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学校“质量工程”文件的精神,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必然趋势。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校新兴的一项探索性教学管理制度,从管理层面、教育层面和就业层面上来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优化教师队伍、拓宽就业口径和就业渠道以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师资队伍、成立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遴选优秀导师等有效途径。推动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教育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教学管理;创新教育;导师制;班主任制;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周爱前(1982-),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实习员,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黄素梅(1973-),女。四川成都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NXJY20100725)的研究成果。
导师制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剑桥率先提出井实施导师制,以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学校推广。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种新趋势,也是一种新尝试,但本科生导师制实际上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创造一种制度,它既是一种制度安排又是一种制度约束。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对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实行学分制的必然,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新兴的一项探索性教育管理制度。”现有较多学者致力于本科生导师制探索层面的研究,而本文从管理层面、教育层面和就业层面,浅析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其有效途径。
一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
以下从管理层面、教育层面和就业层面浅析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见图1。
1 管理层面
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由专业辅导员和兼职的班主任负责,其基本情况都是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甚至是一个班主任负责两个以上的班级,且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至少在20人以上。而班主任制目前在岗位设置和职能实现上遭遇一岗多职、分工不明、教育低效等诸多困境,在理论上也存在终结说和专业化说的不同纷争。”有鉴于此。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既可使教师集中精力于授业解惑,又可在相应的制度保证下,最大限度地将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交由学生独立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本科生导师制强调了对本科院校教师的严格要求,作为其导师,首先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业务上,不仅要了解专业教学计划及其课程设置,更应了解本专业各学科的前沿技术动态,熟悉其在社会上的实际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时注意相近领域和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促进学校对教师培养和再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从整体上优化学校师资队伍。
此外,虽然导师的任务和职责在本科生导师制条件下没有减轻,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加重了,但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实现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内容的统一,使教师工作学习的中心更加突出,单位和个人的活动都会有意识地服从这个中心。在人力,财力、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确保这项工作的开展,从而形成一个促进学校师资队伍优化的合力。
有鉴于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制度上的保证,可极大地推动师资队伍的优化,进而提高我校教育管理水平。
2 教育县面
首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求导师不仅要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的教育,也要加强其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事实上,本科生导师制所确立的明确的培养自标、稳固的教学联系和可操作的管理责任制,可使教师能针对学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品质、严谨求实的作风、勇于钻研的精神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导师亦可在了解学生个性、志趣、爱好和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为其制定学习计划、修读课程,使其尽早介入导师的研究课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出客观分析与评价,井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这种不断调整、定期反馈的指导培养机制,可转化为对学生的不断激励、培养其兴趣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导师因人而异的悉心指导下,人尽其才发挥更大潜能,取得更大成功。
目前,我校在师资结构、学生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校实施的本科生创新计划,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指导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参与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开创出新的教学模式,营造浓郁的大学生科研氛围;通过学生参与科研王作,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促进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开展本科生创新计划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同时,指导教师能重点发挥其引导作用,在保证指导时间的前提下,将进一步保证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也为正常的教学秩序管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其次,在班主任制条件下,学生的组合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对于这样的随机组合,纵然授课教师或班主任有心对学生的学习、思考和钻研加以引导,也会因众口难调而无所适从。而为学生配备导师,可以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特别是在学生形成专业方向、显露业务专长的高年级,可根据学生的志趣、能力和爱好为其重新组合配备导师。由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共同的求知欲望、统一的学习研究目标和相近的知识结构,必然使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鉴于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我校在学生业务专长培养方面和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方面将有极大程度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可极大地推动我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就业层面
首先,目前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宽口径,特别是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不但耍掌握好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拓宽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把握就业动向。但鉴于本科生知识面的狭隘性和就业渠道的狭窄性,必须通过与本科生联系最密切且最了解本科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发展情况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对其加以引导。但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替代原有的班主任负责制,将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大的交往空间,使导师对学生的管理更加集中,有利于解决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智商教育与情商教 育、理论与实践、分数与能力及德智体美劳诸要素之间等影响学校发展的诸多矛盾,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大可能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生,达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从就业渠道角度来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在毕业班能发挥及时沟通的优势,在非毕业班亦是如此,导师可及时利用学生对所学或所感兴趣的知识的反馈信息,通过加工整理,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为非毕业班学生今后的就业渠道指引方向。另外,本科生的导师可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源和自身对社会的大量就业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渠道,使我校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途径
1 优化师资队伍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优化师资队伍有促进作用。而我校要有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本科人水面对以往生师比过高、教师积极[生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问题,特别是包括任职要求、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导师职责的规定、考核办法、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我校应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考核办法,以便激励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积极主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本、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平台,我校实施的本科生创新计划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联系,但与实施真正的本科生导师制还有一定差距。本科生导师制面向对象应更宽,涉及面应更广才有利于今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奠定基础。
2 成立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制定和优秀导师的遴选工作;调动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建立和谐的师生集体荣誉感,为我校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完善而努力。另外,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对全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进行指导,对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此外,各学院成立相应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可由各教学院长负责学院的相关领导工作,指导制订具体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
3 遴选优秀导师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应统筹安排,下达具体文件,要求各学院认真做好本科生导师的选配、协调和实施工作。遴选上的优秀导师要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另外,还应具体做到: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入学、选课、专业方向选择,双专业双学位选读,个人学习计划制定、读好书、学年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考研、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等。
4 导师设置应尽可能全面
学生配备数量由各学院根据各自的师资情况确定,为保证指导质量及效果,原则上一个导师一个年级指导学生不超过10人,以4~6人为宜,否则将类似于一个小型班集体的班主任负责制。针对我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历史空白的情况,适合我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应具有阶段性、纵横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合理吸收研究生导师制的精髓,实施符合我国各高校校情的本科生导师制十分必要。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导师的设置要尽可能全面,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遇到问题时均可与导师及时联系并得到较为及时的帮助。一般来说,导师分为人学导师、个人导师、课程导师、专业导师、年级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人学适应、选课指导、课程和专业学习、学位授予和学生评估等。如何界定本科生导师的具体职责还需进一步的探索,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均应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入水以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学校“质量工程”文件精神,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造就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 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内部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旨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分别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本文从管理层面、教育层面、就业层面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并进一步探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途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目前,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制情况下的生师比过高、教师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凸显,实行一种新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本科生导师制恰恰能够对学生的专业辅导、思想引导,心理指导发挥有效作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鉴于此,我校应尽陕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解决本科生导师现有的任职要求、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导师职责的规定、考核办法、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我校本科生教育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教学管理;创新教育;导师制;班主任制;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周爱前(1982-),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实习员,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黄素梅(1973-),女。四川成都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NXJY20100725)的研究成果。
导师制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剑桥率先提出井实施导师制,以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学校推广。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种新趋势,也是一种新尝试,但本科生导师制实际上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创造一种制度,它既是一种制度安排又是一种制度约束。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对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实行学分制的必然,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新兴的一项探索性教育管理制度。”现有较多学者致力于本科生导师制探索层面的研究,而本文从管理层面、教育层面和就业层面,浅析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其有效途径。
一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
以下从管理层面、教育层面和就业层面浅析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见图1。
1 管理层面
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由专业辅导员和兼职的班主任负责,其基本情况都是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甚至是一个班主任负责两个以上的班级,且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至少在20人以上。而班主任制目前在岗位设置和职能实现上遭遇一岗多职、分工不明、教育低效等诸多困境,在理论上也存在终结说和专业化说的不同纷争。”有鉴于此。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既可使教师集中精力于授业解惑,又可在相应的制度保证下,最大限度地将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交由学生独立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本科生导师制强调了对本科院校教师的严格要求,作为其导师,首先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业务上,不仅要了解专业教学计划及其课程设置,更应了解本专业各学科的前沿技术动态,熟悉其在社会上的实际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时注意相近领域和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促进学校对教师培养和再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从整体上优化学校师资队伍。
此外,虽然导师的任务和职责在本科生导师制条件下没有减轻,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加重了,但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实现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内容的统一,使教师工作学习的中心更加突出,单位和个人的活动都会有意识地服从这个中心。在人力,财力、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确保这项工作的开展,从而形成一个促进学校师资队伍优化的合力。
有鉴于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制度上的保证,可极大地推动师资队伍的优化,进而提高我校教育管理水平。
2 教育县面
首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求导师不仅要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的教育,也要加强其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事实上,本科生导师制所确立的明确的培养自标、稳固的教学联系和可操作的管理责任制,可使教师能针对学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品质、严谨求实的作风、勇于钻研的精神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导师亦可在了解学生个性、志趣、爱好和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为其制定学习计划、修读课程,使其尽早介入导师的研究课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出客观分析与评价,井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这种不断调整、定期反馈的指导培养机制,可转化为对学生的不断激励、培养其兴趣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导师因人而异的悉心指导下,人尽其才发挥更大潜能,取得更大成功。
目前,我校在师资结构、学生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校实施的本科生创新计划,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指导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参与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开创出新的教学模式,营造浓郁的大学生科研氛围;通过学生参与科研王作,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促进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开展本科生创新计划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同时,指导教师能重点发挥其引导作用,在保证指导时间的前提下,将进一步保证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也为正常的教学秩序管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其次,在班主任制条件下,学生的组合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对于这样的随机组合,纵然授课教师或班主任有心对学生的学习、思考和钻研加以引导,也会因众口难调而无所适从。而为学生配备导师,可以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特别是在学生形成专业方向、显露业务专长的高年级,可根据学生的志趣、能力和爱好为其重新组合配备导师。由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共同的求知欲望、统一的学习研究目标和相近的知识结构,必然使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鉴于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我校在学生业务专长培养方面和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方面将有极大程度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可极大地推动我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就业层面
首先,目前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宽口径,特别是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不但耍掌握好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拓宽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把握就业动向。但鉴于本科生知识面的狭隘性和就业渠道的狭窄性,必须通过与本科生联系最密切且最了解本科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发展情况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对其加以引导。但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替代原有的班主任负责制,将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大的交往空间,使导师对学生的管理更加集中,有利于解决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智商教育与情商教 育、理论与实践、分数与能力及德智体美劳诸要素之间等影响学校发展的诸多矛盾,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大可能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生,达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从就业渠道角度来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在毕业班能发挥及时沟通的优势,在非毕业班亦是如此,导师可及时利用学生对所学或所感兴趣的知识的反馈信息,通过加工整理,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为非毕业班学生今后的就业渠道指引方向。另外,本科生的导师可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源和自身对社会的大量就业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渠道,使我校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途径
1 优化师资队伍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优化师资队伍有促进作用。而我校要有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本科人水面对以往生师比过高、教师积极[生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问题,特别是包括任职要求、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导师职责的规定、考核办法、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我校应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考核办法,以便激励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积极主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本、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平台,我校实施的本科生创新计划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联系,但与实施真正的本科生导师制还有一定差距。本科生导师制面向对象应更宽,涉及面应更广才有利于今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奠定基础。
2 成立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制定和优秀导师的遴选工作;调动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建立和谐的师生集体荣誉感,为我校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完善而努力。另外,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对全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进行指导,对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此外,各学院成立相应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可由各教学院长负责学院的相关领导工作,指导制订具体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
3 遴选优秀导师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应统筹安排,下达具体文件,要求各学院认真做好本科生导师的选配、协调和实施工作。遴选上的优秀导师要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另外,还应具体做到: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入学、选课、专业方向选择,双专业双学位选读,个人学习计划制定、读好书、学年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考研、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等。
4 导师设置应尽可能全面
学生配备数量由各学院根据各自的师资情况确定,为保证指导质量及效果,原则上一个导师一个年级指导学生不超过10人,以4~6人为宜,否则将类似于一个小型班集体的班主任负责制。针对我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历史空白的情况,适合我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应具有阶段性、纵横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合理吸收研究生导师制的精髓,实施符合我国各高校校情的本科生导师制十分必要。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导师的设置要尽可能全面,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遇到问题时均可与导师及时联系并得到较为及时的帮助。一般来说,导师分为人学导师、个人导师、课程导师、专业导师、年级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人学适应、选课指导、课程和专业学习、学位授予和学生评估等。如何界定本科生导师的具体职责还需进一步的探索,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均应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入水以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学校“质量工程”文件精神,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造就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 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内部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旨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分别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本文从管理层面、教育层面、就业层面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并进一步探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途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目前,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制情况下的生师比过高、教师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凸显,实行一种新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本科生导师制恰恰能够对学生的专业辅导、思想引导,心理指导发挥有效作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鉴于此,我校应尽陕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解决本科生导师现有的任职要求、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导师职责的规定、考核办法、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我校本科生教育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