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改革以及人们教育意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断地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求,但不可避免的是,高校现阶段的发展还存在或者面临诸多问题,束缚了人才和学术的自由发展,这严重阻碍了高校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行政化管理;学术自由;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02-02
笔者结合自己自身的经历和看法来简要的谈谈中国高校发展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
一、高校行政化管理较为严重
所谓行政化管理,主要是指将高校作为行政机关来管理,忽视了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其表现就是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过度干涉,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界不清。如果高校管理过于行政化,高校的发展规划几乎都是建立在行政体系之上的,一切围绕着政府官员的指令办事,管理作风官僚化,这与以学术为主的高校作风大相径庭。另一方面,高校的资源大部分都集中在官员手中,所以,要争取教育资源,高校的制度规划要按照官员的指令进行,忽视了指令的科学性,使得高校发展方向跑偏,并且,政府官员的政绩需要、知识水平及认知结构潜在影响着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三部分专门论述了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第二,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大学管理是一种专业管理,它必须适合大学发展的氛围与方向。但是现在好多高校领导在被任命之前几乎就没有高校工作经验,这些领导将其管理社会的方法直接挪到大学管理当中,造成高校管理行政化趋向。行政化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的一大失败之处,减少行政化干涉,是现代中国高校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所以,我认为,大学如果要摆脱行政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领导层面“去行政化”,减少领导官员对教育规划的直接干涉。
2.组建学术委员会,或大或小,尽可能地减少行政人员的参与,大学教授应该是主力军,共同规划学校的学术氛围发展。
3.减少行政人员的权力,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讨论和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会议中去。
4.鼓励教授进行学术竞争,给予教授更多自由言论和自由教学的权力,改善高校教育氛围,推进高校现代教育的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二、学术自由受到束缚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教授对于学术自由有很好的见解。1990年前后,他经常对教师们说,学术自由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学术自由只能培养庸才,培养不了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才。他还说,在学术自由上,政治责任,我负责,学术水平,你们负责。但是像章校长这样敢于承担责任的又有多少?国内大学由于管理较为行政化,学术自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能是按照“指令”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僵硬化的发展状态。试问哪一所学校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给学术以自由的环境,是高校一种必要的责任。要做到学术不为体制所羁绊,第一,学校不应该对教师言论进行监管,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为人师表,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和德行,也就没有必要被称为老师了。第二,加大对学术研究的投资,鼓励学术发展多元化、思想开放化、体制规范化,减少行政性的干涉。第三,学校应该创造学术自由的氛围,经常性召开校内或校际学术研讨会,相互借鉴,拓宽学术思维发展方向,由学术研究人员而不是行政人员制订明确的研究计划,从而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掌握研究的主动权。如此,学术自由才不会为体制所束缚,如此,才可以称得上是高等教育。
三、教育体制僵硬化
就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来看,普遍还是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思维。就从我亲身的经历来说,大学普遍注重课本知识,注重理论教学。而且,多数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己身见解,毫无目的可言,毫无责任可担,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硬生生地灌进学生的脑海就行。在这里,我只想说:难道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看不到吗?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大学生基本上将书本上的知识背下,然后考试过了就行,但没有实际能力的培养,纯粹地背课本有何用,难道中国未来的发展仅仅靠纯粹的理论来支撑吗?现在高校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尴尬:一方面,高校教育讲求的是专业技能与理论思维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习效果完全用分数去衡量,不考虑其他因素,大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到最后却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少了解,由于过于追求理论化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差,甚至无法胜任实习工作,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所学知识陈旧,掌握知识僵化,无法灵活运用。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国内大学同质化较为普遍,教育模式基本上不变。大学应该实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改善教育模式,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嘴皮子功夫。改善教育体制僵硬化状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彻底改变教师上课教授模式,不能只让教师一人独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大学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站了,学生应该在师生互动当中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方式。
2.教师上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思维见解,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到有兴趣,不应上成一堂枯燥、乏味、冗长的说教课,这样于教师于学生都不利。
3.学校应该鼓励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其创造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学,有信心学,有时间学,做到理论与实际技能的同步提高,从而向综合性素质人才方向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点,改善目前这种僵化的体制,进而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目前的教育状况,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
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人才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各种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国内教育是一种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鞭策。国内大学应该好好向世界顶尖大学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属于自己的教育目标,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与现状,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国内高等教育注重教书,忽视育人,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注重单方面发展,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教育的失败之处。改革目前的教育体制,消除目前的教育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N].2007-12-24(2).
[2]科教导刊(上旬刊)[J].2012,(05).
作者简介:吕海侠(1979-),女,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关键词:行政化管理;学术自由;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02-02
笔者结合自己自身的经历和看法来简要的谈谈中国高校发展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
一、高校行政化管理较为严重
所谓行政化管理,主要是指将高校作为行政机关来管理,忽视了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其表现就是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过度干涉,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界不清。如果高校管理过于行政化,高校的发展规划几乎都是建立在行政体系之上的,一切围绕着政府官员的指令办事,管理作风官僚化,这与以学术为主的高校作风大相径庭。另一方面,高校的资源大部分都集中在官员手中,所以,要争取教育资源,高校的制度规划要按照官员的指令进行,忽视了指令的科学性,使得高校发展方向跑偏,并且,政府官员的政绩需要、知识水平及认知结构潜在影响着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三部分专门论述了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第二,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大学管理是一种专业管理,它必须适合大学发展的氛围与方向。但是现在好多高校领导在被任命之前几乎就没有高校工作经验,这些领导将其管理社会的方法直接挪到大学管理当中,造成高校管理行政化趋向。行政化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的一大失败之处,减少行政化干涉,是现代中国高校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所以,我认为,大学如果要摆脱行政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领导层面“去行政化”,减少领导官员对教育规划的直接干涉。
2.组建学术委员会,或大或小,尽可能地减少行政人员的参与,大学教授应该是主力军,共同规划学校的学术氛围发展。
3.减少行政人员的权力,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讨论和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会议中去。
4.鼓励教授进行学术竞争,给予教授更多自由言论和自由教学的权力,改善高校教育氛围,推进高校现代教育的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二、学术自由受到束缚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教授对于学术自由有很好的见解。1990年前后,他经常对教师们说,学术自由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学术自由只能培养庸才,培养不了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才。他还说,在学术自由上,政治责任,我负责,学术水平,你们负责。但是像章校长这样敢于承担责任的又有多少?国内大学由于管理较为行政化,学术自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能是按照“指令”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僵硬化的发展状态。试问哪一所学校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给学术以自由的环境,是高校一种必要的责任。要做到学术不为体制所羁绊,第一,学校不应该对教师言论进行监管,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为人师表,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和德行,也就没有必要被称为老师了。第二,加大对学术研究的投资,鼓励学术发展多元化、思想开放化、体制规范化,减少行政性的干涉。第三,学校应该创造学术自由的氛围,经常性召开校内或校际学术研讨会,相互借鉴,拓宽学术思维发展方向,由学术研究人员而不是行政人员制订明确的研究计划,从而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学者掌握研究的主动权。如此,学术自由才不会为体制所束缚,如此,才可以称得上是高等教育。
三、教育体制僵硬化
就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来看,普遍还是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思维。就从我亲身的经历来说,大学普遍注重课本知识,注重理论教学。而且,多数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己身见解,毫无目的可言,毫无责任可担,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硬生生地灌进学生的脑海就行。在这里,我只想说:难道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看不到吗?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大学生基本上将书本上的知识背下,然后考试过了就行,但没有实际能力的培养,纯粹地背课本有何用,难道中国未来的发展仅仅靠纯粹的理论来支撑吗?现在高校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尴尬:一方面,高校教育讲求的是专业技能与理论思维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习效果完全用分数去衡量,不考虑其他因素,大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到最后却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少了解,由于过于追求理论化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差,甚至无法胜任实习工作,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所学知识陈旧,掌握知识僵化,无法灵活运用。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国内大学同质化较为普遍,教育模式基本上不变。大学应该实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改善教育模式,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嘴皮子功夫。改善教育体制僵硬化状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彻底改变教师上课教授模式,不能只让教师一人独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大学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站了,学生应该在师生互动当中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方式。
2.教师上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思维见解,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到有兴趣,不应上成一堂枯燥、乏味、冗长的说教课,这样于教师于学生都不利。
3.学校应该鼓励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其创造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学,有信心学,有时间学,做到理论与实际技能的同步提高,从而向综合性素质人才方向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点,改善目前这种僵化的体制,进而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目前的教育状况,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
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人才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各种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国内教育是一种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鞭策。国内大学应该好好向世界顶尖大学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属于自己的教育目标,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与现状,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国内高等教育注重教书,忽视育人,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注重单方面发展,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教育的失败之处。改革目前的教育体制,消除目前的教育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N].2007-12-24(2).
[2]科教导刊(上旬刊)[J].2012,(05).
作者简介:吕海侠(1979-),女,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教学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