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和92.5%(37/40)。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奥曲肽;泮托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约50cm一段)以及胰管、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1]。国外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可达10%[2],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照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现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44.2±7.2)岁。统计两组患者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大部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处病变等。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并支持此次调查。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遵医嘱绝对卧床,采用头侧卧位防止呕血时误吸引起窒息,连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吸氧、禁食水、止血、抑酸、抗感染、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治疗[3]。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40mg配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入,2次/d,3d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奥曲肽0.1mg,缓慢静推,静推结束后用5%葡萄糖250ml+奥曲肽0.3mg,静脉泵入,25~50ug/h,根据患者的出血凶险程度适当调整速度,2次/d,连续使用3d。
  1.3 疗效评判标准[4] 显效:治疗24h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心率稳定,肠鸣音正常,无呕血或(和)黑便,内镜证实出血已停止,血红蛋白上升。有效:治疗3d内出血已控制,血红蛋白可低于正常,但无进行性下降趋势,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无效:经治疗72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肠鸣音亢进,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数据处理 本次样本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3d后利用上述疗效评判标准统计两组数据,对照组中有27例患者出血已控制,治疗组中有37例患者出血已控制,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疗效统计
  注:有效率比较,P<0.05。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可达10%,引起出血的因素复杂多样,常见的病因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肿瘤破裂等。胃酸作为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血管的重要侵袭性因子,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的关键[5]。
  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值,对控制出血具有重要意义。泮托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等特性[6],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在业内早已达成共识。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有以下作用[7]:①有效抑制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对胃酸和胰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②抑制胃肠蠕动,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内张血流量,起到止血作用;③抑制胆囊排空,抑制缩胆囊素—胰酶泌素的分泌,较少胰腺分泌,对胰腺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奥曲肽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半衰期为生长抑素的30倍[8]。从此次样本统计结果看,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单用泮托拉唑治疗效果(有效率67.5%)。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用药方案可以有效缓解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且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此方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李佳.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2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1,1(9):15.
  [2] 李兆申,许国铭.奥曲肽治疗重症非曲张性消化道出血40例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1996,16(5):265-267.
  [3] 萧树东,江绍基等.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4] 张新民.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1):41-42。
  [5] 李兴海.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147-148.
  [6] 申鸿俊.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8):145-146.
  [7] 徐晖,庄丽维,刘娜,等.奥曲肽、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6):932-935.
  [8] 叶泽辉,温晓雯.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溃疡合并出血48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9-1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与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优势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方法,经过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1年随访,了解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
【摘 要】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27例(48.2%),有效22例(39.3%),无效7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用药过程中仅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