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根据280名大肠癌患者的观察,指出肠癌时高热不少见。发热、微热不仅是一个经常见到的症候,有时也是一个相当早期的症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根据280名大肠癌患者的观察,指出肠癌时高热不少见。发热、微热不仅是一个经常见到的症候,有时也是一个相当早期的症候。
其他文献
本院自一年前对结核性脑膜炎应用新的治疗法以来,本病之临床过程及其预后有了一定的改观,使过去常易发生严重后遗症已显著地减少。自链霉素问世以来对本病的治疗虽然已起相当的作用,但链霉素单独应用并不能解决本病的治疗问题。只有链霉素与对氨柳酸合用或可能获得持久的疗效。异菸肼的发明又进一步地改善了治疗的效果。
远在古希腊时代,即把疼痛描述为“健康的警犬”,因为它预告了威协人类机体的危险。但是,当疼痛完成了它的信号和防御性机能之后,还不能立刻消失,这是因为引起疼痛的致病因子往往不可能很快消除的缘故。长期的疼痛刺激,从患病脏器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此处是“机体全部活动的管理者和支配者”(И. П. 巴甫洛夫),如此破坏着大脑半球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因而破坏皮层的正常活动,妨碍了皮层中保护性抑制过程
患者男性,住院号:2,192,34岁,未婚,山东日照人。1953年9月15日由某院转来本院。主诉为心跳、气急及周期性咯血已16年。16年前冬季,患咳嗽、胸闷,继而心跳,痰内带血。劳动后气急、心跳转剧。14年前开始发现下肢浮肿,休息后减轻,持续迄今。三年前某次劳动后大量咯血,血色鲜红。复发多次。并感上腹闷胀,食欲减退。当时经某医院检查,发现体温为39℃、心律不规则、肝脾均肿大。并有腹水征及全身浮肿。
患者张某,住院号148,男性,23岁,未婚,山东莱西县籍,于1952年12月18日入院。主诉为阵发性咳嗽,喀痰已五月余。患者于52年7月劳动过度后开始有咳嗽,喀痰。初时痰为淡黄色,粘性,后成白色粘沫痰,量多。咳嗽以晚间及清晨为重;阴雨天、天寒或劳动后发作较频。自觉全身无力,发热、胸闷、胸痛,但无气喘。近一月来病势增剧,发作时除咳嗽外兼有气喘、呼吸困难、痰量增多、不能劳动。曾在某医院治疗数月无效而转
在工业病中,铅中毒历史悠久,目前亦仍常见,但其诊断,尤其早期诊断,尚缺乏一个易行而可靠的方法。
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在我国很少发现。1929年杨氏曾报告一例,此外尚未发现其他类似报告。茲特报告本校附属医院一例,以期引起同志们对本病的注意。
多发性骨髓瘤或浆细胞性骨髓瘤是多发性恶性肿瘤,侵犯各处骨骼,主要为有红骨髓的骨骼。重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贫血、高血浆球蛋白、Bence-Jones及蛋白尿及肾脏炎等。MacIntyre氏于1850年首先报告,直至1873年Rustizky氏始定名为多发性骨髓瘤。而骨髓瘤除多发性外,尚有单发性骨髓瘤及软组织骨髓瘤二种,均为较罕见之疾病。从手头所查得之国内文献只有李、张二氏报告一病例。
急性白血病在医学文献中已有90年的历史,惟该病的临床症状则仅在19世纪末叶方有详尽的描述。祖国文献中,Morgan及Hsu二氏于1934年首次报告一例,其后各家陆续报告多例,足证此病在我国并非罕见。作者等在天津市立总医院内科自194d-1954年8月之住院患者中共集得急性白血病27例。所有患者之诊断皆有血液及骨髓检查之证实,其中三例并有尸体解剖。茲将此27例作一临床分析,就敎于国内同道。
1891年Fleming氏首先报告,谓白血球以间接分裂为其增生的方式。其后Maximow氏(1910)及其他学者相继证实。正常人血中无间接分裂细胞(下简称分裂细胞),但在白血病的血液中偶可发现。在骨髓材料中,红血细胞系统,正常或粒细胞白血病时的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以及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的淋巴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都可以出现间接分裂。Ellermann,Hittmair,及Leitn
白血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转问题,直到现在还未获得解决。但是证实本病的本质为新生物的实验材料却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