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元代以前、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骨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统计分析不同时期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查录秦汉至近现代医学著作,建立骨痹治疗的方剂数据库,对不同时期所用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治疗骨痹所用方药在功效、四气、五味、归经方面用药特点的变化规律.结果 元代以前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明清时期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近现代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元代以前补虚药使用频率与明清时期比较差异有
【机 构】
: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骨科,山东 日照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山东 日照 2768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元代以前、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骨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统计分析不同时期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查录秦汉至近现代医学著作,建立骨痹治疗的方剂数据库,对不同时期所用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治疗骨痹所用方药在功效、四气、五味、归经方面用药特点的变化规律.结果 元代以前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明清时期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近现代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元代以前补虚药使用频率与明清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明清时期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使用频率与近现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期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使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性依次为温、平、热,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性依次为温、平、寒.3个时期温性、热性、寒性药物使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味依次为辛、甘、苦,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的药味依次为甘、辛、苦.3个时期辛、苦、咸、酸味药物使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代以前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归经依次为肝经、心经、肾经,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应用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归经依次为肝经、心经、脾经.3个时期肝经、肾经、脾经、肺经、膀胱经、胃经药物使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可以看出历代医家治疗骨痹均多用固肾补虚、活血化瘀,辛开苦燥、甘温并补之药,平调脏腑,标本兼顾.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用药开始重视脾经药物的使用,针对瘀、痰、邪的外因与本虚的内因以温肾补益为主,兼以祛痰化湿、祛风通络.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五虎合剂联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8例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99例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治疗组9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虎合剂治疗.2组均治疗5d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5d体温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5d中医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咽干、头痛、鼻塞流涕、咯痰、身痛、口渴)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5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单核细胞百分数(Mono%)、中性粒细
目的 观察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1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87例(后脱落8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100例(后脱落4例)采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12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6、12次镇痛率,治疗6、12次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及分级情况,并统计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6、12次2
目的 观察手法联合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骨痹康复胶囊口服,对照组35例予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治疗组35例予手法联合刃针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29/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
目的 观察缪刺联合掌背部全息动气针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2例患者按照平行分组体系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6例予缪刺联合掌背部全息动气针法治疗.2组治疗3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刻止痛率、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包括腰部前屈和后伸)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目的 探究丹紫康膝冲剂延缓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建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丹紫康膝冲剂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采用Hulth法建立KOA模型.建模成功后,双氯芬酸钠组予5 mg/kg双氯芬酸钠灌胃,丹紫康膝冲剂组予1.67 g/kg丹紫康膝冲剂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组织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软骨病
目的 观察中医适宜技术综合治疗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干预,干预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推拿按摩、中药溻渍综合治疗干预.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2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1、3、7 d疼痛VAS及术后1周、术后2周PSQ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基础治疗+亚低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及血清脑损伤指标[活性氧(RO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S100B蛋白]、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中虚气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RE中虚气逆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镜下食管黏膜改变,治疗前及治疗4、8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治疗结束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0%(32/40)
目的 观察雷火灸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患者痛经症状及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2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后脱落1例)予经期服用布洛芬缓释片治疗3 d,治疗组41例(后脱落2例)予雷火灸治疗,经期灸3 d,经期后1周后再灸10 d.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1个月随访1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PGF2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以“五脏一体观”理论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五脏均相关,病位虽在心,但肝、肾、肺、脾都与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肝、肾、肺、脾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心,最终导致发病.临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应着眼于心,同时重视肝、肾、肺、脾的综合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