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手大师》无疑是一部应市场之景的作品,改编自曾经红极一时的同名话剧,编剧俞白眉这一次与邓超联手合作,目的是继续把剧场中的成功再次复制到大银幕上。前有《泰囧》的12.4亿大热票房,加上2014暑期档的黄金档期,整个制作团队可以说是鼓足了劲头要大干一场,制片人也再次找来了《泰囧》的黄金剪辑师屠亦然来助阵,希望他的喜剧剪辑经验能够延续国产喜剧电影的辉煌。
话剧的成功,依托的是令人捧腹的剧本,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砸得人有些喘不过起来,而这次《分手大师》的初剪版更是硬生生撑足了四个半小时,剪掉哪里都不舍得。如果观众留意的话,在片尾字幕时银幕左侧小画面中的场景都是并未在正片中看到的搞笑段落,每一个小段都精彩得引人捧腹。
喜剧的剪辑,一定要去考虑其中戏剧冲突的因素,单纯恶搞观众非常容易审美疲劳。而《分手大师》脱胎于剧场版,这方面的张力自然足够强,唯一看的就是剪辑师怎么从技术层面把舞台上永恒的大全景经过专业处理转化成银幕作品。这里面有一个窍门,就是一般发生冲突的两个主角,在吵吵闹闹的时候突然一下这个事“颠倒”过来,做到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之后还要把空间留出来,让观众做出反应,喜剧点才能爆出来。剪喜剧时,经常会是某一段的尾巴比一般的戏要长一点,这样才能把喜剧的感觉撑出来,留出个气口,也叫抖包袱。
在《分手大师》中有一个有趣的段落,梅远贵追着叶小春回家讨要被劫匪抢走的钱,恰巧碰到她男友回家,浑身是嘴有理讲不清,于是一个误会连着一个误会,产生了不少笑料。这个段落是几个人物之间密集的互动,有很多情节甚至都没有台词,全凭演员的表演和剪辑师的编排,活脱脱一出“三岔口”。这个段落的剪辑有亮点也有败笔,很适合拿来好好研究,仔细学习喜剧的剪辑。
一开始跟着叶小春回家的梅远贵,进了国贸繁花的街区,七拐八拐发现她原来住在一个破旧的城中村的老式楼房中,墙上贴满了搬家和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一开始叶想方设法要把梅堵在屋外,不料邓超在这里饰演的梅远贵毫无下限,硬来冲不进去就下舌头舔,门就这样一下被攻破了。
进得屋来,梅依然是秀下限,各种变态男闺蜜的举动,让叶恶心得够呛。说话女里女气,手上也是兰花指。
这是邓超特意为自己安排的秀演技段落,前面的剪辑节奏都较快,台词一句接着一句有如机关枪般,这种快语速需要一个缓歇,于是就插入了一个远景来调节。这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快语速的喜剧感,更是在非关键故事情节段落节省时间的方法。但是,在正反打的段落,语速过快会让观众非常不适应,这时“留气口”的技巧就尤其重要。屠亦然在剪辑这种段落时,有一种绝招,就是在两人对白正反打的段落,上一句台词一结束马上剪到下一句,一帧不多留;但是在切到下一句反打时,会留几帧的时间给腾出一个气口,然后才会开始说对白。这样的剪辑法,即使在语速非常快的段落,观众看时也不会觉得“憋得荒”。仔细看一下类似的快速对白段落,并习惯这种快语速剪辑的方法很有用处。
好了,邓超的犯贱表演依然在继续,进得屋内他直接往床上一躺,不料屁股底下一阵刺痛。
原来是叶养的宠物刺猬,两个细节特写,很快的交代了“犯人”刺猬和梅扎了一屁股的刺。
这时叶的男朋友打来电话,说刚出差回来,马上要来看望叶。警觉的梅一反犯贱的态度,表情马上认真起来。
叶回过头低声打电话,生怕梅的无理取闹让男朋友误会。在这里面,所有人物的视线都是统一向着画面右侧的,表明另外的第三个人要出现。如果视线角度不统一,那么剪辑时就会让观众产生衔接不连贯的错觉。
好了,下一组镜头就是典型的话剧抖料,本来表情紧张的梅,突然一转脸就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男朋友回来,说不清楚,正好是他勒索的好机会。这就是标准的喜剧“拧”的方法,把观众预期和故事的结果有意错位。
不料叶也灵机一动,拿出了杀手锏,一罐巨型镇静剂摆在梅的面前,说他男友有杀人倾向,这样的镇静剂一天吃四瓶。
这时的梅连一丝耍贫嘴的情致都没有了,直接从床上跳起,马上接走向楼道的镜头。这种快接手法,刻意让观众看清剪辑点,很好的帮助了叙事,说明时间紧迫容不得一丝耽搁。
紧接着,又接到了梅转身往回走的镜头,他着急逃脱,不料上楼的电梯上就是叶的男友。
接下这个段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平行蒙太奇剪辑法。从电梯里出来的叶男友,画面采用冷色调与屋内的暖色调以区分,而两个画面中的节奏也是一个缓慢一个激烈,对比效果强烈。
叶的男友西服革履地在楼道里逼近,屋内两人慌乱的找藏身之处。这一段快速的对剪,最关键的是动作节奏的对比,因此最好选择不同的视角,且角度差别越大,观众的视觉对比越强烈。
当屋外的人影已经能从门缝中看到时,屋内的两人还在客厅中如热锅蚂蚁般四处找藏身之处。这时可以留意,之前的屋外人物,为了保持神秘感,都是给的局部特写,至今没有任何面部的视角镜头,这也是这类剪辑最典型的叙事手法。
门终于打开,这个秃头男友的真面容让观众大跌眼镜。留意这时叶的视角镜头,这里选用的是和上一个没开门时的同一视角镜头,但是画面中的梅突然没了。这种蒙太奇的使用专门为的是制造悬念。
紧接着,剪辑师给了躲在床垫下的梅的交代镜头,这是一种马上解密的用法,创造悬念然后马上交代结果,为的是快速叙事并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如果在这里并不给交代镜头,产生的则是另一种效果,观众会在后面的剧情中慢慢自己拼凑结论。
这之后还有几场室内互动的对手戏,剪辑方法大同小异,我们直接跳过看最后的一场屋内戏。这时叶男友终于决定去浴室洗澡,这给梅的逃跑留出了时间。
一直躲在楼外窗户外的梅见到叶男友进浴室了,马上爬上来拔腿就往楼道跑。这都是一个节奏非常紧张的剪辑。
然后马上,画面静止,梅停在楼道中,然后给的反打画面是等在门外的叶男友的保镖在练倒立。 接下来的正反打,梅的画面被倒置过来,这显然是保镖的一个视角,并且两边镜头的冷暖色调也对比强烈,显得保镖阴冷恐怖。在这个画面中,说话的一直是梅,而保镖无论从台词到肢体动作都没有,就一直保持着倒立的姿势。这又是第三重对比,动与静的反差。
梅故作镇静,转身走回屋内。这是一个长镜头,梅从近景走向远景,随着他的全身入画,你会看到正常的上半身后面逐渐显露的屁股是露在外面的,裤子则托在后面。这种调度又是一个经典的使用电影语言“翻译”出的舞台喜剧效果,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
本来已经走掉的梅回到屋内,吃惊的叶质问他为什么现在不跑又回来。这个逃跑段落的下一个高潮经过短暂的慢速剪辑的调整,又回来了。
这时洗完澡的叶男友也从浴室中出来,不过在门拉开的那一刹那,观众本以为这次终于要被发现了,可是这时偏偏男友又用红布把眼睛蒙上,观众再一次享受了出其不意的惊喜。
从浴室出来的男友,要和叶做躲猫猫的游戏,这一幕是这三人在室内对手戏的精华,接下来就看二人怎样逃脱男友的“捉奸”了。不过,这一幕剧本本是移植自话剧的舞台版本,那么在电影剪辑时就要格外留意几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剪辑这个段落时,明显剪辑师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就落下了一个穿帮的结果。
第一个穿帮,是肢体上的不合逻辑。男友要向叶示爱,用手指互相抵住,这时碰巧站在前面的梅就不得不双手和叶的男友相交。
这时男友的厚嘴唇像梅凑过来(话说这一幕着实是够恶心的,也不知道剪辑师看素材时得吐了多少次),这时躲在身后的叶突然站出来解围,用手指抵住了男友的嘴唇。
按照正常人的反应,这手的数量不够啊,明显是第三只手的手指啊,那么就证明屋子里还有别人,这不一下子就穿帮了,应该马上揭开蒙眼布大喊捉奸才对。可是故事并没有发展,男友还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好在这时下一个高潮点跟来了,站在屋外的保镖越想越不对,过来敲门要看一下老板的情况。
推门而入的保镖,看到的是拽住梅双手的老板,两个大男人亲亲我我,而刚才在一旁的叶则顺势躲到了画面左侧的墙角。
这时三人的视线是一个交错的关系,从叶男友的视角看,他看到的是进门来的保镖,而从保镖的视角看到的是老板身后的另一个陌生男人梅,而从梅的视角,他的眼神是在保镖和躲在角落中的叶之间来回游走。
对于老板来说,他背后的就是自己的女友小叶,他们俩人之间本就有年龄和身份的差距,因此对于保镖异样的眼神并不奇怪。这种对误解的判断,通过电影语言来诠释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就出在接下来的插入镜头上。
在保镖的视线镜头之后,剪辑师插入了一个躲在墙角的叶的镜头,随之选择用一个保镖的主观视角来看屋内的情形,这时他看到的不仅是另一个男人,还有他望向角落里的面部表情。对于保镖来说,这个屋里明显有三人而不是两人,这样在剧情上明显就穿帮了。如果这个视角给选择的是男友的侧面或者小叶的主观视角,效果就会好得多。
在后面的戏,就不用多说了,三方之间的关系继续在误解之中进行,剪辑主要的工作就是顺着三个人的视角,把这种强烈的由不同视角产生的错位推进下去,并不时插入躲在角落中小叶的反应镜头,她在这里代表了观众看后的正常反应,可以带领观众把喜剧的笑点引爆出来。
老板在数落保镖,梅则用唇语复述,把保镖骂个狗血喷头,蒙在鼓里的老板看到这一切反而越骂越起劲,观众也是跟着叫倒好。
而躲在墙角看着这一切的小叶,看到老板如此爱抚新见面的那个敲诈纠缠自己的男人受此蹂躏,除了吃惊之外也有一丝的解恨吧。
顺着老板的话,梅也附和性地在身后越发亲昵起来,这一幕躲在角落中的叶再也看不下去了,用双手捂住了眼睛。
而保镖,则捂住了吃惊的合不拢的嘴巴。如果可能的话,他宁愿把自己的手吃掉。
最后,老板让保镖不要再打扰自己的二人世界,把房门重重的关上,而此时他终于转过头来,看清了自己身后的竟然是个男人,于是两人都大喊起来。这对于屋外的保镖来说,可能正是内里二人疯狂的二人世界的高潮,画面定格在保镖无法接受现实的表情上。
说来说去,这还是一部由话剧剧本转化来的移植剧,从头至尾虽然笑料不断,但是可以说依然缺少了电影应该有的叙事功能。虽然在某些起到调节节奏作用的段落,导演会安排一些慢速度的感情戏来增加叙事,但是整体来说电影的故事性并不强,也就导致了有不少观众仅仅看得捧腹却难以搞清楚故事本身。这,可能是商业片在逐渐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必经的一站吧。
话剧的成功,依托的是令人捧腹的剧本,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砸得人有些喘不过起来,而这次《分手大师》的初剪版更是硬生生撑足了四个半小时,剪掉哪里都不舍得。如果观众留意的话,在片尾字幕时银幕左侧小画面中的场景都是并未在正片中看到的搞笑段落,每一个小段都精彩得引人捧腹。
喜剧的剪辑,一定要去考虑其中戏剧冲突的因素,单纯恶搞观众非常容易审美疲劳。而《分手大师》脱胎于剧场版,这方面的张力自然足够强,唯一看的就是剪辑师怎么从技术层面把舞台上永恒的大全景经过专业处理转化成银幕作品。这里面有一个窍门,就是一般发生冲突的两个主角,在吵吵闹闹的时候突然一下这个事“颠倒”过来,做到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之后还要把空间留出来,让观众做出反应,喜剧点才能爆出来。剪喜剧时,经常会是某一段的尾巴比一般的戏要长一点,这样才能把喜剧的感觉撑出来,留出个气口,也叫抖包袱。
在《分手大师》中有一个有趣的段落,梅远贵追着叶小春回家讨要被劫匪抢走的钱,恰巧碰到她男友回家,浑身是嘴有理讲不清,于是一个误会连着一个误会,产生了不少笑料。这个段落是几个人物之间密集的互动,有很多情节甚至都没有台词,全凭演员的表演和剪辑师的编排,活脱脱一出“三岔口”。这个段落的剪辑有亮点也有败笔,很适合拿来好好研究,仔细学习喜剧的剪辑。
一开始跟着叶小春回家的梅远贵,进了国贸繁花的街区,七拐八拐发现她原来住在一个破旧的城中村的老式楼房中,墙上贴满了搬家和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一开始叶想方设法要把梅堵在屋外,不料邓超在这里饰演的梅远贵毫无下限,硬来冲不进去就下舌头舔,门就这样一下被攻破了。
进得屋来,梅依然是秀下限,各种变态男闺蜜的举动,让叶恶心得够呛。说话女里女气,手上也是兰花指。
这是邓超特意为自己安排的秀演技段落,前面的剪辑节奏都较快,台词一句接着一句有如机关枪般,这种快语速需要一个缓歇,于是就插入了一个远景来调节。这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快语速的喜剧感,更是在非关键故事情节段落节省时间的方法。但是,在正反打的段落,语速过快会让观众非常不适应,这时“留气口”的技巧就尤其重要。屠亦然在剪辑这种段落时,有一种绝招,就是在两人对白正反打的段落,上一句台词一结束马上剪到下一句,一帧不多留;但是在切到下一句反打时,会留几帧的时间给腾出一个气口,然后才会开始说对白。这样的剪辑法,即使在语速非常快的段落,观众看时也不会觉得“憋得荒”。仔细看一下类似的快速对白段落,并习惯这种快语速剪辑的方法很有用处。
好了,邓超的犯贱表演依然在继续,进得屋内他直接往床上一躺,不料屁股底下一阵刺痛。
原来是叶养的宠物刺猬,两个细节特写,很快的交代了“犯人”刺猬和梅扎了一屁股的刺。
这时叶的男朋友打来电话,说刚出差回来,马上要来看望叶。警觉的梅一反犯贱的态度,表情马上认真起来。
叶回过头低声打电话,生怕梅的无理取闹让男朋友误会。在这里面,所有人物的视线都是统一向着画面右侧的,表明另外的第三个人要出现。如果视线角度不统一,那么剪辑时就会让观众产生衔接不连贯的错觉。
好了,下一组镜头就是典型的话剧抖料,本来表情紧张的梅,突然一转脸就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男朋友回来,说不清楚,正好是他勒索的好机会。这就是标准的喜剧“拧”的方法,把观众预期和故事的结果有意错位。
不料叶也灵机一动,拿出了杀手锏,一罐巨型镇静剂摆在梅的面前,说他男友有杀人倾向,这样的镇静剂一天吃四瓶。
这时的梅连一丝耍贫嘴的情致都没有了,直接从床上跳起,马上接走向楼道的镜头。这种快接手法,刻意让观众看清剪辑点,很好的帮助了叙事,说明时间紧迫容不得一丝耽搁。
紧接着,又接到了梅转身往回走的镜头,他着急逃脱,不料上楼的电梯上就是叶的男友。
接下这个段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平行蒙太奇剪辑法。从电梯里出来的叶男友,画面采用冷色调与屋内的暖色调以区分,而两个画面中的节奏也是一个缓慢一个激烈,对比效果强烈。
叶的男友西服革履地在楼道里逼近,屋内两人慌乱的找藏身之处。这一段快速的对剪,最关键的是动作节奏的对比,因此最好选择不同的视角,且角度差别越大,观众的视觉对比越强烈。
当屋外的人影已经能从门缝中看到时,屋内的两人还在客厅中如热锅蚂蚁般四处找藏身之处。这时可以留意,之前的屋外人物,为了保持神秘感,都是给的局部特写,至今没有任何面部的视角镜头,这也是这类剪辑最典型的叙事手法。
门终于打开,这个秃头男友的真面容让观众大跌眼镜。留意这时叶的视角镜头,这里选用的是和上一个没开门时的同一视角镜头,但是画面中的梅突然没了。这种蒙太奇的使用专门为的是制造悬念。
紧接着,剪辑师给了躲在床垫下的梅的交代镜头,这是一种马上解密的用法,创造悬念然后马上交代结果,为的是快速叙事并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如果在这里并不给交代镜头,产生的则是另一种效果,观众会在后面的剧情中慢慢自己拼凑结论。
这之后还有几场室内互动的对手戏,剪辑方法大同小异,我们直接跳过看最后的一场屋内戏。这时叶男友终于决定去浴室洗澡,这给梅的逃跑留出了时间。
一直躲在楼外窗户外的梅见到叶男友进浴室了,马上爬上来拔腿就往楼道跑。这都是一个节奏非常紧张的剪辑。
然后马上,画面静止,梅停在楼道中,然后给的反打画面是等在门外的叶男友的保镖在练倒立。 接下来的正反打,梅的画面被倒置过来,这显然是保镖的一个视角,并且两边镜头的冷暖色调也对比强烈,显得保镖阴冷恐怖。在这个画面中,说话的一直是梅,而保镖无论从台词到肢体动作都没有,就一直保持着倒立的姿势。这又是第三重对比,动与静的反差。
梅故作镇静,转身走回屋内。这是一个长镜头,梅从近景走向远景,随着他的全身入画,你会看到正常的上半身后面逐渐显露的屁股是露在外面的,裤子则托在后面。这种调度又是一个经典的使用电影语言“翻译”出的舞台喜剧效果,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
本来已经走掉的梅回到屋内,吃惊的叶质问他为什么现在不跑又回来。这个逃跑段落的下一个高潮经过短暂的慢速剪辑的调整,又回来了。
这时洗完澡的叶男友也从浴室中出来,不过在门拉开的那一刹那,观众本以为这次终于要被发现了,可是这时偏偏男友又用红布把眼睛蒙上,观众再一次享受了出其不意的惊喜。
从浴室出来的男友,要和叶做躲猫猫的游戏,这一幕是这三人在室内对手戏的精华,接下来就看二人怎样逃脱男友的“捉奸”了。不过,这一幕剧本本是移植自话剧的舞台版本,那么在电影剪辑时就要格外留意几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剪辑这个段落时,明显剪辑师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就落下了一个穿帮的结果。
第一个穿帮,是肢体上的不合逻辑。男友要向叶示爱,用手指互相抵住,这时碰巧站在前面的梅就不得不双手和叶的男友相交。
这时男友的厚嘴唇像梅凑过来(话说这一幕着实是够恶心的,也不知道剪辑师看素材时得吐了多少次),这时躲在身后的叶突然站出来解围,用手指抵住了男友的嘴唇。
按照正常人的反应,这手的数量不够啊,明显是第三只手的手指啊,那么就证明屋子里还有别人,这不一下子就穿帮了,应该马上揭开蒙眼布大喊捉奸才对。可是故事并没有发展,男友还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好在这时下一个高潮点跟来了,站在屋外的保镖越想越不对,过来敲门要看一下老板的情况。
推门而入的保镖,看到的是拽住梅双手的老板,两个大男人亲亲我我,而刚才在一旁的叶则顺势躲到了画面左侧的墙角。
这时三人的视线是一个交错的关系,从叶男友的视角看,他看到的是进门来的保镖,而从保镖的视角看到的是老板身后的另一个陌生男人梅,而从梅的视角,他的眼神是在保镖和躲在角落中的叶之间来回游走。
对于老板来说,他背后的就是自己的女友小叶,他们俩人之间本就有年龄和身份的差距,因此对于保镖异样的眼神并不奇怪。这种对误解的判断,通过电影语言来诠释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就出在接下来的插入镜头上。
在保镖的视线镜头之后,剪辑师插入了一个躲在墙角的叶的镜头,随之选择用一个保镖的主观视角来看屋内的情形,这时他看到的不仅是另一个男人,还有他望向角落里的面部表情。对于保镖来说,这个屋里明显有三人而不是两人,这样在剧情上明显就穿帮了。如果这个视角给选择的是男友的侧面或者小叶的主观视角,效果就会好得多。
在后面的戏,就不用多说了,三方之间的关系继续在误解之中进行,剪辑主要的工作就是顺着三个人的视角,把这种强烈的由不同视角产生的错位推进下去,并不时插入躲在角落中小叶的反应镜头,她在这里代表了观众看后的正常反应,可以带领观众把喜剧的笑点引爆出来。
老板在数落保镖,梅则用唇语复述,把保镖骂个狗血喷头,蒙在鼓里的老板看到这一切反而越骂越起劲,观众也是跟着叫倒好。
而躲在墙角看着这一切的小叶,看到老板如此爱抚新见面的那个敲诈纠缠自己的男人受此蹂躏,除了吃惊之外也有一丝的解恨吧。
顺着老板的话,梅也附和性地在身后越发亲昵起来,这一幕躲在角落中的叶再也看不下去了,用双手捂住了眼睛。
而保镖,则捂住了吃惊的合不拢的嘴巴。如果可能的话,他宁愿把自己的手吃掉。
最后,老板让保镖不要再打扰自己的二人世界,把房门重重的关上,而此时他终于转过头来,看清了自己身后的竟然是个男人,于是两人都大喊起来。这对于屋外的保镖来说,可能正是内里二人疯狂的二人世界的高潮,画面定格在保镖无法接受现实的表情上。
说来说去,这还是一部由话剧剧本转化来的移植剧,从头至尾虽然笑料不断,但是可以说依然缺少了电影应该有的叙事功能。虽然在某些起到调节节奏作用的段落,导演会安排一些慢速度的感情戏来增加叙事,但是整体来说电影的故事性并不强,也就导致了有不少观众仅仅看得捧腹却难以搞清楚故事本身。这,可能是商业片在逐渐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必经的一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