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倡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活动任务,力求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低效的想象。为此,我针对这些想象进行了反思。
现象一:追求英语课堂华丽的表象,忽视了英语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是围绕着教材转,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确,如今的很多英语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很是丰富多彩,多媒体频频搬进课堂,显示了教师一定的设计水平和教学水平。但是,一堂课后,听者总无法产生品茶之后那种淡中有香的滋味,倒是想说:真累,总算完了。
反思: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能被教材所束缚。教师可否变通一下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记得有专家这样说:“教师要求学生掌握10分,学生可能掌握7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7分,学生可能掌握5分。”我们的学生具有无穷的潜力,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英语新课标》指出,“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师不能被困在教材这个牢笼里,而应适当拓宽。
现象二:不管是多是少,有人举手就好——不注意学生的参与面
我校是个大班额的学校。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两极分化已有所体现。对此,教师采取的态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好是坏,有人举手就是好。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将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样就有悖于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反思:《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默默地承诺: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发展。
现象三:学习新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旧知识
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能有机地联系旧知识,导致新知识的教学活动步履艰难,使活动教学出现出现低效现象。如在学习第一册英语第11模块第一单元They are monkeys.时,既要学习新单词tiger,lion,monkey,elephant,small,又要学习功能语言What art they? They art……一些教师一开始就教新单词,接着就教授功能语言。结果学生在没有复习旧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学生孤立地接受新知识,不能很好地联系旧知识,使教学流程受阻,延误了大量有效的教学时间。
反思:一般在新课之前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深化前面学过是内容,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新课的教学作一个铺垫,起到以旧带新、温故而知新、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的作用。如学习They are monkeys.时,由复习学过的动物和What’s this? 引入到新学的动物单词tiger,lion,monkey,elephat,small,和新语言功能What art they? They art…这样引导学生由复习旧知识入手,渐渐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新旧知识对比学习,自然掌握了英语语言的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现象四:呈现新内容没有过渡性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呈现新内容时,知识点之间缺乏过渡,直接讲授新内容,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地衔接,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反思:英语教学在呈现新内容时,应尽量借助教学挂图、卡片、简笔画、投影仪和实物教具,必要时还要运用动作、面部表情来辅助介绍新语言知识,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理解的难度,提高理解的准确率。如在学习第一册第12模块第一单元I like football时,教师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以及晨练等体育活动,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like和don’t like,从而由I like football.到I don’t like football.再过渡到I like basketball…语言的知识点,过渡自然。
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将成为英语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活动的核心就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把课堂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当好活动期间的an observer,a helper and supporter和活动后“语言总结”中的a language informant.在教学中要使课堂活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广大教师做出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低效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现象一:追求英语课堂华丽的表象,忽视了英语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是围绕着教材转,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确,如今的很多英语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很是丰富多彩,多媒体频频搬进课堂,显示了教师一定的设计水平和教学水平。但是,一堂课后,听者总无法产生品茶之后那种淡中有香的滋味,倒是想说:真累,总算完了。
反思: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能被教材所束缚。教师可否变通一下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记得有专家这样说:“教师要求学生掌握10分,学生可能掌握7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7分,学生可能掌握5分。”我们的学生具有无穷的潜力,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英语新课标》指出,“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师不能被困在教材这个牢笼里,而应适当拓宽。
现象二:不管是多是少,有人举手就好——不注意学生的参与面
我校是个大班额的学校。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两极分化已有所体现。对此,教师采取的态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好是坏,有人举手就是好。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将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样就有悖于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反思:《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默默地承诺: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发展。
现象三:学习新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旧知识
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能有机地联系旧知识,导致新知识的教学活动步履艰难,使活动教学出现出现低效现象。如在学习第一册英语第11模块第一单元They are monkeys.时,既要学习新单词tiger,lion,monkey,elephant,small,又要学习功能语言What art they? They art……一些教师一开始就教新单词,接着就教授功能语言。结果学生在没有复习旧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学生孤立地接受新知识,不能很好地联系旧知识,使教学流程受阻,延误了大量有效的教学时间。
反思:一般在新课之前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深化前面学过是内容,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新课的教学作一个铺垫,起到以旧带新、温故而知新、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的作用。如学习They are monkeys.时,由复习学过的动物和What’s this? 引入到新学的动物单词tiger,lion,monkey,elephat,small,和新语言功能What art they? They art…这样引导学生由复习旧知识入手,渐渐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新旧知识对比学习,自然掌握了英语语言的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现象四:呈现新内容没有过渡性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呈现新内容时,知识点之间缺乏过渡,直接讲授新内容,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地衔接,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反思:英语教学在呈现新内容时,应尽量借助教学挂图、卡片、简笔画、投影仪和实物教具,必要时还要运用动作、面部表情来辅助介绍新语言知识,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理解的难度,提高理解的准确率。如在学习第一册第12模块第一单元I like football时,教师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以及晨练等体育活动,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like和don’t like,从而由I like football.到I don’t like football.再过渡到I like basketball…语言的知识点,过渡自然。
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将成为英语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活动的核心就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把课堂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当好活动期间的an observer,a helper and supporter和活动后“语言总结”中的a language informant.在教学中要使课堂活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广大教师做出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低效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