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者紧紧扣连在一起。正因为如此,要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从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入手。在“教”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传统教学的“教书匠”、“讲解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
1 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摆脱那种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交往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由于社会地位、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要想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增加对班上同学的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感悟物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教师要做到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3 做好物理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观察;积极开展物理教学评价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由于物理独有的学科特点,教师应始终坚持“让活力张扬课堂”的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与此同时,应努力挖掘有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物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试验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物理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在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为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其次,要想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学习物理的激情,教师必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传授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学习物理。比如,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将学生按3~5人编成小组,每组指定小组长,小组成员定时到小组长处接受当天或以前所学知识的检查,当然,这个过程还得有老师的适时监督,这样可以对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起到督促作用。
再次,“教”与“学”的一个重要联系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学”创造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看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老师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众所周知,课堂讲解是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只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尤其是对农村中学生的物理教学更是如此。农村中学虽然在一些硬件设施上相对落后,但农村中学仍然有其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更加接近大自然,教师可以让大自然成为自己的物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来学习物理,提升物理学习自身的乐趣性,爱因斯坦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说:“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学生有了兴趣,想学、愿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就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了,这样物理教学效果便能事半功倍。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和灵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倡物理课堂教学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无疑会在一些问题上对结果产生分歧。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师,会将这些分歧转化成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因为在这种分歧下教会学生新的东西,会为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会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坚信: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必能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责任编辑 陶明莉)
1 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摆脱那种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交往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由于社会地位、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要想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增加对班上同学的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感悟物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教师要做到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3 做好物理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观察;积极开展物理教学评价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由于物理独有的学科特点,教师应始终坚持“让活力张扬课堂”的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与此同时,应努力挖掘有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物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试验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物理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在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为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其次,要想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学习物理的激情,教师必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传授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学习物理。比如,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将学生按3~5人编成小组,每组指定小组长,小组成员定时到小组长处接受当天或以前所学知识的检查,当然,这个过程还得有老师的适时监督,这样可以对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起到督促作用。
再次,“教”与“学”的一个重要联系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学”创造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看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老师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众所周知,课堂讲解是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只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尤其是对农村中学生的物理教学更是如此。农村中学虽然在一些硬件设施上相对落后,但农村中学仍然有其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更加接近大自然,教师可以让大自然成为自己的物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来学习物理,提升物理学习自身的乐趣性,爱因斯坦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说:“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学生有了兴趣,想学、愿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就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了,这样物理教学效果便能事半功倍。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和灵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倡物理课堂教学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无疑会在一些问题上对结果产生分歧。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师,会将这些分歧转化成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因为在这种分歧下教会学生新的东西,会为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会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坚信: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必能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责任编辑 陶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