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主张在语言积累、思维方式、审美鉴赏、思想建构等方面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群文阅读以儿童的健全发展为研究特色,以成就儿童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为研究价值,意在锻造有生命质感的语文教育,促进儿童生命价值的提升。
在群文阅读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个体逐渐建构群文阅读的文化體系,并形成个性化的学术逻辑,经过反复的践行,最终生成优质群文阅读课程这一实践性成果。这些实践性成果,存在于课堂当下的现实土壤中,存在于教师对群文阅读研究再认识的过程中。在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教师个体该如何用自己的学术逻辑去表达和转换群文阅读文化体系的新时代要求,迎接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召唤?
一、深刻认识语文教育的品性,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语文是母语课程,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文化,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缓慢而有味道的”。这个过程不单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更是陶冶情感、学会审美、培育道德、学会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形成,审美情趣得以生成,良好的价值标准得以建立,人与世界的联系更加深刻而紧密。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教育品性。如果每一堂语文课都能呈现这一过程,语文教学就会弥漫着润泽的气息,走向“有味道”的教学境界。群文阅读的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带着兴趣流连在语文的“花前月下”,感受语言的美妙神奇,不断与语言进行耳鬓厮磨,逐渐培养学生跟语言的亲密感情。
在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方面,群文阅读要求儿童阅读大量的文本,包括非连续性文本,甚至整本书。每一堂群文阅读课,学生至少要读三篇以上文章。所以,群文阅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来保证和提升儿童的阅读量。语文的学习一定是数量在先,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群文阅读让阅读教学突破了画地为牢、从课文到课文的僵化模式,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以及阅读习惯等,并能不断想办法去细化、去落实。笔者认为有兴趣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有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渐进于善读,有技能才能够让学生读懂通篇,有习惯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而也就实现了群文阅读的目标。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议题的聚焦
群文阅读教学研究里,如何把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依托什么把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关键在于议题的聚焦,也就是于泽元教授谈到的结构化。优质的群文阅读课,议题都是生动、鲜活的,它们呈现出多角度、多面化、多类型等特点,有群书类、体裁类、表达形式类、人文类以及非连续性文本类等。围绕议题,把有内在联系的文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必要的补充、结构的融合、知识的增量、建构的合力。每一个议题的建构,都在考验教师个体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以及语文教育的理念,考量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意识与张力。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单是让学生学习一组组文本,增加阅读量,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多角度地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创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阅读环境。
群文阅读传递给学生一种明确的信息:要掌握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碎片化知识,关键是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整合,通过议题的设计把零乱无序的信息整合为系统化知识。群文阅读,可以让孩子们的头脑更加灵活,还可以帮助身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的孩子们学会学习,进而正确面对信息化的挑战。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不仅是阅读本身的自然飞跃,更是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议题的确定、组文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年段特点以及语文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关注选文的品质,率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合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融化到教学中,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我们怎样解读文本,就将怎样面对现实生活。文本的解读方式,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群文阅读让孩子们经历了更加丰富的文本,也就拥有了更多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能力。
三、群文阅读的思维训练,应落脚在问题设计上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如果教师不能示范性地提出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合作探究的问题,那么学生就只会停留在表面,无法往下深挖。优质的群文阅读课程,应该让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出更强的思考动力,引发更浓的追问动因,引申更多的探究动能。
群文阅读主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着力点就在问题设计上。若提出的问题失去思考的空间,学生也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关于问题设计,笔者提出五个建议:
(一)设计的问题,答案是宽泛的、丰富的。设计的问题不需要有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想法和独特观点。例如,议题“别样的愁绪”中,可以提问“人为什么会有愁绪”“如何面对这样的愁绪”;议题“东坡望月”中,可以问“你眼中的东坡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诸如此类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思考,调动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来解答。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极大的张力,能生成审美情趣,进而建构自己的思想。
(二)对群文阅读的多篇文章进行共同发问。共同发问,可以大容量、大范围地进行讨论梳理,避免提问过多、过杂,也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整合。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文本,通过共有的问题,更能让学生发现规律、实现整合。
(三)通过学习工具来呈现问题,让学习内容清晰有效。合理运用学习工具,能够简明扼要地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例如,有的群文阅读课中,设计了寻找组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教学环节,以学习单的方式呈现。借助学习工具,能够让学生在过多、过杂的学习内容中,尽快理清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与思路,迅速抓住学习重点。
(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就不会阅读。教师鼓励学生自发地对群文尝试性地提出问题,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五)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科学性、合理性,更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属性。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具有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具有合理性,才能讓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生成性是完美课堂最显著的特征。体现高阶思维价值的群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教师和学生真实情感的投入,更应该重视智慧思维的启迪;既要有学习资源的生成,又要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最终还要有创新和领悟的迸发。
四、群文阅读教学应关注朗读,关注读写互动
朗读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更能感受语文学习的氛围。朗读是吸收和储存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充实的过程。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也是高质量、高素养地参与未来成长的一种方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用朗读的方式来学习,有时沉静地读书比大声地朗读更为重要。朗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依据文本特征、教学目标做到合理、适度。
读写互动应该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常态。阅读就是学习做事,写作就是试着去做事。阅读中,教师引领学生向书中的人物学习怎样做事,向作者学习怎样做事,将阅读别人的作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所以,在群文阅读中,学生用写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中进行的精神旅行和探险活动,就是学生学习的见闻史和心灵成长史。读得越多,才会懂得怎样去写。群文阅读中的批注式阅读,实际上就是阅读和写作的最佳结合方式。读写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群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基石。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即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建构议题,用心寻找、多次筛选、反复斟酌、确定组文,“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怎样教”做到心中有路。
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重视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重视涵养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是什么人,远比他教什么更重要。语文教师的底蕴,就是做语文教师的功底,读懂文本是一名语文教师核心的功底。语文教师夯实自己功底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是最好的“保养”,是教师生涯的底色和底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有追求的教师去努力实现。
经过10年的研究和打造,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但是,时代在前进,统编本教材的问世,语文教学也将面临新时代的考验。新时代背景下,群文阅读将如何优化升级,更好地助力语文教学?综上所论,笔者提出几点思考:1.群文阅读教学应极力提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思维中提升认知,生成核心素养;2.不再捆绑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的高阶思维培养目标就会落地,现有的课堂就会有改革的希望;3.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应鼓励更多样的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富有内涵地相互学习”;4.教师的“教”仅仅是点拨、引导、提升和点评,最终还是要在循循善诱中达到“不教”的境界。
(作者单位: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杨 伟
在群文阅读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个体逐渐建构群文阅读的文化體系,并形成个性化的学术逻辑,经过反复的践行,最终生成优质群文阅读课程这一实践性成果。这些实践性成果,存在于课堂当下的现实土壤中,存在于教师对群文阅读研究再认识的过程中。在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教师个体该如何用自己的学术逻辑去表达和转换群文阅读文化体系的新时代要求,迎接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召唤?
一、深刻认识语文教育的品性,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语文是母语课程,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文化,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缓慢而有味道的”。这个过程不单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更是陶冶情感、学会审美、培育道德、学会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形成,审美情趣得以生成,良好的价值标准得以建立,人与世界的联系更加深刻而紧密。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教育品性。如果每一堂语文课都能呈现这一过程,语文教学就会弥漫着润泽的气息,走向“有味道”的教学境界。群文阅读的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带着兴趣流连在语文的“花前月下”,感受语言的美妙神奇,不断与语言进行耳鬓厮磨,逐渐培养学生跟语言的亲密感情。
在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方面,群文阅读要求儿童阅读大量的文本,包括非连续性文本,甚至整本书。每一堂群文阅读课,学生至少要读三篇以上文章。所以,群文阅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来保证和提升儿童的阅读量。语文的学习一定是数量在先,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群文阅读让阅读教学突破了画地为牢、从课文到课文的僵化模式,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以及阅读习惯等,并能不断想办法去细化、去落实。笔者认为有兴趣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有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渐进于善读,有技能才能够让学生读懂通篇,有习惯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而也就实现了群文阅读的目标。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议题的聚焦
群文阅读教学研究里,如何把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依托什么把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关键在于议题的聚焦,也就是于泽元教授谈到的结构化。优质的群文阅读课,议题都是生动、鲜活的,它们呈现出多角度、多面化、多类型等特点,有群书类、体裁类、表达形式类、人文类以及非连续性文本类等。围绕议题,把有内在联系的文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必要的补充、结构的融合、知识的增量、建构的合力。每一个议题的建构,都在考验教师个体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以及语文教育的理念,考量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意识与张力。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单是让学生学习一组组文本,增加阅读量,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多角度地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创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阅读环境。
群文阅读传递给学生一种明确的信息:要掌握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碎片化知识,关键是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整合,通过议题的设计把零乱无序的信息整合为系统化知识。群文阅读,可以让孩子们的头脑更加灵活,还可以帮助身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的孩子们学会学习,进而正确面对信息化的挑战。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不仅是阅读本身的自然飞跃,更是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议题的确定、组文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年段特点以及语文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关注选文的品质,率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合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融化到教学中,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我们怎样解读文本,就将怎样面对现实生活。文本的解读方式,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群文阅读让孩子们经历了更加丰富的文本,也就拥有了更多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能力。
三、群文阅读的思维训练,应落脚在问题设计上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如果教师不能示范性地提出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合作探究的问题,那么学生就只会停留在表面,无法往下深挖。优质的群文阅读课程,应该让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出更强的思考动力,引发更浓的追问动因,引申更多的探究动能。
群文阅读主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着力点就在问题设计上。若提出的问题失去思考的空间,学生也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关于问题设计,笔者提出五个建议:
(一)设计的问题,答案是宽泛的、丰富的。设计的问题不需要有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想法和独特观点。例如,议题“别样的愁绪”中,可以提问“人为什么会有愁绪”“如何面对这样的愁绪”;议题“东坡望月”中,可以问“你眼中的东坡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诸如此类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思考,调动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来解答。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极大的张力,能生成审美情趣,进而建构自己的思想。
(二)对群文阅读的多篇文章进行共同发问。共同发问,可以大容量、大范围地进行讨论梳理,避免提问过多、过杂,也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整合。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文本,通过共有的问题,更能让学生发现规律、实现整合。
(三)通过学习工具来呈现问题,让学习内容清晰有效。合理运用学习工具,能够简明扼要地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例如,有的群文阅读课中,设计了寻找组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教学环节,以学习单的方式呈现。借助学习工具,能够让学生在过多、过杂的学习内容中,尽快理清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与思路,迅速抓住学习重点。
(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就不会阅读。教师鼓励学生自发地对群文尝试性地提出问题,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五)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科学性、合理性,更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属性。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具有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具有合理性,才能讓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生成性是完美课堂最显著的特征。体现高阶思维价值的群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教师和学生真实情感的投入,更应该重视智慧思维的启迪;既要有学习资源的生成,又要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最终还要有创新和领悟的迸发。
四、群文阅读教学应关注朗读,关注读写互动
朗读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更能感受语文学习的氛围。朗读是吸收和储存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充实的过程。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也是高质量、高素养地参与未来成长的一种方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用朗读的方式来学习,有时沉静地读书比大声地朗读更为重要。朗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依据文本特征、教学目标做到合理、适度。
读写互动应该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常态。阅读就是学习做事,写作就是试着去做事。阅读中,教师引领学生向书中的人物学习怎样做事,向作者学习怎样做事,将阅读别人的作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所以,在群文阅读中,学生用写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中进行的精神旅行和探险活动,就是学生学习的见闻史和心灵成长史。读得越多,才会懂得怎样去写。群文阅读中的批注式阅读,实际上就是阅读和写作的最佳结合方式。读写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群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基石。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即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建构议题,用心寻找、多次筛选、反复斟酌、确定组文,“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怎样教”做到心中有路。
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重视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重视涵养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是什么人,远比他教什么更重要。语文教师的底蕴,就是做语文教师的功底,读懂文本是一名语文教师核心的功底。语文教师夯实自己功底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是最好的“保养”,是教师生涯的底色和底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有追求的教师去努力实现。
经过10年的研究和打造,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但是,时代在前进,统编本教材的问世,语文教学也将面临新时代的考验。新时代背景下,群文阅读将如何优化升级,更好地助力语文教学?综上所论,笔者提出几点思考:1.群文阅读教学应极力提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思维中提升认知,生成核心素养;2.不再捆绑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的高阶思维培养目标就会落地,现有的课堂就会有改革的希望;3.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应鼓励更多样的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富有内涵地相互学习”;4.教师的“教”仅仅是点拨、引导、提升和点评,最终还是要在循循善诱中达到“不教”的境界。
(作者单位: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