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 自学导案”的设计与实施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 自学导案”就是指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完成配套自学导案的一种先学方式。我们以这种新型的先学方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先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新知的教学。
  关键词:微课 自学导案;促学生先学;促课堂教学
  我校倡导与实施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十多年,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师实践,对学生“先学”和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不懈地追求学生“自学、乐学、好学、会学、博学”的有效课堂。如今,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成效正印着其破解之力,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我校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而且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把“微课 自学导案”引入“先学”部分,让“先学”的内容、形式更丰富,作用更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量与计量”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容积单位)都是小学生经常听到、看到、用到的,按理应该容易学习。但学生的社会实践比较少,对计量单位认识不多,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而且这些计量单位的互换进率不完全相同,在传统教学中常常要运用大量的实物进行教学,这样又很难突破难点,而且课堂管理相对比较困难。我们把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的这部分内容进行微课的录制,并配套设计“自学导案”引入精学课的课前“先学”中,构建小学数学“量与计量”这部分内容的精学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可操作化的样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微课 自学导案”的研究设计与实施为教与学服务,为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发展服务,是当前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在课改新形势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 自学导案”之操作:促学生先学
  汪晓东、周家伟、陈心忠、谢同心等教育工作者提到,微课的设计要在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针对学生的“学”,明确每一段“微课”视频的观看者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从标题到内容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内容要精练。
  案例一: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整时》的时候,在教学中为了认识时间,教师常常让学生从家里带小闹钟到课堂上,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有些学生玩闹钟甚至闹钟响的情况来干扰教学。那我们就设计了如下的微课视频(节选片段一:出示钟面,直接教孩子如何看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也可以表示为7:00。片段二:出示三个钟面,钟面的下面写着相应的时刻,让孩子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结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让学生在家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边看边操作钟面,了解钟面有什么,如何看整时,然后填写“自学导案”:仔细观察身边的钟表,你发现了什么?(1)钟面上有( )个数,分成( )大格;(2)钟面上有( )根针,它们分别是( )针、( )针和( )针;(3)钟表上的指针是按( )方向转动的;(4)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是( )时。
  学生有了初步的先学,教师也能从“自学导案”中提前了解到孩子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回归课堂时教师根据课前了解的学情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课中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的时间得到增加。
  案例二:学习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时,微课视频展示提出疑问:“1吨有多重?”紧接着用1桶桶装水的质量是10千克的例子学习1吨有多重,即1桶是10千克,10桶这样的水的质量是10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的质量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对于较大的质量单位,我们无法在课堂上用手比一比、用尺子量一量或掂一掂等方式来建立相应的表象。我们选择这一块内容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并要求他们通过学习微课完成相应的“自学导案”。自学导案设计如下:
  一、阅读书本31-32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二、看完微课视频后,你知道了什么?试着写下来。
  三、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把你知道的记录下来。
  这样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教师不用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就可以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
  “微课先学化”这种有目的、有要求、有指导性的先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效果。
  二、“微课 自学导案”之操作:促课堂教学
  对照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与传统教学相反,“微课先学化”将难度较小的学习内容(记忆、理解)放在课前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个性选择视频学习),而将难度较大或需要同伴互助和老师点拨指导的学习内容(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安排在课堂上完成。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教师的要求观看教学视频,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内容,课堂的时间可以腾出来供师生互动交流、协作探究、拓展知识和创新思维,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知识拓展的场所。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孩子们对质量单位“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找到生活中用“吨”来表示的物品,并能通过1吨=1000千克这个关系进行后续学习。因此,教师一开课就能直奔教学难点,利用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探究学习,把时间用在提升拓展练习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是让学生独立完成“(1)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吨;(2)一辆卡车质量是5吨,也就是( )千克”,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借此快速学习和巩固1吨=1000千克这个知识。这样就可以在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节约教学的时间。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教师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以最快的速度检测课前学习的效果。接着做一些难度提升的练习,如:7008千克=( )吨( )千克;1吨-400千克=( )千克;2噸300千克=( )千克 ,则适合在课堂上花时间进行建构学习,可以通过生生互动、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难困惑,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完成知识的内化。
  课堂教学是以“导”为主的,教师应设计贴近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克和千克》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有了课前的学习和课堂中回顾归纳“微课”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后,在课堂上以动画人物阿宝的一封信“爸爸:您好!今天在实验小学学到了许多关于质量单位的知识,感到非常愉快!我的体重已经有50克( )了,我准备买些礼物带回熊猫村:1个200千克( )的大苹果、1瓶1克( )的水、一个3千克( )的大西瓜。”作为课堂练习,在孩子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交流辨析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式学习,学生就能得到同伴和教师的更多帮助,巩固练习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交流讨论汇报,教师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认识状况,再根据学情反馈来实施下一步教学,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学习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性,组织协作学习,注重学习内容的联系,通过组员之间开展小组合作,共享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随时调节教学进程。同时,学生能在交流讨论中听取别人的发言并做比较,取长补短,扩大视野,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才能产生极大的成就感。
  实施“微课 自学导案”的教学,为数学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为正确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供条件,为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载体,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供时间与空间。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及保障体系是促进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分析了建立高效自我评估机制的特点及重要性,阐述了高等学校校内自我评估机制的设置及工作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对成功就业尤其重要.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学生求职
上海大中里综合发展土建工程是该市的一项重要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与质量控制,有效地监督、促进工程质量与进度。坚持工程施工的规范性、科学性和
随着高校施行扩招政策,学校规模急剧扩张给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带来挑战,教育领域的改革实践使学校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运营行为,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运营和培养人的教育目标既对立又统一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勘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水利是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在《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强调,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当中,一定要把水利工作放在一
2013年黑龙江省春涝严重,给大田播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原有的机械作业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使精密播种机在春涝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播种作业,以德国“格兰”精密播种机为例(相似的精密播
<正>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法释[2018]2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解释》的公布施行,对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