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男生余光,一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人消瘦了许多,后来提出不想上学,“同学们看不起我,经常拿余光观察我,感觉都在笑话我,有的像玩猴一样看我。我也不敢看他们,现在也没有真心朋友,在班里特别难受”。
眼镜的颜色越来越重
孩子一开始说自己的眼睛有毛病,需要配眼镜,可到医院检查,说他视力正常。但孩子一再坚持自己眼睛有问题,需要配眼镜才能看到黑板,于是家长给配了一个没有度数的眼镜。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又说自己的眼睛怕光,先配了个蓝色的眼镜,后来又换了茶色的,最后孩子又要求配墨镜,家长没有答应。再后来孩子有时精神恍惚,有好几次上课突然拍案而起,怒斥相隔二、三人之外的学生,有时是甲,有时是乙,内容大多是:“你看什么看?!”或者“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爸爸成了负面榜样
第一次咨询,我收集了一些相关情况:他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他,总想偷看人,想知道他们注意到自己没有,可是又感觉自己像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知道这样想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又控制不自己。
还收集到,余光妈妈是一位要强的人,但丈夫却不务正业,一天到晚只和酒亲。孩子初二那年,有一次晚上,丈夫喝了些酒当着孩子面要强行和妻子发生关系,见妻子不理不睬,便直接动起手脚,孩子见状离开了家,去同学家住了一个晚上。
这件事可能是余光恐惧的诱因之一。另外妻子长期看不上丈夫,在孩子面前讲究他的爸爸,爸爸在家地位沦陷。爸爸是孩子想成为男子汉的最近最直接的榜样,而这个榜样是那样的扶不起来,对小男子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打击。
搬自行车的人
怎么能让余光放下对别人的过份在意?放过了别人才能真正地放下自己。前思后想,第二次咨询,我为他设计了一个故事。
○咨询师:在一个宽敞的平房里,中间有一张方型的大桌子,四周坐着四个男人,他们分别是甲、乙、丙、丁。这时你正推着一辆自行车进去,想把车暂时放在这里一会,好到里面办事,假若你车停好时,一抬头正好看到甲,甲也正好看了你一眼。这时你会想到什么?
●来访者:他不愿意我放在这里。
○咨询师:那你会怎么办?
●来访者:换一个地方吧。
○咨询师:于是你把车换了一个地方放好。放好后你又想,放在这里乙愿意吗?于是你便看了乙一眼,乙也正好看了你一眼,你会怎么想?
●来访者:他也不愿意我放在这里。
○咨询师:那你会怎么办?
●来访者:再换一个地方吧。
○咨询师:你认定乙不愿意你将车放那里,又把车换了一个地方,但放好后你又想,放这里丙愿意吗?丁愿意吗?
●来访者:都不不愿意我放在这里。
○咨询师:好,现在放松一下,让时光倒流,你回到小学六年级,推着自行车进来,你把车停好后,一抬头正好看到甲,甲也正好看了你一眼。这时你会怎么做?
●来访者:我会笑一笑就走了,做我应该做的事去了。除非他说你车放那里不行,我才考虑换一个地方。
○咨询师:你现在喜欢哪一个做法?
●来访者:六年级。
○咨询师:六年级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来访者:那个时候不在意别人想什么,现在特别在意别人的想法。
○咨询师:你是怎么知道别人的想法的?
●来访者:他们是用眼神告诉我的。
○咨询师:那四个不同的人,他们的眼神好像是不一样的吧
●来访者:应该不一样。
○咨询师:那么不一样的眼神,可是告诉你的内容却是一样的,这个我就理解不了,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来访者:(想了一会说)就是感觉吧。
○咨询师:这么说他们的眼神不重要,你怎么想才重要。
●来访者:(想了一会,抬头笑了一下说)可能是吧。
○咨询师:这么说甲、乙、丙、丁四个人的意思,不一定是他们的意思,不让放是你假设的?
●来访者:应该是我想的,我认为他们是那样的。
○咨询师:马上要到期末考试了,你能不能替数学老师想想,会出什么题,这样这个学期考试就能考好了。
●来访者:这个不行。
○咨询师:如果期末数学考试出10道题,你替数学老师想想,能对几道?
●来访者:能对一道就不错了。
○咨询师:这么说你替别人想的能力并不强。
●来访者:是的,多数是错的。
○咨询师:这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希望你回去写一个文章,名子就叫《到底为谁活着?》,想想那个不停把自行车按照甲、乙、丙、丁四人的想法,在那里从东搬到西,再从西折腾到南,在那东、南、西、北折腾着,是为谁活着?应该怎么办?
到底为谁活着
第三次咨询他带来了写好的故事:
我不断地想甲、乙、丙、丁四人对我放车的想法,为了让他们满意,我不停地把自行车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为了别人的想法自己倍受折磨,结果自己痛苦,别人也都不满意。
其实我在生活中经常做那个出力不讨好的搬自行车的人,想张三同学怎么看我,想李四同学怎么看我,想老师怎么看我,好像他们都是我生活的导演,我是一个听话的演员,在演他们想像的人,把我累得够呛,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满意。对!他们也不会满意,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就像甲、乙、丙、丁这四个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个搬自行车的人为什么在那里折腾一样。这才是我过去的生活中最大的悲哀,我在那里为别人在折腾,别人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们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白天不懂黑的夜。
如今,我醒了,真的醒了!不再做那个活在别人眼光里、想法里的跑龙套的奴才,我要活出自我来!
○咨询师:那你为什么为他们想,为他们活呢?你自己到哪里去了?你怎么把自己搞丢了?
●来访者:这个我想了,没有想明白,我还想问你。
○咨询师:我们还是拿甲、乙、丙、丁四个人来说吧,当别人看你时,你会马上替别人想一个你担心的想法,并且认为这是真的,然后就会跟着做出反应,把自行车搬走。这个片刻中你就活在甲的世界里,把自己忘记了。接下来你又为乙着想,又片刻生活在乙的世界里,这片刻片刻的相加,不就把自己丢了吗?!
●来访者:是的,是的,是这样把自己丢了。
○咨询师:知道把自己丢了,下步怎么办?
●来访者:过去属于别人,未来属于自己。我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咨询师:那我告诉你一个办法,要记好。回去准备一个弹性好的橡皮筋,套在手腕上。每当做事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犹豫不决时,用橡皮筋狠狠弹一下,替别人乱想应该惩罚自己一下,对不?
●来访者:对,惩罚一下自己。
○咨询师:然后明确告诉自己:做自己,做我自己!你回去试试,第一周最关键,要下意识去做,做习惯了就好了。我想你现在和过去大不一样了,是能够做好的。
●来访者:好的,我回去试试。
……
一个月后,他情况有明显改善,后又咨询二个月,一共咨询十九次,能正常学习,能和少数同学交往了。
后来让他带领父亲一起跑步、戒酒,让他带动父亲成长,让家庭产生良性循环。当然这之前我先找余光父母谈好,让他们配合做好。
眼镜的颜色越来越重
孩子一开始说自己的眼睛有毛病,需要配眼镜,可到医院检查,说他视力正常。但孩子一再坚持自己眼睛有问题,需要配眼镜才能看到黑板,于是家长给配了一个没有度数的眼镜。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又说自己的眼睛怕光,先配了个蓝色的眼镜,后来又换了茶色的,最后孩子又要求配墨镜,家长没有答应。再后来孩子有时精神恍惚,有好几次上课突然拍案而起,怒斥相隔二、三人之外的学生,有时是甲,有时是乙,内容大多是:“你看什么看?!”或者“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爸爸成了负面榜样
第一次咨询,我收集了一些相关情况:他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他,总想偷看人,想知道他们注意到自己没有,可是又感觉自己像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知道这样想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又控制不自己。
还收集到,余光妈妈是一位要强的人,但丈夫却不务正业,一天到晚只和酒亲。孩子初二那年,有一次晚上,丈夫喝了些酒当着孩子面要强行和妻子发生关系,见妻子不理不睬,便直接动起手脚,孩子见状离开了家,去同学家住了一个晚上。
这件事可能是余光恐惧的诱因之一。另外妻子长期看不上丈夫,在孩子面前讲究他的爸爸,爸爸在家地位沦陷。爸爸是孩子想成为男子汉的最近最直接的榜样,而这个榜样是那样的扶不起来,对小男子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打击。
搬自行车的人
怎么能让余光放下对别人的过份在意?放过了别人才能真正地放下自己。前思后想,第二次咨询,我为他设计了一个故事。
○咨询师:在一个宽敞的平房里,中间有一张方型的大桌子,四周坐着四个男人,他们分别是甲、乙、丙、丁。这时你正推着一辆自行车进去,想把车暂时放在这里一会,好到里面办事,假若你车停好时,一抬头正好看到甲,甲也正好看了你一眼。这时你会想到什么?
●来访者:他不愿意我放在这里。
○咨询师:那你会怎么办?
●来访者:换一个地方吧。
○咨询师:于是你把车换了一个地方放好。放好后你又想,放在这里乙愿意吗?于是你便看了乙一眼,乙也正好看了你一眼,你会怎么想?
●来访者:他也不愿意我放在这里。
○咨询师:那你会怎么办?
●来访者:再换一个地方吧。
○咨询师:你认定乙不愿意你将车放那里,又把车换了一个地方,但放好后你又想,放这里丙愿意吗?丁愿意吗?
●来访者:都不不愿意我放在这里。
○咨询师:好,现在放松一下,让时光倒流,你回到小学六年级,推着自行车进来,你把车停好后,一抬头正好看到甲,甲也正好看了你一眼。这时你会怎么做?
●来访者:我会笑一笑就走了,做我应该做的事去了。除非他说你车放那里不行,我才考虑换一个地方。
○咨询师:你现在喜欢哪一个做法?
●来访者:六年级。
○咨询师:六年级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来访者:那个时候不在意别人想什么,现在特别在意别人的想法。
○咨询师:你是怎么知道别人的想法的?
●来访者:他们是用眼神告诉我的。
○咨询师:那四个不同的人,他们的眼神好像是不一样的吧
●来访者:应该不一样。
○咨询师:那么不一样的眼神,可是告诉你的内容却是一样的,这个我就理解不了,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来访者:(想了一会说)就是感觉吧。
○咨询师:这么说他们的眼神不重要,你怎么想才重要。
●来访者:(想了一会,抬头笑了一下说)可能是吧。
○咨询师:这么说甲、乙、丙、丁四个人的意思,不一定是他们的意思,不让放是你假设的?
●来访者:应该是我想的,我认为他们是那样的。
○咨询师:马上要到期末考试了,你能不能替数学老师想想,会出什么题,这样这个学期考试就能考好了。
●来访者:这个不行。
○咨询师:如果期末数学考试出10道题,你替数学老师想想,能对几道?
●来访者:能对一道就不错了。
○咨询师:这么说你替别人想的能力并不强。
●来访者:是的,多数是错的。
○咨询师:这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希望你回去写一个文章,名子就叫《到底为谁活着?》,想想那个不停把自行车按照甲、乙、丙、丁四人的想法,在那里从东搬到西,再从西折腾到南,在那东、南、西、北折腾着,是为谁活着?应该怎么办?
到底为谁活着
第三次咨询他带来了写好的故事:
我不断地想甲、乙、丙、丁四人对我放车的想法,为了让他们满意,我不停地把自行车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为了别人的想法自己倍受折磨,结果自己痛苦,别人也都不满意。
其实我在生活中经常做那个出力不讨好的搬自行车的人,想张三同学怎么看我,想李四同学怎么看我,想老师怎么看我,好像他们都是我生活的导演,我是一个听话的演员,在演他们想像的人,把我累得够呛,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满意。对!他们也不会满意,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就像甲、乙、丙、丁这四个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个搬自行车的人为什么在那里折腾一样。这才是我过去的生活中最大的悲哀,我在那里为别人在折腾,别人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们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白天不懂黑的夜。
如今,我醒了,真的醒了!不再做那个活在别人眼光里、想法里的跑龙套的奴才,我要活出自我来!
○咨询师:那你为什么为他们想,为他们活呢?你自己到哪里去了?你怎么把自己搞丢了?
●来访者:这个我想了,没有想明白,我还想问你。
○咨询师:我们还是拿甲、乙、丙、丁四个人来说吧,当别人看你时,你会马上替别人想一个你担心的想法,并且认为这是真的,然后就会跟着做出反应,把自行车搬走。这个片刻中你就活在甲的世界里,把自己忘记了。接下来你又为乙着想,又片刻生活在乙的世界里,这片刻片刻的相加,不就把自己丢了吗?!
●来访者:是的,是的,是这样把自己丢了。
○咨询师:知道把自己丢了,下步怎么办?
●来访者:过去属于别人,未来属于自己。我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咨询师:那我告诉你一个办法,要记好。回去准备一个弹性好的橡皮筋,套在手腕上。每当做事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犹豫不决时,用橡皮筋狠狠弹一下,替别人乱想应该惩罚自己一下,对不?
●来访者:对,惩罚一下自己。
○咨询师:然后明确告诉自己:做自己,做我自己!你回去试试,第一周最关键,要下意识去做,做习惯了就好了。我想你现在和过去大不一样了,是能够做好的。
●来访者:好的,我回去试试。
……
一个月后,他情况有明显改善,后又咨询二个月,一共咨询十九次,能正常学习,能和少数同学交往了。
后来让他带领父亲一起跑步、戒酒,让他带动父亲成长,让家庭产生良性循环。当然这之前我先找余光父母谈好,让他们配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