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音乐主题课、新歌学唱课及欣赏教学课中的不同侧重应用,阐明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整合必须整而适时,整而有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条新思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拓宽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掌握与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整合 适时性 有效性
一、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为“有趣”的知识探索
〖问题与困惑〗
在不久前,我在三楼舞蹈室上音乐课,由于舞蹈室没有多媒体设备。课后,我感触颇深。我讲授的是小学一年级《咙咚锵》一课。我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预备了锣、鼓、镲等打击乐。在进行“节奏训练”这一环节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出示锣、鼓、镲三种打击乐)
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谁又知道它们正确的演奏姿势又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一听说老师提问“正确”的演奏姿势,本来有几位想到前面“一显身手”的同学都面面相觑,纷纷放下了自己本已举起的小手。)
接下来,教师又认真地演示了三种打击乐的演奏方式,并陆续出示了两组节奏让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来读,最后让孩子们按着这两组节奏随老师用打击乐去模仿并试着为歌曲伴奏,从而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
平心而论,为了上好本节课,我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物力。但从中也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远远没有达到所预期的那样。究其原因,就是我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太过于陈旧,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在了摇篮里。
〖思考与对话〗
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基于各种原因,还在沿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虽然有的教师也想改变这种现状,采取了一些表面看起来“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怎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还是“不得要领”,过高地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分地拘泥于“过程与方法”、过多地忽略了“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本应“活灵活现”的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花架子”。
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提倡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这样就更增加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教学的难度。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本身再不能运用恰当的手段及途径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消耗殆尽。反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将三种音乐课程目标的层面进行合理的分配,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展示音乐知识的形成过程,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那么就会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案例与场景〗
在课后,该位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研究与学习,从中认识到了本节课的问题所在,并将本教学环节进行了再设计:
1.感受
师:说到过年呀,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大家都非常喜爱和熟悉的人物,你们看一看他是谁呢?(多媒体播放音乐“新年好”,屏幕出现“圣诞老人”。)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
师:大家都知道,圣诞老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给每个人送去精美的礼物,那我们看一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教师分送“节奏贺卡”。)
2.体验
课件出示节奏:
2/4×.× × × ︱ × 0 ‖
咙咚咙咚锵
2/4×.× ××︱× ×× ︱× ×︱× 0‖
咙咚咙咚锵咙咚锵锵锵
师:哪位同学收到了礼物?你能按照上面的节奏读一读吗?(强调“说错了没关系”。)
(学生任意读节奏。)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非常勇敢,他们能大胆地读出卡片上的节奏,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先不评论他们读的节奏对与错,现在请大家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新年礼物”?
(1)教师出示锣、鼓、镲,介绍其名称与用途。
(2)教师示范演奏方法。
(3)教师用大鼓按照“节奏贺卡”敲击出节奏,学生跟随鼓点读出节奏,教师强调要随节奏的快慢、强弱来读。
3.创作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由组合)讨论三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提示:可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任意演奏,只要能使其发出声音即可。)
(2)学生创编节奏。
(3)教师播放歌曲《咙咚锵》,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评析与感悟〗
上述两篇教学设计经过前后两次截然不同的教學手段及模式,最后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在哪?那就是我适时并合理地运用了信息技术,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后面的教学再设计当中,我采用了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但我們从中不难看出,其中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此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但以直观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枯燥的节奏训练融入到游戏当中,真正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启发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并引导、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从而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做。
二、防止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喧宾夺主
作为音乐教学的引导者,我们应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和训练,我们应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的效果是由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而定,而不是由计算机技术高低而定。计算机技术在整合中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让学生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正如著名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需的先决条件。”为此,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兴趣是前提”、“掌握方法是关键”、“提高技能是重点”作为教学的三部曲,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这才是素质教育落实到音乐课堂中的最佳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但须明确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无论到了哪一个阶段,其根本都是为教学服务。因此,不要盲目地追求整合,要整而适时,整而有效。就象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一样,有了信息技术这个强有力的助手,我们的音乐课堂活动将会越发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关键词:整合 适时性 有效性
一、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为“有趣”的知识探索
〖问题与困惑〗
在不久前,我在三楼舞蹈室上音乐课,由于舞蹈室没有多媒体设备。课后,我感触颇深。我讲授的是小学一年级《咙咚锵》一课。我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预备了锣、鼓、镲等打击乐。在进行“节奏训练”这一环节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出示锣、鼓、镲三种打击乐)
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谁又知道它们正确的演奏姿势又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一听说老师提问“正确”的演奏姿势,本来有几位想到前面“一显身手”的同学都面面相觑,纷纷放下了自己本已举起的小手。)
接下来,教师又认真地演示了三种打击乐的演奏方式,并陆续出示了两组节奏让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来读,最后让孩子们按着这两组节奏随老师用打击乐去模仿并试着为歌曲伴奏,从而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
平心而论,为了上好本节课,我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物力。但从中也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远远没有达到所预期的那样。究其原因,就是我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太过于陈旧,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在了摇篮里。
〖思考与对话〗
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基于各种原因,还在沿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虽然有的教师也想改变这种现状,采取了一些表面看起来“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怎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还是“不得要领”,过高地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分地拘泥于“过程与方法”、过多地忽略了“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本应“活灵活现”的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花架子”。
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提倡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这样就更增加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教学的难度。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本身再不能运用恰当的手段及途径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消耗殆尽。反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将三种音乐课程目标的层面进行合理的分配,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展示音乐知识的形成过程,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那么就会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案例与场景〗
在课后,该位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研究与学习,从中认识到了本节课的问题所在,并将本教学环节进行了再设计:
1.感受
师:说到过年呀,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大家都非常喜爱和熟悉的人物,你们看一看他是谁呢?(多媒体播放音乐“新年好”,屏幕出现“圣诞老人”。)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
师:大家都知道,圣诞老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给每个人送去精美的礼物,那我们看一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教师分送“节奏贺卡”。)
2.体验
课件出示节奏:
2/4×.× × × ︱ × 0 ‖
咙咚咙咚锵
2/4×.× ××︱× ×× ︱× ×︱× 0‖
咙咚咙咚锵咙咚锵锵锵
师:哪位同学收到了礼物?你能按照上面的节奏读一读吗?(强调“说错了没关系”。)
(学生任意读节奏。)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非常勇敢,他们能大胆地读出卡片上的节奏,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先不评论他们读的节奏对与错,现在请大家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新年礼物”?
(1)教师出示锣、鼓、镲,介绍其名称与用途。
(2)教师示范演奏方法。
(3)教师用大鼓按照“节奏贺卡”敲击出节奏,学生跟随鼓点读出节奏,教师强调要随节奏的快慢、强弱来读。
3.创作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由组合)讨论三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提示:可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任意演奏,只要能使其发出声音即可。)
(2)学生创编节奏。
(3)教师播放歌曲《咙咚锵》,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评析与感悟〗
上述两篇教学设计经过前后两次截然不同的教學手段及模式,最后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在哪?那就是我适时并合理地运用了信息技术,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后面的教学再设计当中,我采用了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但我們从中不难看出,其中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此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但以直观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枯燥的节奏训练融入到游戏当中,真正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启发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并引导、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从而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做。
二、防止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喧宾夺主
作为音乐教学的引导者,我们应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和训练,我们应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的效果是由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而定,而不是由计算机技术高低而定。计算机技术在整合中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让学生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正如著名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需的先决条件。”为此,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兴趣是前提”、“掌握方法是关键”、“提高技能是重点”作为教学的三部曲,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这才是素质教育落实到音乐课堂中的最佳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但须明确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无论到了哪一个阶段,其根本都是为教学服务。因此,不要盲目地追求整合,要整而适时,整而有效。就象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一样,有了信息技术这个强有力的助手,我们的音乐课堂活动将会越发生动活泼,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