必须重视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试图就生态检察工作如何适应这一新的诉讼模式略陈管见。
期刊
摘 要:中国成功入世,国际形势国内环境都呈现出崭新的一面,经济法理论及实践也发生巨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张守文老师的著作《经济法理论的重构》因运而生。尽管成书较早,但是对当前阶段的经济法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针对著作的本体论重构部分进行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属;种差;二元结构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一书,是张守文老师针对中国成功入世后,崭新的国际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