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我院30例颅内出血脑积水病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观察和护理,探讨分流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总结出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出血;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7-01
  脑室―腹腔分流术(V-P)是将脑室内积存的脑脊液引导到腹腔吸收,使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得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脑水肿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我科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76岁,平均39.5岁。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积水。30例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精神障碍18例,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分流管阻塞5例,术后感染,6例, ,癫痫1例。
  脑积水为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分流手术是治疗脑积水的主要方法,其中以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为首选[1]。虽然其手术方式较简单,但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分流装置的阻塞及术后感染仍是主要因素[2~4],本组主要以术后感染为多。
   2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2.1 分流术后的感染: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严重并发症,不仅是在于它有着较高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后果严重。术中无菌操作、分流管的充分消毒及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与之有密切关系。另外,皮下感染沿隧道扩散可形成颅内或腹腔感染,也是颅内或腹腔感染的重要来源[4]。可采用小切口引流法,及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2.2 分流装置的阻塞:分流装置的阻塞是脑积水分流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可发生于脑室端、分流泵和腹腔端。
  2.2.1 脑室端的阻塞:(1)凝血块和脑组织碎块是引起脑室端管阻塞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脑室穿刺的近端。急性期应尽量避免手术,否则易增加阻塞的几率;在行脑室穿刺时,尽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2)分流泵压瘪10 min不能被充盈被认为可能存在脑室端的阻塞。在阀穿刺时,测得阀压低,难以抽得CSF则提示为近端管的阻塞。(3)行侧脑室穿刺时,为避免与附近脉络丛粘连发生阻塞,要求分流管深入到达无脉络丛的额角,即Monro孔的前方。
  2.2.2 腹腔端的阻塞: (1)大网膜粘连包裹是引起腹腔端阻塞的常见原因。因此,腹腔管首选的位置应是远离大网膜的肝膈间隙或左下腹的膀胱直肠窝。(2)在压闭分流阀的进水管之后,压阀不能使其排空时可能存在远端的阻塞;而阀的穿刺测得阀压高,并容易抽吸CSF提示为远端管的阻塞。
  2.2.3 阀(分流泵):本身的阻塞 血凝块、脑组织碎块、CSF蛋白含量过高(>1 g/mmol)致纤维蛋白膜形成及阀本身关闭不全逆流等因素均可导致分流阀的阻塞。分流泵阻塞者经冲洗和换泵可恢复通畅。阀的放置部位一般以乳突后上方为佳,以免因睡眠时不慎使之长时间压迫发生阀塌陷现象。
  总之, 术后感染和分流管的阻塞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改进手术技巧,脑室端放置于Monro孔的前方,腹腔端放置于无大网膜的区域,能有效减少分流装置的阻塞。
  3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3.1.1 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控制感染,必要时术前应用抗生素。术前一天晚剃头及腹部备皮,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头和全身,尤其注意头、颈和脐部的清洁消毒。手术当天用75%的酒精消毒头部皮肤,用无菌小巾包裹。
  3.1.2 术后护理:脑室―腹腔分流术应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和护理,预防切口感染。术后定时测 T、P、R、BP,观察腹痛、腹膜刺激征以及肠鸣音、排便排气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定时给病人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手术部位而出现并发症;发现敷料污染脱落后及时消毒更换;若发现切口红肿、压痛等感染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一旦发生感染,应马上去除病因,如拔除分流管,严重者可做外引流,应用抗菌溶液冲洗,皮肤伤口感染可做术后修补或湿敷。
  3.2 分流管堵塞后的护理:术后如发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且按压分流泵有阻力和切口处有皮下积液时,常表明分流管堵塞。发现分流管堵塞后可以通过按压或经头皮穿刺分流泵来判断分流管堵塞部位,按下分流泵时无阻力说明分流系统远端通畅,松开时泵复位好,说明脑室端通畅。轻度堵塞可通过反复按压或穿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解决。
  3.3 其他并发症的护理
  3.3.1:分流装置功能障碍:高压力性脑积水术后脑室多在1周内开始缩小,若仍进行性增大,即提示分流管故障。术后护理时,应嘱病人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常与患者交流,以观察有无精神异常变化,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3.3.2 消化道症状的护理: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病人早期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或食欲下降等症状,主要为脑脊液对腹膜的刺激所致,一般1周左右可消失。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腹部情况,如出现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症状时给予处理,经对症处理不减轻而加重时应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有其他情况存在。
  4 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但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护士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对治疗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81-890
  [2] 姚文刚,赵黎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3):169-171
  [3] 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87-305
  [4] 王启弘等.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5):30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2-01  骨折的一般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患者入院后,经X线CT,MRI等检查结果显示有骨折情况,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通常会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然而医生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只是帮助患者骨折部位做到了复位和固定,骨科疾病治疗的目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血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1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血病的观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184例患儿中治愈128例,好转45例,放弃5例,转院5例,死亡1例。 结论:经过积极的治疗,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减少了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血病;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5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4-0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是指血小板计数多在1000~3000×109/L的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病变主要表现在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我科2008至今应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CS3000血细胞分离机为6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4-02  淀粉样变性是指以慢性细胞外不溶性纤维丝蛋白沉积的均匀、无定形物质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统称。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淀粉样变两种。淀粉样物质可在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血管壁内沉积,产生多器官病变,心脏、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2009-7-5我院血液科收治一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因心功能不全、心源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6-01  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延误治疗可能会产生关节粘连强制、慢性骨髓炎、关节脱位等严重后果。闭合持续灌洗引流发是处理化脓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患儿具有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的特殊性其引流管的护理颇具难点[1]。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我科接诊42例小儿化脓性关节炎,均实施闭合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