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把信息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使人们得到更完美、直观的综合信息。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广阔的学习世界,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优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笔者先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索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课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播放课前制作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课件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这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不紧张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借助信息技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情感性的内容,从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临其境,从而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对一代伟人周恩来缺乏深入的了解,对诗人所抒发的真挚感情也就不能很好地体验。笔者在讲这节课时,首先展示了周总理生活、战斗的画面,接着在哀乐声中播放了十里长街上人们挥泪送别总理的实景录像,很多同学都禁不住失声痛哭,抓住时机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在哽咽中读完了这首诗。整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迸发出对周总理的尊敬、爱戴之情,并让学生树立决心好好学习,将来完成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遗愿。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教学前,笔者发现学生对红军革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不太全面,因此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革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误区
  (一)课件超前,影响主体
  教师应是知识的催生者,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引领者,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应当是积极的旁观者。而课件的制作往往具有超前性。教师按照主观的意愿,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是由教师确定的。有些时候,受到课件的限制,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灵活变化,教师也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完成各自的角色,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将大打折扣。
  (二)固定情境,限制思维
  信息技术和实践相结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有些教师全然不顾教学目的,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画面固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但教师如果只是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创造画面,展示给学生,这无疑又是另一种填鸭式教学。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心中便有一千种“荷塘月色”。如果只是用单一的画面来展示,则适得其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也正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读他们时感觉极好,而一旦上了荧屏,则顿感失望,那就是想象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但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学生的想象空间也不断缩小。
  (三)刻求新异,摒弃传统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但是有的信息技术刻意求新求异,追求的实为一种肤浅的形式,从而完全丢弃了语文课的传统形式,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教师声情并茂的优美朗诵完全由画面替代,学生一手漂亮的书法完全由鼠标替代,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该是多么悲哀,语文课深层的魅力也将不复存在了。
  三、改进措施
  (一)更新观念
  观念不改变,采用旧的教学模式,即使是加入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也只是新瓶装旧酒,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不仅不会为教育提供效益,而且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而,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要求人们不断摆脱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媒体观,从而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鼓励学生参与
  如果信息技术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有效地参与课堂,多媒体则会变成“电影放映”,课堂也许会有浮于表面的热闹,学校得不到根本收获。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参于学习。这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综艺节目。在“主持人”——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热情参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回答以及正误评判都应当是课件内容的一部分。当然,这种参与还应包括情感参与,让学生品味作品的意境,投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感情中。
  (三)大信息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文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使学生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当为增多课堂信息传递通道、扩大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容量、增加课堂密度提供便利条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理清观念,摆正语文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位置,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必将最终实现高效课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在北京大望路一座写字楼上班的张久最头痛的就是打车。不管是下班时段还是加班到晚9点,一辆辆灭灯空驶的出租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好象罢工一样”默契,没有司机停车。
本文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的视角简要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产生的背景、概念、以及开展此项研究的意义。
一、2011年团队建设的基本形势(一)以理论武装为主线的思想政治建设有了新加强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深入学习胡锦涛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综合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