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建设项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建设项目的不确定分析与风险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价值工程、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评价各类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从中选出经济的可行的最优的方案,为全方位提高方案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指明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了解工程的经济活动规律;熟悉现行的工程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定;掌握对成熟的技术和新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评价的方法,从经济的角度为技术的采用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现在《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教师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工程经济”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再经过大量例题和练习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降低,对存理论吸收接收难度较大。例如投资收益率、借款偿还期、净现值率、偿债备付率等名词的概念含义、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等,即使教师多次讲解,举例阐述,大量练习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又因工科学生对财会知识掌握甚少,在学习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时感到很吃力。因此,《建筑工程经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學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定位于实践活动,理论作为实践的辅助,以够用为度。
二、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应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课程定位
我们对建筑类就业市场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调研并分析结果发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选择及专业技能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本课程的定位由选修课修订为必修课,课程定位更加明确。
(二)基于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
我们鼓励课程团队教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自编校本讲义及实践教学指导书。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同时分析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以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引出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支撑,最终进行了知识内容的分解,对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同时,以工作任务为单元,构建基于实践能力的学习模块。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把所学理论知识、规范、制度、定额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力求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会思考,启发学生独立完成实习规定的成果总结,即实习报告或专题调研报告等资料。教师要在此环节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编好大纲和指导书,严密实习制度,严格考核验收。
(三)基于资格考试案例的教学方式
资格考试中的相关案例,设计合理、涉及的知识面广,符合工程实际,我们在不改变本课程教学重点的前提下,以实用性为主,选取其中的案例作为教学的模拟案例。同时,也能为学生以后考取证书做好知识积累。
(四)基于实务应用的考核方式
学生会不会做考题与会不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两个小时的考试也不能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不再以单一的“平时考勤+期末试卷考核”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们探索出基于实务应用的考核方式,即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务问题相结合,独立(或组成小组)完成实践报告,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升华为专业的实践技能。
总之,建筑工程问题不但需要科学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和创造力。学生在课堂内基本完成了理论的学习,进入实践环节后,通过自己设计或参加劳动亲身体验施工的过程,能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建筑工程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与其他行业、管理部门、他人合作等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工程人员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是能否承接到工程任务,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理论教学对其改革,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才能培养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为我校的建筑工程类专业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为牡丹江大学)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建设项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建设项目的不确定分析与风险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价值工程、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评价各类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从中选出经济的可行的最优的方案,为全方位提高方案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指明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了解工程的经济活动规律;熟悉现行的工程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定;掌握对成熟的技术和新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评价的方法,从经济的角度为技术的采用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现在《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教师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工程经济”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再经过大量例题和练习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降低,对存理论吸收接收难度较大。例如投资收益率、借款偿还期、净现值率、偿债备付率等名词的概念含义、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等,即使教师多次讲解,举例阐述,大量练习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又因工科学生对财会知识掌握甚少,在学习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时感到很吃力。因此,《建筑工程经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學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定位于实践活动,理论作为实践的辅助,以够用为度。
二、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应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课程定位
我们对建筑类就业市场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调研并分析结果发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选择及专业技能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本课程的定位由选修课修订为必修课,课程定位更加明确。
(二)基于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
我们鼓励课程团队教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自编校本讲义及实践教学指导书。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同时分析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以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引出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支撑,最终进行了知识内容的分解,对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同时,以工作任务为单元,构建基于实践能力的学习模块。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把所学理论知识、规范、制度、定额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力求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会思考,启发学生独立完成实习规定的成果总结,即实习报告或专题调研报告等资料。教师要在此环节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编好大纲和指导书,严密实习制度,严格考核验收。
(三)基于资格考试案例的教学方式
资格考试中的相关案例,设计合理、涉及的知识面广,符合工程实际,我们在不改变本课程教学重点的前提下,以实用性为主,选取其中的案例作为教学的模拟案例。同时,也能为学生以后考取证书做好知识积累。
(四)基于实务应用的考核方式
学生会不会做考题与会不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两个小时的考试也不能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不再以单一的“平时考勤+期末试卷考核”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们探索出基于实务应用的考核方式,即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务问题相结合,独立(或组成小组)完成实践报告,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升华为专业的实践技能。
总之,建筑工程问题不但需要科学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和创造力。学生在课堂内基本完成了理论的学习,进入实践环节后,通过自己设计或参加劳动亲身体验施工的过程,能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建筑工程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与其他行业、管理部门、他人合作等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工程人员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是能否承接到工程任务,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理论教学对其改革,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才能培养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为我校的建筑工程类专业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为牡丹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