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索出五指毛桃种苗科学合理的质量分级标准,采用相关分析、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五指毛桃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可以选用地径与冠幅作为五指毛桃种苗的分级指标。五指毛桃种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种苗:地径≥2.39 mm,冠幅≥13.55 cm;Ⅱ级种苗:地径≥1.93 mm,冠幅≥10.58 cm;Ⅲ级种苗:地径<1.93 mm,冠幅<10.58 cm。本研究制定了五指毛桃质量分级标准,可为将来五指毛桃种
【基金项目】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研发项目(GLM [2021]037号); 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业务费项目(桂植业21013)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出五指毛桃种苗科学合理的质量分级标准,采用相关分析、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五指毛桃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可以选用地径与冠幅作为五指毛桃种苗的分级指标。五指毛桃种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种苗:地径≥2.39 mm,冠幅≥13.55 cm;Ⅱ级种苗:地径≥1.93 mm,冠幅≥10.58 cm;Ⅲ级种苗:地径<1.93 mm,冠幅<10.58 cm。本研究制定了五指毛桃质量分级标准,可为将来五指毛桃种苗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是装配式建筑中一种常用的墙板体系,由于其常采用外挂于结构主体的方式与主体相连,故被称为“外挂墙板”。课题组以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整间外挂墙板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含减震外挂墙板(Energy Dissipation Cladding Panel,后文简称为“EDCP”)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外挂墙板顶部采用避开梁端塑性铰区的线连接,底部由U型钢板消能器与下部结构相连形
本文以广东省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挂榜村“布袋木狮舞”为研究对象,对“布袋木狮舞”的整体形式及其舞蹈本体特征给予相关的解读和分析,拟从舞蹈源流、族群叙事、族群认同及隐喻虚拟等多维视角,来论证“布袋木狮舞”在“南岭民族走廊”上的动态流变与互动融合,为印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某高层住宅小区项目所在地属于浅覆盖型岩溶区,基岩面覆盖土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较小,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基岩埋深不同,地质土层均匀程度存在差别,因此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同。该项目采用旋挖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两种基础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情感”是西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相关探讨与阐释也在持续展开中。壮族二次葬作为独特的仪式形态,两次葬期可视为丧葬仪式的“长阈限”,基于壮族对生命的认知,从情感的角度能够探讨死亡给个人经验和礼俗秩序带来的冲击,以及民众的应对方式和逻辑,阐释礼俗传承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仪式表象之下蕴含的世代传承的对生命、情感、身体的理解。仪式通过对身体的认知、表述与对话,将身体、情感、文化融合,经过“长阈限”的转化
为解决穿越溶洞型单桩的设计难题,研究了穿越无充填溶洞时单桩的承载特性.基于现场物探和室内试验结果明确了溶洞的发育情况和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4组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对不同溶洞半径、不同溶洞位置及不同桩径的工况进行了模拟,确定了BoxLucas1荷载传递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穿越无充填溶洞单桩的承载特性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增加和溶洞充填时溶洞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将得到削弱,
大吴泥塑以潮汕民俗文化为依托,从潮剧角色的视觉元素中提取转化,融合地方独有的泥塑技艺,构成了自身鲜明的人物特点与奇特的艺术形式,是理解潮汕地区特有文化符号的重要事象,具有教育、和美、消费等多维社会功用。目前,大吴泥塑正在官方的支持下进行有序的传承,并不断推进“双创”的时代转化。但其仍然面临着生产模式单一、社会参与度弱、文化精神挖掘不足等现实难题。立足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语境,通过提高传承意识、强化资源
中国130多种语言分属5个语系,遍布在广袤的国境内和跨国区域,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上差异极大,国家通用语(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文”的多元、交融、共生的谱系。多民族语言文学之间相互促生,形成了中文“不同而和”、动态发展的创造。在多民族语言视角下,中国文学研究一方面要充分估量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另一方面也不能陷入语言决定论和文化相对主义。多民族语言文学内含着世界文学因素,进而拓展
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数字化监管中的网络征信监管和网络舆论监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短视认知行为,构建网络征信情形、网络征信与网络舆论并存情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模型,探析不同数字化监管情形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为决策和监管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形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短视认知均对平台监管最优决策产生影响,使平台更注重短期收益,进而使平台实际决策期与规划期的决策发生偏离;在网络征信情形下,随着征信水平提升
<正>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成文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运用写作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在实践中,教师普遍感觉这是一项耗时费力又难以见效的工作,较难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质量监控,往往在写作结束时以分数或评语加以反馈,学生较难体会到教师的批阅对写作带来的帮助。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较难得到提升。面对这种现状,除了提高师生对于写作评改意义的认识,还要开发指向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评价
<正>初中生常犯记叙文写作不切题的毛病,他们面对作文题时,往往凭直觉判断它的主题,进而决定文章构思。这种直觉有时可以发挥作用,有时则把握不准。教师也会设计相应的作文讲评课,但基本都是结合学生第一次写作活动开展的指导,流程大多是读几篇范文,再强调“材料要切题、真实、典型、新颖”等注意事项,请学生自我修改、誊写,一篇写作练习就到此为止。这样的作文讲评课针对性、跟进性不强,学生并没有掌握切题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