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英孚(EF)
始于1965年的EF教育集团,已在70多个国家设立了200多个分支机构,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私人国际语言教育机构。近40年来,享誉全球的EF英孚教育帮助非英语国家的学生突破地域局限,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英语连锁学校、在线教育以及游学方式,为数以千万计的学员提供专业服务。1998年,EF在汉城奥运会上被指定为专用语言学校;1990年,EF在BOSTON成立“世界语言专家委员会”(World Council for Language Teaching“WCLT”)。而今,EF更是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为专用语言学校。
“欧洲国家的孩子在摇篮里的时候就开始周游世界了。游学的意义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价值更大,早接触,多见识,鼓励孩子成为国际公民,融入世界。”
“中国父母给了孩子无穷的爱,而实际上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平衡和减压对中国学生很重要。”
费强森先生的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里面的陈设朴素而简单。而他的数十位员工和来这里咨询、办理游学业务的每位客人,却享用着1100多平方米的宽敞空间。这里可是香港最昂贵的地脚——铜锣湾时代广场蚬壳大厦23楼——这里的每一扇窗户,面对的都是维多利亚湾的无敌海景。
费强森是他的中文名,很显然这是一个用他的本名Philip Johnson音译过来的名字。而他的员工则喜欢称呼他“爷爷”,因为他是那样得和蔼可亲,一位十足的英国绅士。
负责安排此次采访的是英孚教育机构深圳地区的首席代表,她每次提到这位“爷爷”的时候脸上都绽开女儿般可爱的笑容。“永远都是刚刚好!”她说,“他说话的声调总是不高也不低,那么笑容可掬。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在他那里总会变得轻而易举。”
此刻,费强森先生面对《名望》杂志摄影师的镜头,居然还有几分拘谨。“终于可以有好照片用了。”——他用幽默来掩饰小小的拘束。采访由此开始。
从小在英国长大的费强森先生在他读中学的时候,母亲给了他一个去美国的机会,这次美国之行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后来他在法国接受大学教育时,更是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不久后他结识了瑞典人Hult先生——英孚教育机构的创始人,他们成为好朋友,一起并肩工作。起初,他们组织美国学生去欧洲游学,白手起家,每一单业务都是自己带队,不仅孩子们的学习,就连日常生活细节的安排都要亲力亲为。而费强森先生也因此成为英孚最初的奠基人之一。
费强森先生以他一贯的精细和热忱为英孚工作,先后在美国洛杉矶、英国和瑞士工作,2002年来到上海,担纲亚洲区总裁。
近30年的游学教育经历,尤其是近几年大中华区的市场运作经历,使费强森先生对中国教育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跟中国的孩子不同,欧洲国家的孩子在摇篮里的时候就开始周游世界了。游学的意义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价值更大。早接触,多见识、鼓励孩子成为国际公民,融入世界。”
他坦言,带中国的孩子去国外游学需要配备更多的老师,需要更有力的组织,中国的孩子自理能力不够,而欧洲的孩子更喜欢自己找乐子。离开中国到欧洲游学,孩子们会经历很多与平时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例如,食物的差别。中国孩子可能会吃不惯西餐,但他们需要尝试。英孚会尽量选择家境好的家庭安排学生入住,让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学习如何独立、与人交往。重视体验,而不是局限书本。
费强森认为,中国父母给了孩子无穷的爱,而实际上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极高,但毕竟成功者是少数。从一个兴趣班到另一个兴趣班,很可能把孩子的潜能扼杀了。孩子在读高中的时候唯一想的就是如何能通过考试,而不是像海绵一样去吸收丰富的知识。
平衡和减压对中国学生很重要。比如交友、运动、探险和挑战,中国的孩子都比较缺乏。
他建议,中国的教育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的教育。比如贫困地区,应当以教师、教材和教室等基础条件的优化为主。而较发达地区,中高收入的一些家庭,应该鼓励孩子更多地接触世界。
基于费强森对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和思考,英孚在这一区域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适应中国市场,在不同层面用不同形式来提供教育产品。费强森先生在给《名望》读者的题词中表达了他的祝愿——“我希望新的世界给中国带来美好的前景和进一步的发展”
费强森有三个孩子,他一直鼓励孩子接受多种教育。尽管他的孩子在优裕的家庭中成长,但他还是支持孩子独立,他只给孩子提供50%的学费,其余自理。他说,让孩子自己去奋斗,自己去争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