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这是杰克·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行走不是宣言,不是姿态,而是实实在在的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心感受新的旅途中动人情意的过程,是认真的生活在别处。
“一定要去昆明”的话说了很长时间,却因种种突如其来的原因一再搁置。它成了我的一小块心病。终于抛开身边所有琐事,在这个八月踏上飞往昆明的班机时,我心里有预感:就像我一直盼望走进昆明一样,这个城市也一直在等我。
刚一出机场,我就被昆明蔚蓝色的天空和明亮阳光征服了。这是上天给高原特有的恩赐。在平原城市待久了,初来乍到,会觉得世界仿如一下子从灰乎乎的地窖里冒出来,类似忽然摘掉500度的近视眼镜。
昆明的生活节奏极慢,这是来之前就有所耳闻的。切身感受到,却是在坐上公交车的那一刻。下班高峰时间,可车里并不拥挤。几个着职业装的年轻人正倚在后车门旁用略显乡土的方言聊得开心。我听不懂他们到底在谈论什么,但下班后还能有如此好精神好兴致,确是在我生活的上海难得一见的。还有那个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像个好奇孩子一样打量着窗外的世界。他看上去不像刚刚下班,却像刚刚遛完鸟要回家。
昆明的街道比起上海来,有更多的转弯和上下坡。坐在公交车上感觉尤其明显。忽而上忽而下,忽而又有个急刹或者左转,人随车势左摇右晃,像在游乐场。我旁边站着一个用好看的绣花厚棉布背着小孩儿的男人,在车有大的摇晃时就不停地扭动身体,嘴里还有各种伴奏。这是生活中的摇滚。他的小孩儿舒服地伏在他背上,乐不可支。
这是昆明。一个在慢节奏里快乐喂养着生活的城市。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翠湖于昆明的意义,就好比西湖于杭州,玄武湖于南京。周末“泡翠湖”是昆明人祖祖辈辈承继下来的习惯,是他们慢调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翠湖位于昆明市中心,处于城市心脏位置。可昆明人不喜欢说翠湖是心脏,他们喜欢另一个词:眼睛。从云南大学正大门出去,穿过马路,路口右拐,步行不到二十秒,就可看到一汪清秀静姝的湖泊。确与眼睛的清亮透净殊途同归。
翠湖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而得名。历史上说,翠湖原只是临近滇池潘家湾的一个普通湖泊。元代几次大型水利工程后,滇池水位下降,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称菜海子,又称翠海。明朝洪武年间,大将军沐英在昆明筑砖城,于是将翠湖圈入城内。翠湖最盛时是在清朝。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因对“刘文秀故宅,以其狭小”,于是“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翠湖从此成了吴家的后花园。
翠湖确是有贵族气的。据说翠湖周边房产是昆明最贵的。这无可厚非,市中心嘛,哪儿都这样。可还有一条,住翠湖的人不仅有钱,还有文化。坐在一家临湖的咖啡屋里发呆晒太阳时,一个刚刚搭上话的昆明本地小妞和我开玩笑:“在翠湖,美女要想周末守株待兔等着撞辆奔驰,是脑袋搭铁了。”翠湖的有钱人有文化,有文化就低调。他们有奔驰,可不会大周末人山人海时开出去炫耀。这好比是把衣服标签故意放在外面给别人看一样,显摆是暴发户才有的可笑伎俩。闲时,独自一人步行至湖边一座近水的小茶室里点上一杯青山绿水,翻翻昆德拉或凯鲁亚克的小说,也或者三五个人泡上一壶稍显醇厚的普洱,谈谈刘小枫的诗意哲学,李布斯金的建筑破土,“翠湖达人”们是把小资也做得厚重,有足够文化高度的。
翠湖又是亲民的。与翠湖边那些略显静默的老建筑形成对比,翠湖里常常一派歌舞升平。翠湖的贵族们也许不屑于那些吵吵闹闹,老得掉牙的俗歌俗舞,但这却是昆明人生活中最活色生香的桥段之一。认识的,不认识的,随意找块空地,凑在一个老式样的录音机前,就开始扭秧歌,或者跳迪斯科。也有不提录音机的,几个人组成小团队,所有民族的现代的乐器一起上,吹拉弹唱,里三圈外三圈都挤满了人。没有观众,也或者观众就是自己,唱累了跳累了就离开,想加入了就笑着和上简单的拍子跟上简单的舞步,生活原本就是一出这么随意却丰富的轻喜剧。
文化巷里的饱满
去文化巷纯粹是为着吃。
但凡有“洋人街”之称的地方,如丽江酒吧一条街,阳朔西街,都是中西美食大汇集的地方。这是旅游经验。
翠湖步行十五分钟左右就到了文化巷。窄窄的一条小巷子,从钱局街出口一直延伸至云南大学西门。两边密密匝匝挤满了各色餐馆和店铺。正是晚饭时间。从巷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没有服务员站门口拿着菜单大声招揽客人,却发现几乎所有餐馆都人满为患。有的人干脆从餐馆里搬出几个凳子,坐在门口聊天,眼睛还不时地朝里面的风卷残云瞄一眼,准备一有空桌就立马杀上去。
晃荡站守了近一个小时,我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名为印度菜菜的小餐馆里找到一个相对偏僻的位子。典型的印度风情音乐氤氲的空气中,面色黝黑,略微肥胖的印度老板Khanduri在店里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指挥服务生上菜。用英文简单搭讪两句,再尝尝他推荐的自制酸奶和印度飞饼,先前为着吃饭问题四处奔波的那小股子怨气瞬时就烟消云散了。美食永远都有着强大力量,我情不自禁地感慨着。
遇到麦田书店是很偶然的。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有小街小巷里瞎转悠的习惯。麦田是我瞎转悠里的一个收获。像是刻意疏离于文化巷主巷道的繁华嘈杂,它藏于文化巷背后的一幢居民楼下。透净的玻璃门走进去,唱机里正放着藏式音乐。木头书架上,端端正正地坐着散发墨香的书,CD,还有色彩斑斓的明信片。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正窝在柜台后面的小沙发里看书,头发轻轻垂下来,像幅静默的画。麦田不像书店,更像一个私人的小图书馆。就这样被吸引。付帐时,女孩儿抬头,然后我看到了她清淡却稳妥安暖的笑。
这是文化巷里的一方小净土。
闻过主巷道上热闹的烟火,再走进麦田来听两首歌,看两本书,我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最为现实而饱满的。
景星像个民族文化贩卖场
景星街是昆明的一个本地朋友推荐去的。按他的话说,老房子都拆得差不多了,这算是昆明的最后一片旧城区,再不看看兴许就没眼福了。
穿过熙攘人群,现代商厦林立的南屏街,正义路上走不到五分钟,朝左拐,就是景星街。路正在修,有些尘土飞扬。两边的老房子原为铺面的一楼都用红砖堵了起来,但隔着厚密的梧桐叶,还隐约可窥见二楼褪了绿漆的窗口里贴着日历的老墙和被遗弃的一盆金黄色野菊花。它们静静驻立于尘土之上,好好守着老房子的前世今生,不离不弃的样子。
景星花鸟市场位于景星街的中段。三层大楼,表面上看去破破烂烂,内里却丰盛极了。从花鸟鱼虫,到珠宝玉器,应有尽有。二楼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接一个的小铺子里,有民族服饰,传统剪纸和各式民族工艺品。我看上一块精细的手工苗族老绣片,一问价,居然才三十块钱。天呀,我一直以为在机器大生产有完全替代手工劳动趋势的今天,手工活计都是天价的。老板看出我的惊讶,淡淡笑了:“在我们云南,这些东西算不得稀奇。山里的苗族每年都会绣很多,然后背到这儿卖,价格自然实在。这东西要是在沿海一带,一两百块你能买到还算运气了呢。”于是欣欣然又慢吞吞挑了几片,书包里好好藏着,如得宝物。
景星市场外面就是小街。小店铺一个接一个,卖的都是云南有特色的手工艺品。葫芦丝,扎染,蜡染,价格便宜你以为亏本,却还可以往下砍价。我就像落入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贩卖场,恨不能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掏光,然后做个小批发商。
入夜。一个人提着大包小包血拼过后的战利品,我一头扎进景星街边的小吃店。要上一碗小锅米线,再加一碟炸土豆和十个烤得酥脆的臭豆腐,学着周围的昆明人慢慢地就着灯火人语细品起来。昆明的时光呀,就只是适合用来慢慢呼吸着打发的。时光于昆明人,从不是削尖脑袋分秒必争去赚足口粮的工具,而是小富即安,快乐享受生活的一段旅程。
旅游小贴士:
1.昆明市区内及城边都有较多旅游景点,大部分乘公交车就可直达。石林门票贵,而且旅游团队较多,如果不是对地质太有兴趣,建议没必要凑名牌景点的热闹。实在想去,昆明火车站附近有到石林的客车,拉客的很多,但要记住学会价比三家。
2.云南美食和川菜相似,口味偏重,喜辣椒。在品尝云南美食时,如不能太吃辣,最好预先告知服务生。
3.昆明以“四季鲜花开不败”而出名,无论鲜切花还是干花的价格都较便宜,如喜欢,建议早上起早些到花市逛逛。如时间充裕,又加买得多的话,可去昆明近郊的斗南镇看看。那儿一枝玫瑰价格平均在三毛钱左右。■
(责编 兰臣)
这是杰克·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行走不是宣言,不是姿态,而是实实在在的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心感受新的旅途中动人情意的过程,是认真的生活在别处。
“一定要去昆明”的话说了很长时间,却因种种突如其来的原因一再搁置。它成了我的一小块心病。终于抛开身边所有琐事,在这个八月踏上飞往昆明的班机时,我心里有预感:就像我一直盼望走进昆明一样,这个城市也一直在等我。
刚一出机场,我就被昆明蔚蓝色的天空和明亮阳光征服了。这是上天给高原特有的恩赐。在平原城市待久了,初来乍到,会觉得世界仿如一下子从灰乎乎的地窖里冒出来,类似忽然摘掉500度的近视眼镜。
昆明的生活节奏极慢,这是来之前就有所耳闻的。切身感受到,却是在坐上公交车的那一刻。下班高峰时间,可车里并不拥挤。几个着职业装的年轻人正倚在后车门旁用略显乡土的方言聊得开心。我听不懂他们到底在谈论什么,但下班后还能有如此好精神好兴致,确是在我生活的上海难得一见的。还有那个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像个好奇孩子一样打量着窗外的世界。他看上去不像刚刚下班,却像刚刚遛完鸟要回家。
昆明的街道比起上海来,有更多的转弯和上下坡。坐在公交车上感觉尤其明显。忽而上忽而下,忽而又有个急刹或者左转,人随车势左摇右晃,像在游乐场。我旁边站着一个用好看的绣花厚棉布背着小孩儿的男人,在车有大的摇晃时就不停地扭动身体,嘴里还有各种伴奏。这是生活中的摇滚。他的小孩儿舒服地伏在他背上,乐不可支。
这是昆明。一个在慢节奏里快乐喂养着生活的城市。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翠湖于昆明的意义,就好比西湖于杭州,玄武湖于南京。周末“泡翠湖”是昆明人祖祖辈辈承继下来的习惯,是他们慢调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翠湖位于昆明市中心,处于城市心脏位置。可昆明人不喜欢说翠湖是心脏,他们喜欢另一个词:眼睛。从云南大学正大门出去,穿过马路,路口右拐,步行不到二十秒,就可看到一汪清秀静姝的湖泊。确与眼睛的清亮透净殊途同归。
翠湖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而得名。历史上说,翠湖原只是临近滇池潘家湾的一个普通湖泊。元代几次大型水利工程后,滇池水位下降,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称菜海子,又称翠海。明朝洪武年间,大将军沐英在昆明筑砖城,于是将翠湖圈入城内。翠湖最盛时是在清朝。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因对“刘文秀故宅,以其狭小”,于是“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翠湖从此成了吴家的后花园。
翠湖确是有贵族气的。据说翠湖周边房产是昆明最贵的。这无可厚非,市中心嘛,哪儿都这样。可还有一条,住翠湖的人不仅有钱,还有文化。坐在一家临湖的咖啡屋里发呆晒太阳时,一个刚刚搭上话的昆明本地小妞和我开玩笑:“在翠湖,美女要想周末守株待兔等着撞辆奔驰,是脑袋搭铁了。”翠湖的有钱人有文化,有文化就低调。他们有奔驰,可不会大周末人山人海时开出去炫耀。这好比是把衣服标签故意放在外面给别人看一样,显摆是暴发户才有的可笑伎俩。闲时,独自一人步行至湖边一座近水的小茶室里点上一杯青山绿水,翻翻昆德拉或凯鲁亚克的小说,也或者三五个人泡上一壶稍显醇厚的普洱,谈谈刘小枫的诗意哲学,李布斯金的建筑破土,“翠湖达人”们是把小资也做得厚重,有足够文化高度的。
翠湖又是亲民的。与翠湖边那些略显静默的老建筑形成对比,翠湖里常常一派歌舞升平。翠湖的贵族们也许不屑于那些吵吵闹闹,老得掉牙的俗歌俗舞,但这却是昆明人生活中最活色生香的桥段之一。认识的,不认识的,随意找块空地,凑在一个老式样的录音机前,就开始扭秧歌,或者跳迪斯科。也有不提录音机的,几个人组成小团队,所有民族的现代的乐器一起上,吹拉弹唱,里三圈外三圈都挤满了人。没有观众,也或者观众就是自己,唱累了跳累了就离开,想加入了就笑着和上简单的拍子跟上简单的舞步,生活原本就是一出这么随意却丰富的轻喜剧。
文化巷里的饱满
去文化巷纯粹是为着吃。
但凡有“洋人街”之称的地方,如丽江酒吧一条街,阳朔西街,都是中西美食大汇集的地方。这是旅游经验。
翠湖步行十五分钟左右就到了文化巷。窄窄的一条小巷子,从钱局街出口一直延伸至云南大学西门。两边密密匝匝挤满了各色餐馆和店铺。正是晚饭时间。从巷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没有服务员站门口拿着菜单大声招揽客人,却发现几乎所有餐馆都人满为患。有的人干脆从餐馆里搬出几个凳子,坐在门口聊天,眼睛还不时地朝里面的风卷残云瞄一眼,准备一有空桌就立马杀上去。
晃荡站守了近一个小时,我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名为印度菜菜的小餐馆里找到一个相对偏僻的位子。典型的印度风情音乐氤氲的空气中,面色黝黑,略微肥胖的印度老板Khanduri在店里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指挥服务生上菜。用英文简单搭讪两句,再尝尝他推荐的自制酸奶和印度飞饼,先前为着吃饭问题四处奔波的那小股子怨气瞬时就烟消云散了。美食永远都有着强大力量,我情不自禁地感慨着。
遇到麦田书店是很偶然的。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有小街小巷里瞎转悠的习惯。麦田是我瞎转悠里的一个收获。像是刻意疏离于文化巷主巷道的繁华嘈杂,它藏于文化巷背后的一幢居民楼下。透净的玻璃门走进去,唱机里正放着藏式音乐。木头书架上,端端正正地坐着散发墨香的书,CD,还有色彩斑斓的明信片。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正窝在柜台后面的小沙发里看书,头发轻轻垂下来,像幅静默的画。麦田不像书店,更像一个私人的小图书馆。就这样被吸引。付帐时,女孩儿抬头,然后我看到了她清淡却稳妥安暖的笑。
这是文化巷里的一方小净土。
闻过主巷道上热闹的烟火,再走进麦田来听两首歌,看两本书,我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最为现实而饱满的。
景星像个民族文化贩卖场
景星街是昆明的一个本地朋友推荐去的。按他的话说,老房子都拆得差不多了,这算是昆明的最后一片旧城区,再不看看兴许就没眼福了。
穿过熙攘人群,现代商厦林立的南屏街,正义路上走不到五分钟,朝左拐,就是景星街。路正在修,有些尘土飞扬。两边的老房子原为铺面的一楼都用红砖堵了起来,但隔着厚密的梧桐叶,还隐约可窥见二楼褪了绿漆的窗口里贴着日历的老墙和被遗弃的一盆金黄色野菊花。它们静静驻立于尘土之上,好好守着老房子的前世今生,不离不弃的样子。
景星花鸟市场位于景星街的中段。三层大楼,表面上看去破破烂烂,内里却丰盛极了。从花鸟鱼虫,到珠宝玉器,应有尽有。二楼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接一个的小铺子里,有民族服饰,传统剪纸和各式民族工艺品。我看上一块精细的手工苗族老绣片,一问价,居然才三十块钱。天呀,我一直以为在机器大生产有完全替代手工劳动趋势的今天,手工活计都是天价的。老板看出我的惊讶,淡淡笑了:“在我们云南,这些东西算不得稀奇。山里的苗族每年都会绣很多,然后背到这儿卖,价格自然实在。这东西要是在沿海一带,一两百块你能买到还算运气了呢。”于是欣欣然又慢吞吞挑了几片,书包里好好藏着,如得宝物。
景星市场外面就是小街。小店铺一个接一个,卖的都是云南有特色的手工艺品。葫芦丝,扎染,蜡染,价格便宜你以为亏本,却还可以往下砍价。我就像落入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贩卖场,恨不能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掏光,然后做个小批发商。
入夜。一个人提着大包小包血拼过后的战利品,我一头扎进景星街边的小吃店。要上一碗小锅米线,再加一碟炸土豆和十个烤得酥脆的臭豆腐,学着周围的昆明人慢慢地就着灯火人语细品起来。昆明的时光呀,就只是适合用来慢慢呼吸着打发的。时光于昆明人,从不是削尖脑袋分秒必争去赚足口粮的工具,而是小富即安,快乐享受生活的一段旅程。
旅游小贴士:
1.昆明市区内及城边都有较多旅游景点,大部分乘公交车就可直达。石林门票贵,而且旅游团队较多,如果不是对地质太有兴趣,建议没必要凑名牌景点的热闹。实在想去,昆明火车站附近有到石林的客车,拉客的很多,但要记住学会价比三家。
2.云南美食和川菜相似,口味偏重,喜辣椒。在品尝云南美食时,如不能太吃辣,最好预先告知服务生。
3.昆明以“四季鲜花开不败”而出名,无论鲜切花还是干花的价格都较便宜,如喜欢,建议早上起早些到花市逛逛。如时间充裕,又加买得多的话,可去昆明近郊的斗南镇看看。那儿一枝玫瑰价格平均在三毛钱左右。■
(责编 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