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
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或地理空间意象思维)。研究地理空间思维的规律和特点,强调地理空间思维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提高地理学科教学水平和效率的关键。本文试就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作粗浅论述。
一、缺乏地理空间意象思维是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
空间意象是一种具有“经验-直觉”的自组织空间形象感知,是地理形象化思维模式的基础,它既提供了一种地理信息的组织方式,同时,它又为地理信息、知识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模式。
它对于地理思维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地理知觉经验。空间意象是地理思维的产物,同时,它也是地理思维得以进行的“载体”。从它产生开始,它就对地理思维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影响地理概念和地理思维习惯的形成。从思维方式上看,意象模式大量运用了联想、启发、类比与推理等思维方法。由此可见,空间意象具有非现实性和形象化的特征。
地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表现为某个空间意象,并且这个“意象”在地理思维过程中总是处于变化的状态,随着地理思维对地理问题的现象、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空间意象对地理问题的模拟将会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许多学生存在着对地理学习的困难,他们总是徘徊于地理空间意象思维的门外,局限于自我孤陋的经验和习惯思维方式,无法构建地理空间意象,无法获取和理解地理空间信息,更无法“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意象思维,这就对地理学中的地理空间分布特性和各类自然条件的组合,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过程等无法理解,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是多么重要。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
1.充分运用虚拟地理环境,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虚拟地理环境,是以人为核心的、面向大众与网络社会的三维虚拟环境,可用于虚拟地理野外实习、地理远程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地理游戏与娱乐等;由此,并可推动‘大众地理学’以及‘地理美学’的发展。”这是出自百度网站的对虚拟地理环境的解释。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理教学引入虚拟地理环境,充分运用虚拟地理环境技术,无疑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充实其地理经验有莫大的帮助,它可以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甚至在游戏与娱乐中实现地理知识与地理空间概念的获得。
2.培养学生用图来思考、构建与表达地理知识的习惯。地理知识与一般的抽象知识不一样,它本身就具有空间性、多维与多尺度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特点。所以,地理知识与地理空间、地理空间认知、地理思维、地图表达有着本质的联系。
而地理空间思维的基本心理过程为:用心理地图(或者叫意境地图)再现已知条件→建立相互照应的一组空间图形→运用这些心理地图解题(计算、推理、检验、反思)。图形是地理空间思维的载体,它以形象的面貌代表着抽象的地理规律或原理,地理空间思维的本质是借助图形变通已知条件,转换思维角度,疏通思维道路,整合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用图来思考、构建与表达地理知识的习惯是地理空间意象思维的关键。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要学会查阅地图和填图;第二个层次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能够把图表的含义用文字表达表达出来;第三个层次则是能实现图文的互换,把文字表达的含义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会用图形思考问题,表达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为实现上述三个层次的目标,地理教学中必须做到:
1.重视使用各种知识网络图、思维导图、联系图、分布图(要求简明、分层、顺序)、成因示意图,这些是我们用来培养学生用图来思考、构建与表达地理知识的习惯的基本手段。
2.培养学生见文生图的能力。见文生图是指能够把用文字陈述的地理内容在大脑中正确而迅速地转换为图形,形成心理地图。这里所指的图是广义的,包含地图、几何图形、模式图、景观图等。它要求地理空间想象力丰富,基础知识扎实,把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图形的方式烙印在大脑中,见文生图,“胸中有图”,这种良好的文图转换能力能使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做到已知条件直观明朗,思考过程缩短,思考难度降低,解题速度加快。
由于平面图的局限性,使某些地理信息不能尽显于图上,这时就需要转换视角,展现原有的关键信息,使难点迎刃而解。这种转换图方法很多,关键是要在头脑中建立直地理事物的立体空间分布图,能按题意进行上下、前后、左右、正侧、内外等方式的转换,并能绘出便于分析和思考的最佳图式。如半球图与侧球的转换等。
(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
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
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或地理空间意象思维)。研究地理空间思维的规律和特点,强调地理空间思维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提高地理学科教学水平和效率的关键。本文试就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作粗浅论述。
一、缺乏地理空间意象思维是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
空间意象是一种具有“经验-直觉”的自组织空间形象感知,是地理形象化思维模式的基础,它既提供了一种地理信息的组织方式,同时,它又为地理信息、知识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模式。
它对于地理思维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地理知觉经验。空间意象是地理思维的产物,同时,它也是地理思维得以进行的“载体”。从它产生开始,它就对地理思维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影响地理概念和地理思维习惯的形成。从思维方式上看,意象模式大量运用了联想、启发、类比与推理等思维方法。由此可见,空间意象具有非现实性和形象化的特征。
地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表现为某个空间意象,并且这个“意象”在地理思维过程中总是处于变化的状态,随着地理思维对地理问题的现象、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空间意象对地理问题的模拟将会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许多学生存在着对地理学习的困难,他们总是徘徊于地理空间意象思维的门外,局限于自我孤陋的经验和习惯思维方式,无法构建地理空间意象,无法获取和理解地理空间信息,更无法“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意象思维,这就对地理学中的地理空间分布特性和各类自然条件的组合,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过程等无法理解,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是多么重要。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
1.充分运用虚拟地理环境,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虚拟地理环境,是以人为核心的、面向大众与网络社会的三维虚拟环境,可用于虚拟地理野外实习、地理远程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地理游戏与娱乐等;由此,并可推动‘大众地理学’以及‘地理美学’的发展。”这是出自百度网站的对虚拟地理环境的解释。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理教学引入虚拟地理环境,充分运用虚拟地理环境技术,无疑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充实其地理经验有莫大的帮助,它可以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甚至在游戏与娱乐中实现地理知识与地理空间概念的获得。
2.培养学生用图来思考、构建与表达地理知识的习惯。地理知识与一般的抽象知识不一样,它本身就具有空间性、多维与多尺度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特点。所以,地理知识与地理空间、地理空间认知、地理思维、地图表达有着本质的联系。
而地理空间思维的基本心理过程为:用心理地图(或者叫意境地图)再现已知条件→建立相互照应的一组空间图形→运用这些心理地图解题(计算、推理、检验、反思)。图形是地理空间思维的载体,它以形象的面貌代表着抽象的地理规律或原理,地理空间思维的本质是借助图形变通已知条件,转换思维角度,疏通思维道路,整合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用图来思考、构建与表达地理知识的习惯是地理空间意象思维的关键。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象思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要学会查阅地图和填图;第二个层次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能够把图表的含义用文字表达表达出来;第三个层次则是能实现图文的互换,把文字表达的含义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会用图形思考问题,表达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为实现上述三个层次的目标,地理教学中必须做到:
1.重视使用各种知识网络图、思维导图、联系图、分布图(要求简明、分层、顺序)、成因示意图,这些是我们用来培养学生用图来思考、构建与表达地理知识的习惯的基本手段。
2.培养学生见文生图的能力。见文生图是指能够把用文字陈述的地理内容在大脑中正确而迅速地转换为图形,形成心理地图。这里所指的图是广义的,包含地图、几何图形、模式图、景观图等。它要求地理空间想象力丰富,基础知识扎实,把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图形的方式烙印在大脑中,见文生图,“胸中有图”,这种良好的文图转换能力能使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做到已知条件直观明朗,思考过程缩短,思考难度降低,解题速度加快。
由于平面图的局限性,使某些地理信息不能尽显于图上,这时就需要转换视角,展现原有的关键信息,使难点迎刃而解。这种转换图方法很多,关键是要在头脑中建立直地理事物的立体空间分布图,能按题意进行上下、前后、左右、正侧、内外等方式的转换,并能绘出便于分析和思考的最佳图式。如半球图与侧球的转换等。
(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