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鹰嘴豆褐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种子包衣、药剂防治,以为鹰嘴豆褐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鹰嘴豆褐斑病;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86-01
鹰嘴豆(Cicerarinuml)属豆科鹰嘴豆属栽培种,别名桃豆、鸡碗豆,新疆俗 称诺胡提,不仅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种质资源,而且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分。鹰嘴豆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和甘肃等省。我县是鹰嘴豆的主产区,2007年播种面积已由过去的1 333.3hm2增加到6 666.7 hm2以上,占到全县山旱地种植面积的50%以上。种植鹰嘴豆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但随着播种面积的逐年增加,鹰嘴豆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鹰嘴豆褐斑病的发生给广大种植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此病一旦发生,随风雨传播速度快,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为尽可能减少鹰嘴豆褐斑病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失,在鹰嘴豆褐斑病的防治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
1危害症状
鹰嘴豆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杆,也侵染幼嫩的荚果。叶片被害后产生深褐色小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很细小的黑点,叶柄和茎杆受害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处凹陷并逐渐萎蔫干枯造成落叶断枝。严重时整株枯死。豆荚受害初期产生水浸状小病斑,然后变成深褐色小病斑。
2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
鹰嘴豆褐斑病病原菌属真菌类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土壤、种子、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植株生长茂密,当天气潮湿或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基部接近地面叶片发病尤为严重,一旦发病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3综合防治方法
3.1农业措施
(1)鹰嘴豆属抗旱耐瘠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选择在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地块,前茬应以小麦、大麦、油料为宜,忌与豆类作物连作。
(2)作物秋收后应及时对地块进行深翻、晒垡、蓄水保墒,消灭杂草。春季合墒后要及时抢墒整地,增施有机肥15t/hm2,整地要达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
(3)选用适宜本地自然条件、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旱耐瘠薄的品种,要通过人工精选,选择粒大饱满、无病斑、光泽度好的籽料作为种用,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
(4)适时播种,带好种肥,春季地温稳定到5℃以上进即可播种,播种时应带好种肥,种肥应选择磷酸二铵90~120 kg/hm2、硫酸钾45kg/hm2。采用24行条播机等行距条播,行距30cm,株距11~12cm,播深以5~6cm为宜。播种量90~105 kg/hm2,保苗27~30万株/hm2,为增加通风透光度种植密度不宜过大。
(5)播种后和出苗前如遇到地块板结应及时耙耱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及时中耕除草,鹰嘴豆苗期因苗小且生长慢,需要有一定的蹲苗时间,这时杂草危害严重。因此在鹰嘴豆完全显行、杂草基本出齐时应及早进行中耕除草,苗期需要中耕除草2次,以达到增温保墒、促进壮苗、通风透光的作用。在单子叶杂草严重的地快可用10.8%盖草能600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
3.2种子处理
(1)为防止鹰嘴豆苗期病害的发生,播种前晒种2~3d,然后用敌委丹悬浮种衣剂拌种,100kg种子用药250g,对水1kg进行拌种。
(2)100kg种子用清水1kg将种子表面打湿后,用50%多菌灵300g抖匀,闷种12h后播种。
(3)100kg种子用拌种双300g随拌随播(干拌),不能堆闷,以免影响种子发芽。
(4)100kg种子用2.5%适乐时200mL对水1.5~2.0kg进行种子包衣,随包随播或提前1~2d包衣均可。
3.3药剂防治
一旦发现有鹰嘴豆褐斑病发生,即可在病害初发生或有苗头时(防治关键期)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时应根据天气与药效情况,每隔7d防治1次,如遇雨天应在雨后补喷1次。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750 g/hm2对水225~300kg/hm2进行叶面喷雾。
药剂要喷洒均匀,叶正反两面都要喷到,严格做到田间不留死角。喷药时间易选择在早晚进行。当温度超过25℃时就不能继续进行施药。严禁药剂混用,如需药剂混用必须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安全施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参考文献
[1] 于江南,陈燕,兽黎明,等.鹰嘴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3):241-243.
关键词 鹰嘴豆褐斑病;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86-01
鹰嘴豆(Cicerarinuml)属豆科鹰嘴豆属栽培种,别名桃豆、鸡碗豆,新疆俗 称诺胡提,不仅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种质资源,而且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分。鹰嘴豆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和甘肃等省。我县是鹰嘴豆的主产区,2007年播种面积已由过去的1 333.3hm2增加到6 666.7 hm2以上,占到全县山旱地种植面积的50%以上。种植鹰嘴豆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但随着播种面积的逐年增加,鹰嘴豆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鹰嘴豆褐斑病的发生给广大种植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此病一旦发生,随风雨传播速度快,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为尽可能减少鹰嘴豆褐斑病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失,在鹰嘴豆褐斑病的防治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
1危害症状
鹰嘴豆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杆,也侵染幼嫩的荚果。叶片被害后产生深褐色小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很细小的黑点,叶柄和茎杆受害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处凹陷并逐渐萎蔫干枯造成落叶断枝。严重时整株枯死。豆荚受害初期产生水浸状小病斑,然后变成深褐色小病斑。
2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
鹰嘴豆褐斑病病原菌属真菌类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土壤、种子、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植株生长茂密,当天气潮湿或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基部接近地面叶片发病尤为严重,一旦发病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3综合防治方法
3.1农业措施
(1)鹰嘴豆属抗旱耐瘠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选择在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地块,前茬应以小麦、大麦、油料为宜,忌与豆类作物连作。
(2)作物秋收后应及时对地块进行深翻、晒垡、蓄水保墒,消灭杂草。春季合墒后要及时抢墒整地,增施有机肥15t/hm2,整地要达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
(3)选用适宜本地自然条件、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旱耐瘠薄的品种,要通过人工精选,选择粒大饱满、无病斑、光泽度好的籽料作为种用,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
(4)适时播种,带好种肥,春季地温稳定到5℃以上进即可播种,播种时应带好种肥,种肥应选择磷酸二铵90~120 kg/hm2、硫酸钾45kg/hm2。采用24行条播机等行距条播,行距30cm,株距11~12cm,播深以5~6cm为宜。播种量90~105 kg/hm2,保苗27~30万株/hm2,为增加通风透光度种植密度不宜过大。
(5)播种后和出苗前如遇到地块板结应及时耙耱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及时中耕除草,鹰嘴豆苗期因苗小且生长慢,需要有一定的蹲苗时间,这时杂草危害严重。因此在鹰嘴豆完全显行、杂草基本出齐时应及早进行中耕除草,苗期需要中耕除草2次,以达到增温保墒、促进壮苗、通风透光的作用。在单子叶杂草严重的地快可用10.8%盖草能600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
3.2种子处理
(1)为防止鹰嘴豆苗期病害的发生,播种前晒种2~3d,然后用敌委丹悬浮种衣剂拌种,100kg种子用药250g,对水1kg进行拌种。
(2)100kg种子用清水1kg将种子表面打湿后,用50%多菌灵300g抖匀,闷种12h后播种。
(3)100kg种子用拌种双300g随拌随播(干拌),不能堆闷,以免影响种子发芽。
(4)100kg种子用2.5%适乐时200mL对水1.5~2.0kg进行种子包衣,随包随播或提前1~2d包衣均可。
3.3药剂防治
一旦发现有鹰嘴豆褐斑病发生,即可在病害初发生或有苗头时(防治关键期)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时应根据天气与药效情况,每隔7d防治1次,如遇雨天应在雨后补喷1次。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750 g/hm2对水225~300kg/hm2进行叶面喷雾。
药剂要喷洒均匀,叶正反两面都要喷到,严格做到田间不留死角。喷药时间易选择在早晚进行。当温度超过25℃时就不能继续进行施药。严禁药剂混用,如需药剂混用必须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安全施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参考文献
[1] 于江南,陈燕,兽黎明,等.鹰嘴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3):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