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对慢性传输型便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c9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PFD)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T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TC组及1、10、100 mg/kg治疗组,各10只.STC组、各治疗组给予10 mg/kg洛派丁胺溶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2次/日,持续2周.自造模第8天,各治疗组在洛哌丁胺灌胃3h后分别给予1、10、100 mg/kg的PFD灌胃,1次/日,持续1周.期间监测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饮水量、食物摄入量)及粪便参数(第1颗黑色粪便排出时间、粪便含水量);将小鼠脱颈处死取结肠组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TNF-α的表达,用肠神经全层铺片观察肠神经肌层神经元形态;用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同源物1(Smad1)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C组第1颗黑色粪便排出时间长、排便频率低(P均0.05);与STC组比较,100 mg/kg治疗组第1颗黑色粪便排出时间短、排便频率高(P均<0.05).后续实验选择100 mg/kg治疗组进行观察.与对照组比较,STC组体质量低,摄食量、饮水量少(P均<0.05);与STC组比较,100 mg/kg治疗组体质量高,摄食量、饮水量多(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STC组TNF-α阳性面积百分比高(P<0.05);与STC组比较,100 mg/kg治疗组TNF-α阳性面积百分比低(P<0.05).STC组结肠肌间神经分布稀疏,神经纤维变细,胞体减少;而100 mg/kg治疗组神经元的以上变化发生逆转.与对照组比较,STC组结肠组织中BMP2、Smad1 mRNA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与STC组比较,100 mg/kg治疗组结肠组织中BMP2、Smad1 mRNA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结论 PFD可改善STC小鼠的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与PFD能够调控BMP2-Smad1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WNT5A基因过表达与颗粒细胞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周龄(n=15只)和6周龄(n=16只)雌性昆明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