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发展也不断改革创新,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更是步上了一个新台阶。而高等教育更是成为全社会人民共同关注的教育中心。因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分清对与错、黑与白,对一个人的品格塑造非常关键,那么通过创新发展的教育方式来发现一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更是对一个人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构造能力等多方面的体现。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与创业人才应该正确对待未来的就业市场,通过不断地创新改革教育方式,从而探析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065-02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改革,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而存在。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因此,加强教育改革变得越来越受人关注,将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也是势在必行。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传授书本知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解决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改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同时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和积极性。一举两得,既可以加强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提高学习乐趣。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实施创新式教学变得尤其重要,一定要切实做好创新与创业人才的目标培养工作。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状况
1.教学观念较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是高职院校教学观念仍然较落后,主要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占据着整个教学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设施相对落后。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变得多样化,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硬件和软件都得到改善,但是高职院校教学课堂的硬件也就是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很多课程项目老师只是做介绍而无法具体实际操作。
3.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际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参加考试,就是为了保证不挂科,而不会真正地想要去学习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对知识的学习就是应试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本就不注重实际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现状
创新与创业教育就是指在学生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为主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优势,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创新发展,具有冒险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从而在将来的发展中做一个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相比于企业创业的成功率来说非常低,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学生对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概念不理解,作为社会上将来发展的人才来说,其不具备完善的人才基本素质,因此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现状不太乐观,有待于我们继续加强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职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特征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体,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培养的是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那么高职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既要是专业高素质人才,又是专业技术型的人才,通过不断创新,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下面我简单介绍高职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特征。
1.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现在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就业市场,那么高职教育中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就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并且很好地就业,那么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就业问题,创新和创业都能够很好地为人才就业服务。
2.人才培养的实际应用化。生活中身边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是大家从不注意,如果能够将每天出现的一些事情捕捉到脑海中,将实际现象和理论知识联系,就可以转化成创新和创业思维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生活实际现象在课堂上重述,那么就能够使学生觉得生活很近很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性的人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将来的发展以及共同促进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3.人才培养的区域化。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其地方性的创新和创业人才目标的构建,形成地方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个人才培养教育的改进。
4.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教育不再简单的是教师和学生的职责,而是全社会的职责,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其在社会发展中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同时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培养机制。
总之,人才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我思想和自我表达为中心,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整地展现自己的想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对其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备课,对数学教学指导也是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对其个性化发展形成了阻碍和打击,比方传统教学就是,老师说这道题这样解答,那么学生就不去思考,照着老师说的方法进行解答,根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是否有不一样的解题策略,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模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个性化发展也展现不出来,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课文知识进行了解和理解,通过自主学习,最终在自身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实现创业的目标。 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教育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追求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是势在必行,尽管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架构,但是其实践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的组织架构,拓宽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多元化体验式教育的教育方式,是我国教育专家和教师们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课程中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一个人的成长奠定好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鼓励其特长优势的充分展现,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同步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创新型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为日后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实际应用化,人才培养的区域化以及人才培养的社会化。为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努力使其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创业基本素质,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也快速增长,国内教育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体制也不断完善,因此追求实现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是必要的。创新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教育发展。同时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与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人才培养遵循其培养目标的特点,要尽量做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人才培养的地方化以及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化目标,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推动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家军.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4):63-65.
[2]沈时仁.基于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J].教育与职业·研究与探索,2010,(29):17-20.
[3]孙兵.基于战略协同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07):95-9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ZJB201306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桂华(1981-),男,湖南涟源人,讲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美国思科认证CCNA工程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高职教学管理与实验实训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065-02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改革,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而存在。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因此,加强教育改革变得越来越受人关注,将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也是势在必行。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传授书本知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解决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改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同时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和积极性。一举两得,既可以加强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提高学习乐趣。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实施创新式教学变得尤其重要,一定要切实做好创新与创业人才的目标培养工作。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状况
1.教学观念较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是高职院校教学观念仍然较落后,主要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占据着整个教学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设施相对落后。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变得多样化,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硬件和软件都得到改善,但是高职院校教学课堂的硬件也就是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很多课程项目老师只是做介绍而无法具体实际操作。
3.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际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参加考试,就是为了保证不挂科,而不会真正地想要去学习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对知识的学习就是应试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本就不注重实际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现状
创新与创业教育就是指在学生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为主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优势,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创新发展,具有冒险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从而在将来的发展中做一个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相比于企业创业的成功率来说非常低,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学生对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概念不理解,作为社会上将来发展的人才来说,其不具备完善的人才基本素质,因此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现状不太乐观,有待于我们继续加强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职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特征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体,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培养的是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那么高职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既要是专业高素质人才,又是专业技术型的人才,通过不断创新,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下面我简单介绍高职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特征。
1.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现在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就业市场,那么高职教育中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就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并且很好地就业,那么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就业问题,创新和创业都能够很好地为人才就业服务。
2.人才培养的实际应用化。生活中身边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是大家从不注意,如果能够将每天出现的一些事情捕捉到脑海中,将实际现象和理论知识联系,就可以转化成创新和创业思维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生活实际现象在课堂上重述,那么就能够使学生觉得生活很近很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性的人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将来的发展以及共同促进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3.人才培养的区域化。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其地方性的创新和创业人才目标的构建,形成地方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个人才培养教育的改进。
4.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教育不再简单的是教师和学生的职责,而是全社会的职责,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其在社会发展中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同时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培养机制。
总之,人才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我思想和自我表达为中心,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整地展现自己的想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对其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备课,对数学教学指导也是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对其个性化发展形成了阻碍和打击,比方传统教学就是,老师说这道题这样解答,那么学生就不去思考,照着老师说的方法进行解答,根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是否有不一样的解题策略,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模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个性化发展也展现不出来,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课文知识进行了解和理解,通过自主学习,最终在自身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实现创业的目标。 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教育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追求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是势在必行,尽管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架构,但是其实践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的组织架构,拓宽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多元化体验式教育的教育方式,是我国教育专家和教师们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课程中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一个人的成长奠定好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鼓励其特长优势的充分展现,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同步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创新型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为日后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实际应用化,人才培养的区域化以及人才培养的社会化。为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努力使其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创业基本素质,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创新与创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也快速增长,国内教育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体制也不断完善,因此追求实现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创新式、体验式教学是必要的。创新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教育发展。同时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与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人才培养遵循其培养目标的特点,要尽量做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人才培养的地方化以及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化目标,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推动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家军.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4):63-65.
[2]沈时仁.基于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J].教育与职业·研究与探索,2010,(29):17-20.
[3]孙兵.基于战略协同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07):95-9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ZJB201306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桂华(1981-),男,湖南涟源人,讲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美国思科认证CCNA工程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高职教学管理与实验实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