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来源 :锦州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初产妇中开展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初产妇120例,所有产妇均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接受常规助产护理,实验组接受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98.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1.7%(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结论:在初产妇分娩中开展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程时间,产妇认可程度更高。
  【关键词】妊娠结局;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0)12-091-02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心理及生理上会出现较大波动,其不仅会影响分娩的正常进行,还会引发产后出血等后果。实际中为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保证母婴健康,需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相关研究认为,针对产妇开展科学助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提升产妇满意度。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初产妇120例,对其中部分产妇开展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初产妇120例,所有产妇均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年龄范围23~40岁,平均(28.7±5.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1.1)周。实验组年龄范围23~39岁,平均(28.9±5.3)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0)周。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助产护理,实验组接受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产前知识宣教:依据产妇学历、家庭背景等开展针对性知识宣教,包括各产程特点、分娩过程中心理变化等,指导产妇掌握产程呼吸技巧等,帮助其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2)产时观察干预:宫口开到2厘米以上时,专职助产士进入分娩室,并主动和产妇进行沟通,对分娩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介绍,避免产妇产生不必要疑虑。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应全程陪同,并在精神等方面积极支持产妇,依据产妇情况提供高能量食物,保证其具备充足体力。(3)产程护理:鼓励产妇自由选择体位,并进行定期监护胎儿情况。进入第二产程后,助产士应引导产妇合理利用腹压,以配合子宫收缩,指导产妇在子宫收缩保存体力。接产时应将胎头娩出的速度控制好,并行限制性阴道侧切。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耐心等待娩出胎盘,避免对子宫进行过早按压,同时对产妇临床表现和生理指标进行密切观察。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进行计算。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满意度,包括0~59分不满意,60~79分满意,80~100分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对比
  实验组60例产妇中59例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98.3%;常规组60例产妇中49例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81.7%。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见表2。
  3讨论
  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较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并因此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所以临床中针对产妇需开展有效护理干预,相关研究认为,针对产妇开展科学助产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产程,并减少产后出血[1]。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中,护理人员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因素充分關注,并针对产妇开展知识宣教,使其对分娩过程形成正确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同时在具体产程中依据产妇情况进行科学干预,通过提供相应食物,保证产妇具有足够的体力,并有具体产程指导产妇保持科学体位和用力,避免过早按压子宫,充分保证母婴安全[2]。
  本研究中,实验组自然分娩率98.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1.7%(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可见,在初产妇分娩中开展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程时间,产妇认可程度更高。
  【参考文献】
  [1]伊媛.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妇不良情绪及促进妊娠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4):113-115,119.
  [2]郑琳.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5,12(5):405-4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价值,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例,接受脑梗死的一般治疗。实验组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比较其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其治疗结局,对比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更少,恢复情况也相对更加良好。结论:脑梗死的患者用阿替普酶治疗既可以降低不
期刊
【摘要】目的:将延续性护理运用在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护理实践中,并评价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方法:取2016年4月-2019年5月因患心力衰竭而进入我院接受对应治疗的病人118例,据具体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划分作延续护理组、基础护理组,延续护理组运用基础护理+延续性干预的方法展开患者护理,基础护理组则仅实施常规的基础性护理。护理工作完成后,评比两组患者SCHFI评分、HPLP评分。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研析中医辨证法结合西药对偏头痛眩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4例偏头痛眩晕病人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列为西药组、结合组,各组47例;西药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结合组在服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法治疗,评比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停药后1个月内头痛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严重程度、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率等指标。结果:结合组病人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超声检查格拉夫(Graf)法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肉眼不能发现畸形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550例,共3100个髋关节接受检查,采用Esaote MyLab 20 plus超声诊断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比较正常髋关节和异常髋关节的a角和B角。分析超声诊断婴幼儿髋关节异常的结果。结果:(1)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回授式康复指导在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在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回授式肺康复指导干预,在研究前后,通过使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癌因性疲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对比分析,判断护理效果。结果:在常规护理方法上采用回授式肺康复指导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102.31±20.51分,要远高于对照组的89.55±20.38分,差异显著;实验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拔罐法联合湿性愈合技术对深部腔洞性创面伤口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深部腔洞性创面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湿性愈合技术清创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拔罐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神经内科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是否能起到一定的护理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的100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由五十名脑卒中的患者组成。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采取常规的脑卒中护理措施。对于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我们除了开展日常的护理医疗工作,还要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工作。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评分调查。统计患者康复护理有效评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身体恢复情况。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硝酸甘油停药减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将强化优质服务方式运用在外科护理工作当中的成效情况。方法:从自2016年8月-2017年9月间入我院外科施行相应疾病治疗的病人中选出97例,根据护理服务方式的差异性将所选病人分成优质组、常规组,前者践行一般护理+强化优质服务,后者仅践行一般型护理。在对比两组各有关指标前提下评价两护理法的优劣情况。结果:优质组平均在院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是(7.1±2.09)d、4.00%
期刊